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279章

蒙山军-第279章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鸣皋以为部队会不稳吗?”龙谦看着方声远。

“暂时铁良是拉不过去的。至少高级军官们对朝廷的态度是清楚的,只不过没有挑破那层窗户纸而已。但革命党不可低估,陈天华的两本小册子已经在军中流传,我确实有些担心……司令一向料敌从宽,还是要未雨绸缪。”方声远沉声道。

“建立组织,宗旨是什么?什么纲领?直接讲我们的目的是推翻满清?”龙谦问。

“也无不可。”方声远看一眼陈超,“越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与我有些分歧,但我俩一致认为,应当在军中树立司令的绝对权威。”

“哈哈,现在还不够吗?”

陈超慢吞吞道,“你将一批最可靠的军官给派走了呀。”

是的,鲁山带走的是最可靠的一批军官。但龙谦没觉得部队会不稳。

“司令,不能低估革命党的鼓动作用。司令积蓄力量静观时局之变的方阵没错,但下面未必理解司令的深意。尤其是那些连排长们。你又不能公开讲出反清之意。你看看现在外面汹汹的民意,对于革命党在南方连续的举事由嘲弄变为了深切的同情。据山东大学堂的消息,学生们尤其如此。认为满清朝廷早已腐朽透顶。这次在关东搞‘局部中立’更是丧尽人心。这种情绪,绝对会影响至军队!我们不能不提前做些准备。否则下级军官们会认为司令是站在他们对立面了,那样会很麻烦。”

“哦……”龙谦目光投向窗外,天已经黑了。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那时司令部各大处开饭了。

日本陆军在进入新世纪后屡次搞出“下克上”的闹剧,彻底培育了军部的“独走”,将日本带入了军国主义。难道蒙山军也会上演这一幕?

“鸣皋是怎么想的?”龙谦轻声问。

“我的意见是成立一个军人联合会。将军中骨干一网打尽。凡是参加这个组织的,必须宣誓效忠司令,至死不渝!”方声远坚定地说。

蓝衣社?龙谦苦笑了下。

“司令英明绝伦,又克己无私,以司令为会首,军官们定会踊跃参加。待组织建立,就可以将一些想法秘密宣传了。”方声远补充道。

龙谦看向陈超。陈超点点头。

“这样,以鸣皋为主,先搞一个章程出来我看。但绝对秘密,仅限于我们三人知道。”龙谦做出了决定。

“遵命。”方声远大喜。

“退思,你对朝廷下一步的动作是怎么看的?”陈超心中一松,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现在是有几个满人亲贵在折腾着收权。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是对的。一般估计,铁良们的首要敌手还是袁世凯而不是我。另外,如张之洞,尽管太后一直很放心,证明完全值得信任。但铁良们不这样看。他们不将实权全部从汉人手中收回来不罢休。所以,我前面还站着几个挡箭牌。不过有一件事可虑,那就是周馥怕是要走了。昨日我问了庆王,他虽未明言,但也透露了这恐怕是不可挽回了。袁世凯是个厉害的家伙,至少现在在慈禧那边还是能说上话的,他的夹袋里颇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物。如果周馥走后,接任山东巡抚的是袁世凯的亲信,至少对我们的实业布局会是一个影响。所以,当前主要的工作是提前防范这种影响。”

“如何防范?”方声远道,“司令可不可以花钱将巡抚一职买过来?”

“绝无可能。靠得住的还是在实业集团获得利益的那批士绅官僚,比如周氏父子,张莲芬吴永等人。华源和中兴最近要开几个会,将股份和章程再次修订,以防万一。这件事,就由越之先生牵头吧。”

“成。”陈超答应一声。

迈尔少校打听的那种武器就是迫击炮。真实的历史上,这款便宜实用的武器将在日俄战争中被发明出来,并被各军事强国迅速引进并装备部队。但根据龙谦绘制的图纸,以机器局为主,中兴实业配合(提供了引信),在春节前已经拿出了样品。说是迫击炮,其实是单兵掷弹筒,口径只有45mm,射程只有3500m。炮身的制造不是问题,关键是弹丸。

