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士子风流 >

第304章

士子风流-第304章

小说: 士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慎想不到在这里撞到徐谦,却不得不笑吟吟的来打招呼,道:“旨意已经收到了吧?恭喜,恭喜。”

徐谦叹口气,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无非是升任而已,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功名利禄于在这滚滚江河之中,又算得了什么?于我而言,更如过眼云烟,不过笑谈而已。我读书的时候,立志上报朝廷,下安黎民,无论官做到了几品,不都是为社稷苍生办事吗?所以没什么打紧的,恭喜二字,休要再提,别人提一提倒也罢了,你我之间说起这个,岂不是让人取笑?太俗了。”

杨慎真真无言以对,只得苦笑:“是,徐学士说的是。”

徐谦握住他的手,叹口气,道:“明日家里设宴,你得赶早着来,你我是知己,也不必带什么俗礼来,无非是走动一下而已,说好了,明日午时,我还要入宫谢恩,杨兄,再见!”

杨慎哭笑不得,方才还说过眼云烟,接着就是明天清客,说是不要俗礼,言外之意不就是说寻常的礼物他瞧不上眼吗?哼,杨慎冷笑,心里想,你不是不要俗礼吗?偏给你送俗礼,明日给你送五个金饼,十个银饼,看你如何?

徐谦已经穿过了午门的门洞,心里却在想:“但愿我的激将计有用,巴不得你送俗礼来,金银最是硬通,但愿你拿金银来侮辱我。”

说着,在太监引领下,轻车熟路到了暖阁,嘉靖早就候在这里了,对他笑道:“怎么,据说你在家中足不出户,终于肯出门了?不怕被人埋伏了吗?”

徐谦呵呵一笑,倒也随意,道:“陛下何故取笑微臣,教微臣难堪。”

嘉靖莞尔一笑,站起来,道:“好了,现在也遂了你的愿,这侍读学士是到手了,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徐谦正色道:“自然是在其位谋其政,好好在翰林里为陛下办差。”

嘉靖点点头,现在徐谦确实还是老老实实呆在翰林院里好,不过翰林里的事,多是枯燥,嘉靖不由道:“你在翰林里坐得住?就怕到时候又死缠烂打让朕给你换个差事。”

徐谦郑重摇头道:“陛下,微臣现在想编书。”

嘉靖愕然:“你编书?”

徐谦点头:“正是,既是侍读学士,不编出一本书出来,岂不是尸位素餐?”

嘉靖先是沉默,旋即摇头:“朕晓得你不愿碌碌无为,可是朕这里也有难处,录书所费不小,且不说文皇帝的永乐大典所费惊人,就算不及永乐大典一成,怕也难以承担,况且一旦录书编撰,就要各地州县采买,也是麻烦,朕没心思办这个,反正你这侍读学士,多则三五年,少则两三年,也就能调出去,实在没有这样的必要。”

徐谦道:“微臣编撰书册,是为了社稷苍生,至于所费银钱,微臣已经想好了,一切所需,都由如意坊承担,而如意坊那边,取得书册的刊印权,如何?”

“刊印,你录了书还要刊发出去?”

徐谦点头:“陛下不是常说教化吗,刊印出去才是教化,否则只藏于翰林之中,编撰了又有什么用?其实如意坊那边,已经洽商好了的,他们肯为陛下效力,陛下嘛,自然作壁上观就是了。”

嘉靖沉默了一下:“假若如此,也不是不可以,这个主事也不失为两全之策,那么朕就准了。”

徐谦忙道:“谢陛下。”

嘉靖也懒得问徐谦想录什么书,对他而言,权利才是要紧,眼下未掌大权,编书有什么用?文皇帝编撰永乐大典,为的是制造盛极之世,创不朽伟业,嘉靖显然还到不了这个层次,也没有如此高的觉悟。

他微微一笑,道:“朕想起一件事来,前些日子,有方士给朕炼了几颗长生丹,朕吃过了之后,倒是觉得身体康健了不少,朕那儿还有几颗,你要不要尝尝。”

徐谦愕然了一下,嘉靖给他的感觉,像是某个毒友,要拿出所谓的‘好货’来和他分享。

其实嘉靖吃丹药,对徐谦来说不是什么新闻,不过他也不反对,毕竟这厮天天吃,在历史上也活的比大多数人长,他喜欢吃便吃就是,只是这厮拉自己下水,实在不厚道,多半他还以为自己会受宠若惊呢。

