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71章

万事如易-第71章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不确定这样能不能行,得要再找懂得律法的人问问清楚,唉,”余舒烦闷地抓抓头发,她心里有数,奈何人力微薄:“此事我一个人是做不成的,若是裴先生肯帮我——”
  “若是我肯帮你,你当如何?”
  门外响起一道人声,余舒和赵慧惊了惊,转过头,就看见门外有道人影,余舒忙起身走到门边,将门拉开一半,就见裴敬站在门外头。
  “裴先生?”
  裴敬看看她,就站在门外,询问屋里的人:“赵小姐,可否告知在下令尊名讳。”
  余舒心头一古怪,觉得有什么不对。
  赵慧在屋里听到裴敬声音,顿了顿,便答道:“先父逝名为仁河,赵仁河。”
  裴敬闭了下眼睛,吸了口气,才睁开,余舒惊见他眼里竟有泪光:“裴先生,你这是?”
  裴敬没有理她,径自对着门内道:
  “我亦是商贾之家出身,二十岁便经人推举做了算师,我年轻时眼高于顶,自觉天资纵横,便在先父病中离乡,远赴了京城去参考大衍试,怎想三举不中,名落孙山,终日以酒买醉,在京城流连时,忽日接到家中噩耗,父亲病死。我急忙奔赴回乡,途中却遇凶匪,书童护卫皆被杀害,只我跌到路边草丛,因被过一位路人所救,带回家中养伤,幸免于难。”
  “我那段时日浑浑噩噩,几欲轻生,都被他劝下,几番开解,留我在他酒楼中掌台做事,教我商义,三个月后,我终洗心革面,辞别了他回家,我在家中守孝三年,用心苦研,孝期满,就驱车去探望当年恩人,以求报答,不想人去楼空,听闻左邻说恩人一年前便病逝,留下独女变卖了家产外嫁,我心悲戚,便取了他坟上一捧土带回,每年祭拜,不曾想——恩人的遗孤,竟会…沦落至今。枉我每年烧香告慰,不晓他在天有灵,眼睁睁看着女儿落得今日这步田地,会是个怎么地怨苦。”
  说到最后,裴敬已是潸然泪下,堂堂一方富贾,就这么泣不成声。
  屋里头的赵慧想起亡父,也痛声哭了起来,余舒在旁听得这一场旧缘,百感交集,赵慧父辈亦是行善积德之人,怎就没有个好下场,一个早亡,一个遇人不淑,这善有善报,难道是说假的吗?
  两人屋里屋外地哭着,余舒没有出声劝,她很看得出裴敬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不然他大可以将这段往事咽回肚里,现在说出来,对赵慧和贺郎中的事,肯定不会再袖手旁观。
  果不其然,裴敬流了一阵眼泪,吸着气,脸色一厉,嗡声对屋内道:“你且安心住在我这里,过去的事,我裴某无论如何都会帮你讨个公道!”
  
