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势有这么恶劣?秦王政有如此手段?
“留下来。”宝鼎说道,“留下来,我保证熊氏还能支撑几年,否则,最多两年,熊氏必定彻底倾覆。”
=
=
=
本章节由16k书友上传
''
。
第一卷 崛起 第260章 攻楚?
武烈侯的直言相告给了熊炽以很大震动,再加上儿子熊庸在书信中的恳求,熊炽终于动摇了。
儿子十三岁离家出走,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今天的成就,而他的未来直接决定了熊氏的未来以及楚系在未来朝堂上的地位,此时此刻,熊炽在利益和亲情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决策。
宝鼎已经做了最后努力,熊炽是否愿意留下那就要看熊氏的命运了,而从原有的历史上来看,熊氏在老太后去世后依旧坚持了下来,直到秦军准备攻楚之前,昌平君熊启才被赶出了咸阳。假如在这个细节上历史没有发生太大偏差,熊炽极有可能选择留下。
从颍川传来消息,司马锌在鄢陵击败韩国横阳君,横阳君败逃楚境。秦军随即向楚军淮北统率项燕发出警告,勒令他马上交出横阳君和韩国叛逆,否则后果自负。项燕不予理睬,调集大军陈兵边境,与秦军对峙,颍川局势紧张。
大梁急报,魏国宁陵君率叛军攻打方与、昌邑一线,威胁陶城。与此同时,齐军中都、北都兵马越过长城(齐国长城),正在薛郡曲阜一代集结,东郡和砀郡形势恶化。
秦王政再度急书武烈侯,督请他马上赶赴大梁,坐镇中原,统筹军政,处置危机。
宝鼎不敢怠慢,马上告辞母亲,与赵仪依依惜别,十万火急赶赴大梁城。
两天后宝鼎刚刚抵达舞阳,从大梁再传恶讯,魏人在陶城发动叛乱,正在昌邑指挥秦军作战的王贲不得不下令全军后撤,抽调精锐连夜赶往陶城平叛。
宝鼎没有丝毫慌乱,竟然在舞阳停留了一天,巡察舞阳大铁矿和冶铁大作坊。
当夜在军帐里,宝鼎召集主要属吏和琴唐、马骕、琴珪、张鹿等人商量加大铁矿的开采量和加速扩建舞阳冶铁大作坊。
秦军需要更好更多的武器,而打造武器需要炒钢,炒钢则来源于铁矿石的冶炼,这牵扯到一系列的投入,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咸阳中枢和地方郡县肯定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巨贾们的联合。巨贾们不停地投入,从粮食到武器,用度惊人,虽然他们的收益同样惊人,但咸阳中枢给他们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赊贷协议。如此巨额赊贷,不仅仅咸阳中枢感到压力巨大,巨贾们也是无以为继了。
宝鼎为了此事已经数次上奏秦王政和中枢,提出以新占领地区的土地和作坊做为交换。土地可以产粮,作坊可以生产,这就是财富,可以让巨贾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连续投入。
这是个好办法,宝鼎在拿下中原的过程中就是以土地和作坊来偿还巨贾们的赊贷,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土地私有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工商业也面临私人的垄断,而这都与朝廷的国策相背离。
秦国在土地上实施的是计口授田制,顾名思义,土地归王国所有,王国赐予臣民土地,王国直接干涉生产,严禁土地买卖。这个土地买卖是指私人间的买卖,也就是说,王国反对土地私有化。在战国时代,自变法开始,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实施计口授田制,原则上不允许土地私有化。
宝鼎在中原的做法并没有违背这一原则,他不过是做为王国一方,授田给功勋者而已,不过他授田给巨贾们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律法的规定。这其中的超额部分就是做为偿还巨贾们的赊贷,而事实上这就是官府与私人之间进行的土地买卖,它将直接影响甚至动摇国策根本。
工商业也是如此,就像王国控制土地可以确保中央对土地财富的掠夺一样,王国在工商业上也非常需要官营的好处,以方便王国对工商业财富的控制和掠夺。
当前的矛盾就在这里,大秦若要加快统一进程,就必须获得更多的财富,但王国的赋税有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宝鼎的做法就是引入私人财富做为补充,以此来支撑统一大战,但凡事有得必有失,既然王国要借助于私人财富赢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当利益获得之后,必然要从这块利益中分一部分给私人,其实也就是把王国利益让度一部分给巨商富贾。
