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牌小书童 >

第415章

金牌小书童-第415章

小说: 金牌小书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安懒得继续听下去,只把这场根本没有意义的辩论当做了无聊的泡沫剧。三位“才子”的争辩如同催眠药剂,竟是让他的眼帘越来越沉,不知不觉便撑着下巴睡了过去……
    
    “唐安……唐安!”
    不知道过了多久,隐隐约约听人喊自己,甚至还感觉有人在自己胳膊上拧了一把。唐安吃痛之下,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却见一旁的凤之瑶正瞪着一双杏目,提示般地左右看了看。
    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唐安发现四周一群须发皆白的老人都用愤怒的目光瞪着自己。
    ,老子居然睡过去了,真是罪过罪过。
    “嘶!”
    唐安吸了一口快要流到下巴的口水,晃了晃脑袋,对着众人歉然一笑,道:“不好意思,昨天夜里失眠……”
    一旁的凤之瑶微微叹息一声,稷下盛会这种盛事他居然都敢打瞌睡,这天底下到底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老家伙们目光中的怒火并未因他一句敷衍的借口而消减,反而更加炽热。在齐国最为注重的盛会上睡觉,此等劣举无异于裸地打他们的脸。这口气让他们如何能咽得下去?
    坐在唐安对面的谢渊不阴不阳的一笑,道:“唐侯爷真是好心态,在圣人相下都能睡的踏实,委实让人佩服。”
    明捧暗贬的一番话,无异于最刻薄的挑拨。一些从稷下学宫走出来的老学究实在难忍心头怒气,甚至都轻轻“哼”出声来。就连李玉也脸色阴沉,显然心情并不美丽。
    ,这下玩过火了!不过——这几个小崽子真的很无聊嘛,就好像在你耳边唱摇篮曲一样,这能怨得了谁?
    若非场合不对,唐安甚至想亲口问一句:难道你们都不困么?
    当然,在人家的地盘,唐安说话不会如此没有分寸。他眼睛一转,恰巧见到对面三人的站位仿佛发生了些许变化,故意岔开话题道:“哇!三位学子辩论的结果出来了么?”
    冷落情心中好笑,对这位敢作敢为的唐大人大感钦佩。起码在一群达官贵人面前打瞌睡的事,他是不敢做的。可是想到自己深爱的女人被他俘获了放心,内心又带着一丝怅然,叹道:“结果已经出来了,薛聪无论辩才论点,更为贴合实际。经过在座诸位的讨论,认为今年盛会的第一名非他莫属。”
    唐安一拍椅子扶手:“好!薛同学一表人才论点鲜明,我早就看出来你一定能够夺魁!”
    薛聪十分勉强地笑笑,暗忖你明明一直在睡觉好不好!
    赵子诚和李旭脸色都不太好看,显然对唐安不把二人放在眼中而大感不满。周遭大臣们的脸色同样臭臭的,这般大蛇随棍上,难不成把我们都当做傻子么?这位大唐特使怎么会如此不要脸!
    唯有谢渊脸带笑意,似乎唐安与这些人的关系愈加不和睦,他便会越得意。
    很显然,他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唐安。嘴角侧隐隐地抽了抽,他继续问道:“听闻唐侯爷在大唐名声显赫,乃是有名的才子。不知道对于几位方才的一番辩驳,您有什么看法呢?”
    m
 。。。  

第六百六十五章 燕雀,鸿鹄(下)



