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379章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79章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空见惯。反之,一个丧失了信用的政府,哪怕是把各种报表数据做得花团锦簇,死命地忽悠和欺骗民众,但普通百姓从不断飞涨的物价中便能看出这个政府真正的嘴脸。解放前的“法币”,便是最好的注解。

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盐票、煤票……不同花色和样式的票劵被制币厂批量印刷出来,然后由内务司派出卫队送往幽州的各郡,然后再由各郡分发到各县。这段时间,《大汉时报》和《丰报》都在不停地宣传官府印制票劵的用意,以及使用票劵的方便之处。

为了带动民众使用票劵,刘和要求各军和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带头使用票劵。以往地方给军队提供的粮草,都是通过转运的方式运输实物到军中,现在司令署直接将票劵下拨到各军,再由各军的后勤军需官将一部分票劵分发给官兵,另一部分票劵则直接用在驻地周边的市场上。

在待遇和保障条件没有任何降低的情况下,军队对于使用票劵是欢迎的,因为有了票劵之后,官兵们可以将分发下来的粮票、盐票和肉票随身带着,再也不用提着一包一包的铜钱“叮铃咣当”,也不用担心在熟睡的时候会被别人悄悄的顺走。

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对于使用票劵来代替发放实物的做法也不抵触,他们最清楚幽州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根本不用担心拿着票劵换不到实物,或者出现挤兑抢购的风波。

因为有军队和官府带头使用票劵,加之首批印制的票劵数量并不很大,所以这批票劵投入到幽州之后,反响很不错,一些小问题也很快得到纠正和解决。刘和见发行票劵的进展顺利,于是给制币司下令,印刷第二批票劵,准备投往辽州、冀州。宁州和并州的经济基础受损严重,还需要恢复一到两年时间,刘和暂时不打算向这两个州投放票劵,而是保持实物交易的原始办法,先让两州的民众增加对官府的信任再说。

除了发行票劵,刘和也开始了对各州豪族大户家中所藏黄金、白银的换购计划。

刘和的办法很简单,却也很有效,就是用一些奢侈商品、珍惜物品和稀罕物事来打动豪族大户们的心,让他们甘心情愿、争相恐后地拿出埋在地下的黄金白银来购买只有自己手里才有得卖的物品。

比如,蓟城所产的四轮马车不仅具备了减震和自由转向的功能,而且因为拉车的马匹数量可以从一匹增加到四匹,甚至是六匹,所以车厢可以造得宽敞舒适,还可以添加一些雕龙画凤的装饰,使得马车显得格外地高大上。在没有内燃机的时代,拥有这样的一辆马车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非要作比较的话,普通的马车就像是一辆奇瑞小扣扣,普通的牛车就像是一辆比亚迪,豪华一些的双轮马车就像是入门级的合资车,而蓟城最新研发制造出来的具备了悬挂减震功能的四轮马车,那就是劳斯拉斯,属于限量版的顶级豪车。

之前,这种四轮马车因为数量有限,只陪给郡守以上级别的官员,豪族大户们就算是再眼红,那也只能干看着,根本就买不到。现在,刘和终于同意放开四轮马车的生意,可以向民众出售,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用黄金和白银来购买,铜钱都不行,粮食更不行!

这个时代,民众对于黄金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大家只是把黄金看成是与珍珠、宝石一样的贵重物品,虽然平时不会拿出来使用,但真需要用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有多么难以割舍。蓟城有几家规矩做生意的商户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硬通货,当他们得知普通民众就可以购买四轮马车时,根本就没有犹豫,立即拿出家中收藏的黄金,向蓟城车厂订购豪华的四轮马车。

富商们的这种心态,跟后世那些暴发户们在书房里面摆满各种古籍珍本有些相似,都是想要寻找一种身份地位提升的认同感。想想看,原本是大官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四轮马车,如今咱也能购买了,而且是想买几辆就几辆,只要舍得花钱,咱现在不就是钱多嘛,买一辆哪里够!

