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盖满京华 >

第168章

冠盖满京华-第168章

小说: 冠盖满京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进周和罗旭相交不深,但仅有的几次往来,他也知道对方性子爽朗直率,再加上罗旭是陈衍的师兄,此时应是信得过,因而略一思忖就点点头:“也好,这儿距离镜园不过几步路,罗世子可否劳驾与我们一道走一趟?”

这一声“我们”让罗旭脸色微微一变,但他立刻遮掩了过去,又爽快地点了点头。及至反身上马时,他装作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杨进周,见其果然仍是只用右手,左臂虚垂,心下不禁有七八分准了。于是,当陈衍靠过来,满脸不好意思地道歉,他就无所谓地摇了摇头。

“无妨,人家护国寺明显也不欢迎我,我就不当这恶客了,倒是镜园我还从未有缘赏过,今日借这个机会倒是正好。”

除了杨进周这个主人之外,此行的其他人全都不曾进过镜园,因而罗旭这么说,陈衍歪着脑袋想了想,倒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兴致也就高了。等到了地头,陈瑞等一应亲随留在了外院,而陈澜等人则是在杨进周的引路下在内仪门下了车马,又来到了离这儿不远的一座小小的倒座厅。尽管按理都是先去拜见太夫人江氏,可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暂时略过了这一茬。

察觉到陈澜和杨进周之间仿佛另有隐情,罗旭便打头直截了当道出了来意:“今天在路上遇到陈小弟,并不是碰巧,而是我让人打听了他的行踪,原就是直奔他去的。皇上告病之后,内阁堆了好些折子,内外更是流言多多,我人在内阁行走,宫中消息也多,所以不免比别人更留意一些。今天我特意寻来,为的是……”

罗旭微微一顿,随即就叹了一口气说:“此次上书请立储君的那些大臣,我打探得知,礼部仪制司主事方德海和翰林院侍讲余舍庆,是宫中贵妃娘娘以我父亲的名义授意的。”

此话一出,他就看到对面的陈澜倏然一惊,随即若有所思地沉吟了起来,而杨进周只是微微皱眉,反而是陈衍反应最大,竟张口问道:“贵妃娘娘?贵妃娘娘为什么要……啊”

陈衍一下子醒悟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闭上了嘴再不开腔。这时候,罗旭才苦笑道:“此事我回禀过父亲,父亲的得知后已经向皇上递了密折请罪。我思前想后,也想请三小姐和陈小弟把此事对太夫人说道一声,以免起了误会。毕竟,如今我两家若是起了纷争,不过是白白便宜了别人而已。至于其他那些上书附议的,据我的消息,不知道怎的,贵妃娘娘的授意大约是‘不小心’泄露了出去,结果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罗旭着重强调了“不小心”和“有心人”,陈澜又怎么会听不出来,心里已是明白了这一波莫大风波的起源。不消说,有人利用了罗贵妃的恨意,制造了这一遭事情。只那人却聪明地藏身在黑暗之间,只由着侯府应接不暇,晋王原形毕露,王妃处境维艰,贵妃背着黑锅,罗家有口难辩——这竟不是一石二鸟,而是一石数鸟之计

然而,那人却犯下了两个要紧的疏漏——他没料到罗旭的警觉罗明远的决断,也没料到在御用监夏太监那边重施故技时出了岔子……亦或者是,两拨刺客不是一个来路?

想到这里,她便站起身来,默不作声地对罗旭深施一礼。而陈衍一看到她这般光景,自是也忙不迭地冲着罗旭连声道谢,就连杨进周亦是如此。而收获了这一番谢意的罗旭心头更是涩然,随即强笑道:“贵妃娘娘毕竟姓罗,她闹腾出来的事情,我甚至没法收尾,你们这谢字我可没法承受。倒是另外一桩,我有个朋友灌醉了东城兵马司的兵马副指挥,问出了几句话来。说是仵作断定晋王府钱妈妈死的那个时辰,他曾经带人在路上巡行,撞见过有人犯夜禁。那人嗓音尖细,听着像是……像是宫里的公公。他后来怕降罪不敢说,但只要严加查问,料想他不敢不说实话。”

此话一出,陈澜心底极为震惊。而一直保持沉默的杨进周看了一眼陈澜,终于开了口:“罗世子既然连这件事也查了,又据实相告,有桩事情我也不瞒着。御用监夏公公如今正在镜园。他是快要退了去南京养老的人,所以偶尔也在宫外住,今天他在自己那小宅子里遭了刺客,险些丢了性命。”

