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盖满京华 >

第421章

冠盖满京华-第421章

小说: 冠盖满京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两句。一盏茶之后启程,马厩那边也应该预备好了。”

婆婆都这么说了,陈澜见杨进周笑着点了点头就来拉她,只好一面顺着他的劲儿,一面不露痕迹地在他腰上拧了两把。见他浑然没事人似的,她不禁心中郁闷,直到那厚厚的门帘放下,她才微嗔道:“还不知道今天上了朝是怎样的情形,你还闹!”

“就是因为还没有十成的把握,所以这一丁点的时光也要分外珍惜,不是么?”杨进周轻揽陈澜的纤腰,轻声说道,“筹划了这么久,是福是祸,应该就只看今天一遭了。娘子大人,是不是也应该鼓励一下我这个就要上阵拼杀的大将?”

“呸……”陈澜轻轻啐了一口,可那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她终究是按住了没说,看了杨进周好一会儿,她才踮起脚主动凑了上去,可才碰到了他的唇,他就突然一下子俯下头来,那灼热的气息把她封得严严实实。交缠之间,她只觉得自己深深陷入了他的怀里,哪怕是闭着眼睛没有说话,也能体会到从丈夫那儿传来的深深情意。

良久,杨进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的唇瓣,见她已经是脸色艳红,他便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想说话,却不防陈澜突然伸手按在了他的嘴上,随即从怀中拿出一样东西递给了他。见是一颗红丸,他眉头微微一挑,不解地问道:“澜澜,这是……”

陈澜长话短说,把萧朗特意来过的事情解释了一番,随即才说道:“你若是有机会能见到晋王,不妨提一提。你如今是威名赫赫的杨提督,想来该怎么做你最是拿手才对。只是这东西还得搁在我这,带进宫里被人看见不好,空口说白话也不知道别人信是不信。”

“没想到竟然会见到这种传说中的玩意。”杨进周掂着东西左看右看,突然意味深长地看着陈澜,“既然苏婉儿那有人送了这样加了料的玩意,想来应该还会有其他助兴的东西。没想到,她这一个突然跑出来的变数也会有人在意,看来这一仗,晋王从一开始就输了。包括我们在内,一个个人原本就盯着他,他还偏生上蹿下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怪就只能怪他一开始就离那个位子太近,于是反而迷了眼睛。”

“只不过,送去了这样的东西……说不定别人对苏婉儿缘何挣上了那个夫人有所怀疑。若是今天的事情被他们做成了,这少不得也是一桩罪状。”

“嗯,你说的是。”

临别之际,陈澜不想再提这些糟心事,于是就此截住了话头,抬头为杨进周整理了一下衣领,又拿起旁边的黑貂皮大氅替他穿好,又系了带子,却再也没说一句话。直到出了东屋,和江氏一块把人送出了正房,她站在那只有几盏灯笼照亮的院子里,明知道他正在大步朝前走,却不由自主地冲着他的背影挥了挥手。然而,前头那高大的人就仿佛能看见似的,竟是就这么头也不回地扬了扬手,仿佛是在和她道别。

“进去吧,外头风大。”江氏亲切地扶了扶陈澜的肩膀,又张望了一眼那不见人影的夹道,这才看着媳妇说,“都是一晚上没睡,稍稍用两口点心,我们娘俩索性一块歇一歇,反正看今天这架势,也不会有人登门拜年。有什么事交给她们几个就行了。”

陈澜看看庄妈妈和云姑姑柳姑姑,当即笑着答应了。然而,等到真的上了床挨着江氏躺下,明明一宿没睡的她却一丁点睡意都没有,直到一只手突然摩挲着她的额头,她才侧头朝旁边看了过去。果然,江氏胳膊肘支着枕头,正含笑看着她。

“是不是还在想你三叔遇刺的事?”

“嗯。”陈澜点了点头,可随即又摇了摇头,“叔全说得轻易,可真要是别人蓄意而为,今天大朝上必定波涛汹涌,更何况今年的大朝各国使节众多,就怕闹出什么大风波来。皇上即便能够上朝,大病初愈,万一被气出什么好歹来,局面就算能够收拾,善后也不是容易的。”

“说来说去,你最担心的还是全哥,还有衍哥儿对吧?”江氏摩挲着陈澜那光洁的额头,突然叹了一口气,“这世上,穷苦人担心的是活路,担心的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当兵的担心的是上了战场不能回来,到头来葬身黄土;有钱的商人,又要担心生意亏空血本无归,又要担心破家县令灭门令尹;至于当官的,看似起居八座一呼百诺,可身在朝中,也许一个不好就要身死族消,又何尝不是朝不保夕?”

