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47章

万事如易-第47章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大笔的疗养费,依你们的家庭情况,应该负担不起。
  嗓子眼一紧,余舒缩声道:“得、得要多少钱?”
  贺芳芝看这孩子面无血色,只当她是年小承不了这重担,虽是同情,却也无力再多帮衬她:“春放时,补药价格总比往日贵上一两成,我这馆里药材也不齐全,得到别处去给你收,笼统算下来大概是少不了…五百两。”
  五百两!
  一旁好心送了赵慧到医馆来的人,纷纷倒吸凉气,见余舒年纪小小,心里头生了可怜,忍不住就有人劝道:“孩子,你、你还是把人领回去吧,好好照应应,说不得能多活上几天。”
  贺芳芝看看那几人,摇摇头,对余舒道:“你看是要治,还是你现在就把人领回去,好好供养她最后一段时日。”
  “治,当然是要治的!”余舒红着眼睛,几乎是喊出来,心里在快速地盘算着,要到哪里去弄钱。
  贺芳芝也见过病患家属这样子,心知她不过是一时不舍,到最后终归是力不能及,他虽有医心,却无医力,店里倒是有几味药材,可先让这妇人支撑两天,可他上头也是有东家的,哪能任由他白发这好心。
  余舒看到贺芳芝不吭声,约莫能猜到他此刻心情,她不愿与人为难,然此刻迫于无奈,把心一狠,就噗通一声跪下了,哀声道:“贺郎中,求求您救救我慧姨,钱我能酬来,您给我三天、不,两天,您行行好,先救救我慧姨,我一定把钱凑齐了拿来,贺郎中,我知道您是好人,求您行行好!”
  说着就去给贺芳芝磕头,边上人瞧着可怜,都扭过头不忍去看。
  “切莫如此、切莫如此。”贺芳芝急忙去拉余舒,苦声道:“你这孩子,不是故意与我为难么,五百两银子,你当是一张纸么,你能上哪弄来。”
  余舒刚才一时无主,见他口气软下来,又冷静了一些,跪着道:“能的,我能筹来,不瞒您说,我是在泰亨商会做事给人算账的,一个月就有五两银拿,我认识泰亨商会的裴总管,我去向他借,钱的事我一定能凑上!”
  等她转了正,一个月五两,一年就是六十两,别说八九年,只要裴敬愿意拿钱给她应急,她给他白使唤上二十年都成!
  贺芳芝惊讶地看着余舒,他自是听说过泰亨商会的名头,正在辨别她话里真假,就见余舒手忙脚乱地从随身的袋子里掏出一本册子递给他:“您瞧,您瞧,这是泰亨商会的旧账册,是裴总管让我拿回家看的,我没骗您。”
  贺芳芝半信半疑地接过去看了,确是正正经经的账册,有章有号,而且还有批注,他心里又信了几分,看看榻上气若游离的赵慧,再瞧瞧跪在面前满眼通红的余舒,心里重重一叹,把账册给她,站起身向外走去:“我先给她施针,这药材我馆里有的,就先给你垫上,给你三日筹钱来,能筹多少是多少,若不能及,你、你也不要强求。”
  余舒一喜,又跪着冲他叩了叩:“谢谢、谢谢贺郎中!”
  * *
  贺芳芝到最后还是勉力为赵慧行了针,将医馆里一株老参取出来,开了方子,让药童去熬了汤药,赵慧没有别的亲人,余舒走不开,跟前跟后,直到贺芳芝开了口,她才花钱顾了一辆马车,又请了两个人帮忙,先把赵慧抬回了家里,处理血污,等明日贺芳芝登门。
  回到赵慧家,余小修就蹲在门口,见赵慧一身是血的被抬回来,吓得傻在那里,余舒没空理他,让人把赵慧轻手轻脚地挪到床上,回头才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愣着作甚,去厨房生火烧水!”
  “哦、哦!”
