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559章

万事如易-第559章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他认清现实,他才会乖乖听命。
  任奇鸣这才在她面前服了软,接着就向她禀报了一件“趣事”。
  “昨夜太史书苑几位院士到我府上求见,见面之后,便旁敲侧击,闻着他们的意思,却是不满您接掌司天监,存心挑拨是非,撺掇我与您争权。”
  余舒问他都有谁,他便一一举发,当她听到韩闻广的名字,不由地讥笑出声,眼神一闪,心想到:她上任之初,人心不稳在所难免,正要杀鸡儆猴的时候,就有那自己找死的人送上门来。
  任奇鸣倒也知趣,这背后一刀捅得干脆,既撇清了关系,又向她投诚。
  余舒于是问他:“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任奇鸣词严厉色道:“下官看来,几位院士是日子太过清闲,才会心气浮躁,尽打些不该有的主意,若是不加以惩戒,唯恐他们日后更加猖狂。”
  “少监所言极是,”余舒想了想,坐正身子,从笔架上摘了一杆湖笔。任奇鸣见状,犹豫了一下子,便上前为她研墨。
  余舒晃动着笔杆,念念有词道:“我曾在太史书苑求学数月,发现许多不好的风气,比如某些院士自恃甚高,将苦苦求学的院生拒之门外,也有些院士乘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并不专心教学。这般种种,皆是因为十八院士各自为政,少了一个主持大局的人,司天监又多有放纵,才导致今天。不如从中挑选一位院长,再从司天监派去一位监官,督促太史书苑端正风气。”
  此举不止出于私心,太史书苑向来是司天监补录官员的首选之地,不能烂在根上。
  
  第七百八十九章 番外(十三)
  
  姜怀赢拥兵自立,安朝北方多了一个燕国,黎民百姓暂时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朝堂上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崇贞帝一天到晚板着脸,文武百官战战兢兢。其余各事按部就班,一派暴风雨前的宁静。
  当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后宫甄选之事,地方上献的秀女尚未选送进京,京城里的官员已经先有了一番动作,不到半个月,坤翎局的秀女名册上便有了百十人登记。
  余舒入主太曦楼第三天,便将吕夫人从太史书苑调离,让她官复原职,还任坤翎局右令官,司徒晴岚作为副官,一面听从吕夫人差遣,一面替余舒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是以第一批送进宫中复选的秀女名单刚刚出炉,就到了余舒案头。
  余舒只是过目一眼,让人誊抄一份送到夏江皇后手中,并不干预这些杂事。
  这天,她把文少安找了过来,问他愿不愿意换个地方,到太史书苑去做学监,官职还是六品不变,乍看是离了司天监,却比他在坤翎局更有实权,明贬实迁。
  余舒郑重其事地告诉他:“眼下三司两局之中多得是人不服我,将来我必有一番清洗。你这次到太史书苑去任职,一来是监督院长,肃清不正之风。二来帮我相看人才,培养几个可用之人。你姑且熬上一年半载,我再提拔你到太承司,少卿一职,我给你留着。”
  太承司主管易官的考核与审计,主事官是曹左令,副官为少卿,水筠就曾空降这个职位,给余舒找了不少麻烦,险些让她考评都过不去。余舒看重文少安的性情沉稳,颇有些任奇鸣的风范,关键是他对她足够忠心,稍加历练,便可委以重任。
  文少安欣然同意了她的安排,回到坤翎局收拾了东西,隔日便到太史书苑上任去了。
  正当余舒有条不紊地接管司天监的时候,黑衣卫传来噩耗——朱慕昭一夜之间忽然病倒了,生命垂危。她听到消息,一刻不停地赶往朱家。
  
