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40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40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沉寂,楚系权贵也不像过去那样飞扬跋扈了。

老秦人在与楚系的搏杀中,虽然一度占据上风,但他们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之大,让咸阳上上下下都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毕竟在这个王国里,老秦人才是真正的根基,而根基的急骤衰落当然会让人产生无言的伤痛。没有人为此而喝彩,不管是关东人还是楚人,他们在咀嚼着老秦人衰落的同时,一股浓浓的苦涩也悄然占据了他们的身心。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唯一兴高采烈的大概就是武烈侯公子宝鼎了。他在咸阳拳打脚踢,连续掀起风暴,总算有了一个聊可自慰的收获,那就是白氏和司马氏的解禁。这两个大姓的解禁本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但放到老秦人整体衰落的大背景里,这件喜讯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它来得太晚了,已经无法挽救老秦人败落的颓势了。

王离匆匆走了进来。溥溥与他投缘,不待他走近就飞快地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亲热地叫喊。王离俯身把她抱了起来。将她高高抛到空中再接住。两人笑嘻嘻地戏耍了一阵,这才走进堂屋。王离拜见了白氏,又冲着赵仪亲热地喊了声“大嫂”。赵仪玉脸一红,悄悄瞥了母亲一眼,担心她不高兴。王离总是这样没个正经,家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口没遮拦,大嫂大嫂的叫个不停,常常让赵仪十分尴尬。

“两位长辈都来了?”白氏笑着问道。

“白家的大父一早就到了,夏阳家的大父今天日中才到。”王离恭敬地大道,“我家大父请武烈侯马上过府拜见两位长辈。”

白氏笑着点点头,冲着宝鼎说道,“赶快去沐浴更衣,不要让两位长辈久等。”

宝鼎答应一声,与赵仪匆匆去了。

“你父亲在晋阳还好吗?”白氏随口问道。

“父亲来信说,晋阳正在整军备战,他估计武烈侯很快就要去晋阳,叫我随武烈侯一起北上。”

白氏眉头微蹙,眼里露出一丝担忧之色,“真的要打仗?”

“打仗好啊。”王离没心没肺地笑道,“打仗了。我们老秦人才能拿军功。这次武烈侯如果第一个冲进邯郸,那他回来的时候,至少可以做个列侯了。”

白氏幽幽一叹,没有说话。

宝鼎匆忙赶到王翦的大府,拜见白氏家主白览,司马氏家主司马锌。先期赶到咸阳的公孙豹霍然在坐,麃(逼ao)公正陪着他闲聊。麃公以身体不适为由,已经辞去了内史右丞一职。老秦人说一不二,雷厉风行,说退出就全部退出,干净彻底。

白览和司马锌狠狠夸了宝鼎一番。目前形势正如宝鼎在晋阳所预料的那样,老秦人由此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唯一遗憾的就是宝鼎没有一步登顶,也没有进入中枢,这导致老秦人的崛起之期似乎变得遥遥无期了。几位长者乘着新年聚集于咸阳,就是想谋划一下,乘着这次秦军攻打河北的机会,让老秦人的青壮派将领立下军功,为老秦人再度崛起打下基础。

酒筵摆齐,五位长者和一位少年公子围坐一起,饮酒畅谈。

今年的河北形势有些不一样了。李牧因为河北大捷,已经被赵国大王赐封为武安君,统领赵国所有军队。赵军的士气也在河北大捷后骤然高涨,邯郸甚至谋算着要从南线发动反攻。秦燕联盟随着燕国国相公子隆的被刺而名存实亡,如果不是太子丹在咸阳为质,两国早就反目成仇了。今年秦军如果再攻河北,燕国十有八九要暗中支援。赵国取得河北大捷后,关东诸国欢欣鼓舞,合纵再次成为可能。

“如果秦军再次战败于咸阳。关东诸国肯定再建合纵,联手反攻。”白览抚须笑道,“我倒想看看,蒙武和昌平君这对将相能否抵挡住关东诸国的合纵大军。”

“嗤……”公孙豹嗤之以鼻,“当年蒙骜和吕不韦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也未能挡住庞煖的合纵大军,但他们运气太好,合纵内部出了问题,否则蒙骜焉能击败庞煖?”

“当年将相齐心,力能移山,现在吗……”麃公冷笑,嘲讽道,“函谷关怕是挡不住关东人的脚步。”

宝鼎佯装惊讶地看着他们,“你们凭什么断定蒙武一定会败?”

