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356章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56章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载的原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和觉得此时的儒家思想还没有发展到北宋那个高度,鬼扯什么“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天地的心意”这些话,容易把人搞晕了,还不如直接明白地说要追求寻找天地万物的本质更加贴合科学主义精神。

“为生民立命”,按照儒家的解释,可以扯出什么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不过刘和还是觉得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出来最好,那就是要为天下民众谋求生存的权力,这一条应该是所有政党都会大言不惭地亮明的态度。

“为往圣继绝学”,在儒家看来过往的圣人只有三皇五帝和孔孟等人,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学派思想,刘和严重的不支持、不认同。刘和更向往的是先秦诸子百家那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所以他把这句话改成了“为众圣继学”,而不是继承“绝学”。众圣都是哪些人?解释权归刘和独家所有!在他看来凡是能在某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人,都可以被冠以圣字,以供后人效仿和学习。只有圣人多了,后人才不会觉得圣人有多么稀罕,也就有胆量去质疑和发问,而不是去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为万世开太平”,这虽然是儒家人的理想抱负,却也是刘和的理想抱负,既然都要万世太平了,汉人在这个星球上的地位应该不会动摇吧?在刘和之后不会被人当两脚羊一样屠杀吧?不会脑袋后面挂着一根“猪尾巴”吧?

张机虽为名医,但他也是一个从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影响的士人,在听了刘和的回答之后,心中觉得豁然开朗,似乎刘和这四句话已经道尽了读书人应该去做什么。

“张机无能,愿以老朽之躯追随公子,为生民立命!”

正文 第四九四章 天正教在行动

在刘和的主持下,天正道为张机举行了入社仪式。华佗和刘惠两人作为张机的引荐人,在张机的入社申请上署了名,若是日后张机背叛,他们两人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由此而受到惩罚。

仪式虽然短暂,却很庄重。张机以天地和父母之名起誓,表示愿意为天正道的宗旨而奔走服务,不辞辛劳,甚至是牺牲也不顾惜自身。刘和与其他成员见证了张机的誓言,刘和还以天正道创始人的身份向张机颁发了一枚制作精美的金徽,并向张机表示了祝贺。

仪式结束之后,华佗对张机开玩笑说道:“你可别小看了这枚金徽,越往后面,入社的门槛就越高,多少身份高贵的人哭着喊着只怕也弄不到一枚呢!”

张机也不是一个呆板的人,他反过来开华佗的玩笑:“既然这枚金徽如此珍贵,以后你的那几个弟子若想入会,你可莫要来求我给做推荐人,我还想着留给自己的弟子呢!”

原来,按照天正道的内部规矩,每名正式成员一生能够推荐入会的名额是有限的,最多不能超过五名。华佗有四个亲传弟子,他已经举荐了张机一次,便只剩下四次机会,如果全部用在弟子身上,那也需要另外一个人同时推荐,因此这名额是十分稀缺的。

按照刘和的设想,天正道的成员总数最终不会超过三百人,而这三百人将会涉及各个行业,因此平摊到一个行业内的名额也就更加有限。刘和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吸收华佗和张机入社,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两人便带表着这个时代医界的泰山北斗,换了别的医者,根本就没有资格。

华佗和张机相继加入天正道,随后刘和便给他们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立即在医学院发展一批学徒加入到天正教中,然后前往发现疫情的地区救治病人,同时发展信众,扩大天正教的影响力。

为了方便华佗和张机行事,刘和亲自给各州郡下令,表明自己支持天正教的态度,要求各地不得把天正教当成蛊惑人心的邪门教派对待,也不可阻拦百姓入教。

因为天正教的核心骨干“根红苗正”,又有刘和给制定的条条框框限定其发展方向,所以刘和也不担心把这头老虎放出笼子之后会遭受反噬。张鲁的爷爷才能不过尔尔,却能在汉中那个地方弄出一个五斗米教来,刘和就不信自己用两世的眼光智慧外加黄河以北的财富力量,还搞不出一个可以传承千年的正大教派来。

难熬的日子总算到了九月,北方的天气渐渐转凉,从去年冬天开始的干旱居然持续到了现在,每天在大汉各地依然有少量的人饿死、病死,但在骠骑将军刘和主持下的北方,日子却还能过下去。

