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102章

清山变-第102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藕蚱牌牛芫⌒晾筒凰担缓没挂芤恍╇缗H气。想来,真是让人心疼。”

“是啊,如此佳人,偏要伴菲材而眠,想来便如花间喝道,总是大煞风景之事哩。”

“就是这话喽”郭小七一拍大腿:“就是这话喽”

“不过,”韩二又说:“令妹,似乎已经许给李家了吧?”

郭小七冷笑一声:“什么许给?那不过是两家人吃了酒之后胡吣的话,也当得真的吗?你去问问李泉,可给我家表妹下过文定吗?”

这样家中的事情,韩二当然是不知道的,看他说得板上钉钉,不像是在撒谎,倒也动了心思:“若是真这样的话,郭兄,事成之后,我家老爷必有一份心意”

和韩二商量了许久,对方答应郭小七,此事若真能达成,就以二百两银子做为‘谢媒’的礼钱。郭小七心中算算,贰佰银子,足够半年浇裹,心中满意,脸上还不动声色:“那,聘礼呢?”

“总不会少于一千两。”

郭小七大喜:“既然这样,那好罢,你等我的消息。”

“几时有佳音?”

“总要有几天,最晚到下月初一,一定有好消息。”

“如果有好消息,也不必一定到那一天。”

“当然,当然。”郭小七站了起来:“一有消息,我立刻通知你。”

第5节风月官司(2)

第5节风月官司

曹德政是江湖汉子,为人方正,他在家的时候郭小七不敢登门,打听得姑丈出门了,这才提着礼物登门拜望,下人奉上茶水点心,“姑母,”郭小七拉家常似的问道:“姑丈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好什么啊?”曹太太叹了口气,把个长柄铜烟袋在痰盂边上磕了几下,磕净里面的烟灰,神情中一派黯然之色:“漕运改为海运,真不知道北京城中的皇帝老子是怎么想得这不是绝了我漕帮众人的活路吗?”

“是啊。小侄知道姑母最近拮据,这不,给您买了点礼物,这里还有几两银子……”他又拿出一张十两银子的银票推了过去:“侄儿也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留着这些花销没有什么用处,姑母留下,给姑丈和表妹补补身子吧。”

“那,好吧。”曹太太也不和他假客气,把银票接了过来:“我带你姑丈谢谢你了。”

“自己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郭小七左右打量了一会儿:“姑母?”

“什么?”

“上一次小侄和您说过的事情?”

“什么……啊”曹太太都忘记了此事,经他提醒才想起来:“啊,是了,你上一次说过的。”挥手让下人退下,姑侄两个在屋中谈话:“你上一次说到的,是什么路子?”

“这个路子嘛,若是走得通,您和姑丈、表妹的后半生就算有了倚靠。只是,事情虽可以办得,说出来却很是碍口。您若是觉得不妥,就当侄儿在放屁。”

曹太太给他的一番做作引起了兴趣:“到底是什么啊?你说,便是说错了,姑母也绝不会怪你的。”

“姑母,表妹这样的人品,将来嫁到李家,吃苦受累,可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啊。”有些话不能直来直去的挑明了说,郭小七只好绕着弯的领起了话题:“表妹是姑母身上掉下来的肉,您这个做娘的,得给表妹想想啊。”

“小七,你这话可真是说到姑母心里去了。”曹太太叹了口气,慢吞吞的说道:“你姑丈在漕帮中,本来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头目,每年没多有少,总是个进项,这回漕运改为海运,一下子赋闲下来,他又是那等好面子的,不肯学,也不愿学那些生意人的样子,每天只是靠往年的一点积蓄过活。这样坐吃山空能够维持几时?”

“……再说李家那小孩子吧?姑母我是看着他长起来的,生来是个孱弱的身子,便如同是千金小姐一般,除了读书,竟是什么都不会将来你妹妹嫁过去,主持中馈也就罢了,只怕还要伺候男人,哎,想起来真让人头疼得紧”

“姑母也不必为这件事发愁。”郭小七听姑母话中的意思对这一门婚事很是排斥,心中暗喜,又在一边问道:“既然这样,当初又为什么要和李家结这门亲事呢?”

“还不是你姑丈,和老李家当家的吃醉了酒,胡乱应承下来的?”

“可曾有过文定?”

“这……”曹太太突然醒悟过来,看着自己的侄儿,问道:“你问这做什么?”