  余小修跌跌撞撞地去了,余舒先到对门去拍了拍,喊了几声“曹大哥”没见应,心知他是已经离城返乡,脸色黯了黯,其实在医官里,她第一个想到求助的不是裴敬,而是曹子辛。
  她又到隔壁,好声好气地请了隔壁的胡大娘来家里看顾赵慧,因赵慧平日为人好,胡大娘二话不说就放下炊具,来了家里帮忙,余舒又严厉地叮嘱了余小修几句话,给了他两角银子应急,回屋去换下脏衣裳,就在院子里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趁着天还没黑,匆匆跑去万象街上求助。
  哪知道,她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泰亨商会总馆,拍开了门,却被告知,裴敬一个时辰前,就坐马车离开,去了邻城查账,因走的匆忙,并未留下只字片语,也未说何时回来。
  裴敬不在,泰亨商会里想当然能没人会支给她五百两。
  余舒一时走投无路,心思沉重,夜色里,竟是不知不觉,走到了城东河岸边。
  
  第七十五章 求助景尘
  
  天黑了,这个时间还在大街上走的,不是做小本买卖跑腿的,就是出门喝酒会友的。
  夜风习习,河岸上,更是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余舒站在河边,看着黑亮亮,潺潺流动的河水,嘴巴嚅动了两下,咬掉下嘴唇上的干皮,尝到一点血味儿,她呼气又吸气,平复着躁动不安的心,眼前却一下一下晃过去赵慧满脸是血的样子,于磊坐在轮椅上破声痛哭的样子,她胃里一翻腾,一弯腰,就在河边草地上吐了起来。
  后背上传来一下下拍动,很有节奏,她没回头,干脆顺势蹲了下来,一股脑地把胃里的东西都吐了个干净,才用手背抹了下嘴,后退两步,一屁股坐在草地上,轻声道:“谢谢。”
  景尘垂下手,低头看着模样狼狈的余舒,心思一动,皱眉问道:“出事了吗?”
  余舒拍拍身边草地,景尘从善如流地在她身边坐下,盘着膝,身上的道袍是刚刚换上的干净物,白的一尘不染,颈后的头发还带着一点水珠,是方从城外河里洗澡回来。
  余舒吸吸鼻子,那股秽味无形间被身旁的人的净气压住了。
  “家里人出事了,伤了头,治病要花好多钱,我一时找不到地方筹备。”
  景尘道:“是你弟弟?”
  余舒摇头,“是一个长辈,平日对我十分照拂,我跟你说过吧,我是被家里打出来的,就是慧姨收留了我,让我住在她家里,我养伤的时候,也是她一直在照顾我。你能想么,早上我出门时候,她人还好好的,昨天我们还一起去逛集会,不过是一个白天,郎中就说她活不长了,呵,祸福旦夕,说的一点没错。”
  余舒抹了抹脸,扭头看着神色不明的景尘,抿抿嘴,道:“大侠,你身上还有钱么?”
  景尘伸手探入襟口,径自取了钱袋给她。
  余舒入手一捏,就苦笑了,上一次景尘那快扁玉,当了了五十两,她给兑了四张银票,一小袋银子,如今这钱袋里,就只剩下薄薄一张,还几个碎疙瘩。
  “真不知你一个人,钱都花哪去了,道士都像你这么能花钱吗,”余舒把钱袋打开,掏了里头那张十两的银票出来,把剩下的零碎递还给他:“这十两借我。”
  景尘抬手轻挡了一下她递来的钱袋,“你都拿着吧。”
  余舒没有推辞,她把钱袋收起来,硬着头皮问道:“你还有玉吗?”
  说话时候,是盯着他背后那两把长剑,一想到五百两的数目,她眼睛都要冒红光,恨不得把自己都卖了去。
  “没了,那是最后一块,”景尘顺着她的目光扭头看了下肩头露出的剑柄,仿佛能看穿余舒的心思,直言道:“我的剑不能当。”
  余舒被他说穿那点心思,尴尬地转过头,伸手揪了一把草,忽然想起来什么,手在身上来回摸了摸,脸色一变,从草地上站起来,转了个圈,就差被把鞋子都脱下来检查了。
  “你在找什么?”
  余舒郁闷道:“你给我那块石头不见了。”
  景尘目光一沉,剑眉蹙起,“难怪”
  余舒听见他低语,却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景尘夜从草地上站起来,有些复杂地看了她一眼,收回目光,心念起伏,有所预感,下一刻,竟是转身往林子里走。
  “诶?你去哪?”
