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盖满京华 >

第145章

冠盖满京华-第145章

小说: 冠盖满京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精瘦书吏不过是想多要两个好处,哪敢真和陈瑛卖关子,忙陪笑道:“小的自然不敢糊弄侯爷。之前贵府三小姐四少爷前去杜府拜寿的时候,回程是杨大人和罗世子一块送的,不巧这一行给淮王殿下瞧见了,淮王殿下不知怎的就去御前告了状,谁知道到头来竟然还是赐了婚。听说淮王殿下在永安宫淑媛娘娘那儿发过大脾气,到头来还是无可奈何。”

因为杨进周和罗旭曾经一块送过陈澜姐弟,淮王还曾经去告过状?

打发走了这个书吏,陈瑛立时陷入了沉吟之中。罗旭上一回专程送陈衍回来,甚至还为其推荐名师,他就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如今看来,显然这位威国公世子并不是单单有意和他作对,还是因为心有所属。还有那杨进周,也似乎也和府里有这样那样的关联——此人不但奉命抄检过侯府,而且在他去通州安园请朱氏回府的那一次,此人竟正好出现在那儿。说是公干,可究竟如何,恐怕就只有陈澜自己知道了还有淮王,堂堂天潢贵胄,竟是做出告状这样等同于争风吃醋的勾当,还真是丢人现眼

当然,最有心计的还是陈澜,一个还不到十四岁的小丫头,竟是把这些年轻俊杰玩得团团转,到头来甚至还能让皇帝赐婚,让他眼下竟找不出太多的应对法子

尽管心中知道这会儿最好的法子就是什么都不做,但陈瑛心中毕竟并不甘心。陈澜御赐姻缘,陈衍定下了杜微方的长女。两桩婚事看着似乎及不上陈冰配了汝宁伯世子,但相比一家徒具虚名的二流勋贵,孰好孰坏一想便知。想着想着,他突然记起刚刚那书吏还说起了鲁王重病的消息最初传到威国公府,仿佛就是赐婚的同一天,他不禁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

“来人”

须臾,便有一个在外伺候的皂隶进了门,陈瑛淡淡地吩咐其把自己的亲随叫进来,随即少不得把那个主意从头至尾想了一遍,觉得并无遗漏,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及至那个心腹亲随急匆匆进了屋子,他便把人叫到跟前,低声嘱咐了一遍,又由其重复了一回,思量再无遗漏,这才把人打发了出去。

既然是中了进士,甚至高踞二甲头名,皇帝之前又已经派了职司,按理罗旭便不再需要到韩翰林那儿去,只这天从文渊阁里头出来,一身的疲累再加上满心的烦躁,他不知不觉又拐进了那条熟悉的路。见是师母亲自开门,他少不得行礼,随即就径直进了老师韩明益的书房。然而,一进屋,他就发现了一个理应已经不在这儿的人,脸色一时一僵。

“罗师兄”

陈衍一下子冲上了前来,见老师只顾着写桌子上那幅字,就把罗旭死活拉了出去,这才低声问道:“好几天没看到你了,我还真有些担心,就怕……”就怕后头的字他怎么也憋不出来,难道他能说就怕罗旭想不开?于是,小家伙仰着脑袋斟酌了一下,就干咳一声跳过了这一条,又自作聪明地说,“师兄你还年轻,兴许真正的缘分还没到。”

尽管这几日浑浑噩噩,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但被一个小了自己许多的小家伙这般安慰,罗旭还是不禁哑然失笑,随即轻轻拍了拍陈衍的肩膀说:“有功夫担心我,你还是多想想你自个吧,杜阁老那人不是好糊弄的,以后你这个准女婿得时时刻刻做好准备才行。”

一提到杜阁老这三个字,陈衍立时面如土色头皮发麻,一下子想到了那天杜微方考完射箭考马术,考完马术考剑术,大热天里居然兴致勃勃地让他把所学全都展露了一个遍,累得他回程路上就直接在马车上趴下了。这堂堂阁老,文官中的极致竟然这样考女婿,传扬出去别人必定以为是笑话,可天知道他就这般倒霉

由于罗旭这么一打趣,陈衍接下来立时耷拉了脑袋,只打着精神牛头不对马嘴地又安慰了罗旭几句,甚至还小大人似的说以后若是有好姑娘帮忙留心,看看天色着实不早,这才急急忙忙离开了。他这一走,屋子里只剩下韩明益和罗旭师生两人,韩明益方才放下了笔。