  朱家号称京城十二府世家之首,因为他们家至今一共出了四位大提点,足以笑傲群雄。朱慕昭兄弟姐妹本来就少,到了他这一辈,膝下便只有一个朱青珏继承香火。
  得闻朱慕昭病重,最先赶到的是同样已经致仕的荣恩侯尹天厚,身为两朝相国,尹天厚位极人臣,最后功成身退,堪称天下为官者的楷模。鲜有人知,他和朱慕昭相差了十多岁,在朝中为官时常常政见不合,实则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
  尹天厚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眼眶泛红地望着气息奄奄的好友,垂泪道:“天问啊,你这到底是怎么了,就连阿珏都瞧不出你是什么症状,说不行就不行了。老哥哥还等着你卸甲归田,同我游山赏水,你别唬我,你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一门心思等死呢。”
  朱慕昭虚弱地睁着眼,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气若游离道:“我就是觉得太累了,想歇一歇,快别哭了,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也不怕人笑话。”
  尹天厚平日也研究些歧黄之术,摸着他脉象极浅,又见他两眼空茫,便知他是真的活不成了,擦擦眼泪,忍住心酸道:“你有什么要交代我的,尽管直说。”
  朱慕昭道:“老哥哥自在去吧,莫要再往身上揽麻烦。听我一劝,趁这两年找个清静地方逍遥一番,切不可留在京城,避过这一劫,你方能长命百岁矣,儿孙满堂,善始善终。”
  尹天厚含泪点头道:“我听你的,待你事了我便离去。”
  正在悲痛,朱青珏领着余舒从外面进来。余舒乍一看见卧床不起的朱慕昭形容枯槁、病入膏肓的样子,心里很是吃了一惊,要知道半个月前,朱慕昭随同圣旨前往司天监宣布她接任时,身体尚且健朗,丝毫看不出病症,怎么这才半个月,就病得不行了呢?
  她停下脚步,拽住了朱青珏,后退到门外,低声问他:“朱公究竟是犯了什么病,这样凶险?”
  朱青珏满眼沉痛,又有一丝茫然地摇摇头,语气无力道:“我诊断不出。”
  余舒看看他胡子拉碴,眼底乌青,方知他也是无能为力,便没再追问下去,这时候,屋里传来尹天厚的叫唤:“阿珏,你爹叫你呢,快进来!”
  朱青珏和余舒连忙走进屋内,尹天厚让到一边,朱慕昭费力地抬起手,朱青珏赶紧跪到床边握住了他,凑近说话:“爹,您再忍一忍,药就快煎好了,喝了药您睡一觉,有什么话等您醒了再说。”
  朱慕昭轻摇了一下头,抬起眼,隔过他望向余舒,努力看清她的面孔,张张嘴道:“莲房,你来,我有一件事要求你。”
  余舒顺从地走到床边,尹天厚见此情形,心知他是在交代后事了,抹了抹眼角,默默地退了出去。
  “您说吧,我都听着。”她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眼前这个男人,既是薛睿的杀父仇人,又有恩于她,很难说她是希望他好好活着,还是不希望他就这么死了。
  她以为他还是要叮嘱她寻回《玄女六壬书》,守住司天监,不想他最后要求她的会是另外一件事——
  “我死后,朱家就没什么人可以支撑了,我只有青珏这么一个儿子,怕他守不住家业,你帮我照看他可好?”言下之意,竟是要撮合她和朱青珏。
  余舒以为是她听错了,朱青珏也不可置信地叫了一声:“爹?”
  朱慕昭不理会他,执意地看着余舒,他的确是在请求,而不是要挟。余舒在短暂的惊讶之后,便摇头拒绝了他——“恕我不能答应您。”
  朱慕昭不死心道:“我这儿子,也算是一表人才,虽是缺了些上进心,但是他心肠耿直,十分良善。你若答应嫁他,朱家家业便交由你手中,权当聘礼。”
  十二府世家之首,累世富贵,朱慕昭所留家产,根本已经到了余舒无法想象的地步。可他更清楚,没有他,朱青珏根本保不住这样的富贵,最后不是落入旁人之手,便是人财两伤。
  怎知余舒仍是摇头,却承诺他道:“您放心,就算我不与朱师兄结两姓之好,日后定也护着朱家,直到我护不住那一天。”
  朱慕昭固然失望,但他没有强求,确认了她的许诺非假,他累得闭上眼睛,感觉到意识逐渐变得模糊,他的声音变得喃喃不清,朱青珏握紧了他的手,凑近他面前,才听到他说的什么——
  “爹,司天监没有毁在我手上,我守住它了……”
  朱慕昭权倾朝野十余载,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是他的独生儿子朱青珏,念念不忘的却是他对先父朱昶的誓言。
  朱青珏跪在床头泣不成声,余舒伸手探了探朱慕昭的鼻息,脸色黯然。
  一代权臣,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悬在余舒头顶上的那一把利剑终于消失无形,可是她最先感到的不是轻松和畅快,反而是一阵伤怀,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朱师兄节哀。”她拍拍朱青珏的肩膀,转身到外面去讣告众人。
  荣恩侯一大把年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是被尹元戎搀回去的。司天监一众官员先后赶来,任奇鸣带头在院内长跪不起,哭声不止。
  余舒没有指摘他们此举不妥,默默地帮着朱青珏料理起朱慕昭的后事,俨然是要借此机会,表示她与朱家亲厚,打消某些人的贪念。
  