“实不相瞒,姑母,侄儿上一次所说的路子,便是为妹妹的终生大事着想的办法。”说着话,郭小七把自己和翁府的韩二所说的话讲了一遍,最后说道:“姑母,像妹妹那样的人才,自然应该每日里穿着绫罗绸缎,吃着锦衣玉食,方才配得起她。嫁给李家那样的穷措大,有什么意思?”

曹太太为他的话逗笑了:“什么叫吃着锦衣玉食?这锦衣,难道是可以吃的吗?”

郭小七见姑母并未直接把自己的话驳回来,心里暗叫有门,又说道:“姑母教训的是。只是,妹妹一辈子的大事,还是要靠姑母拿主意啊。”

“便是……对了,那翁家的老人,多大年岁?”

“51岁。”

曹太太不置可否的一阵冷笑:“你妹妹今年15岁,正好掉了过来。”

“这岁数虽然差得多,不过,凭表妹的人才,过去了,自然是宠得像个宝一般,想来翁老爷能够娶到表妹,梦里怕都是要笑醒的。将来表妹大权在手,照应家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呢”

听他说完,曹太太想了一会儿,说:“若是只有岁数相差得多也无妨,我听说,翁家老爷娶了五房小妾,难道要我家女儿过去做第六房吗?这可不行。”

“那,姑母的意思呢?”

“若是我家女儿过去可以做太太的话,倒也就不妨事了。”

这样的要求是郭小七没有想到的,不过这没什么,能够从姑母这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总好过直接推拒。想到这里,郭小七转而谈论其他俗事,说了几句话,起身告辞:“姑母,那我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给您和姑丈请安。”

“小七啊,此事,暂时不必着急,等过几天你再来,咱们娘俩再商议商议。”

郭小七是那种一按肩膀,浑身都动的机灵角色,知道姑母这几天大约还有些话要和姑丈、女儿说;最要紧的,是要和李家母子说。当下点头:“我晓得的,过几天再来探望。”

当天下午,曹德政外出归来,妻子知会厨下人做了他喜欢吃的四色小菜,又给他沽了酒温着,这可是最近很少一见的佳肴。不但酒菜摆下,太太也难得的温语在旁,一边伺候他用餐,一边和女儿说些话儿来给他解愁,曹德政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也知道妻子心情不错,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用了一顿晚餐。

吃过晚饭,曹太太打发女儿自己睡下,铺好了被褥,夫妻两个并头躺好:“今天啊,小七来过了。”

曹德政很不喜欢妻子娘家这个内侄,整天游手好闲,不思作为,闻声哼了一句:“是吗?”

“你别总觉着小七这孩子不上进,这不,小七特别拿了十两银子,让我给你们父女两个补补身子呢。”

“啊,那感情好。小七找到什么事由了吗?”

“不用去管他做什么。总算孩子有一番孝心。哎……”她推了丈夫一把,胳膊枕在枕头上,手臂支起撑住下巴,像是说闲话一般的和丈夫聊天:“不过,小七今天和我说,倒是让我很动了心思。”

“…………”

得不到丈夫的回应,她不满的撇撇嘴角,自顾自的说道:“说起来,当年你和李大哥醉酒之后说过的事情,是不是也该让李家登门提亲了?”

“他们孤儿寡母的,如何拿得出钱来提亲?你这不是挤兑泉儿吗?”

“照你这样说,我家女儿就得等下去了?看泉儿身子骨从小就薄,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的女儿还要不要嫁人了?”

“你说的这是什么啊?什么身子骨薄?泉儿一心读书上进,将来是要考中进士,做官的。”

“你说得倒轻巧,读书做官?李泉一脸的穷酸相,我就不相信他能够金榜得中”

曹德政呼的坐了起来,一灯如豆,昏暗的光线下他瞪着妻子:“你今天和我说这些做什么?上一次你提过的事情,可不要再提了。否则,给人家风言风语,说我曹某人……”他有心掉几句文,终于还是腹中空空,化作颓然一叹:“……我还要不要抬起头来做人了?”

