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222章

军阀治世-第222章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兵旅继续推进,在炮击区域,他们发现了八千多具尸体,恐怖的钢铁巨兽第一次露出狰狞的獠牙。

……

当晚,蒙古人袭击了山东军的军营。

结果被工兵营埋设的地雷炸得鼻青脸肿,步兵旅所埋设的地雷也就是大明早已出现的‘炸炮’,将一个个地雷,用引信+铁管埋在地下,然后用钢轮发火机将这些引信连接起来,敌人只要在钢轮发火机上一踩,几十个炸炮将全被点燃,然后在某片区域形成爆炸。

山东军用的地雷,是加强版的类型,火药放得很多,地雷造得很大。一般某个地雷群,都有两到三个钢轮发火机。

埋设上很随意,因为这是用来防止敌人夜袭的,根本不用做什么伪装,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壤。

但埋设的位置却很讲究,敌人会从什么方向靠近,那么在这个方向,直接将钢轮发火机连接的地雷群埋成一线,前面的敌人踩中后,地雷就陆续爆炸,从而这条线上的敌人全都无法幸免。

这次一个钢轮发火机连接的地雷达到数百个,同时这个地雷群有三四个钢轮发火机,无论踩中哪一个,这数百个地雷全部都会爆炸。而这数百个地雷,是排成一条直线的,延绵数百米。

蒙古人在离军营五里外便踩中了地雷,这是预警地雷,不是密集的杀伤地雷。

地雷一响,外面的岗哨人员随即发炮预警。

只是短短的五分钟,五个步兵旅就完成了集结,而蒙古人还在往前冲,毕竟蒙古人的指挥系统太混乱,黑灯瞎火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止住部队的前进。

很快蒙古人就冲到了山东军一里内的密集地雷群,山东军扎营的地方只有三个方向可以进攻,蒙古人从西面冲来,钢轮发火机被一个接一个的踩中。

钢轮发火机一被踩中,结果那条直线上的地雷一个接一个的被引爆,夜袭中的蒙古人排着较为密集的阵形,而且是十几万人,阵形拉到到两三里。

一条直线爆炸下去,一声接一声的爆炸响起,硕大的地雷爆发出惊天巨响,几百米内的蒙古人系数被炸死炸伤,然而死得最多还是马匹,上面的蒙古人很多只是受伤,然而这基本上也就和阵亡没什么差别了。

没有了机动性的蒙古人,最终都将死在火枪之下。

地雷的杀伤力只能说是马马虎虎,然而用的火药成分不同,声势却是异常巨大,离得近的人,耳朵甚至会被震聋。

这突然的爆炸,把蒙古人彻底炸蒙了。

后面的马匹也被前面的火光和巨大的声响吓得胡蹦乱跳,不听使唤。

蒙古人一次触雷,就消耗掉了全师三分之一的地雷,虽然地雷携带了很多,但因为容易回收,所以在容易遭到夜袭的晚上一般都是全部埋下。

而在这时,军营内传出阵阵爆射的火光,随着一声声巨响,一颗颗火球或呈弧线射出,或直线平行射出……

其声威之巨大,犹如出现了满天星月……

炮兵再次发威了

第214章:人口暴增

炮弹朝着西面疯狂的倾泻,爆炸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光球在空中、地上轰然爆炸,将一里外的蒙古人打得人仰马翻。

特别是那些加农炮,更是显现出了强悍的杀伤力。

每发炮弹打出,在如此之近的距离下,炮弹是横冲直撞,在巨大的势能下,没有什么血肉之躯能够抵挡。

而且就算是75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也不会因为距离太远而变成跳弹。往往是撞死数人后,再轰然爆炸。

重炮团的火炮就更加暴虐了,每一颗加农炮打出的炮弹,最少都能在人群中冲出数十米远,有的甚至撞出上百米。

但这些炮弹打过之后,马上就形成一个鲜血淋漓的通道,而爆炸过后,更是能炸死一片。

在这光线不太好的夜晚,炮兵只能进行盲射。

即对着大致的方向不断射击,蒙古人是从西边偷营,炮兵便向西面射击。

就算是盲射,依旧给蒙古人造成惨重的伤亡。

加农炮在射击上,只要把握大致方向就行了,在这平原地带却是最适合在阵前发挥的了。

而加农炮,则朝着敌人数量可能比较集中的地方射击。

如同惊雷一般的炮击,持续不断的在河套平原上回荡着,剧烈的炮声让百里之外依旧是听得清楚。

几百里外,还能隐隐听到炸雷之声。

而瞭望远空,会发现不断升起的光点,这些小光点一个接着一个升上天空,如同璀璨的繁星,让人心神摇拽。

只是蒙古人并不感觉那么美好,明军的炮弹不断的打来,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黑夜中,能清楚的看到一颗颗炮弹冲入他们的阵中,或是从天而降。

