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244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44章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得很幼稚是么?

但这却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其实北宋几个皇帝多过得很苦逼的生活,宋真宗玩了几次祥瑞,上纲上线。宋徽宗不算。老百姓过得同样苦逼,最快乐的是士大夫与豪强。

还有一个地域,最强的地域就是黄河以北,后来简化成朔党,不但打击南方代表的新党,还打击河南代表的洛党与四川的蜀党。无他,这一带出的人才最多,把持的资源也最多。新党的杀富济国,受损害最大的正是他们这一群体。

抱着这个地域观念存在,同样很可怕的。

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将这两篇与三篇三分合在一起,与前面二十二篇装订起来,计达二十七篇,修改后达到了十五万言,这本书到此结束。

但没有将它面世。

吕公著好奇地询问原因,至少在参与修这本书时,对几个学生帮助很大,他认为这本书面世,会给许多人,特别是官员带来帮助。

不明白郑朗将书藏起来的是什么用意。

郑朗答道:“我有两点没有想清楚,不喜欢成群结党。”

吕公著认真的点头,孤傲清高,同样是一种德操。

“但想要做事,一人却难以做成大事,所以范仲淹与你父亲斗得越厉害,他们手中的党羽就越多。即便他们不想,也有大臣附从。这就是群体的力量。”

评价很公正,这件事上,吕夷简有错,范仲淹有错。

吕公著沉默不言。

“也许你父亲贬放,范仲淹稍做醒悟,可二人党众已成,自此以后,已经不死不休。党争之势,从你父亲与范仲淹这一次恶斗后,已经成形,再无去势,戾气更是深厚。我这时候说温和,用温和的手段处事救国,能不能成功?这两条我没有想清楚,岂敢将它面世?不过我会在南方等你们好消息的,若明年你们科举高中,我一定会将它面世。”

“喏。”

然后郑朗巡圩,但让司马光与吕公著一起呆在家里闭门苦读。郑朗也主动抽出时间,教导他们学业。有的话他不会说的,比如明年主考官会是丁度,胥偃,李仲容,王尧臣与郑戬,以丁度为首,此人留心军事,又是一个文字训古学家,按派系来划分,属于相对保守一个派系。

出的题目他不知道,但是人都有私心,有意地教导这方面的内容。

时间也不多,到了六月他们就要离开太平州,回去参加解试考。

郑朗还想他们早点回去,司马池本身就是大儒,论学问不亚于任何人,唯独不象自己,教他们治国做人处事,改变他们一些性格。

吕家的力量更不用说。

不过二人要等崔娴生产,看一看小宝宝。

只好由他们。

宝宝没有出来,先来了韩亿的私信。

郑朗一看气昏了,让我做人要知道进退之道,笑话,真乃天大的笑话,对于这几个老贪,郑朗几乎无语。

淡淡道:“你回去对你家相公说,我知道了。”

将韩亿的家人打发回去,前面一离开,后面将这封私信丢到拉圾里面。然后看,看赵祯做什么反应。

赵祯再次派王昭明前来,并没有下圣旨,只是询问。朕想让韩亿的儿子来太平州担任通判,让杨察担任知州,将你调回京城,做翰林学士知制诰。也就是大宋前来太平州的官职,不高,可很有实权。特别以郑朗与赵祯的关系,能说得来,更有权利。

但郑朗迷惹不解,不对啊,戏本不是这样唱的,按照原来说好的,我先在太平州呆上几年,做出成绩,再出知苏州或者杭州,并且我也在做准备。为什么将我突然调回京城。

翰林学士知制诰虽然好,绝不是自己现在拿的,会很烫手!

而且此时到朝堂做什么?看着那几个老贪,与他们呕气?弄不好,陈尧佐来一个瞪眼,你翁翁在世,还没有我岁数大呢!

反抽,是自己不尊重前辈,不抽能活活被气死。

但是不能说不答应。

虽是询问意思,如果自己一口回绝,传出去,又会让人做文章。

想了想问:“王内侍,为何陛下想起来将我诏回去?”