  第一百零八章 从长计议
  
  赵慧身世孤苦,多年前遭遇夫家侵占家财,多年后被往日小姑重伤街头,险些丧命,近日又惹官司,本是有苦难言,有冤不得伸,走投无路之际,纵是余舒有心义助,然力有不逮,无法同那窦家纪家争长短,谁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裴敬昔日承蒙赵父的恩情,今朝还报,当有峰回路转之兆。
  余舒帮着赵慧梳洗了一遭,加了件衣裳,扶着她从里屋挪到客厅外,裴敬和秦氏都在。
  “天可怜的,妹子,这些年让你受苦了。”秦氏眼里含着泪,上前去挽着赵慧坐到她身旁,不同之前的客气,这一回是真亲近真怜惜,她是裴敬二十多年的发妻,对裴敬此刻心情,感同身受。
  赵慧对她摇摇头,扭头看看看敬,哑声道:“如今裴先生提起来,我又有几分记忆,当年先父弥留时,我年岁尚少,是有几回听到过父亲提起一位故人,说半年未闻书信,只怕出了什么事情,还拿了往日寄来的书信给我,让我有空去打听一下,后来先父逝去,我一心伤痛,就将此事忘了,那些书信怕是随着遗物一同入土,想来父亲当时念的,就是裴先生了。”
  “必是我无疑,当年我回乡之后便派人寄了平安信给赵叔,后来有半年时间因家业忙得焦头烂额,就断了信件,后来事情处理妥当,就亲身前往,哪想——”哪想人已成古,裴敬苦笑,扶了扶眉心,“赵叔他那时还念着我安危,我真愧受。”
  场面黯然了一会儿,裴敬收拾了心情,对赵慧道:“莫唤我裴先生,论年纪,我虚长你许岁,你若不嫌,我愿收你做个义妹,日后替老人家照应你,可好?”
  赵慧愣了愣,看向余舒,她现在正是六神无主的时候,比起偶然相认的裴敬,还是更依赖同她患难与共的余舒。
  “裴先生,此事先不急吧,”余舒代替赵慧道,“眼下贺郎中还在狱里,那窦家逍遥法外,还一心想要对慧姨赶尽杀绝,还得及早想办法对付他们才是。”
  裴敬点点头,道:“贺郎中是必要救的,我现在就到窦家去一趟,要他们撤回诉状。”
  余舒见裴敬这么干脆,疑惑道:“您有法子让他们不告郎中?”
  裴敬冷笑一声,“那窦家不过是个三流的商户,靠着祖业支撑到现在,那窦虹也不是个做生意的材料,若他们不识相,我就捏断了他家的买卖!”
  见状,余舒惊了一惊,裴敬待人一向谦和,没想到还有这强横之态,看来他是必要为赵慧出头了。
  “裴先生且慢一慢,”余舒道,“恕我直言,您这样做,便是能救得了贺郎中,却是后患无穷,先不说谁对谁错,这事日后传出去,先生难免落个恃强霸道之名,更何况,窦家背后头又有纪家扶靠,若说动纪家为他们出头,不是要横生枝节,没准还会被他们反咬一口,依我看,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她这话头头是道,裴敬未尝不明,只是他之前肝火旺盛,并未思虑太多,一心只想为赵慧出气,经余舒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冷静了几分。
  当下对余舒叹道:“你这年轻人,倒比我还沉得住气。”
  余舒微微一笑,“我这不是沉得住气,是不想便宜了那群无耻之徒,若要我说,做就要做到底,堂堂正正地为慧姨讨个公道,惩治那些恶人。”
  裴敬挑眉道:“莫非你已有了计策?”
  “暂不敢称计策,还需要和先生商量一番,才敢定计。”余舒眼光一闪,不把话说满,是因为她对古代社会的法度并不了解,不好一个人妄加揣测。
  裴敬点头:“你先说说看。”
  余舒看看赵慧秦氏,桌底下,手指在膝上划了划,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告我们,我们就不能告他们了吗?我是这样想的”
  一个时辰后,裴敬和秦氏回到房里,裴敬一路都在思考着方才和余舒的谈话,坐下后才发现秦氏脸色不对,关心问道:“夫人这是怎么了?”
  秦氏犹犹豫豫,脸色变来变去,迟疑开口:“敬哥,我瞧阿树这孩子,心是不是生的太大。”
  裴敬眼皮一抖,轻笑道:“夫人何出此言,我瞧着她是挺好的,有情有义,又有勇有谋,她那法子不是挺好的,比我直接去找窦家要聪明得多,釜底抽薪,围魏救赵,啧,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可没她那种心计。”
  听到裴敬还有心情赞叹,秦氏急道:“可是她那法子,不光是要针对窦家,连纪家都算计在了里头,果真成事,那纪家岂会和她善罢甘休?”
  “所以才要我暗中相助。”裴敬拉住秦氏的手,温声道,“阿树一个小姑娘,承赵慧几饭之恩,尚且知道涌泉相报,我当年蒙受赵公大恩,如今遭遇他后人,便是天有眼,若不能相助,岂不是还不如个孩子?”
  “我哪里说是不要你帮她们,”秦氏嗔道,“我这还不是担心你们,罢了,你不爱听我就不讲了,你要做,我还能拦着你不成。”
  “夫人懂我就好,”裴敬拍拍她的手,起身道:“夫人先歇着,我换下衣裳,同阿树出门一趟。”