    周遭一片寂静。
    谢渊这番话,表面上是恭维唐安,可实际上却是想让他难堪。方才他明明已经睡着了,又怎么会知道三人说了些什么呢?
    朝堂之间政见不合,大臣们当着君王的面相互使使绊子本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唐安乃是大唐的代表。众目睽睽之下让他下不来台,便不再是关起们来耍小性子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家国的层面。
    老家伙们纷纷游目四顾,假装没听见。有的心里暗恨谢渊不分场合不明事理,有的参与了皇宫盛宴,知道二人在发兵与不发兵的问题上有不同见解,大有深意地望向唐安,想要看看他如何破局。
    唯有李玉怀着“上国重仁”的思想,恼怒地白了谢渊一眼。但谢渊双目炯炯地盯着唐安,根本没有因他责备的目光而收手的意思。
    一时间,唐安又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冷落情有些疑惑地看看二人,不明白为何谢渊会对唐安如此不友好。但看在蓝海棠的面子上,还是善意的提醒道:“唐大人,薛聪认为‘德法相济、君为臣纲、臣为民效’的观点,不知道您是否认同呢?”
    唐安知道他是在变相的帮助自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微笑着摆摆手道:“民间虚名,不足挂齿。在= 下胸中这点墨水,实在没法和几位才子相提并论,便不在此贻笑大方了。”
    谢渊并不买账,继续相逼道:“唐侯爷太过谦虚了。据本人所知,您可是到过尼山辩才会,其才学连陆季功夫子都自叹不如。齐国才子虽然略有才名,却始终闭门造车。若侯爷肯指点一二,非但学子们会受用匪浅,连我等亦会获益无穷,还望侯爷不吝赐教才是。”
    三位学子受了谢渊怂恿,加之记恨唐安方才的侮辱,一同拱手道:“请侯爷不吝赐教!”
    众人微微诧异,没想到这位大唐侯爷还去过辩才会,而且连陆老头儿都不是对手。难道这个在盛会上都能睡着的家伙,会是个深藏不漏的高手?
    话说到这个份上,唐安再也没有退路可言。凤之瑶有些担忧地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该怎么收场。
    一退再退,自然不会是唐安的风格。见谢渊如此咄咄逼人,他也不打算再继续忍让,干脆长身而起,微笑着拱拱手,道:“在下实在胸无点墨,和几位才子有云泥之别。但国公爷如此苦苦相逼,在下只好厚颜献丑了。就算在下说的不好,但想以在座诸位容人之雅量,必不会笑话在下,对吧?”
    这话说的毫不拐弯抹角,点明了是在谢渊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后一句更是阴狠,表面说众人有“容人之量”,却连打个瞌睡都要追究到底,这也能算的上“有气度的泱泱大国”么?
    所有人都被唐安说的脸上阵红阵白,连李玉都是连连咳嗽掩饰尴尬,勉强笑了笑,道:“特使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唐安微笑颔首,背负双手踱着步子,一连走出去五步。
    每一步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眼,还有他们的心。他们很想知道,这位来自一个被他们看不起的国度的王侯,如何能在稷下学宫的压力之下维护大唐的声望?
    冷落情眼带好奇,想要看看这个夺走蓝海棠芳心的男人有何不同之处;凤之瑶则面带紧张,小手全都是汗渍。
    五步站定。
    唐安站直身子,带着一脸自信地微笑,道:“方才这位赵子聪同学说,德政利民;这位薛子诚同学又说,要兼顾刑罚,是也不是?”
    两名学子脸臭臭的。
    “赵聪”善意纠正道:“侯爷,在下赵子诚!”
    “薛子诚”同样道:“侯爷,在下薛聪!”
    饶是场合严肃,凤之瑶仍忍不住想笑,赶忙用拇指和食指掐了掐大腿才屏住已经爬上脸颊的笑意,忍的十分辛苦。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唐安咳嗽一声,继续道:“我的意思是说——无论德政刑政,真正有利于老百姓的政令才是好的政令。可是三位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法令才是百姓所乐意接受的呢?换句话说,你们了解他们吗?”
    听到这个问题,三人都是微微一愣。
    如果官宦子弟也算百姓的话,他们当然了解。可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百姓”两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人。
    是那些起早贪黑,为了维持生计而努力营生的人。是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为精致菜肴送上原材料的人。是那些吆喝叫卖,被权贵所看不起的人。
    这些人是他们所领导、俯视、甚至看不起的人。他们讨厌这些人身上的味道,不喜这些人的粗鄙,但却又口口声声要造福他们。
    他们怎么可能了解“百姓”?他们只需要奴役、操控,从他们当中汲取养分,然后虚伪地送上自己得怜悯。
    见三人愣住,唐安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些多余,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早已有了答案。
    “我记得从前听过一则故事,说有一种鸟,它有着很漂亮的羽毛,能飞向九天之上,它的名字叫做鸿鹄。还有一种鸟,他们很弱小也很难看,只能飞到枝头那么高,它叫做麻雀。”