王昭明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

郑朗心中有数了,道:“你回去对韩相公说,想让他儿子来太平州,不管那一个儿子来都可以,只要他的那一个儿子能回答我五个问题,我不但同意他做通判,还推举他做太平州的知州。”

有意恶心韩亿。

拿来一张地图,道:“这是景民圩的地图,请他儿子们用最快的方法将它的面积计算出来,比例是一比一万,只要将这地图上面积算出来,乘一万,就是景民圩实际面积。不过我先说丑话,有误差,与我上报的实际面积大约有五十分之一的误差。请他算准一点。并且再用类似的方法,绘出一张祐民圩的地图出来。”

算大约还是能算出来的,他的面积计算公式,已经在逐渐流传。难的是后面,如何将实际地形做一个缩小的地图。

司马光不行,王安石也不行,这是他变态大脑的功能,还有绘画的本领。

王昭明哭笑不得。

“再问他一句,夫子说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是什么意思。”

“是。”

“再问他一句,为什么单株移载棉花与甘蔗产量会高,同样的单株移载,为什么油菜不用营养钵。”

“是。”

“再问他一句,我用中庸治州,这个中庸是什么中庸?”

“是。”

“再问他,同样有大河之利,为什么我将新城新港选在芜湖,而不是太平州城?”

“郑知州,这太难……”虽知道郑朗在说气话,王昭明忍不住说了一句。

“难吗?几个学生编了一本小册子在流传,他又是宰相,能看到许多奏章,能找到更多蛛丝马迹,理解我的中庸有何难?不相信,问一问吕夷简,看看他知道不知道!新港在我未来之前,京城就选定好的,又有何难?民以食为天,一个宰相居然不知道简单的庄稼耕作,何以治国治民?”

纯粹是无理取闹。

但是很生气,韩亿有几个儿子还是不错的,只能说不错,没有一人达到刘沆的高度,可新来的几个新进士也许在同年当中是佼佼者,也没有达到刘沆那样高度。这无关紧要,韩亿的老不要脸气着了郑朗,并且韩亿几子当中此子最为暴虐。一旦他来到太平州,自己打下的基业,有可能毁之一旦。

王昭明带不带话,不管,继续说道:“你再对陛下说,臣不敢受,此时受翰林学士知制诰,非是勘磨臣,而是害臣。”

此时赵祯已经略略会一些权谋之术,点开就会理解。

“臣更不是黄霸,请他勿要担心。不过臣在太平州任职很长时间,按照制度要左迁,如果陛下调臣的职务,请将臣调于明州、秀州,或者密州。”不知道什么原因,赵祯也许将当初的约定忘记了。于是郑朗退而求其次。

杭州最好了。

但想要航海,还有其他地方。

南广州、泉州,还有杭州,杭州这一处更动最多,先是杭州,更改于明州,又置于杭州,咸平时二州皆设,北宋末年又于秀州华亭县设舶务,南宋时华亭舶务移于青龙镇,又于温州置司,聚集在一起了,略蠹,后来仅留明州一处。另外就是密州,于哲宗年间所设,规模很快后来居上,超过其他数舶,直到北宋亡。

但舶务发展很是畸形,有空间给自己利用,而且此时市舶使是由知州兼任的,更加给了自己操作空间。这几个州眼下没有升府,但都是人口接近十万户的真正上州或者望州。

有了太平州的履历,郑朗前去出任,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王昭明不敢插言的,嚅嚅道:“我一定替你将原话带给陛下。”

郑朗又道:“再替臣向陛下问一个问题,请问他是用人的才能治国,还是用人的年龄来治国?若是用人的年龄来治国,不用勘磨,只要将户部的册子拿出来看一看,按年龄高寿者往下排位即可。科举亦是如此,若是以年高者录取,也择高寿者往下排位,不用科考,省得浪费国家大笔财政。”

说完,也没有留王昭明,让他回去复命。

可是此事迅速传开。

太平州百姓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是赵通判他们走,他们走只会惋惜,主心骨还在。

可是连郑朗也要走了,全部失了魂。一个个来问郑朗,郑朗如何回答,只好说道:“朝廷制度,地方官员不可在某地久留,我已经任期三年,也到了离开时候。若是诏书下达,如何敢抗命?”