有了几个富商带头,豪族大户们也不甘落后,谁都怕在日后出门交际的时候因为乘坐的是两轮马车而被人看不起。如此一来,蓟城的马车厂顿时订单暴增,而黄灿灿、白花花的金银便哗哗地流进了制币司。

如果刘和只是拿四轮马车这一种稀缺商品出来搞饥饿营销,那也太小瞧了他穿越人士的本事。

蓟城有两位医术高超的神医,神医又带出来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徒弟,因为他们的存在,加上刘和的全力支持和一些前瞻性的指引,蓟城医学院如今的医疗手段已经到了一种全新高度。华佗和他的几个徒弟已经开始使用麻沸散给病人做开腹手术了,特别是在治疗阑尾炎方面已经取的了长足进步,成功率一直在提高。张机在治疗伤寒症和各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开出的各种偏方有着药到病除的神奇功效。

如今,在蓟城,在幽州,甚至是在整个北方,想请华佗和张机诊病的人多如牛毛,毕竟谁都想多活几年,谁都想健康长寿。但是神医只有两位,神医的徒弟也就那么几个,所以谁若是想要得到特别的医疗救治和健康指导,那得看将军府的安排,不是谁有钱有势就能见到神医的。

为了让豪族大户们“愉快”地拿出真金白银,刘和授意医学院搞了一个专家门诊部,接受来自于民间的医疗预约,但想让专家名医们出诊的费用那是相当昂贵的,没有真金白银,想都别想!或许有人会指责刘和这是在搞歧视和不平等,为什么有钱的人可以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出诊,没钱的人就只能躺在家里等死么?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名医的资源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天下的病人却有千千万万,抛却有钱没钱这一点,在医者眼中,生了病的人都是需要救治的。难道让所有的名医每天为无钱支付诊费和药费的穷人治病,这样就公平了吗?如果富人的财富来得合理合法,那么他们愿意用更多的财富换取更好的医疗待遇,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刘和从来就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所以他的努力方向是培养出更多的医生,尽量减少贫穷之人,建立起一种社会救治体系,而不是去创造一个绝对平等和平均和乌托邦。

华佗和张机对于刘和这种嫌贫爱富的做法其实还是有些抵触的,特别是刘和将他们两人当成了医学院最大的两棵摇钱树,这显然让“神医”和“医圣”觉得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和挑战。不过刘和告诉他们,医学院通过替富家豪族赚来的金银,其中一半充入钱行,另外一半中的六成用来为处于赤贫的穷苦民众购买药材,剩下的四成则用来培养乡村赤脚医生。刘和这么一番解释,让两位善存于心的老人胸中释然,于是在日后出诊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向豪族富户们索要高得吓人的诊金。

刘和甚至为了此事专门在报纸上刊文,意思就是安抚普通百姓不要觉得两位神医见钱眼开,怀疑他们的人品,同时也安抚那些富家大户,告诉他们这些高额的诊金出得不冤枉,因为他们的豪爽大方,有许多穷苦百姓能够得到基本的救治,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豪族大户们想到华佗和张机差不多属于刘氏父子的“御用”医官,如今虽然花费的诊金有些肉痛,但能请到家中来替家人诊病,也是很难得和珍惜的机会。何况大将军也说得明白,就是希望有钱人能够多花一些金银出来贴补穷苦之人,所以这个钱花得虽然多,但也是值得的。

除了卖奢侈的四轮马车给豪族富户,垄断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刘和还把放大镜、老花镜、上等好马、珍贵药材、兽皮、各种做工精美的艺术品都作为聚敛黄金白银的财路,只要坚持个三、五年时间,大汉现有的黄金、白银估计都要流进制币司的仓库。

正文 第五二六章 三韩来人

时间转眼便到秋凉,在中秋节前夕,大乔为刘和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早在半年之前,远在京城的太傅刘虞听说了儿媳有身孕的消息之后,便为大乔怀的这个孩子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便叫刘治;如果是女孩,就叫刘怡。如今小刘治安然出生,刘家又添新丁,蓟城太傅府和公子府中一片喜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年初时的一场暴雪过后,北方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风调雨顺之年,老天爷似乎觉得这两年把北方四州的百姓折腾的过头了,因此难得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便意味着粮食的大丰收。