“这是什么话?他李家娶不起我家女儿,难道我家女儿就不能嫁了吗?”曹太太也一个骨碌身爬了起来:“就以今年南闱为准,若是泉儿能够得中,做了举人老爷,我吹吹打打把女儿嫁过去,若是不能,也就怨不得我了我做娘的,总要为自家女儿着想”

曹李两家本来是邻居,曹德政更加知道李家母子睡得都晚,一个要礼佛,一个要念书,妻子这样咋咋呼呼,说出来的话语一定给人家听去了,急得又跺脚又摆手,示意妻子噤声,却全然不管用,最后无奈的摇摇头,恨恨的啐了一声,转身出房而去。

夜来这般的大吵大闹,李家母子自然听得清楚,李泉正在为今年秋天南省秋闱之事发奋攻读,本来想着一朝得中,金榜题名,迎娶曹家小姐过门,将来奉养母亲,为国出力,岂不是人生美事?

听到一贯视之为父母的曹家夫妻竟然为这样的事情争论不休,年轻人心中一片悲凉这可真是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了他年轻人阅历未深,尚做不到荣辱不萦于心,听到平日里笑脸向人的曹太太暗中竟然会如此月旦身为子侄辈的自己,心中一派酸楚,眼眶不自主的湿润了起来。

曹德政态度激烈,弄得曹太太也无可奈何起来,过了两天,郭小七又来讨消息,姑侄两个说了半天,把曹德政性情耿直,决不愿担这样的骂名的心里和侄儿说了一遍,最后说:“照我来看,你姑丈也不过是鸭子肉烂嘴还硬。现在不比从前了。若是李家大哥还在世,又或者你姑丈人还在漕帮之中,这话姑母提也不提……”

郭小七一边听着,一边考虑,大约的做到心中有数,旁敲侧击的问道:“那,姑母的意思呢?是要让李家提出解约?”

“若是能够这样,那自然就是最好不过了。”

“我晓得了。一切由小侄来操持,总要让李家小子恭恭敬敬的把退婚文书送到县衙,了了姑母的心事为尚”

“小七。”曹太太又叫住了他,面带愧疚之色的说道:“不管怎么说,你姑丈当年和人家总是有过婚约,此次之事,也是姑母的不是,若是泉儿有什么窘迫,你也不放应承一二。算是姑母求你的。”

“放心吧,姑母,侄儿晓得怎么做的。”

第二卷第6节风月官司(3)

第二卷第6节风月官司(3)

从姑母那里打探清楚,事情却不能急着做:先要探听清楚翁家的打算,若是不肯让表妹进府做太太,则所有的一切就全都付诸流水,提也不用再提了。

和韩二见面问起,得到的消息是让人满意的:“我家老爷说了,只要曹家小姐肯于委身,老爷愿意将各房小妾扫地出门,家中主持中馈之事,全副交托给曹家小姐。”

得到确信,郭小七心满意足,接下来就可以着手操作了:他先到城中买了几本陶渊明的诗集,又买了几样礼物,让下人提着后面跟着他进到李家的院落中:“少渊兄?少渊兄在家吗?”

李泉赶忙迎了出来:“哦,是郭兄啊?快请屋里坐。”

李泉和郭小七当年曾经一起读书,彼此有同学之谊,不过郭小七读书无成,和李泉胸怀锦绣不能相比,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时间久了,交往也就越见稀松,知道他是曹太太的内侄,这一次过府,大约是有求而来。把他让进屋中,彼此落座,郭小七问了几句他上学读书的近况,让下人奉上礼物:“快到年了,没有什么好准备的。给老太太和少渊兄买一点礼物,聊表寸心。”

礼物第一份是送给李家老太太的——就是李泉的母亲的——人参、肉桂、还有一盒山东东阿出产的阿胶:“快到秋天了,正是老人家该进补的时候,这是孝敬老太太熬膏滋药的材料。”

第二份是给李泉准备的文房用品,“我知道你过些天就要下场了。也没有什么好送的,这些文房之用,也不知道当不当你的心意?”

李泉谢过他,将礼物放好。他家中清贫,学不来曹家能够有下人供驱走,便自己亲自动手,烹茶款客。

“这是在县城里买来的一本陶靖节诗集,听闻是宋版的,你阐扬先德,尤其是在陶诗上下的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陶靖节先生地下有知,一定要大醉一场了。”

郭小七是场面上的人,说出话来很是风趣,倒让李泉对他刮目相看了:“过奖了,郭兄,过奖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私论,大家都是这样说。这一次除了探望少渊兄,还有一事,便是请你为我鉴定一番。”

“宋版的陶集,倒真要瞻仰一番了。”李泉是老实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假客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