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49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49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鼎、甘罗和章邯陪在左右,听到魏起与农夫们谈到了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情况,还交流了一些耕作技巧,另外诸如灌溉方式,肥料种类,轮流休耕,一年两熟等等农事,魏起也是顺手拈来,可见对农事非常熟悉。

魏起在田间地头与农夫们交谈良久,然后又带着宝鼎等人沿着一条沟渠缓缓而行,途中看到两牛牵引一犁正在耕地。魏起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而宝鼎则望着被犁开的田地,若有所思。

前世他在农村长大,对犁田当然熟悉,不过前世犁田只用一头牛,而犁开的田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翻土起垄,但现在他看到犁开的田地只是破土划沟,田里的土并没有翻转过来,可见这犁的构造有问题。

“武烈侯,你看到什么问题没有?”魏起发现宝鼎盯着田地沉思不语,于是随口问了一句。

“这土应该翻过来。”宝鼎说道,“这样犁田才有效果。”

魏起微笑点头,“我也想把土翻过来,但苦思无策啊。不过牛耕相比人力耕田,已经进步很大了,可惜耕牛太过珍贵,至今很多偏僻地方因为太穷,买不起耕牛,只好用人力耕田,亩产很低啊。”

“两头耕牛拉一犁,太浪费了。”宝鼎说道。

“那是因为犁头不够锋利,一头牛拉不动。”魏起叹道,“所以我对你的冶铁作坊期待很高。如果冶铁的温度上去了,铁的质量提高了,可以打造出锋利的犁头,那么一头牛就能拉动一台犁,这必将大大促进耕种。”

宝鼎记下来,这件事目前解决不了,只能等待冶铁技艺的提高了。

当两牛一犁走到众人面前时,魏起忽然喝叫农夫停了下来,然后他拉着宝鼎走到犁前,把犁从土中拽出。这个犁头就像箭矢一般,前端尖锐,后端宽阔,锐端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入泥土中的力量。宝鼎把它和前世记忆中的犁比较了一下,马上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一是犁铧比较窄小,二是没有翻转土块的犁壁。

“武烈侯,你看看这犁。”魏起俯身指着犁头说道,“你看看可有什么改进的办法,让泥土翻转过来?”

宝鼎笑着点点头,“我已经有办法了,回去我画个草图,然后叫铁匠打出来,试试效果如何。”

魏起惊讶地看着他,“真的有办法?”

“当然。”宝鼎笑道,“我还能哄骗太守?”

“现在就说给我听听。”魏起急不可耐地说道。

“犁田的目的是翻土碎土,但目前的犁只能破土划沟,翻土还需要人力,所以铁犁必须改造,我的建议是把犁头改为铁犁壁。”

宝鼎拔出宝剑,在泥土上画了两个铁犁壁,“这是单面的,形状就像板瓦,可以向一面翻土。这是双面的,可以同时翻土,很适合开沟起垄。”宝鼎接着又画了一个完整的直辕犁,“这是犁辕、犁箭、犁床、犁梢和犁铧。”宝鼎一一指出铁犁部件,然后笑着对魏起说道,“我给它起个名,就叫直辕犁吧。大块田地可以用长直辕犁,两牛牵引即可。短直辕犁因为转动灵活,适合小块田地,用一头牛牵引就绰绰有余了。”

魏起不知道这种铁犁壁是否能够起到翻土碎土的作用,但武烈侯既然这么有信心,或许就有绝对把握。他当即冲着琴唐和马骕叫道,“快,按按照武烈侯所绘,马上打造。我要知道这种直辕犁是否有效。”

其实不待魏起吩咐,琴唐和马骕已经叫人描绘了。不过这是农具,赚不到钱,琴唐不以为然,而墨者马骕却如获至宝,激动不已。

“我保证有效。”宝鼎一边拉着魏起走上田埂,一边笑道,“今天跟着太守亲自到田垄转一转,果然有收获啊。”

“何止有收获。”魏起感叹道,“如果直辕犁有效,大秦收获的可是粮食和人力。”