  当晚,余舒匆匆带着朱慕昭的讣闻进宫面圣,崇贞帝看起来十分伤心,听她追忆了朱慕昭生平之事,有感而发,当即下达了一道圣旨,追封其为顺昌伯,三代袭爵。
  这是余舒所能为朱家争取到的最后一点好处,皇帝实在不是个念旧之人,再过一阵子,要他想起朱慕昭的好处可就难了。
  深夜,余舒带着新鲜出炉的圣旨,又匆匆赶回了朱家。死者封爵,朱青珏年纪轻轻就袭了顺昌伯位,却没有分毫喜悦,高兴的也只有那些需要仰仗朱家势力的亲戚。
  就这样,余舒早出晚归,一连在朱家逗留了七日。遵照朱慕昭生前遗愿,停灵七日后便入棺出殡,她和荣恩侯一左一右扶棺送葬,步行十里,后成一段佳话。
  丧事后,余舒再回到司天监,明显地感觉到底下官员对她的恭敬不似先前流于表面,多了几分真心实意,想想便知是她前阵子为朱慕昭守灵送葬一事,倒是意外收获了几份忠心。
  又过三日,朱青珏突然来访,带着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人。
  “这是孤鸿,”朱青珏为她介绍,“我也不知道他是我爹从哪儿找来的仆人,我爹死后,他便一直缠着我,不胜其烦。孤鸿武功高强,想来于你有用,我便把人给你送来了,你收留他吧。”
  在他身后,站着一个两手抱剑的男子,约莫三十岁,个头瘦高,臭着一张脸,浑身上下写满了“不爽”两个字。
  
  第七百九十章 番外(十四)
  
  由冯啸率领的讨逆大军在定州城外安营扎寨,向北一百里,便是大燕的渔阳郡治下。先行军只有三万人马,不敢冒进,便派出斥候先往渔阳刺探军情,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已被探子传回宁冬城。
  姜怀赢割据了东北五郡,占六十二县之地,乃大安疆土十分之一。他称帝之前,便有过半州县官员自愿臣服,余下不尊者,皆以武力强占。东北军横扫一片,一夜之间斩首上百朝廷命官,各地沦陷,过万兵马投降,百姓更无抵抗之心,姜怀赢不费吹灰之力便分得江山一隅。
  黄袍加身之后,燕帝定都宁冬城,划分出五郡,分派大军驻扎各处险要之地,而后大封亲信,建朝议政。值得一提的是,姜怀赢义弟刘世宁,因早先救助卫太后与长公主脱险有功,随后又献上新政三十六则作为朝纲,燕帝倚重十分,是以封为异姓王侯,一时间风头无两。
  得闻朝廷大军抵达定州,燕帝当即召开朝会,商讨应对之策。国师刘雁乃是山野高人,因其神机妙算,平日里为诸将士料卜吉凶,无不应验,所以众人向来信服。他言夜观星象,算出一卦,正是“西有伏狼,南有杀星,潜龙勿用。”
  燕帝问其何意,刘世宁代为解答:“西有伏狼,应是蒙古人蠢蠢欲动,不久前,北元后裔帖木儿一统鞑靼与瓦剌两部,气势正盛,他若南下进犯朝廷,必从我燕地借道,或将一战。而南有杀星,应是征讨大军中卧虎藏龙,有一员猛将,主战杀伐,于我军不利。”
  就在临时扩建的朝堂上,新晋的文武百官议论声叠起。燕帝皱眉道:“前有狼,后有虎,我大燕岂不是腹背受敌,可有破解之法?”
  话毕,众臣纷纷献计,有说先发制人,趁安朝三军未能会和,抢先攻克定州;有说不如同蒙古人结盟,一同对抗朝廷。
  燕帝越听越是头疼,最后还是刘世宁开口:“臣倒有一个以逸待劳的办法,只是兵行险招,未知陛下可敢一试?”
  燕帝坐直道:“二弟但说无妨。”
  刘世宁笑里藏刀,只说了八个字:“佯攻诱敌,祸水南引。”
  众人有听没懂,有的半知半解,唯有燕帝是领兵出身,本就擅长谋略,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拍案叫绝:“好一个以逸待劳,堪当一试!”
  言毕,不管云里雾里的一干臣子,点名叫了几员大将,并刘世宁与刘雁,换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