    唐安徐徐说着,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不知是怜悯麻雀,还是怜悯鸿鹄?
    “鸿鹄很漂亮,人们都很喜欢它。可是因为它飞的太高,所以人们只能仰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变成它,看一看天空中是怎样的情景。麻雀就不一样了,它又小又丑,十分的不起眼,没有人会去在意它、关注它。可是呢,它却默默地帮助人们。在人们劳作的时候,它哼着轻快的歌谣,让人们心情愉悦;当丰收的时候,它们进入农田消灭害虫,让人们都能有一个好收成。可惜——”
    出乎所有人预料,唐安并没有卖弄文采,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给所有人讲了一则故事。
    这便是他的聪明之处。他很清楚,若论起之乎者也,他绝不会是几位学子的对手。而以他的身份地位,若是所说所感层次太低,难免被人看轻,以为大唐无人。
    既要有立意,也要有深度,还有比寓言故事更合适的么?
    果然,无论大臣还是三位学子,无不听得仔仔细细。他们虽不理解唐安的用意,却听得格外用心。他们相信,从一个年轻往后嘴里说出来的故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听唐安话锋一转,所有人眉头都是一皱。
    “可惜人们并没有发现麻雀给予他们的帮助,而是从心底嫌弃这种又小又丑的鸟儿。人们挥舞着锄头赶跑了麻雀,可麻雀一走,害虫们便没有了天敌,开始肆无忌惮地祸害庄家。而这时,九天之上的鸿鹄察觉到人们遇到了麻烦。但它飞得太高,高到看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地感觉到人们需要它的帮助。它看了看,觉得天边的彩虹很漂亮,人们肯定很喜欢。所以它便衔着彩虹,来到了人们身边。”
    唐安顿了一顿,看向若有所思的众人,笑道:“彩虹能帮忙除掉害虫么?当然不能。人们看着坏在地里的庄家,再看看那虽然漂亮、却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的彩虹欲哭无泪,终于怀念起麻雀的好来。可是麻雀早已远走,庄家也再难丰收。”
    深深吸了一口气,唐安继续道:“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却忘记了想一想燕雀的志向何在。如果人人都向往着翱翔九天之上,成为那美丽的鸿鹄,那在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努力成为那只灰扑扑的燕雀了。”
    故事讲完了,没有掌声,大殿内陷入一片落发可闻的静。
    并非人们忽略了礼仪,而是同时陷入了思考,甚至忘记了鼓掌。
    唐安的故事通俗易懂,简单的令人发指,可是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却绝非表面这么简单。
    那些含着金钥匙一路封侯拜相的人,就如鸿鹄一般,空有美丽的羽毛,却根本不知道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只会让国家陷入动荡,百姓民不聊生。或许有的人想要改变这一切,却发现他们所提倡的根本不是百姓所需要的。
    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安国兴邦的有才之士,就要像麻雀一样,踏踏实实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民间疾苦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潜在的威胁消弭于无形。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过人的才华,却是国家中兴的中流砥柱。
    谁是鸿鹄,谁是燕雀,难道还分辨不出来么?
    可问题是,人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便会不同。如果唐安这番话在大唐说出来,说不定会引起不少共鸣。
    可惜这里是齐国。
    齐国人盲目的自信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他们带有与生俱来的顽固,否则也不会步步倒退,发展至今天这副局面。
    或许在这些老家伙眼中,燕雀有功,却功在一方,真正俯瞰全局的还是鸿鹄。他们不会因为唐安的一番说辞而否定自己,当然也不至于当众跳出来驳了这位大唐特使的颜面,毕竟人家开头就说过了,是被逼无奈才发表自己的观点。只不过那一张张不置可否的老脸,已然说出了他们不以为然的心声。
    只有少数几个人是例外。
    唐安的这番话,谢渊最是感同身受。虽然他也是名门望族,可是他深知贵族有多么的卑鄙龌龊和目空一切,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毒瘤。正因如此,他才更感叹唐安年纪轻轻却没有被权势和财富所迷惑,把百姓牢牢记挂在心头的品质有多么难得。
    可惜他是敌人,所以他还是要死!
    m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宗师有请



    冷落情有些恍惚。
    在盛会之上,多久没有听到从百姓角度出发的论断了?好像上一次能多方面辩证分析的人……是自己。
    后来,他成了稷下学宫大师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