韩明益自己出身中等人家,致仕之后只想着随兴过完下半辈子,从没料到先后收了两个弟子竟全都是出身勋贵之家。难得的是,两人身上都没有什么坏习性,陈衍虽说不如罗旭坐得住,但仗义的心思却丝毫不差,兼且愿意用功,因而没几个月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家伙。

“皇上赐婚的那一天,他还死活说动了你师母,留在这儿吃了一顿晚饭,可还是没盼到你来。这两天也是天天捱到这么晚走,今天总算是撞见你了。”

听老师这么说,罗旭不禁愣了一愣,随即就想到了当年那个训斥下人怠慢宾客的小家伙。如果仅仅是因为心里有年少时递了捧盒过来的陈澜,他就算爱屋及乌,也绝不会把陈衍引来拜入自己的老师门下,如今看来,他还真是没做错,陈衍仍是当年那个仗义冒失的陈衍。

“这小子……”

轻轻嘟囔了一声,他便想岔开话题,却没想韩明益招手示意他过去。到了书桌旁,他低头一瞧,立时吃了一惊。却只见那一幅水墨画竟不是山水,而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看年纪不过是十三四岁光景,仿佛和师母有些肖似。满心疑惑的他立时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自己的老师。

“当初我年少的时候,家里家规严谨,一应起居都是男仆照料。一次出门时无意间一次偶遇,在山寺中看到一位汲水的姑娘,便一直心心念念惦记着。那时候知道轻重,也不敢上去兜搭,只想着等到举业有成之后再说,可真正到了那一天再去访求的时候,却发现人家早已搬走了,再也寻不到人,心中不免怏怏。这画我做过多次,你师母也瞧见过,少不得笑话笑话拌两句嘴,但如今再把从前那无数的画找出来,我却发现,上头的脸不知从何开始,就已不是当年那位姑娘,而是你师母的样子。多年相濡以沫,更胜曾经惊鸿一瞥。”

见罗旭闻言一震,却不曾说话,韩明益也不再提此事,而是珍而重之地将画卷放到一旁晾干,这才反过身来说:“你的心思我也知道,但我早知道这一桩事情多半是不成的。你如今走了举业这条路,若是按照皇上的心意,恐怕更希望你迎娶那些书香门第的姑娘。”

直到吃过晚饭离开韩府,韩明益的这两番话仍然是萦绕在罗旭心头,久久不去。一路回到了家里,他一进门,便有小厮迎将上来,说是阳宁侯陈瑛差人给父亲罗明远送来了不少医治外伤的好药,来人这会儿还没走。尽管根本不想见,但想想之前父亲的告诫,他还是打起精神去前厅见人。

没过多久,那人便告辞离去,而那人出了院门之后没多久,院子里伺候的小厮就听见了那前厅之中传来了咣当一声,仿佛是什么东西重重砸在地上碎裂了开来。

“无耻你以为我罗旭是你那等货色”

PS:这章写得很满意……以上

第一卷 京华侯门 第一百九十九章 礼轻情意重

第一百九十九章 礼轻情意重

夏日天黑的晚,但夜禁的时辰却差不多,因而哪怕天光还亮着,路上的行人却稀少得很。宽敞的大道上,陈衍一马当先风驰电掣,心里却在替罗旭惋惜。只不过,在韩家等了好几天,总算是盼来了人,又说了该说的话,他一直以来都有些不安的情绪如今总算是放下了许多。原本想替姐姐再说两句话的,可想到陈澜那天告诫他的话,他便不敢多事。

“事到如今,与其捎带什么话而让他更加记挂,还不如让他觉得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毕竟,他日后也要娶妻生子,星星念念惦记一个别的女子,不但对他未来的妻室不公平,而且纠缠太多对他也无益。”

想归这么想,但陈衍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个很无稽的念头——若是那两个都能做他姐夫,那该有多好?只不过,这念头只在心中一闪,他就仿佛遭了雷劈似的打了个寒噤,随即赶紧摒除了这些杂念继续往前头疾驰,甚至还不时回头招呼几个随从跟上。奈何他的马是韩国公府送的一等一良驹,后头却只是普通蒙古马,因而他等了两回就索性不管了。

眼看快要到了阳宁街,他突然看到对面有一骑人飞快地朝这边奔了过来,不禁勒住缰绳往前缓行了两步。等到那人近了,由于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他便认出那人仿佛是杨进周,一愣之下便叫了一声。

“是杨大哥么?”

对面那人闻言勒马,又徐徐策马走了过来,逮到了光亮底下,果然是杨进周。见陈衍只有独自一个,他便讶异地问道:“陈小弟一个人出门?”