第一卷 崛起 第218章 两手空空

宝鼎的才智让魏起惊叹。而魏起踏实的作风也让宝鼎另眼相看,双方彼此看重,合作就有了基础。

晚宴过后,魏起与宝鼎、甘罗、章邯等人高谈阔论,从农商到国策,从中原形势到统一大业,双方各抒己见。魏起有意全面了解宝鼎和蓼园一系,而宝鼎则有心摸摸这位长期外放的楚系重臣的老底,所以双方虽然保持戒备,但在交谈过程中常常就一些重要问题深入探讨,清晰地向对方传递自己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宝鼎很快发现,魏起在国策上非常务实,在坚持“法治”的同时,也倾向于儒家的“仁政”和“王道”,同时还兼采墨家的“兼爱”,这与其“以民为本”的理念有直接关系。魏起在南郡实施了很多“为民”之策,这些举措一度遭到了咸阳的批评,但他依旧坚持,这也是他无法进入咸阳中枢的原因之一。

魏起的治国理念与宝鼎的强国之策大同小异,很多地方观点一致,而宝鼎因为有前世丰富的历史经验。对治国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尤其当宝鼎提出“外儒内法”这个概念的时侯,更是让魏起肃然起敬,再也不敢把宝鼎当作一个夸夸其谈的年轻公子来看了。

在统一后的治国策略上,两人的分歧很大。宝鼎坚持黄老学术中的无为而治,经济上要放任自由,而魏起却坚持“法治”,经济上要适当地集中官营。不过在中央集权上,两人倒是态度一致,魏起非常看重地方权力,认为这有利于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夜过中,甘罗等人知道宝鼎和魏起还有重要的事讨论,先后告辞离去。

宝鼎把自己的中原策略详细阐述。既然与楚系要长期合作,而魏起又是楚系里的中坚人物,那么赢得他的支持就非常关键了。

魏起暗自惊骇。对秦国来说,关东诸国的合纵一直是秦国的噩梦,合纵军一次次阻挡了秦国东扩的步伐,如今在秦国两次战败于河北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武烈侯不是秉承咸阳的决策竭力破坏合纵,而是蓄意促成合纵,以便为自己建功立业,这不仅是狂妄无知之举,更把楚系拖进了危险的境地。

“武烈侯,你面对的不是几个权贵,而是几十万合纵大军。”魏起苦笑,“以你之力,刺杀几个权贵犹如探囊取物。但要击败合纵大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当年齐、赵出面五国合纵,即便是我祖父穰侯和你外祖父武安君联手,也被合纵军打得退回关西。后来秦、赵主谋六国合纵,差点把齐国打得亡国灭种,由此可见合纵之威力。邯郸大战之后,王龁、王陵和蒙骜三次败于合纵军之手。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你不是不知道。”魏起说到这里,拱手为礼,“武烈侯,有雄心壮志固然好,但凡事也要量力而行啊。长平大战的时侯,赵国以赵括代替廉颇,结果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当然不是,他比他父亲赵奢还厉害,之所以败,就是败在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啊。武烈侯难道想做第二个赵括?”

宝鼎当然不想做赵括,但他也不能把击败合纵军的希望寄托在楚国内部的矛盾上,他现在只能竭尽所能,在决战之前赢得优势。历史轨迹正在改变,原有的历史正在失去参考价值,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为此他需要军队。需要充足的钱粮,而钱粮从何而来?当然需要魏起的绝对支持,否则钱粮肯定不够。

“我已经对老太后做出了承诺,我和王夫人已经上了同一条船,我没有退路了。”宝鼎面露无奈之色,“破坏合纵,让合纵无法成功,其功绩根本无法与击败合纵军相提并论。我没有足够大的功勋,拿什么去兑现承诺?”

魏起神色凝重,连连摇头,“你的确有创造奇迹的能力,但这一次你的对手是几十万合纵大军,你拿什么创造奇迹?你知道这一仗打败了意味着什么?”

“好,就依你的思路来推断,我在中原破坏合纵,努力维持了中原局势,那么,当老太后不在了,咸阳局势将如何变化?”