这个时代的巨商富贾都是攀附在某个权贵或者某个利益集团下面,把王国利益让度给巨商富贾,实际上也就是让度给贵族士卿们,这就牵扯到了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问题,所以秦王政和咸阳中枢在这件事上自始至终没有松口,没有做出丝毫的让步。虽然他们默许宝鼎在中原以土地和作坊偿还赊贷,但因为没有律法做依据,宝鼎的做法实际上严重违法,一旦咸阳要对付宝鼎,这就是个重大罪责。
宝鼎一直在殚精竭力改变国策,而巨贾们在获得土地和作坊的同时,心中却难免忐忑不安。从律法上来说,他们无权拥有如此数量的土地和作坊,这是隐患,假如有一天咸阳秋后算帐,那他们不但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会受到严惩,最后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
“我说过,你们要绝对相信我。”宝鼎说道,“国策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过程。等到时机到了,条件成熟了,国策自然就会改。”
宝鼎传奇般的战绩给他赢得了越来越强悍的实力,像琴氏、乌氏和墨家这些蓼园老班底对他逐渐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只要宝鼎要求他们做的,他们即便有顾虑,也会坚决遵从,因为他们相信宝鼎肯定能创造奇迹。
“在今明两年,我希望中原十万将士全部用上环首刀,用上那些更为锋利的兵器,这不仅仅可以增加战斗力,更能让我们的将士减少伤亡,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宝鼎给他们下达了具体任务,而且必须完成,因为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宝鼎就要打赵国,打邯郸,所以宝鼎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宽裕。
送走琴唐等人,宝鼎正打算休息一下,唐仰和司马昌去而复返。
“武烈侯,宛城消息。”唐仰匆忙说道,“守相来书,昌文君突染重病,暂时要留在南阳治病。”
宝鼎微笑点头。熊炽这下总算想通了,他愿意留下来,也算给熊氏赢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武烈侯,大梁来信,陶城的叛乱正在平定,估计再有一两天就能把局势稳下来。”司马昌神色沉重地说道,“不过,由于大军后撤,方与和昌邑已经丢失。大上造请求支援。”
宝鼎摇摇手,“马上书告大上造,请他守住陶城。方与和昌邑是否丢失,无关大局,不足为虑。”
唐仰和司马昌互相看看,目露不解之色。
“你们不要被中原紧张形势的表象所迷惑。”宝鼎说道,“你们必须以整个中土大局为基础来分析中原形势。”
“今年中土的关键不是在中原,而是在代北。秦军能否在代北站稳脚跟,不但关系到我大秦北疆的安危,同样关系到赵国与燕国的安危,所以赵国和燕国现在的注意力都在代北,他们的军队都在北部边境严阵以待。”
“代北形势直接影响到中原,赵燕齐楚四国都想攻击中原,把我大秦拖进两线作战的窘境,但赵燕两国实力不济,力有不逮,即便合纵也是鞭长莫及,如此真正对中原有威胁的只有齐楚两国。楚国去年受创于中原,今年最多也就是伺机捡捡便宜,真正有实力攻打中原的只有齐国。”
“齐国以一家之力攻击中原,必然十分慎重,一旦败北,被我大秦抓住机会拦腰斩断东方四国的‘长蛇’之势,那中土大势将对他们极其不利。”
“现今韩魏两国叛逆纷纷出动,无非是想混乱中原局势,给齐楚两国创造进攻的机会罢了。”宝鼎说到这里笑道,“其实,我也非常期待韩魏两国叛逆在中原搞风搞雨,中原风雨越大,形势愈是混乱,齐国出兵的可能就越大。”
唐仰和司马昌豁然省悟,武烈侯不是忧虑中原乱象丛生,而是忧虑它还不够乱。中原紧张局面给武烈侯这么一解释,竟然对己方有利了。
“武烈侯,如果齐国在春耕时出兵攻击怎么办?”唐仰问道。
“我有十万常备军,又在中原采取守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徭役征调。”宝鼎说道,“但齐国肯定不行,它要打进中原,不但要从各都调兵,还要征调大量徭役,这对齐国的春耕影响太大,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齐国要打就是选择春耕或者秋收之后。”
“武烈侯,凡事都有意外。”司马昌小心翼翼地提醒道,“距离秋收结束的时间太长了,谁知那时代北是个什么状况?齐国假如决心要打中原,恐怕等不到秋收。”
“我也有同样的看法。”唐仰说道,“我觉得中原这样乱下去,韩魏叛逆这样里应外合地频繁发动叛乱,齐国肯定要在近期发动攻击。”
宝鼎微微颔首,稍加考虑后说道,“有道理,为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尽早做好准备。马上书告五军统率,请他们在十天之内赶到大梁,共议战局。”
“再告黑冰台,请他们加强在齐国的刺探。”
唐仰和司马昌急忙应诺。
“大上造司马锌从鄢陵来书,征询武烈侯对南边局势的解决之策。”
司马昌拿出一封书信递给宝鼎。宝鼎没有接,直接问道,“老将军打算怎么办?”