“啊,时辰不早了,我回家急了些,再加上马好,就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头。”陈衍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杨进周,又笑嘻嘻地开口问道,“杨大哥这么巧往这边走,是要上我家么?”

突如其来被这么一问,杨进周脸上便有些尴尬,随即就弯腰从马褡裢里头拿出一个玉色布面子的包袱来,直接递给了陈衍,又说道:“既是碰到了你,正好请你帮忙捎带进去。这是我家里常用的几种凉茶,比市面上卖的强些,是家母特意预备的。今年入夏格外炎热,体弱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都是用得上的……对姑娘也好。对了……”

说到这里,他微微犹豫了一下,随即便对陈衍点点头说:“这几日内外多事,而且恐怕东昌侯的处刑日子也就是这几天,你最好嘱咐家里人少出门一些,你进出也仔细些更好。记得回去问候太夫人和三小姐。”

陈衍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只见杨进周调转马头拎起马鞭便是一记虚抽,那坐骑立时四蹄飞奔驮着人朝来路疾驰而去,不一会儿就只剩下了一个小黑点。面对这一幕,他不禁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那个包袱,有心打开瞧瞧,可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了,但嘴角却露出了笑容。

这杨进周看着冷峻,其实也并非真是木头嘛

带着这种满意的心情,陈衍索性在崇和坊下头等着自己的几个伴当和亲随,等到他们的身影终于出现,楚平又苦着脸上前请罪时,他却大度地一挥手道:“是我一时心急甩下的你们,和你们没什么相干。这丁点事情回头就别和老太太三姐姐说了,以免她们听着生气又责罚你们……好了,以后我绝不会一个人独行,这总行了吧?”

尽管陈衍说不告诉朱氏和陈澜,这让楚平四个小家伙和另外两个护卫亲随很高兴,但让他们更松一口气的是,陈衍又说明只此一回再无下次。于是,一群人再无二话,簇拥着陈衍从西角门进了侯府,又送到二门,这才各自散了,谁也没留心陈衍手中什么时候多了个包袱。而陈衍则是随口问了守门的婆子几句,得知陈澜还在蓼香院,索性就直奔了那边。

蓼香院正房东次间里,已经用过晚饭的陈澜正给朱氏看这两日做的一条牛皮腰带。尽管她如今在针线活上已经恢复了从前的大半水平,可这并不代表着她就真的愿意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埋头做活。所以,朱氏掰着手指头数着她将来要做的活计,她不知不觉松了一口气。

“所以说,你只有个婆婆,没有小姑小叔子也没有妯娌,日后送见面礼时,只要打点好婆婆那一份就行了,也给你省却了许多工夫。否则,现在到年底要赶出你的嫁衣和那些行头来,恐怕就得几个丫头一块上阵帮忙。”

祖孙俩正说着,外头就传来人声,说是四少爷回来了。陈澜才放下东西,就只见陈衍风风火火冲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玉色面子的包袱,脸上满是笑意。他行过礼之后就借口有要紧事,把郑妈妈连带绿萼玉芍都撵了出去,随即就挨着朱氏坐下了,郑重其事地把手里的包袱放在了居中的炕桌上。

“四弟,这是……”

见陈澜面露疑惑,朱氏则是若有所思,陈衍就咧嘴一笑道:“我回来的时候正好在阳宁街东边的崇和坊下遇着了杨大哥,寒暄了几句他就让我把这东西捎带进来,说这是夏天的凉茶方子,最近暑热太烈,所以还多加了几味清热解毒的药,对老人孩子姑娘都好。”

说到这里,他有意卖了个关子,果然看到姐姐陈澜微微一愣,而朱氏则是笑了起来,于是便换上了一副正色:“他还说,这几日内外多事,只怕东昌侯府的事也就是最近了结,所以让家里人尽量少外出。还有……”

这一回,他的卖关子换来的却是陈澜的怒目以视,因而,他立时学乖了,赶紧一摊手说:“还有就是他让我问候老太太和姐姐一声,其他的真没了”

陈澜差点被陈衍一段话分三截说的架势给噎住了,狠狠瞪他的同时,脸上也微微有些红晕。见朱氏显然是很高兴,拉着陈衍又低声问了起来,她索性挪开目光看了看这个包袱,又利索地动手解开。果然,里头是四包用纸严严实实包好的东西,掂掂还很有些分量。每包东西都用绳系着,上头还附着一张纸,她取下一看就发现是各种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