“竟有这样的事”罗旭倒吸一口凉气,随即喃喃自语道,“竟是连他这样的人物也敢明里下手,这背后的人太大胆了……难道之前的张阁老,还有东昌侯府众人,甚至大同总兵,吴王殿下……”

轻轻的嘟囔声在屋子里回荡着,坐着的陈澜忍不住把双手紧紧绞在了一起,即便如此仍觉得身上发冷。已经换了一件外袍的杨进周习惯性地抚摸着腰间的佩剑,眉头皱成了一个大疙瘩。年纪最小的陈衍龇牙咧嘴,可即便如此仍是打消不了那一股股冒上来的寒气。而唯一一个作为下人却站在角落里的郑妈妈,牙齿也不可抑制地上下打起了战,心中一时大悔。

“三小姐”

门帘外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屋内众人的思绪。陈澜回过神唤了一声进来,就只见奉命守在外头的长镝打起门帘进来,屈了屈膝就规规矩矩低下了头:“那边秦大哥亲自过来了,他说是有要紧事,请杨大人赶紧去北边的跨院”

杨进周径直站起身。可看了一眼陈澜,又看了一眼罗旭,他就若有所思地说:“应当是夏公公那儿有事,三小姐也一同去吧,若有什么话也能直接带给郡主。罗兄不如也一起过来,有些事情还能有个参详……”

罗旭则是不待杨进周把话说完,就摇了摇头说:“我叨扰许久,原本该告辞了,可事出非常,夏公公见了我只怕什么都不会说,我还是呆在这儿,免得节外生枝。”

陈澜哪里不知道罗旭是为了防止离开之后再有变故而避嫌,心中顿时更生感激。站起身行过礼后,她吩咐陈衍在这儿陪着罗旭说话,随即对郑妈妈打了个眼色示意其跟上,这才往屋外走去。走出屋子的那一刹那,她这才突然发现,刚刚转了多云的天空如今已经完全一片阴沉,豆大的雨点子正从高空零零星星砸落了下来。

要下雨了

第一卷 京华侯门 第二百三十一章 前浪死在沙滩上

第二百三十一章 前浪死在沙滩上

深秋之际,北国的花木大多都已经渐渐凋零了,就连傲霜的菊花也搬到了室内。因而,当陈澜随着杨进周一进屋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蹲在一盆开得正好的黄色菊花旁边,连头也不曾回一下的夏太监。徐徐走上前去,她就认出,这盆黄菊和此前朱氏曾经分给过她一盆的名品黄西施有些类似,可正寻思的时候,夏太监就低低地说起了话。

“咱家刚进宫之后,分派到的差事是御花园除草。那会儿整整几年,全都是侍弄这些金贵的花花草草。看着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每一盆每一株却都比下头杂役小火者的命金贵些。后来,咱家就是因为救活了一盆先头太后娘娘最喜欢的黄西施,于是才从那边出来,被分派到了王府里头管花木,这才有了今天。所以,咱家带出来的干儿干孙,其他的不说,有一条必须得学着,那便是能侍弄好这些花花草草……小路子是在这上头最有天分的,什么黄鹤翎紫鹤翎,什么黄西施赛西施醉西施,到了他手中就都服服帖帖,咱家还以为他命好……”

夏太监唠唠叨叨地说着,陈澜心中却是一紧。刚刚在路上,秦虎已经把事情原委都说了——那个舍身替夏太监挡了一刀的小宦官虽经大夫全力医治,可终究还是没挺过去。一想到近来那些一个个死了的人,她只觉得异常心悸。

说了好一阵子的话,夏太监这才抬起了头,目光在陈澜和杨进周身上一转,他才扶着膝盖渐渐直起身。可大约是蹲的时间太长,他脚下突然一个踉跄就往后倒了,可就那么一刹那,他愣是避开了那盆黄菊花,肩膀却重重磕在了墙上,随即才被杨进周一把拽了起来。

“多谢杨大人……人老了,不中用了。”满脸苦涩的夏太监站直身子,这才拱了拱手,又请了两人坐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太祖爷的话读书人觉得粗俗,咱家却觉得在理。咱家又不好权,早就打算上南京养老,可谁知道别人还那么看得起咱家,居然左一个套右一个套,最后竟是干净直接地要咱家的命**娘,泥人都有三分火性,他以为咱家这下头没了,真被人欺到了头上还是软蛋窝囊废不成”