“老将军当然是想杀进楚国。”司马昌再度把书信递了过去。
宝鼎笑了起来,一边接过书信,一边说道,“老将军对我在楚国的布局略知一二,他应该知道现在我们不能和楚国撕破脸。”
“老将军的意思是打一下,或许有助于楚国局势向武烈侯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宝鼎略略皱眉,急忙打开书信。司马锌对楚国包庇叛逆一事极其愤怒,认为有必要打一下,给楚人以严厉警告。另外,淮北局势一旦紧张,两国再度开战,必定有助于激化寿春的矛盾,寿春一乱,对中原有百利而无一害。
宝鼎看完信,心里隐约感到不安。中原五军没有大统率,各军官长镇戍一方,都有自己的主张,而司马锌显然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杀进楚国,震慑寿春,从而达到威胁齐国的目的,延缓齐国攻打中原的时间。
“你们两个有什么看法?”宝鼎问道。
唐仰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司马锌的建议,而司马昌却说道,“楚国背弃了盟约,不但包庇韩魏叛逆,还帮助他们攻打中原。此事我大秦绝不能容忍,必须给楚国一个严厉警告。”
宝鼎想了一下,对司马昌说道,“代我写封信给大上造,请他约见项燕,限定项燕交出韩人,否则秦军将越境攻击。”
唐仰吃了一惊,正想劝阻,却见宝鼎用力一挥手,“派使者赶赴寿春,督请寿春出面干涉,向项燕施压。告诉寿春,如果项燕不给我一个交待,我就翻脸不认人了。”
=
宝鼎赶到大梁的时侯,五军统率和三郡太守都已经到了梁囿行辕。
定陶的叛乱已经平定,但秦军丢掉了方与和昌邑等五座城池,这令王贲非常愤怒,打算说服宝鼎,集结主力展开反击。
宝鼎把自己的全部策略对众人做了一番详细解说。
“我们在砀郡以东丢掉几个城池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宝鼎笑道,“如果齐国有决心攻打中原,我甚至可以放弃陶城。”
“诱敌深入?”王贲问道。
“当然要诱敌深入。”宝鼎说道,“要打就打他个全军覆没,打得他再没有力气威胁中原以阻碍我大军北上灭赵。”
“武烈侯所言有理。”杨端和赞道,“要灭赵,就先重创齐国,确保中原无忧。”
“你们未免过于轻视楚国了。”司马锌说道,“齐军在没有楚国的全力配合下,他们会深入中原?现在项燕陈兵边境,一下子就牵制了我们数万军队,请问这时候我们还有多少军队与齐军决战?所以在我看来,若想击败齐军,必须再一次重创楚国。”
“何谓重创?”蒙武当即问道。
“拿下陈,把这个淮北重镇夺过来。”司马锌手抚长髯,傲然说道。
众皆侧目。夺陈?陈是座坚固大城,楚国迁都陈后,曾大力修缮加固,城池更为雄伟。以目前中原十万大军的武力,强行攻城,攻克的希望微乎其微,其难度不亚于攻打大梁。大梁得以攻克得益于大河之水,而陈处在鸿沟之尾,四周地势平坦,实施水攻的难度太大,再说,楚国也不会重蹈魏国丢失大梁之覆辙。
不过,有一点司马锌说得对,今年齐国如果要打中原,必定与楚联手,一主攻一策应,齐国绝不会独自杀进中原,如此一来,宝鼎的计策就难以实现,秦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据城坚守,逐步后撤,给齐军以重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司马锌的分析是正确的,打齐就要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