可是摆在徐谦面前却是两难的问题,你要是吃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嘉靖有的是丹药,他看自己顺眼,来一出你一颗我一颗的把戏,这不是坑人吗,你命长不代表徐某人命长哪。可你要是不吃,又似乎浪费了天子的好心,这左右似乎都有不是。

第四百七十章:疯了

从宫中出来,徐谦长出一口气,好不容易婉拒了‘嘉靖’的好意,到现在还有点儿心悸,好在嘉靖只是客气一下,倒也没有继续坚持,徐学士出了午门,乘轿并不急于去翰林院,反而吩咐轿夫道:“去如意坊。”

如意坊如今规模已是越来越大,以至于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附近的所有民宅全部夷为平地,接着一栋栋的街面商铺拔地而起。

经济规律就是如此,当地段寸土寸金时,再用来住人,就晓得奢侈了,有的人家索性自己将自己的宅子改为铺面,有的则被商贾购地之后进行修缮重建,方圆数里,数不清的各种货栈、客栈、酒肆、青楼、赌坊。

毕竟这里来往的客商实在不少,大量的人流,消费力都是惊人,客商到了之后要打尖要吃饭,腰缠着的都是现银,大笔的开支,岂是寻常人家可比。

某种意义来说,如意坊的出现,使得经商的步骤变得简易了许多,正是因为程序的简易,使得商业活动也日渐增多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以往的时候,想要经商可不容易,千里迢迢要先在某处进货,而后路经陆路、水路数十个关卡,这每一个关卡,就算你费了很大功夫办了官府路引,人家照样以其他的名义为难,若是打点不及时,直接诬你为贼赃亦不是没有可能,不但要吃官司,一批货物统统都要打了水漂。

好不容易把货物运到了京师,却也很不容易,你一个客商,人生地不熟,各路人马都盯着你,无论是街上的地痞,又或者是官府的爪牙,甚至于招摇过市的骗子,稍有不慎,不但货物换不来钱,可能最后落个一场空。

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道理其实也是如此,人本能中就带着欺生的性子,而现如今,走商行货大大的简化,沿途有路政局的路引,一般关卡不敢刁难,就算真有人罔顾路政局的权威,路政局这边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几个校尉调拨下去,寻常的官军谁敢造次,前几个月,就有个驻在渡口的百户坏了规矩,路政局立即以欺君罔上的名义去拿人,到现在,这位百户还在诏狱里呆着,这辈子怕是别想出来了。毕竟路政局每年获益惊人,锦衣卫的不少衙门都从中捞取好处,惩办各路官军,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因此,路政局的性质与其说是颁发路引,倒不如说是将地方的权利收归了亲军,将地方上的关卡收益全部转移到亲军之后,再分成几份,大部缴纳宫中,得到了宫中鼎力支持,其余的则打点厂卫,厂卫这边本来手伸不到关卡上头,而现在平白得了这笔不菲的收益,大家已经将这份收益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各州县的巡检、官军、衙门还想从中分一杯羹,就等于是虎口拔牙,从厂卫手里抢钱了。

抢钱,有本事你来试试看,抢了亲军的钱,莫说是一般的百户、巡检,便是县令、知府,都能想着法儿办了你。

而对商贾来说,由于是明码标价,一次性付清,等同于直接缴纳了关税,既省了心,也节省了不少开支,运货的危险也就降到了最低,从前运货,必定要有圆滑的人主持大局,圆滑还不够,还得有点关系,保证随时能捞人。一般人想要行商,连门槛都摸不到,可现如今,只要你有本钱就成,反正是既定的规矩,按着规矩来,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

到了京师之后,也不再自己四处招揽人来买货,不必害怕有泼皮捣乱,不必怕顺天府的差役为难,直接到这如意坊来,保准没有人来寻你麻烦,你花费了银子挂牌之后,用不了多久,如意坊就会有人来和你联络,告诉你有哪家的人想要收你的货物,到时候在如意坊的人监督之下,大家钱货两清,你带着银子,爱去哪儿去哪儿,谁也管不着。

从商门槛的大大降低,使得这本就有利可图的营生一下火热起来,从前大家不敢从商,是有顾虑,可是一见风险降到了最低,利润却是不菲,于是自然而然,连不少地方上的豪强士绅也都加入进来。