  黄昏时候,余舒和裴敬坐着马车,抵达长门铺街口,两个人下了马车,左右一盼看。这趟出来,余舒和裴敬是为找到当年送赵慧到义阳城的那位管家。
  裴敬问道:“是这里吗?”
  余舒道:“慧姨说他就在这条街上开书铺,姓黄名舟,我们一家家找过去吧。”
  “走吧。”
  这条街上的书铺不少,两人从街东找到街西,一家家寻过去,登门询问,却不得其索,姓黄的是有,但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一个,天色渐暗,正当余舒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地方,裴敬就指着路对面道:“那里还有一家,我们过去看看。”
  余舒扭了头,看到路对面的书铺,愣了愣,裴敬已经大步穿街走进了店里,她赶忙跟上去,一进店门,就看见了正坐在柜台后头看书的花甲老人。
  心道一声没那么巧吧,便听裴敬问道:“这位老人家,敢问您尊姓?”
  老人抬头,眯着眼睛看了下裴敬,一扭头,见到门口的余舒,茫然顿成了惊讶:“小姑娘,你怎么过了这些日子才来,我给你留了好几本识字的书,等着你来拿呢。”
  裴敬疑惑地看向余舒,余舒冲老人笑笑,对裴敬道:“我身无长物时,这位老掌柜曾赊书给我。”
  老掌柜听他们说话,知道两人认识,不解道:“你们这是?”
  “我们想打听个人,”余舒顿了顿,直接问道:“老伯,您是不是姓黄?”
  “我不曾和你说过吗?”老掌柜道,“我是姓黄。”
  余舒和裴敬对视一眼,后者又问道:“黄掌柜,你早些年是否在盐州一户姓赵的商家做过管事?”
  老掌柜将手里书放下,来回看看他二人,犹豫着点了头,“没错儿。”
  余舒简直想要笑上一声,这世间还就有这么巧的事,什么人都赶到一块儿去了。
  找到了黄舟,裴敬和余舒说明了来意,黄掌柜是很愿意替赵慧作证,不需要他们多费口舌,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还有一件意外之喜,是他竟还存了一份当年赵慧送到窦家去的嫁妆单子。
  “小姐是命苦之人,老爷撒手去时,千叮万嘱叫我把她送到窦家,不想那竟是个狼窟,唉,是我无能,不能护住小姐,让她遭了牢狱之冤,当时我心存畏怯,没能为小姐出头,小姐出了牢狱,也不知所踪,我当她不愿见我,谁知道她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谋生,还落得这步田地。这些年过去,我始终不能释怀,如今我将行朽木,你们既愿替小姐伸张,我这把老骨头,有何不敢的。”
  黄舟提起当年事,十分的羞愧,余舒安慰了他几句,又问了他一些旧事,随他回家去取了那张嫁妆单子,便同裴敬离开了。
  路上裴敬提出来,问余舒要不要到狱中探一探贺芳芝,被她摇头拒了:“以免打草惊蛇,还是先不要去的好,裴先生切莫以你的名义出头,贺郎中在狱里吃的苦,我们日后会一滴不落地给他找回来。”
  “也好,就先委屈了贺郎中,”裴敬看余舒大有主见的样子,不知不觉就忽视了她的年龄,询问道:“你下面打算如何?”
  余舒道:“先生和我讲讲公堂上的规矩吧,免得我到时出了纰漏。”
  裴敬皱了皱眉,“你、你真要顶替慧娘去击鼓鸣冤?须知道,如此上了公堂,是先要挨上一顿板子才能递状的。”
  余舒点点头,神色不变,“马县令和纪家是一家亲,我们若按正常章程,先递状后开堂,难保他们不会事先准备,私下勾结。先生之前也说过了,击鼓喊冤,官必上堂,当堂即要开审,我们要告,就告他们个措手不及。”
  裴敬没错漏余舒眼中最后闪那一下狠色,心头跳了跳,总觉有什么把握不住,却抓不到头尾,见她意已决,心知再劝无用,便道:“那还要先瞒着慧娘,不然要她知晓,怎会容你代她受过,唉,板子可不是好挨的。”
  余舒不明一笑,鞭子她都挨过,何惧几下板子。
  
  第一百零九章 击鼓上堂
  
  夜里,赵慧焦心地等着余舒回来,余小修也在她房里,没心情逗弄金宝,就把它拴到了桌子底下,丢了它几块点心,金宝有吃的也不叫唤,赵慧心事重重,便没发现屋里多了这小老鼠。
  门一响,余小修便站起来,赵慧坐在床上,扭了头看余舒推门进来,忙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没找到人?”
  余舒宽慰她道:“人找到了,就在长门铺街上,我和裴先生在外头商量了些事,才晚回来,你们吃过饭了吧?”
  余小修道:“吃过了,姐你呢?”
  “嗯,在外头用的,”余舒推着余小修坐下,看了一眼在她脚边打转的金宝,拿脚尖蹭了蹭它,走到赵慧床边。
  “慧姨你放心,黄老伯愿意给你作证,要不是天晚了,他还要过来看你呢,”余舒掏了从黄舟处得来的嫁妆单子,拿给了赵慧看。
  赵慧捧着那泛黄的纸页,轻翻了几面,触见上头样样,思及当年亡父为自己准备嫁妆时的光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