“武烈侯,你的背后是老秦人,老秦人和我们熊氏联手,一个在外控制军队,一个在内控制朝政,即使老太后不在了,咸阳局势依旧可以控制,大王根本没有办法把我们熊氏赶出咸阳。”

“如果三年后,秦军攻克了邯郸,灭了赵国呢?”宝鼎问道。

“三年灭赵?”魏起笑了起来,“武烈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当年我大秦几十万大军围攻邯郸,整整打了两年,最后在合纵军的救援下功亏一篑。我们再说齐国,当年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城,但乐毅带着几十万合纵军整整打了五年都没有拿下。这说明什么?任何人,当他面临死亡的时侯,都会绝地反击。赵国亡了,齐燕的屏障就没了,就要与秦国正面对垒,齐燕会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魏楚当年为什么要救援赵国?原因也是一样,赵国亡了,秦国占据河北,成为中土第一强国,其它王国马上就会步赵国之后尘。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三年内,秦国灭不了赵。”

“如果韩魏倾覆,楚国遭到重创,秦国能否在三年后灭赵?”宝鼎又问道。

魏起想了一下,摇摇头,“韩国不堪一击,但魏国尚有实力。魏国一旦灭亡,齐楚两国不但直接面对我大秦。更失去了争夺中原的机会,所以齐楚两国绝不会让我大秦攻占大梁。”

宝鼎一时无语。魏起分析得很有道理,但历史事实是,当秦国攻克邯郸的时侯,无论齐燕还是魏楚,都没有出兵救援,这是为什么?当真是秦国的姚贾或者顿弱凭一张利嘴和几车黄金就说服了各国的王公权贵?

宝鼎苦笑,把脑海里纷繁复杂的念头暂时抛弃,集中精力说服魏起。“在你看来,我和老秦人利益一致,关系密切。老秦人会听我的,是不是?”

“老秦人一直守护你,目的就是为了崛起。”魏起说道,“现在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了,老秦人复出了,重新控制了军队,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来你还能带给他们更大的利益,所以我看不出来你和老秦人之间有什么冲突。”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宝鼎说道,“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了,老秦人接下来就是为武安君翻案,而熊氏为了牢牢控制王统,必然在这件事上给老秦人以帮助。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当初武安君一案爆发的原因。你知道昭襄王为什么要利用范睢对付武安君?”

魏起脸色微变,若有所思地望着宝鼎。

“我父亲为什么蒙受不白之屈远走北疆?”宝鼎继续问道,“以当时的形势来说,以我父亲和老秦人的关系来说,只要我父亲一往无前,那么武安君一案还会爆发吗?老秦人还会遭到无情的打击吗?”

魏起已经想明白了,对宝鼎也更加了解了,这位年轻的公子站得高看得远,有大智慧,老嬴家出了一位罕见的天才。

“我不会重蹈我父亲的覆辙,我更不会像我父亲一样懦弱,我会一往无前,我要让大秦统一中土。”宝鼎说道,“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必须和熊氏重建信任,就像当年我外祖父武安君和你祖父穰侯一样,彼此信任,如此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魏起郑重点头,然后轻轻叹息。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这是老秦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创造了大秦,他们理所当然要享受大秦的权力和财富,但时代变了。在争霸兼并的过程中,在强国的过程,君王和持有先进理念的士卿们走到了一起,君王需要更大的权力和财富,士卿尤其是那些起自寒门的士卿愿意为君王冲锋陷阵,愿意帮助君王赢得更大的权力和财富,而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削弱和剥夺贵族的利益,宗室贵族和军功贵族就成了首要目标,于是矛盾开始了,激化了,爆发了。

谁对谁错?君王和士卿有错吗?宗室贵族、军功贵族,包括外戚贵族有错吗?权力和财富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根源永远存在,矛盾便永远存在。

宝鼎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他的崛起导致老秦人东山再起,而老秦人的东山再起必将导致大秦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但君王和士卿绝不会修改律法,给予老秦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于是矛盾必然激化,而那时宝鼎会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可以对君王和士卿不利,也可以对熊氏不利,但前提是,他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于是就有了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打败了,宝鼎凋零,那么一切谋划全部失败,反之,谋划成功,咸阳局势牢牢控制在既得利益集团手中,那么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将对既得利益集团非常有利,对既得利益集团中的熊氏尤其有利。

这就是老太后和君王夫人愿意与宝鼎冰释前嫌全力相助的唯一原因,而做为主掌地方的魏起,他站得没有那么高,也看不到那么远,他不敢把所有的本钱拿出来孤注一掷。

“我必须留一条退路。”魏起说道。

宝鼎失败了,楚系还要生存,还要确保南郡这块根基之地,魏起的要求合情合理。

宝鼎微微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