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天下 >

第65章

君临天下-第65章

小说: 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良久的沉默之后,王岳假咳了两声,打破了书房里那令人窒息的寂静,面色凝重地看了萧无畏一眼,缓缓地开口问道:“小王爷既言及柳家,却不知在小王爷心目中,何人有此大德乎?老朽不明,还请小王爷赐教。”
开始了么,好,那就来罢!萧无畏暗自在心中给自己鼓了把劲,凝视着王岳的双眼,神情肃然地开口道:“王老先生明鉴,小王此来一路过凉、甘、肃、瓜数州,途经十数城,虽行色匆匆,沿途却颇有所见,据小王所知,燕西连连天灾,虽尚不致到易子而食之地步,可羹儿贩女之事却已累见不鲜,然,唯凉、甘之地却无此等事情,虽民有菜色者多,却秩序井然,既无暴民哄抢之事,更无灾民啸聚为患,何也?概因镇守使开仓放粮之余,又倾尽家财以济民,其夫人更不惜抛头露面,羹粥四方,安抚民众,组织开荒,此义举也,非大德者岂能如是乎?燕西有此大德之人而不用,何以服众耶?不知王老先生以为如何哉?”
王岳身为燕西观察使,手掌文官体系,耳目众多,又岂会不知道柳振雄在凉、甘之地的举措,此时听萧无畏说得慷慨激昂,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平淡地摇了摇头道:“柳三豪迈,老朽知之,奈何,奈何,小王爷一片苦心怕是到头来一场空耳,事若不谐,反误大局,又当何如哉?”
王岳虽没明说其不看好柳振雄的理由,可萧无畏却明白地知晓其意,那就是在说柳振雄乃是庶出,就算再英豪,也不可能得到柳家的全力支持,更遑论要其他世家服膺了,这其中的碍难之处太多,由其出掌燕西大都督一职几无可能。
难么?是很难,这一点萧无畏早就心中有数,且不说柳振雄庶出的身份,本就不合时下的传承之道,也不说柳振雄似乎不得其父之宠,这一点从当初柳振雄陪着萧无畏一道去见柳啸全的情形便可见一斑,哪怕柳家公推柳振雄取柳振英而代之,要想压服其余三家,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其中的碍难确实是太大了些,早在萧无畏打算推柳振雄上位之际,便已了然于心,原也无需王岳来出言提点,然则萧无畏却绝不会因难便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在他看来,事在人为耳,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萧无畏都要全力去争取一番。
“王老先生,小王心中有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萧无畏没有回答王岳的问题,而是微微一笑,反问了一句。
“哦?小王爷有话但讲无妨。”王岳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
萧无畏淡然一笑,将问题抛了出来:“不知王老先生所要的稳是长治久安的稳,还是苟延残喘之稳?”
萧无畏这个问题一出,王岳古井不变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丝微澜,眉头一皱,目光炯然地看了萧无畏好一阵子之后,这才慎重万分地开口道:“小王爷之言何意哉,恕老朽愚钝,还请明言好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今概莫能外,今,天下风涌云动,大变在即,以王老先生之智,当可预见也,无须小王多言,燕西虽僻处一方,却也难避风浪之席卷,若内部不稳,何以御外乎,柳氏一门久掌燕西,虽近有小厄,实无大过耶,若骤然以他姓替之,即便能得苟安,长久必乱矣,此不可不防,再者,那郑姓一族,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公然勾结外敌,纵使有反正之功,又岂能服众耶?纵使王老先生鼎力扶持,怕也难为矣,舍本而取末之事,小王不敢为耳,望王老先生明断。”萧无畏一派大义凛然之状地畅畅而谈,似乎全然为了燕西之长治久安考虑之模样。
“唔。”王岳飞快地扫了萧无畏一眼,低垂着长长的寿眉,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沉默了良久之后,这才出言道:“若按小王爷之言,那郑家势必不依,战事便在眼前,战祸一起,生灵涂炭,奈何如之?”
“战!郑家若是敢逆民意而行,即民贼也,当夷灭之,民族大义之前,余者皆下之!”萧无畏毫不客气地说道。
萧无畏话音刚落,王岳便即长眉一抖,冷冷地追问道:“战么?小王爷说得倒是轻巧,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此正理也,小王爷既知我燕西连番天灾,粮饷何来耶?”