“娘,你和叔全说的话一模一样。”陈澜笑得露出了编贝似的牙齿,随即眯了眯眼睛,悠然神往地说,“我曾经听过一句老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归根结底,咱们虽说一直挣扎到现在,可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些争斗。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净土,隐世之所亦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与其隐在那种地方,还不如把咱们生活的地方改造得更安全更惬意些,娘你说呢?”

“你这孩子,还真是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江氏莞尔一笑,顺势也就躺了下来,想了许久才叹了一声,“你说的没错,哪怕是风景再秀美的地方,真的只有一家人几个住在那里,到头来总是要腻的。只希望这一次能够一了百了,你平平安安生下这个孩子之后,再和全哥努力,看能不能再生一个,我成日里含饴弄孙都来不及,也就不会这么闲得发慌胡思乱想了!”

骑马到了宫门的杨进周一下马就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虽说有些纳罕,但不久就止住了,他也没往心里去。尽管是大冷天,但漆黑的宫门处仍然已经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头,高品官员的手中往往打着明亮的琉璃明瓦灯,而低品官员手中的灯笼则是什么样儿的都有。遥想当年太宗年间一度废除了太祖对于臣下上朝打灯的规矩,但没多久就因为上朝时发生踩踏而恢复旧制,他就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又抬头看了看仍是一片昏暗的天空。

太祖年间,上朝可是定在早上辰时,官员们何尝用得着这么早起?

随着左右长安门的先后开启,文武官员各自依照品级缓缓入宫。杨进周虽年轻,但由于位高权重,如今仅仅排在那些公侯伯的后面,即便如此,待到了午门前排班的时候,他仍然不算靠前。可他才刚刚站定,一个小太监就突然一溜小跑过来,满脸堆笑行了个礼。

“杨大人,请先这边来,内宫有话给你。”

深宫之内走错一步便是无尽的麻烦,因此,杨进周微一皱眉,却是没动。直到那小太监赔笑拿了一样东西过来,他认出是曾经见过的一面金牌,这才颔首跟着他往另一边去。直到进了一间直房,又从后门出去,从几条小道东拐西绕之后又出了一扇小门,他一眼看到晋王正冻手冻脚似的站在那里冲手上呵气,他才心下一动,也没理会那小太监让自己稍等片刻,就这么朝晋王走了过去。

“殿下,久违了。”

一句久违说得晋王面色一下子挂了霜。昨夜萧朗的造访让他纠结了许久,这会儿又早早赶到了宫里,他哪怕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赫然是双眼的血丝。最诡异的是,有人用皇帝的金牌把他叫到了这儿,这会儿杨进周竟然也一块来了,这要是真有什么阴谋,就他那两下子,赢得过这个战场上厮杀的将军?

于是,想着君子不吃眼前亏,他就勉强打了个哈哈道:“杨提督说笑了,不过就是几日没见,哪里算得上久违?”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何不算?”杨进周淡淡地答了一句,目光便移到了远处。随即才侧头瞥了一眼晋王,见其仿佛有些簌簌发抖,便信口说道,“对了,昨天有人给了我一件奇物。据说,是有人给殿下即将新纳的夫人一颗红丸。”

说话的那一瞬间,杨进周便注意到,晋王的脸色刷的一下变成了铁青色。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只见四周围一下子涌出了百十个兵卒,竟是把两人团团围在当中。

第五百零九章末日(六)

随着第一通鼓声,遍身吉服的文武百官汇集于午门之外,按照之前习练礼仪的班次一一站定。尽管寒风一阵赛一阵的凛冽,从衣领袖口等等地方无孔不入,灌得不少人连手脚都冻僵了,却愣是没人敢挪动半步。直到第二通鼓响,林林总总上百人方才从左右掖门鱼贯而入,过金水桥后沿着丹墀的左右肃立了下来。尽管有御史和鸿胪寺官在那儿紧盯着,但仍是有人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卤簿仪仗和车辂,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偷偷张望那边的天策卫和金吾卫。