不说宋朝,那一朝也不可能让一个太守永远留在某一州一辈子的。其实去年在送郑朗母亲回去时,人群忽然寂静无声,那时候人们就知道早迟有这一天到来。

但这一天到来,全州百姓如丧考妣。

司马光与吕公著读书读得累,上街转了一下,看到老百姓掉了魂的样子,对郑朗叹息一声:“若是我们以后做到郑大夫如此地步,死而无憾了。”

“会做到的,老百姓很容易满足,只要真心替他们办一些实事,让他们勉强有一口饭吃,有衣穿,他们就会感恩戴。可就是这样,官员也很难办得到。”郑朗道。

不过事情起了变化。

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强留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多留一两年。朝廷同样也会讲道理,就象以钱代役,正是因为上了万印书,才得以通过。此言一说,无数人附和。

开始签名按手印留人。

这一次远比春天的轰动,几乎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起上。有的人还按了好几次,太平州几个乡绅一看,道:“这样不行。”

太乱了。

重新组织起来,派人买来笔墨纸砚,又请会写字的人会来写字,写上那一户那一个人的名字,再让百姓按手印。有据可依,不是胡按的,不相信用这个做凭证,一家一户的查。

百姓关心,他们更关心,蔗坊的本钱还没有收回来呢。一朝君王一朝臣,一个知州也是一个州的君王,新知州上来,换了政策怎么办?

不但组织起来,还要快,一旦正式诏书提前下达,什么签名也没有用。

分头到各县各村组织人手。

这些都是地方上最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旦他们组织起来,速度有多快?

郑朗听闻后,没有作声,不反对也不支持。

他本心还是想多留一两年的,巩固一下,糖坊,锦锈监,事情都没有完全定落,此时一走,杨察未必很熟悉。不是才干不够,年轻了,对这些新事物不能掌握,就是不年轻,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未必能吃准。

坐视百姓去做。

成功就多留一两年,不成功也要回去。这是无奈的事,可以拒旨,看什么情况拒,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拒旨,那叫挟恩滞留。

场面很感动人,郑家上下也在议论。

梅子红了,闪着紫亮的颜色,崔娴嘴中腆着拼命的吃着酸梅子,酸得江杏儿在边上看着碜牙,然后说:“官人,你真沉着气。”

“不是我沉着气,是我说的不算。”

“不过官人,你好了不起。”四儿崇拜地说道。

江杏儿不吭声,只是拉着郑朗的手不放,一脸的幸福。

环儿说:“官人,我不能出去买菜,一买菜那些百姓不要钱,给钱就下跪,还是让邻居带买的。”

四儿道:“我也舍不得离开,看着芜湖城变得一天天美丽起来,好想呆在这里不走。”

“你不是说这是什么鬼地方?”郑朗打趣道。

“那是官人的本事。”

“错,那是芜湖独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只是起一个推动作用。如司马三郎他们,我教导得很少,主要是靠他们自学,苦学,以及天赋。”

“先生,别夸,我们很惭愧。”司马光与吕公著正色道。

没有想到,临回去之前,能看到这壮观的一幕,很震撼人心的。

无论郑朗怎么劝,也改口称先生。

对先生二字不喜,可这次对他们心灵的冲击,郑朗很喜欢。一个国家,就象一个人的身体,朝廷是大脑,有皇帝与京官组成,地方官吏与百姓是四肢,是躯干。

不能只想着大脑,若是没有四肢会很可怕,除非做霍金,那也要有一颗智慧发达的大脑才行。宋朝如此,能称为智慧发达的大脑?赵祯是好皇帝,甚至最怕听到的就是死人,不管是官员或者是将士,或者是百姓。可很多方面也没有做好,抹杀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在后面也没有做好,王安石还稍顾顾,司马光顾都没有顾,躲在洛阳小棚里写书。至于吗?

同样的富弼盖了洛阳第一园,同样的王拱辰一栋宅子盖了四十八年未盖好,仅是一个中堂高到云彩里。

那不是住小棚子,是恶心人的。

所以最大的欢喜,是看到司马光思想的转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思想也跟着成长环境改变而改变。未必现在的思想就是司马光将来的思想,但在他思想成形之前,打下了浓浓一笔基石。

崔娴眯缝着秀眼,也笑,笑得有些骄傲,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