  “你回去吧。”
  余舒看他说走就走,愣了下,便抬腿追上去,跟在他身后,碎碎念道:“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把那石头弄丢的,唉!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不见的,明明前几天还带在身上的,说不见就不见了”
  正在语无伦次地嘀咕着,景尘一个回身,余舒赶紧刹住脚,抬起头,就见景尘面色冷淡道:“你回去吧,别再来找我。”
  说罢脚步一转,就要走离,抬腿却被人从后头揪住了袖子,他扯了两下,没扯回来。
  余舒低着头,死死拽着他衣袖,就不松手,她会到河边来,不是漫无目的乱走,她知道在这时候,她需要人帮忙,要筹钱救赵慧,不是她一个人逞强好胜就能够的。
  她其实是有法子弄到那笔钱的,可是她一个人不行,她需要景尘的帮忙,而且她现在只能找到他帮忙。
  景尘无奈回头,看着余舒低头露出的黑脑袋,似能察觉她心意,沉声道:“小鱼,我帮不了你。”
  “你能。”余舒闷声道,要是她知道弄丢了那块石头景尘会翻脸,一定把那块小石子压箱子藏起来,绝对不拿出来玩。
  景尘摇摇头,他是不能帮她,当日对岸一见的机缘早结,再多牵扯,反会害她,亦误他道心。
  “你能。”
  “”
  “你能!”
  余舒使劲拽了一下手中质料柔软的袖子,逼迫景尘低头,抬头死死盯着他,眼里没有求人帮忙的软弱,倒满是让人心颤的狠劲儿。
  然景尘目光清明如一,不为所动,而心中所想,却不足道。
  看着这样清明的目光,余舒头顶上就好像有一盆冷水泼下来,渐渐冷静了。
  “抱歉,”余舒手指一松,那柔软的料子滑脱了手,她烦躁地抓抓头发,为刚才的失态道歉后,冲景尘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那我走了,过两天再来看你。”
  依旧是每次同他道别时说的话,却没得到同样的回应。
  景尘静静看着她背影走远,转身向林子里走去,下到桥头,目光不经意掠过衣袖,看到上头一处线纹,手指一抚,却是缝补的痕迹,粗糙磨手。
  道心一动,默念了几句静心诀,却不能平复,他眼中闪过懊恼,拉展了衣袖,足尖一转,踩过桥头,向着河对岸掠去,几个眨眼便追上了前面人影“小鱼,等等。”
  城东最大的赌处,当要数万象街上的“宝仁大赌坊”,一日里骰子牌九赌个来回,出入流水账便是成千上百两,据说,这赌坊背后头做东的,是城里的孔刘纪三家之一,但具体是哪家,却无人说的清楚。
  四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跟平时没什么两样,赌了一夜的坊楼换了一拨伙计待客,一名粗仆将门前打扫了,卷起门帘,趁着客人还不多的时候,往外散散过夜的浊气,正弯腰擦着门框,眼帘里突然入了一双脚,黑布的鞋子,鞋尖破了布丝儿,一看就知道是个穷客,又是来碰运气的,他刚在心里腹诽,就又见了一双靴子入眼。
  青绸子的面料,边滚着银丝线,囊了后跟,找不到一丝线头,一半没在轻软的白袍里。
  这一前一后两双鞋,让正在打扫的粗朴抬了头,入眼是一身白袍,上头的黑白纹路有些眼熟,再往上一瞧,看到后背,入目两把剑,让他瞪了眼睛,赌坊里每日过客,不是没有江湖人士,只是这一位穿着,分明、分明是个道爷!
  等这粗仆想起来问礼,人已经走远了,他伸长了脖子往里头看,就见那位头上戴着斗笠遮面的道爷,果然去到了东墙头的易区。
  这么一瞧,又发现那道爷前头有个领路的小子,个头矮小,穿着一身蓝布寡衫,散绑着头发,一回头,便露出满脸的脏泥,横一道黄,斜一挑黑,分明是个小乞丐!
  这两人一往易区里站,便招来了不少视线,但因那位道爷在,却没人敢指点什么,只是窃窃私语声,清晨原本有几分冷清的赌坊里一下热闹了起来。
  这一道一乞,就是景尘和余舒了。
  余舒侧头低声和景尘打了个招呼,让他在柜台前面等着,自己去西头卖牌子的地方,拍下一张十两的银票,道:“拿五十对牌子来。”
  这一家要比孔家易馆对面那头赌的大,一对牌子是卖两角银。
  赌坊是开门做生意的,荤素不忌,莫说看见了余舒是跟着一个道士进来的,就是没有人跟着,她拿了银子,他们也不会拒之门外。
  当场数了五十对牌子,直接连着绳串给了余舒。
  景尘正在看墙上题目,听到“咯咯啷啷”的声音,一扭头,就见余舒提留着一大串木制的牌子走过来,大概是嫌提着累,她低头把那一大串牌子挂到脖子上,歪着脖子费力地把被缠住的头发一丝丝挑出来,傻里傻气的,他嘴角动了动,差点笑出来。
  余舒把牌子拨弄好,才抬头去看墙上题目,又一扭脸,扫了左右,数数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