到处都是人仰马翻的现象,蒙古人的马匹没有像满清那般进行训练,在火炮的打击之下极难控制。

马是一种很胆小的家畜,一旦受惊,就会发狂乱跑。

夜袭军营的蒙古人一片混乱,马匹已经不受他们控制,有的被翻落下马,有的极力控制着马匹,并在到处乱跑。

那些还没受惊的马匹,其主人恐惧于炮火的猛烈,直接调转马头,跑

夜袭已经失败得不能再失败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在猛烈的炮击下,蒙古人开始撤退了。而山东军也未去追,只是在后面不断放炮,加农炮射个不停,而榴弹炮则在不断往的延伸弹道。

而步兵也迅速出动,十几辆大车从军营中推了出来。

‘哧哧……’,火花在车上一闪,突然一阵强光从车上发出,周围瞬间变得一片透亮,刺眼的光线瞬间照亮了前方上千米的距离。

弧光灯

原来车上装了弧光灯,弧光灯的价格并不是太昂贵,造价也就和几发200口径重炮的炮弹差不多。

弧光灯被装到了大车上,应用到了作战之中。两千枚电池,让这种照明工具确实是笨重了点,但光线却是十分强烈,依旧具备军事应用价值。

弧光灯一开,后面的步兵并在弧光灯的照明下迅速上前清理战场,解决那些被死的,失去马匹的蒙古人。

而炮击此时还在继续

蒙古人肯定未跑出三千米之外,所以加农炮还在持续射击,只是榴弹炮已经停止了射击。

榴弹炮是支援步兵推进的,不具备加农炮那样的杀伤优势。

涌出军营的步兵,首先清理地上的地雷,钢轮发火机埋设的地方都知道在哪,只要将钢轮发火机卸下来就可以了。

确定地雷没有误爆的危险,步兵就冲进了地雷带,开始清扫战场。那些受伤的蒙古人,皆是一枪捅下去,刺刀染血

逃到远处的蒙古人远远的回望,发现明军军营中竟然亮起强光,心中不由惊骇。

第二天,战果出来了。

昨日蒙古人偷袭,在地雷和火炮的双重打击下,折损了三万两千余人,作战指挥部估计,蒙古人的数量可能只有七八万。

但实际上蒙古人还有九万人

不过在昨夜的夜袭中走散了许多,蒙古人在天明时集结人马,只剩下了七万人,不过陆续还有人归来。

整个蒙古大军之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与沮丧。

夜里那惨烈而悲剧的大败,加上他们在明军军营中看到了那些强光,种种传言在各部落间纷飞。

传言最广的一个版本说,长生天已经不再眷恋蒙古勇士,昨日是长生天在帮助明军。

这让蒙古人深感恐慌。

指挥混乱,体系散乱的蒙古人根本无力控谣言,谣言一起,便集体陷入了恐慌之中,各部落的首领立即开始商讨对策。

他们正面进攻明军根本不可能,那猛烈的炮火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抵挡的。

然而他们夜袭的话,昨日夜里的教训更是血淋淋的,以至于这次商讨,数个部落的首领已经来不了了。

因为他们死了

一些直接被地雷炸死,一些被炮弹撞死、砸死、炸死。

气氛很压抑,压抑得让人几经窒息,这些首领此时也已经不知要说什么,面对要置他们于死地的明军,已经失去了所有办法。

当然,办法还有一个。

那就是无条件投降,相信在这样的决定下,明军不会再打了,只是没有谁先说出口,而其他主意,则显得愚蠢,也没有人愿意开口去说。

在僵持了将近半个时辰,终于有人开口。

众人一阵默然。

投降

已经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

再次拔营行军的步兵旅,这次已经分散了开来,河套这么大的一地方,集中在一起是追不上蒙古人的。

分散开来,追上他们就简单得多了。

昨日从俘虏口中得知,蒙古人已经宰杀了许多马匹,他们的机动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不过作战指挥部也不急。