司马锌与白览互相看看,同时笑了起来。

“桓齮都败在河北,更不要说蒙武了。”麃公哂笑道,“蒙武的战绩无法与桓齮相提并论,至于用兵之道,他更是拍马追不上。去年桓齮打河北,咸阳倾尽全力相助,而这次蒙武呢?靠大王给他撑腰就行了?打仗其实就是打钱粮,现在咸阳钱粮明显不足,蒙武要打就要速战速决。但李牧会与他速战速决?李牧拒绝决战,战局就会拖下去,那时候楚系不拖他的后腿就算奇迹了。”

“既然你们都认为我大军此次攻打河北胜算不大,那大王难道想不到?”宝鼎故意问道。

“大王?”司马锌微微一笑,“如果大王都能像我们这么想,他还会迫不及待的再次攻打河北?”

“有时候,不是大王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形势使然。”王翦叹道,“战场上的胜负如果人人都能预测,那还需要打仗吗?对于今年这一仗,我们有我们的看法。我们之所以不看好蒙武,其实就和去年一样,去年桓齮身不由己,今年蒙武更是如此。一个大军统帅如果受制于君王,受制于朝堂,那这仗还怎么打?”

“北疆军今年会不会进入河北战场?”宝鼎又问道。

“当然不会。”公孙豹冷笑道,“你小子什么意思?明知故问啦?”

“那你们打算让北疆军干什么?像去年一样在晋阳押运粮草辎重?”

王翦、麃公等人齐齐望向宝鼎。

“武烈侯对河北战局有什么看法?”司马锌笑呵呵地问道。

“河北战场管我们什么事?蒙武打赢了,对我们没好处;他打输了,我们也未必能卷土重来。”宝鼎笑道,“但是,假如蒙武打输了,我们打赢了,我们就一定能东山再起。”

王翦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宝鼎这话是啥意思。

“你小子到底想说什么?”公孙豹冷叱道,“我们打赢了?我们在哪打?谁会让我们去河北?”

“谁说我要去河北打仗?”宝鼎笑得更诡秘了,“北疆军的职责是戍守北疆,是抵御匈奴人,是把匈奴人阻挡在长城之外。”

匈奴人?王翦和几位老将交换了一下眼色,若有所悟。

“李牧南下了,他的代北军主力也南下了,他在河北战场又把秦军给击败了。”宝鼎举起一只手,在食案上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个时候,整个北疆,不管是秦国的北疆还是赵国的代北,兵力都非常空虚。如果你们是匈奴人,你们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嗤……”公孙豹翻了个白眼,“鸟,你小子瞎扯淡。你凭什么认定匈奴人会南下掳掠?再说了,你知道他们攻击哪?是打我们,还是打代北?”

“这重要吗?”宝鼎笑了起来,“如果我们成心想和匈奴人打一仗,那只要派个人跑到大漠上吆喝一声就行了,然后匈奴人就会迫不及待地南下杀来。你要他打哪,他就会打哪。”

王翦微微皱眉,他已经明白了宝鼎的意思,“我们并没有把握击败匈奴人。”

“我有。”宝鼎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给我三千骑,我就能横扫大漠。”

“扑哧……”公孙豹忍俊不禁,一口酒全喷了出来,指着宝鼎哈哈大笑,“竖子猖狂!”

王翦、白览和司马锌笑而不语。宝鼎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几万北疆军如其在晋阳给人押运粮草,倒不如北上长城,伺机与匈奴人打一仗,只要打赢了,命运就控制在自己手中,只是,这件事并没有想像的简单,必须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麃公没有笑,他很严肃,他相信宝鼎是个创造奇迹的人。

“武烈侯此言当真?”麃公问道。

“当然。”宝鼎笑道,“守住长城有多大功劳?我们若要建功,就必须深入大漠,出奇兵,打一场大胜仗。”




第一卷 崛起 第130章 匈奴人

宝鼎借着酒兴,大谈奇袭之术。

一百年后。仅仅在一百年后,大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横扫大漠,重创匈奴人,汉匈南北战争因此攻守易行。这是何等辉煌而伟大的功绩?