这天,一队身穿白色长褂衣衫的年轻人骑马走在白山城通往隔离区的道路上。在他们前方不远处还有一对骑兵开路,后方还有一支装载着各种物品的小型车队缓缓跟着。

华佗的二弟子吴普走在队伍的前面,他对身后跟着的同伴们交待说道:“此次我们代表天正教前往隔离区救人,非常的危险,大家都是医学院合格的毕业生,应该牢记防疫条例,一旦感觉到自己有发热和不适的症状,千万不可隐瞒不报,更不可自暴自弃。疫病并不可怕,我们有张师开出的几种方剂,只要按时服用,就能将病毒拒之体外。”

“吴队长,是不是完成了这次的任务,我们就算通过了考验,回去之后便可以向学院申请加入天正教?”

“这只是初次的考验,想加入天正教,你们作为医者,至少要让五十个普通人给学院写署名信,称赞你们的医术和品德!嘿嘿……,小伙子们,若想快点加入天正教,那就努力的治病救人吧!”吴普此时就像手拿苹果的狼外婆,一个劲地引诱着医学院刚刚毕业的见习医士们。

隔离区修建在濡水的旁边,其中收留着从北方返回来的一些商队,还有疑似染病者。这些人在隔离区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如果确定身上没有带着病毒,便可以离开隔离区前往白山城内居住。尽管白山都尉郑浑尽了全力防疫,但也难免有极少数居民感染了病毒,所以进了这隔离区的人群当中,总是有人站着进来,最后却躺着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士兵抬出去,然后烧成灰烬。

吴普带着医护队来到隔离区时,正好看见几个士兵从里面抬着两具尸体从侧门离开,队中原本还算轻松的氛围顿时为之凝滞。

“吴医师,我们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还请保重!”负责护送吴普这支队伍的卫队头目向吴普告辞,急忙带着手下返身离开,似乎不愿在这个可怕的地方多呆片刻。

“全体队友听令,立即穿戴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吴普一声令下,众人迅速行动。

隔离区内,许多心如死灰的人看到有医者前来,纷纷站到木栅栏的后方,拼命地向吴普他们挥手,希望能够引起这些医者的注意,好让自己首先得到救治。瘟疫就像无形的魔鬼,在这些被隔离的人群中时刻游荡,谁能首先的救治,也就意味着与死亡远一些。

吴普一行准备完毕,栅栏内的人们以为他们就要进来时,没想到吴普忽然让人拉起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天正教防疫第二敢死队”。吴普对着面前站立整齐的说三十名医士大声喊道:“马山就要进入染疫区了,为了天正教,奋起!”

“为了天正教,奋起!”众人跟着一起高呼,大有慷慨赴死的劲头。

进入隔离区内,这些年轻的医士们开始展露他们的专业素养,每一个人都不怕与疑似染病者近距离接触,张机独创的“望闻问切”行医四步法,除了闻被省去,其他三步一个不落。

有一个浑身发热的病人虚弱地坐在医者的面前,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染了疫病,所以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已是对生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无奈。

“发热几天了?”

“已经有五天了。”

“都有什么不适的反应?”

“眩晕,虚弱无力,喉咙肿痛,咳嗽。”

“把你的手臂伸出来,我给你切脉。”

这为名叫杨霖的年轻医者在给患者把过脉后,转身对负责发药的同伴说道:“蒋琦,这位病者只是普通的风寒,你给他拿取一剂葛根黄芩黄连汤来。”

“医者大人,您是说我没有染疫么?”病人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对呀,你这症状虽然与感染了疫病的患者相似,但却完全不同,不然以你的体质根本撑不到今天。你这就回去熬药,早中完各喝一顿,包你明天退热,后天就可以离开隔离区!”

那病人听了杨霖的嘱咐,顿时大喜过望,马上跪下来向他磕头拜谢。杨霖急忙拉起这位病者,然后有些扭捏地说道:“这个,怎么能让你跪我呢。这次你若是痊愈,还请帮忙向蓟城医学院写封信,就说是我给你治疗的。”

那病者听了杨霖这话,心里觉得好生奇怪。从来都是病人求着医者,这位年轻的医者却是反过来求病人。

“还请您把投信的地方写给我,等我这次回去,一定好好给你们学院写一封感谢信!”