“……”一听王岳提起大军之粮饷,萧无畏不由地便是一阵语塞——燕西如今的家底如何萧无畏心里头压根儿就没个准数,哪能说得出个所以然来,若是没了粮饷的话,这仗又如何打得下去,萧无畏倒是很想说粮饷自己来解决,可惜的是这话他却实是说不出口——别看萧无畏此番带了三十余万两银子的货物来燕西,可这么点钱对于大军的粮饷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再说了,真要萧无畏将所有的财物全都投进燕西军费这么个无底洞中去,萧无畏也着实舍不得,哪怕那些银子来得甚是轻巧,可毕竟是银子,不是石头,哪能就这么一股脑地随便丢了。
奶奶的,赌一把了!总这么沉默下去也不是个头,萧无畏暗自咬了咬牙,朗声道:“王老先生问得好,粮饷本就是用兵之根本,而今民贼猖獗,不可不兴兵以伐之,即如此,凡燕西之世家皆有责也,柳氏一族既掌大都督之职,此其分内之事耳,当无可推脱之处,此粮饷应由柳家出大头,其余世家补不足,小王虽是外人,为民族大义故,愿以所携之货物充为军资,只求剿灭民贼之余,容小王取其良马以归即可,不知王老先生以为可行否?”
“小王爷高义,老朽叹服,然,若是我燕西战端一开,东面有乱,又待如何?纵使我燕西乱平,元气必伤,若是无后援,恐亦难支,不知小王爷有何教我者?”萧无畏尽自说得慷慨万分,可王岳却似乎不为所动,慢条斯理地捋了捋胸前的长须,不紧不慢地又砸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燕西的东面自然指的是朝廷,王岳这话的意思就是要萧无畏为朝廷的行为作背书,保证燕西不受朝廷的可能之攻击,这事情可就大条了,别说萧无畏并非真的朝廷特使,即便萧无畏真的负有特殊使命,这等军国大事也不是萧无畏能做得了主的,胡乱出言,不但不能取信于王岳,甚至反倒会误了自家小命,很显然,这话不好答了,问题是不答还不成,萧无畏的鼻尖不由地沁出了些汗珠子来。
奶奶的,天晓得皇帝老儿心里头会如何想,若是燕西真有大乱,那老小子未必就肯放过这等收复燕西的机会,有了燕西,战马的来源大可就此彻底解决,这等诱惑不可谓不大,天知道那老小子会不会冒上一回险的!萧无畏对于弘玄帝压根儿就吃不准,虽说隐隐能猜到弘玄帝不希望燕西大乱的心思,可却不敢肯定弘玄帝能忍住收复燕西的诱惑,一时间左右为难了起来,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利有大利、小利之分,燕西稳,则社稷固,此大利也,舍大利而取小利,非智者所应为,人同此心,王老先生以为如何?至于后援么,小王不才,既蒙王老先生贩马之允,自当竭力以为之,所得若干,除马匹外,概不从燕西另取,三年五载后,或许能缓燕西之财政耳。”
“小王爷高义,然无须如此,在商言商,若是有亏无赚,此生意难长久也,老朽不愿为耳,唔,若是小王爷能从中原调粮以解燕西之荒,余事皆可商也。”王岳深深地看了萧无畏一眼,摇了摇头,淡然地说道。
调粮?朝廷对各藩控制最严的一是兵器,二便是粮食了,没有皇帝的圣旨,这两样东西压根儿就无法运入各藩的控制之地,这一点萧无畏自是心中有数,此番萧无畏来燕西,各色货物虽多,独独没有这两样重要物资,此时王岳提出此事,还真令萧无畏头皮好一阵子发麻的,眼瞅着王岳摆明了没有粮食,诸事休谈的架势,萧无畏心里头直发苦,默默地沉吟了一番,还是没敢壮着胆子胡乱答应了下来,只是微皱着眉头道:“王老先生明鉴,兹体事大,非小王可以定夺,然,事关民族大义,小王拼死也要为燕西争来足额之粮秣,至于成与不成,小王不敢言准,还望王老先生海涵则个。”
“也罢,小王爷之言老朽记住了,既然如此,柳家之事小王爷自去处理罢,老朽恭候佳音,唔,一事不烦二主,史、张两家也烦劳小王爷走上一趟好了。”王岳盯着萧无畏看了良久之后,这才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地说道。
靠,闹了半天,所有的事情都全得老子来干,这他娘的算啥事啊?萧无畏没想到谈来谈去,最后就谈出了这么个结果来,心中自是很有些子不爽,然则能得王岳默许自己的行动,也勉强算是此行不虚了罢,至于后头的事该如何收场,萧无畏也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眼瞅着王岳话里已有着送客的意思,萧无畏自也无心再多留,起身行了个礼,告退而去,待得出了书房的门,这才惊觉天不知何时已经黑了,只得满腹心思地出了王府,径自上了马车,往柳府赶了回去……




第八十七章破局(上)
“父亲。”就在萧无畏刚离开王家的书房不久,书房东侧的一扇暗门悄无声息地滑开了,面色肃然的王长泰从暗门里大步行了出来,到得近前,对着闭目沉思的王岳一躬身,低声唤了一句。
“嗯。”王岳略带一丝疲惫地点了下头,睁开了眼,看了看恭敬行礼的王长泰,淡淡地问道:“尔都听见了罢,说说看,有何想法?”