反正越拖对蒙古人越不利,最重要的还是在追击中别被蒙古人劫了后勤补给。

不过蒙古人再次派来了使者。

蒙古人很识相的,这次是无条件的奉赵岩为天可汗,并放下武器,任由处置。

打到这个份上,蒙古人不想如此也只得如此,起码还有一线生机。

刘恒没有给蒙古人任何许诺,只是让蒙古人一天后来此投降,否则将继续发动进攻。

使者回去禀告后,第二天蒙古人如约而至。

在低沉的号角声中,蒙古人集结到了山东军五里之外,山东军派出一个旅,接受蒙古人的投降。

在各部落的首领命令下,蒙古人一个个放下了武器,接着被控制了起来。

当天,八万多蒙古人被关进了集中营。

就如何处置这些蒙古人,刘恒却是无法做主,之前赵岩给的指示,在当前的情况下又不适用。

于是刘恒又派出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山东回报河套作战的情况。

……

此时已经是四月底,东三府和辽东的部分地区,已经将今年的冬小麦收了上来,今年随着施肥的增多,东三府和小麦普遍丰收。

在肥料上,今年的肥料厂已经开始加紧生产肥料,肥料厂目前生产的肥料是磷肥,用的是兽骨。

随着山东的养殖业发展,宰杀的家畜也多了起来,那些骨头全部被收上来,用来生产磷肥。

单单东三府的粮食,就够全山东吃的了。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想要外运却是不可能了,只有红薯这东西可以外运,但北方、西北的农业在少了流贼和满清的骚扰后,已经开始恢复,除了救灾用,其他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红薯了。

而什么救济,现在基本上也不搞了,活不下去,可以来山东,还能分到田产。由于在移民上的种种优待,在加大宣传力度后,每天都有大量百姓前来山东。

王石头,就是移民中的一员。

他是松江人,家中以织布为生,已经世世代代干了五代人,都是从事纺织业,然而自从山东的棉布使用了更好的机器纺织后,棉布价格连年跳水,现在已经跳水到了极为便宜的地步,这让他失去了收入,难以在养家糊口。

在松江有大量像他这样的人。

听说大将军在山东大力鼓励百姓去山东,而且娃儿上学不但不要钱,而且伙食由学校负责,每个月还会发一些零花钱。

这对于有五个孩子的王石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同时在山东,看病就医也不要钱。在税收上,和大明目前对待工商的免税制度差不多,虽然山东在收商税,但却不收工人的钱。

而且听山东招募局的宣传人员说,只要到山东去,若是选择做工,每个月工钱不会少于1两银子,而且只要上九个小时,也就是四个半时辰,若是加班还有加工钱。

若是选择去辽东和朝鲜,则能分到土地,而且还是三百亩。

像王石头这样的手工业者,让他去种田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选择前来山东做工,而且听说做工也有优势。因为居住在城市,面临的机会比乡下更多。

这让王石头很是向往,边在从山东来的招募局人员的指引下上了前往山东的货船,而且是带着全家去的。

来到山东,在登记过户籍后,王石头夫妇被安排到了纺织厂做工,就住在纺织厂的宿舍,而他们的五个孩子,也被安置到了最近的学校。

王石头的生活迅速的安定了下来,夫妇二人打算努力工作,一天加班三个小时,这样他们一个能能哪到将近1。5两银子的工钱。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安逸了。

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支出,五个孩子在学校不要花半分钱,更没有病灾的忧虑,每个月3两银子的收入,可以在山东过上不错的日子了。

然而王石头来了一个多月,却接触到了许多与他想法不同的人。

他发现纺织厂内很多人都不愿意加班,并不是因为嫌工钱太低,而是他们不是在读夜宵就是在自习。

纺织厂里面有一个夜校,学校的老师在晚上会过来给上课,交他们认字算数。

王石头一开始不以为然,这么大的人了,还读什么书呢?

然而待的时间久了,他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门道。在山东只要有文化,不愁找不到工钱更高的事做。

而且甚至能当官。

听纺织厂的同事们说,他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