这个时代的匈奴人正在崛起于大漠,它的东北面尚有东胡人,西北面还有月氏,整个北方大漠还在维持着三足鼎立之势,但很快,随着匈奴人的天之骄子冒顿横空出世,匈奴人将征服东胡,驱逐月氏,独霸大漠,然后冒顿带着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越过长城,南下攻击中土,旷日持久的南北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大秦帝国没有灭亡,大秦人将要面对大漠上的一代雄主冒顿和他那支强大的匈奴大军,到了那个时候,帝国能否击败他们?年复一年的战争会不会拖垮这个新生的帝国?战争的巨大消耗必然会激化帝国内部的矛盾,这个矛盾会不会爆发?一旦爆发了,这个新生的帝国会不会轰然倒塌?

换句话说,就算宝鼎改变了历史轨迹。挽救了大秦帝国的生命,让大秦人在统一天下十五年后没有灰飞烟灭而是延续了国祚,那么,他是否有效缓解了帝国内部激烈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帝国终究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它就像一棵腐朽的大树,一阵狂风就能将其连根拔起,而从北方大漠呼啸而下的匈奴大军就如同咆哮的狂飙,会将帝国席卷一净。

或许在未来,宝鼎努力了一辈子,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最终力挽狂澜,将帝国从起义大军的怒潮里救了出来,但帝国逃得过天之骄子冒顿和他统率的几十万匈奴骑军的攻击吗?宝鼎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对手太多太多,任何一个都足以致命,他只能竭尽全力,一个一个地铲除,去消灭,而匈奴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时候主动北上攻击,只要时机选择得好,战术运用得当,必能给匈奴人以重创,必能阻止或者延缓匈奴人统一大漠的步伐,这对未来的大秦帝国显然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当然,就目前的南北形势来说,这种攻击即便取胜了。能否取得预期的可能影响到甚至改变南北历史的作用,宝鼎无从预测,但他抱着一种良好的愿望,一种试图改变历史的雄心壮志,在本能的驱使下去做一些在他自己看来都是无法完成的或者说是极度幼稚的事。

宝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副未来天下局势发展图。在他看来,南北局势正在齐头并进,匈奴人在未来几十年内势必统一大漠,他们将在万里疆域建立一个拥有几十万骑军的强大王庭,而中土统一的步伐会更快,大秦人将最终吞并六国一统四海,然后就必然会发生南北战争,匈奴人和中土人将在长城一线浴血厮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对于中土来说,南北战争给中土人留下了一段屈辱的血淋淋的教训。大约在六百年前,北方犬戎攻克了大周王国的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迫使周王室西迁洛阳。历史上把以镐京为都城的周王国称之为西周,犬戎攻克镐京,事实上就是灭亡了传承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王朝。(东周如今也灭亡了,东周传承五百一十五年。最后在秦庄襄王登基称王的那一年,被吕不韦灭了。)

犬戎灭西周,遥远的历史了,但这是个耻辱,中土人的耻辱,它牢牢铭刻在史册上,时刻提醒中土人,北虏是中土的敌人,会让中土亡国灭种的敌人。

宝鼎这番话终于引起了老将军们的重视。

中土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与北虏的战争,尤其是秦国,更是在与北虏的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犬戎攻克镐京,占据了关西。秦襄公勤王有功,周平王就对他说,只要你击败了犬戎,赶走了他们,关西就是你的。结果二十年后,秦襄公和儿子秦文公就夺回了关西。秦建国于西陲,西北两个方向都有北虏,南方则是古蜀国,向东则是周王室和强大的晋楚两国,生存环境极度恶劣。老秦人没办法,只能与北虏连番恶战,从西北两个方向拓展领土。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力渐渐增强。到了昭襄王,迎来了它的辉煌,北征义渠,西吞诸羌,南并巴蜀,东击中土诸国。疆土空前增加,人口暴涨,军队武力更是称雄于中土。

秦国的疆土不断北扩,终于迎来了两个最强的北虏对手,一个是河西的月氏,一个是匈奴人。秦国雄心勃勃,志在吞并六国一统四海,于是便对北虏采取了被动防御之策,长城就是这种策略下的产物。

同在中土北疆的赵国和燕国也采用了这一被动防御策略,原因无他,王国实力实在不足以支撑两线作战,只能筑长城御外虏,从而集中力量逐鹿中土,争霸天下。

中土北疆三国修筑长城的时候,北虏诸种也在大漠混战,各自为政,实力有限,一道长城足矣,但如今形势变了,大漠上的匈奴人雄起了,他们就像大秦人志在统一中土一样,他们也是雄心万丈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