“父亲,孩儿以为那萧无畏不过是欲借柳振雄之手,企图控制我燕西罢了,其心叵测矣,不可不防啊。”王长泰沉吟了一下,还是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那又如何?”王岳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冷哼了一声。
“父亲,燕西之地并非柳家之燕西,更不是他萧家之燕西,岂能容其在此搅风搅雨,况我燕西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乱不得啊,父亲,孩儿还是以为……”王长泰显然也是个固持己见之人,哪怕眼瞅着自家老父不满,依旧毫不退缩地说着,却不料,话才刚说到一半,就被王岳挥手打断了话头,不得不闭上了嘴,可脸上却露出了不服之色。
“泰儿啊,为父跟你说过多少回了,眼光莫要仅盯着燕西这巴掌大的天空,要放眼天下,若无此心胸,尔之成就势必有限。”王岳定定地看了王长泰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语重心长地说道:“想我王家乃出自琅琊郡望,先祖为避汉末乱世,颠簸流离,辗转至燕西,如今已传十六代矣,家虽在此,可根却在中原啊,我王家每以书香传家,为的便是不忘中原故土,今,天下乱将再起,谁主沉浮尚难预料,可某观燕西滚滚诸公,虽能算豪杰,却不过略强于常人耳,倘若柳公不老,尚或可为,而今柳公垂垂老矣,燕西何去何从若是不早作谋划,事到临头,恐大祸无可避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
“父亲教训得是,只是孩儿观那萧无畏非省事之辈,其心难测,此番插手我燕西大都督之争,必有诡图,若是我燕西大乱于前,而朝廷袭之于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哉?”早在萧无畏到来之前,王长泰便因着萧无畏与其父争执过一番,在旁听了自家老父与萧无畏激烈交锋之后,心里头对萧无畏的忌惮与提防之心不但没有就此放下,反倒更深了几分,哪怕王岳循循善诱了这么一大通,王长泰却依旧不改初衷。
面对着王长泰的固执,王岳缓缓地摇了摇头道:“不错,是有此危,然则依为父看来,那萧无畏所言却比尔所虑更深了几分,燕西不会乱!老夫向来甚少轻许旁人,唯萧无畏此子,颇得老夫心意,能胸有天下,又能心怀百姓者,罕矣,自古成霸业易,而成王道难,此子若是不早夭,他日必有大作为,我王家能否重归中原大地,或许就要着落在此子身上了。”
“啊,父亲您……”王长泰没想到自家老父对萧无畏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一时间不由地傻了眼,张大着嘴,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云雨便化龙,惜乎老朽老矣,恐难挨到那一日了。”王长泰感慨了一番之后,面带慈爱之色地看着王长泰道:“痴儿,痴儿,罢了,为父这便跟尔详细说说好了,如今的燕西其实不过就是一场大局中的小局罢了,纵使是柳公那等人杰都没有下棋的资格,只能是顺着旁人的步调,步上自己的局而已,那萧无畏虽聪慧绝伦,可惜羽翼未丰,同样身为棋子而不自知,只不过以其人之智,怕已是有所察矣,故此,其在被利用之余,也在借着势,此乃聪明之举也,至于柳振雄么,其实便是柳公全心全意要捧出来的大都督之人选,之所以百般漠视之,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看破了此点,以尔之智,想必也该能看穿迷雾了罢。”
王岳这番话一出,王长泰登时汗如雨下,木讷了良久,深深地弯下了腰,低着头道:“父亲,孩儿知错了,只是,唔,只是孩儿需要为此作些甚事,还请父亲指点迷津。”
“顺其自然好了,尔只需将燕西政务治理稳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