与杨霖这边诊断疑似患者不同,吴普作为这次的带队主治医师,却要承担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替已经明确染疫的患者治病,把这些已经进了死亡门槛的病患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蒋琦,马上准备一份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这位病患已经昏迷了,孟塳、赵柘,你们两个赶快准备送药器,将汤药给患者灌入腹中!”

“蒋琦,给我拿两份大青龙汤,一份白虎汤。”

“蒋琦,给我拿一份大柴胡汤,一份麻黄汤”

吴普不愧为华佗的亲传弟子,诊病的手段不仅高明,而且迅捷,隔离区内因为他的到来,一日之间便有上百染疫之人得到了救治,只把负责出药的蒋奇累了个半死。不过按照防疫队的规定,吴普每救治一个人,蒋奇就能有一成的功劳,按照目前这种救治速度,他很快就能凑足五十人的指标了。

白山城这边是吴普带领的防疫第二分队,集宁城那边则是华佗的三弟子李当之带队,人数比这边还要再多二十人,他们是第一分队,同样打着天正教的旗号。

除了这两个有名医带队的防疫小分队,还有十几个小分队分赴北方各个染疫区,如果不是因为刘和以研究天花病毒的理由强行将华佗、张机留在蓟城,只怕这两人也会亲自带队前往疫区。

华佗的大徒弟樊阿这些年医术进步很大,能赶上华佗的七成技艺,这次被刘和早早派往了洛阳。洛阳那边不仅有刘和的老爹,还有皇帝,更有刘和的一群手下,无论哪一个都很重要,刘和可不希望忽然有一天从洛阳那边传来什么噩耗。

正文 第四九五章 有困难,找刘和

因为《大汉时报》的推出,刘和如今在北方稍有举动,很快就会传到黄河以南,除了洛阳城内的那帮遗老遗少们整日都在关注他的动静,就连其他各个势力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刘和,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刘和给算计进去。

《大汉时报》的总部暂时设在邺城,洛阳作为分部,每次刊印新一期报纸的时候,两地都会约好时间,然后由邺城方面派快马走河内将刻版运送过来,这样就能做到同期刊发。虽然这样的发行方式会降低一些时效性,但在消息闭塞的时代,能够在一些大事件发生后的五到十天左右知道来龙去脉,相比于以前动辄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知道,已经算得上是相当高效了。

最近几期的报纸,几乎被防疫的内容占据了全部版面,就连抗旱和赈济灾民的消息都要让路。当报纸上不时出现“天正教”三个字时,一些敏感的人便开始暗中派人前往黄河以北,打听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教派究竟为何物。

各地的实际统治者们也非常重视收集和阅读《大汉时报》。曹操现在每天起床之后,就会问身边的侍者“今天有洛阳那边送来的报纸么?”袁绍则是躺在病榻上,让小儿子袁尚给自己读报,以便打发枯燥无聊的时光。卢植专门派人前往邺城联系,特意花钱给徐州订购了一百份报纸,并请糜家派出快船来往与邺城与东海之间,负责走水路传递报纸。远在益州的刘璋和江东孙坚,也派人前往洛阳收集过期的旧报,等攒够几期之后,一并让人秘密送回来进行阅读参考。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报纸是个好东西,如果用来引导和操纵民意,简直就是一件无往不利的大杀器。但是,印制报纸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纸张,而且还需要养活大批的雕版工匠和印染工匠,这些不仅需要花费许多银钱,更关键的是需要技术支持。

像曹操、刘表和刘璋这几个大势力,他们倒是掏得起钱,但却没有技术。而像孙坚、刘备、张济、马腾、韩遂、李傕、郭汜、田楷这些小势力,要么是没有财力和技术,要么就是没有看清报纸的作用,因此更没有可能印制出一份报纸来跟刘和叫板。

想玩舆论战,那也得有财力和技术的支持才行。后世的米国,把舆论战玩得出神入化,靠得就是大把的美刀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别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