单单是如意坊,一年间每日的人流在数千,现在人流却十足增加了十倍。

从前的时候,卖货的人多一些,而如今,反而买货的人成了主流。

商业的发达,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货物的紧缺,几乎现在什么货物都缺,不少辽东来京师收生丝、茶叶、瓷器的商贾每天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牌子,只要有货,无论是上等还是下等,俱都收入囊中。

在货物紧缺的时代,使得各种货物的价格开始走高,于是乎,现在反而是那种制造生铁、生丝、丝绸、茶叶、绢布的商贾最是有利可图,能挣钱的地方就有人去,至少在江南的许多地方,不少工坊开始零星出现,便是京师的周边,小作坊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大量的流民招募进去,生产出各种货品,随即便能兜售一空。尤其是奢侈品最是水涨船高,一方面是海路安抚使司在大批的进货,几乎是市面上有多少货物便吃进多少,而另一方面,商贾越来越多,对这方面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量流民转化成为了工商业者,这些原本几乎没有任何消费力的人如今也开始产生需求,更是促进了需求的增加。

这种滚雪球的效应,某种意义促进了生产,却也伤害到了许多人的利益。

比如在江南某些地区或是京畿一带,寻常地主士绅日子越发艰难起来,本来他们有大量土地,自有佃户为他们耕种,吃香喝辣,日子过得自是逍遥自在。可是现如今,由于流民大量吸纳,使得人力开始紧张,那些本来随便吃个半饱的佃户们自然不肯满足,有人索性抛了田地跑去工坊里做工,如此一来,为了使你的土地不至于荒芜,就不得不提高工价,种地本来就是获利最小的营生,成本却是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工商的繁茂使得物价的日益上涨,却唯独粮价却迟迟不涨,如此一来,这许多的士绅盈利还是微乎其微,开始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象,有一些开明的,索性弄一些炼油的作坊,也有人索性拿出了本钱来经营些小买卖。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固步自封,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抑商的言论,理由无非是铜臭之类,士林也出现了一些议论,不过毕竟影响不大,眼下还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再者宫里、厂卫甚至一部分皇亲国戚的暗中支持,事情也就压了下来。

此时在如意坊的顶层厢房里,几个大股东都已经到了,王成、张鹤龄、张延龄,还有几个京中极少露面的勋贵各自落座,纷纷看向徐谦,王成道:“花费十余万两银子修书,这怕是亏本的买卖吧,真能收回本钱?”

其实徐谦想要砸银子去修书,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十几万两银子对于现在的如意坊来说确实不足挂齿,单单那些挂名如意坊名下的各家商铺,每年下来上缴的分红怕也不是这个数,这还只是边边角角的收益,不过大家也晓得,这种事得说清楚,谁想从里头拿钱,至少也要给个交代。

徐谦道:“问题其实并不大,要修的书,由咱们如意坊刊印,虽然成本回收会慢一些,可是假以时日,总能回本,此次我既为翰林学士,负责录书,总得做出点东西出来,再者说,书编出来,也算是利国利民,银子嘛,不必一次付清,慢慢的来,如意坊这边的账目,我也已经看过,虽然前些时日投入了大笔银子四处开矿、还有筹建天津制造局、开路以及支持海路安抚使司,这账面上总还有些盈余,倒是不至于影响什么。只要大家点了头,这个事就算这么定了,假若大家有什么意见,不妨直说出来。”

众人倒是不吱声了,如意坊的银子,是徐谦领头让大家赚的,能有今日,也是徐家出力最大,其实大家对这种经营模式知道的并不大,以后要仰仗的地方多的是,就算徐家要直接抽出十几万两银子打包带走,谁也没有话说,张延龄嘻嘻一笑:“你现在做了学士,要编书就编书吧,这倒无妨,如意坊这边反正暂时也不缺钱,这其实也没什么妨碍,事儿定了就定了。只是不晓得,你要编什么书?”

徐谦正色道:“王学总纲。”

“王学总纲……”

有人似乎没听说过王学是什么,倒也无所谓,可是有些了解内情的,却是不由瞪大了眼睛,徐谦这个家伙……疯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开拓进取

事情商量定了,事情没有出乎徐谦的预料之外,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