从各郡上报的数字来看,幽州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与受灾之前持平,而冀州和辽州则超过了以往丰年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幅。幽州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已近饱和,冀州在受灾之前才刚刚完全置于刘和的掌控之下,辽州则是因为有大量移民的涌入,所以在灾年过后粮食产量出现了井喷,而且这样的情况应该还会持续数年。

宁州那边的情况有些差强人意,毕竟是刚刚成立的一个新州,加之人口数量稀少,生产基础又差,所以刘和也不会去责怪杜畿做事不力,相反还会专门调拨一批钱粮运往宁州,给杜畿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并州目前还是一团浆糊,除了北方的雁门和定襄两郡情况稍有好转,其余几个处在袁谭势力控制之下的郡依然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因为有三州之地粮食喜获丰收,所以刘和急忙命令制币司抓紧时间加印一批粮票,以便继续扩大票劵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

这天刘和来到灅水边观看器械学院几位助教制造出来的明轮船,只见两只巨大的轮子被放置在一条长约五丈的木船两侧,轮子的转轴嵌入船壳之中,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顾深秋的凉意,正光着膀子使劲踩着脚下的转轮,驱动明轮船逆水而行。

刘和上一世是文科生出身,对于物理机械的掌握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无法给器械学院这些干劲十足的助教们太多的建议和指导,但明轮船的思路却是出自于他。

在依靠风力和水流航行的时代,明轮船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驱动明轮船前进的动力不可能是蒸汽机,但依靠人力和畜力的驱动,在没有风和流的情况下,甚至是在逆风或者逆流的情况下,也是能够让船只缓慢向前行驶的。

如果明轮驱动装置能够研制成功,再加上船舷两侧数排长木浆的助力,那么刘和麾下的海船今后就可以减少对季风和洋流的依赖,航行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当然了,在没有蒸汽动力的时代,海上航行最为省力的办法还是依靠风力。但若是能让一艘风帆船具备了自行的能力,那么它在进出航道和港口时就会更加快捷,在遇到危险时避让生存的概率也会大上许多。

器械学院研制的明轮船已经具备了雏形,只要再经过一番改进,两年之内刘和便会看到二十丈左右的明轮船出现在渤海之上。

手持千里镜正在观察的刘和,忽然听到陈逸在他耳边低语说道:“世仁,刚刚接到的消息,三韩岛上那边的来人已经抵达驿馆了。”

陈逸是刘和与蔡琰的媒人,又是刘和的“外交部长”,三韩半岛来的土著,便是由他负责接待。

刘和放下千里镜,与不远处的几位助教挥手道别,然后转身上了特制的马车。

“渤海对面那个半岛上的三韩土著们估计是被公孙度父子杀得害怕了,跑来向我寻求庇护的吧?”马车里,刘和一脸轻松地问陈逸。

陈逸点头,说道:“当年平定辽东时,世仁暗中授意明辉将军和公明将军放开了东面的道路,让公孙度父子安然逃往乐浪郡,如今看来真是一步妙棋。公孙度父子倒也争气,去了乐浪之后励精图治,稳住阵脚之后便开始向东面的秽貘人和南面的三韩各族发起了攻势。因为明辉将军在辽东牵制住了东北方向的高句丽人,所以公孙度也不用担心高句丽人越过马訾水偷袭他的老巢,这几年将乐浪的地盘快要恢复到前汉时期,三韩各族眼看无法抵挡,这才想起来要向公孙度的上司告状,于是就派人冒着生命危险操着小船横渡渤海,来了蓟城求见公子,让您替他们做主。”

“哼,一个个的想得倒是美。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公孙度如果能够把他们都解决干净,倒是省了日后我再费手脚。这帮三韩人,最不是东西!”刘和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说话间就带上了火气。

“世仁,以我之见,你还是见一见这些三韩人吧。虽然不见得就要给他们什么允诺,但多少也能鼓舞和提振一下他们抗争的信心。若是坐视公孙度父子荡平了三韩半岛,难免会尾大不掉。如果到那时公孙度父子再暗中与高句丽人勾结起来,辽东的形势只怕要发生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