夏太监起初还说得愁眉苦脸沮丧颓然,可当最后一句出口时,他的脸色一时间变得无比狰狞,干瘦的手上甚至暴起了青筋,眼神中杀气腾腾。紧紧捏着那太师椅的扶手,他的脊背不知不觉脱离了靠背,微微向前倾斜,就连那呼吸的气息仿佛都有些粗了。

“赌咒发誓之类的咱家就省了,先头的事杨大人已经告诉了咱家。没错,钱氏和季氏是咱家的老乡,从前都受过咱家的照应,可这不过是宫里人的通性,得意的时候拉扯同乡同宗一把,兴许什么时候就有用场。咱家周全的不止她们两个,可她们两个是先前日子过的最得意的,咱家一个要去南京养老的人,还要见她们干什么,京师和南京可隔着上千里季氏呆在长乐宫,过惯了没人算计的日子,可钱氏却是浑身消息一点就动的人明明是受别人指使给季氏下套,顺带坑郡主一把,她还偏打着咱家的名头,咱家要是再一死,这黑锅就背定了”

陈澜一直没有出言打断夏太监的话头,此时听到这关键的地方,也只是侧头看了一眼杨进周,见他亦是看了过来,她方才轻轻一颔首,又看向了夏太监。

“她是淑妃的永宁宫出来的,可最初跟过纪昭仪一阵子,后来才因为投了淑妃的缘法调了过去,吴王殿下在的时候,见过她好几回。这只是一桩,李淑媛那边的银子,她也没少收过,甚至晋王府的清客相公乃至于王府官,也都求着她在晋王面前美言,尤其是那个典簿邓忠,差点没认了她做干娘,也只有淑妃和晋王这两个眼睛瞎了的才以为她忠心”

又是邓忠

此时此刻,陈澜终于维持不住镇定的表情。倒是旁边的杨进周仍是招牌冷脸,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想,就冲着夏太监问道:“夏公公,今天是先后两拨刺客,你心里可有疑心的人?”

“前一拨虽然看事不可为就退得井然有序,仿佛未必要杀了咱家,只是做做样子。可那十有八九是真正的黑手因为只咱家遇刺,不管死了没死,谁都会想到杀人灭口上,到头来就是活着也说不清楚至于死战不退被杨大人带人杀了几个,又拿下活口的后一拨……恐怕是死士,可后头的主子多半是想浑水摸鱼,结果却一头撞在铁板上的蠢货……总归脱不去那几位殿下吧”

说到这里,夏太监突然顿了一顿,随即看着陈澜说:“咱家知道县主大约是要送咱家进宫去见郡主。但这些咱家只对你们俩说,再有人问,咱家是决计不会认的皇上纵使念咱家侍奉多年的旧情,可也没有因为一个阉奴去追究皇子的道理,更何况咱家也寻不出什么证据。你们信也好不信也罢,但别忘了,咱家险些都快要送命了,再说假话岂不是坑自个?想来县主对于阳宁侯府韩国公府被人穷追猛打也烦恼得很,杨大人这回插手救人也是看在您这未来妻室的份上,既如此,咱家倒是有办法酬您俩这救命之恩,若用得好,也可以解开困局。”

陈澜原想着能从夏太监这儿窥探事情真相的一鳞半爪,但这时候到来的却是另一番意外惊喜。只是,她毕竟谨慎惯了,再加上今天全是多亏了杨进周,她也顾不得那未来妻室四个字,用征询的眼光看了过去。可不料想杨进周沉吟了一会,竟是示意她到了另一边的角落。

“这事情我本就是为了你和陈家才插手的,做与不做,我只能建议,你拿主意。我只想说,夏公公为人倒还公允,也算信得过,再加上骤遭大变,不至于还一味搪塞,应当只是被人当做了一颗死了才有用的死棋。”

陈澜看着杨进周那认真的样子,愣了一愣便往屋门的方向看了一眼。她原本是想带着郑妈妈一块进来的,可这位到了门口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死活以下人不预大事为由,留在了院子里。想来家中的老太太早就给了她全权,她先前的谋划虽说机会很大,但并没有完全翻盘的把握,既如此,夏太监这边的提议倒可以考虑考虑。

因而,等到回来,她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夏公公可否说明白些?”

夏太监看了一眼杨进周,又端详了一会陈澜,脸上不禁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皇上称病不朝,政事却井井有条,这是什么缘故?那是内阁的那两位一搭一档把事情料理得好,可这两个谁都不管朝堂这阵子的风波杜阁老是你们阳宁侯府的姻亲,资历还浅,所以不偏不倚,这很自然。可元辅宋一鸣呢?一个门生巡城御史于承恩在前头冲锋陷阵,一个门生晋王府典簿邓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