当第三通鼓声终于响起的时候,进了奉天殿的官员总算是看见,身着天子衮冕的皇帝登上了宝座。尽管看不清究竟是什么样的面容表情,但天子终究出现了,因而有无数人松了一口气,却也有无数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然而,能够进入奉天殿内的三品以上官员,却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这地方少了两个人。

鸣鞭报时,对赞唱排班,随着赞礼官行礼乐止,上了贺表,又是一番繁复到极点的跪拜行礼,这才终于捱到了这正旦大朝的第一个重头戏。按照惯例,内阁首辅都是代致词官,因而宋一鸣从赞礼官手中接过贺表,一如既往地代文武百官致辞。

“具官臣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宋一鸣,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尽管御座上的皇帝面目全都掩藏在那前后各十二旒的大冕之中,但宋一鸣距离天子只有何等距离,再加上他虽年纪一大把,眼力却仍是极好,那奏章上再小的蝇头小楷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提天子的神色表情了。当他领头率领百官跪拜时,眼角余光就已经看清了天子脸上那种不正常的艳红色,同时也看清了就在天子身侧身着太监服色满脸不自在低头不语的林御医,心里更是哂然冷笑了一声。

乾清宫的消息就没有能瞒过他的,果然,皇帝能出席这正旦大朝已经是勉为其难。

这行过礼之后便是传新年制。传制官之后由东门出,至丹陛东向立,不过是和往年一模一样的“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仅此而已。如是又是一番俯伏行礼,只却多了山呼一节,就只见百官拱手加额,就只听一声一声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声如海啸一般响起,再加上一旁教坊司乐工以及天策卫金吾卫校尉的应和,整个偌大的紫禁城仿佛都能听到这声音。

直到这繁复却又不能省去的礼仪完成之后,这才迎来了这一日正旦大朝真正的重头戏。然而,当锡兰、满刺加等国使节一一朝贺上贡之无错小说网后,当御座上的天子见到那一前一后两个和本国人形貌无异的使节时,却没有如之前让一旁的赞礼官宣制问什么尔国王安否,而是就这么轻咳一声问道:“尔国叛乱可已经平定了?”

此话一出,原本就安静的大殿中更是鸦雀无声,仿佛就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众目睽睽之下,走在前面的倭国使臣却没有就势跪拜,而是昂首答道:“回禀皇帝陛下,不过是三五跳梁小丑,弹指间便可令其灰飞烟灭。”

“据说尔国国王已经政不出内宫,策出于臣下,这还只是三五跳梁小丑而已?”御座上的皇帝人虽纹丝不动,但脸上却露出了嘲弄的表情,“而且,打劫朝囘鲜使臣回国的船队,扣留朕护送使团回国的使节,兼且更是挑唆朝鲜内乱,如此狂妄大胆的行径,尔国尚敢派人来朝?如此不臣之弹丸小国,朕也懒得多说废话,回去洗干净等着吧!”

尽管皇帝昔日壮年时,哪怕在常朝上也往往有出口惊人之举,但如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时节,自然少有这般锋芒毕露的时候。因而,这淡淡地一句洗干净等着,满殿上下自是大惊失色,而那些在殿外等着不明就里的低品官们,有心伸长了脖子看热闹,奈何官卑职小,既看不到那高高的奉天殿里景象如何,也听不到里头使节朝贡情形如何,只能在外头干着急。

皇帝突然说出这种话,倭国使节自是措手不及,旁边的文武重臣自然也是措不及防。只是相比眉头紧锁的首辅宋一鸣,次辅杜微方就站了出来,冲着那边呆若木鸡的赞礼官喝道:“陛下已经有旨,尔还不快宣?”

那赞礼官吃这一喝,方才立时如梦初醒,冲着那倭国使节大声说道:“皇帝陛下有旨,倭国不臣,当以天兵讨囘伐,尔使者立退!”

眼见两个校尉敏捷地入了大殿架起人就往外拖,刚刚落后一步的朝囘鲜使臣金从旭不禁大吃一惊。他不安地看了一眼那九重御座上的天朝皇帝,立时谨慎地按照此前在会同馆中习练的礼仪行礼拜见,末了最后一次时却没有就势起身,而是俯伏在地说道:“臣朝囘鲜礼曹判书金从旭,奉王命使天朝。前国中国王不肖,收容海上巨盗,抗拒天朝敕命,幸得天朝出兵,由是国中上下万众一心,终得废黜昏君……”

关于朝鲜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