这就是合并带来的好处了。仅靠原山东机器局一家也不成。

改进的余地很大。迈尔少校及维尔纳少校看了司徒均组织的实弹射击后,立即意识到了这款构造简单的武器的价值——构造简单,使用可靠,携带及维修都方便,是连级甚至班级理想的压制火器。

“少校,机关枪的出现将带来步兵战术的巨大革新。而这款我命名为迫击炮的小口径便携式榴弹炮对于压制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是极为适当的武器。我们已在美国注册了专利,哦,不,我不是在开玩笑。”龙谦微笑着用中文对迈尔说,“倘若贵方对其感兴趣,我可以授权给你们生产。可以对上帝起誓,它是一款生命力及其强大的陆军武器。配合以手榴弹,将丰富步兵连的火力配备,再一次改变陆军战术。谁先拥有并掌握它,将在下一次战争中占大便宜。”

“啊,多谢将军阁下。不过,您刚才提到了战争,战争在哪里呢?”迈尔少校问道。

“满洲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而且,欧洲的心脏也并不太平吧?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受到了英法的联手抑制,或许他们还会将俄国拉入他们的阵营。德国的朋友出了奥匈帝国还有谁呢?”龙谦一直微笑着,“政治不是我们考虑的事。但政治家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还要交给军人来解决。而且,欧洲许多的政治家不是一直鼓吹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吗?所以战争恐怕是难以避免的。我一直认为,技术将决定战术,谁拥有超越对手时代级的武器,胜利就不需要怀疑了。”

迈尔神情凝重地将龙谦的这段话翻译给了同伴。

“了不起的中国人。”维尔纳用德语对同伴说,他确实没想到,他一向认为中国人愚昧落后尚未开化,但手榴弹的发明,轻机枪的设计及第五镇极有特色的阅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的看法。这款简单实用的武器,以及龙谦对欧洲局势的认知让维纳尔感到吃惊了。

“我会向总部报告的,有一个要求,就按您所说的,它在美国已经注册了专利,可以不向别的国家转让使用权吗?”迈尔笑着说。

“当然。我们是盟友嘛。如果贵方开出让我心动的条件的话。”

“您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迈尔熟知蒙山军与德方的军事合作过程,认为龙谦在商业性质的谈判中极为狡诈老练,总能最大限度地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不,合作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一个好生意,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哈哈。”龙谦并不担心德国人剽窃自己的技术,这个简单的玩意儿只要看上一眼,以德国人的军工即使就完全可以仿制出来,并且可以做的更好。但在大规模战争未曾爆发的情况下,德国人不会因为一门技术简单的小炮而坏了规矩。既然声明了自己已经取得了专利,那么德国人就会按规矩来。要说在守规矩方面,己方是远远不如西方大国的。

“尊敬的将军阁下,您手里还有什么秘密武器?”迈尔笑着问。

“哦,当然有。到时候您就会见到的。我可以保证,只要我们保持着友谊,我方的任何有价值的发明都不会对贵方保密。”

“非常感谢您的友谊。我希望这种友谊再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迈尔嘴上客气着,心里只当龙谦是在开玩笑。

正文 第七节 许思(一)

山东大学堂是不招女生的,男女同校还是个梦想。许思入校不是困难,因为父亲是校长嘛。但性别尚需保密,好在她不住校,麻烦倒是不大。

刚结束不久的阅兵式震撼了学子们。那天到校场观看的不止是许思一名学生。这几天学生们由于对朝廷在满洲问题上的失望,更加热切地议论第五镇精彩的阅兵。

“从没想过兵竟然能练成那样!我都想去第五镇当兵了。”

“那么精锐的部队为什么不能去打俄国?”

“为什么要帮日本?应当将日本人也挡在外面!”刚传来日军占领汉城,正疯狂向北推进的消息。学生们的知识面宽,不需要什么军事素养也晓得日军肯定要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的……

许思不愿意过多的地与同学们接近,顾虑暴露她的身份。所以她只是静静地听同学们的议论。夏天该如何过她还不知道,衣衫少了后,她玲珑的曲线就难以遮掩了。光说五官还可以胡扯,胸前鼓起两坨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子解释的。父亲正筹划着实现男女同校,能不能成还在两可之间。

大校场阅兵对于许思的震撼是巨大的,她不是很在意整齐划一的步伐,而是对那三首曲子格外喜欢。通过父亲,她已经打听清楚那三首曲子的名称了,迎宾曲,阅兵曲及第五镇军歌。作曲者均为第五镇统制官龙谦将军,那个身材高大魁梧,肤色黝黑的青年武将。父亲告诉他,其年纪尚不满三十岁。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昂扬中带着潇洒浪漫的色彩。

“向着辽阔的田野,向着高高的山岗!”军歌收束的两句绽放出无尽的雄心。

没有记全歌词,但这两句却印在了脑子里。许思向父亲提出了一个要求,将第五镇军歌的完整词谱找来,还有就是迎宾曲和阅兵曲也找来。

“这个,我也不常见龙提督。”许文夫沉吟道,“确实是精品。待我见着将军向他讨要吧。”

“难道不认识下面的军官吗?”

“之前为父一向讨厌穿军服的,和他手下的人真没什么来往。不过,我邀请他来学校做一次演讲,他已答应了。”

“什么时候?”许思来了兴趣,“他会演讲什么?”

“我说了题目要他自己定,随便讲。哦,你说师生们会喜欢吗?”

“我想会喜欢的。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阅兵那件事呢。喔,父亲你认为那些曲子真是提督大人所谱写吗?”

“我想是的。此人才华不局限于治军,这点我已经领教了,音乐乃小道耳,或许不过是兴趣所致。”

“音乐绝非小道。倾毕生之精力也不一定能登堂入室。”许思对父亲看不上她所醉心的音乐表示不满。

许文夫邀请龙谦来山东大学堂演讲很快就兑现了。二月十三下午,在尚未完全竣工的大礼堂里,龙谦对山东大学堂的师生做了一次演讲。

这座大礼堂是许文夫上任后兴建的。他认为大学必须有这样一座可供全校师生聚会的礼堂。椅子尚未设就,除了学堂的先生们坐在临时搬来的椅子上,总数近千人的学生们都是站立听讲的。

这天龙谦没有穿军装,而是穿了一身深灰色的西服。这套衣服是原华源服装厂为他定做的,公开场合还是第一次穿。

“尊敬的许校长,各位师生,大家下午好。龙某受文夫先生的邀请,站在这里说几句话。心里很是揣揣,担心讲不出值得大家一听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对牛弹琴所讽刺者,不是牛而是弹琴者。讲话要看听众是谁,写书要看读者是谁,就是高级厨师做一道菜,也要晓得食客为谁。之前都是对我的部下讲的,他们都是文化不高甚至不识字的团体。而今天,我对着的是我们山东省最具学问的群体,这就令我感到紧张。倘若有不同之意见,请大家忍耐一下听完。讲完之后,可以当面批评商榷,也可以过后著文反驳。”

坐在父亲身后的许思睁大眼睛望着台上的青年。换了洋装的他似乎变了一个人,变得年轻并且文质彬彬,操着一口京师口音,侃侃而谈。

“今天只讲一个问题,对中国政治状况之认识。”龙谦开宗明义地讲了演讲的题目。

坐在最前排的许文夫精神一震,他没想到龙谦竟然选择了这样的题目。

“政治并无神秘,并非当权者之专利。优良的社会,是人人都参与其中的。并非只是士农工商中的‘士’。在座的师生或许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算是儒家的经典吧。而我们这些大学堂的师长学子,自然是‘士’的一分子。怎么能与那些‘劳力’者同日而语?我却不这么看。只有社会之所有分子,都奋起担负自己的职责,这个社会才有希望。这就是顾炎武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奥义。就我理解,担负起天下兴亡并非要到天崩地裂之时,它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龙某是带兵之人,深知治军之艰难,唯有士兵与官长同欲,这个军队才如臂使指。但我国历史之漫长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形态,从而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低下一阵交头接耳的嗡嗡声。这个开篇即表明,演讲者并非不识文墨的粗鄙武夫,而是对中国文化有所涉猎的。而且,对于政治之解释,也算新鲜。专注听讲并拿了笔记本用钢笔记录的许思见中文科的两位先生在低声交流,似乎对龙谦所讲的开篇不那么赞同。

龙谦轻咳一声,继续讲道,“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