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914章

大明政客-第914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明劼在早朝的时候。专门强调春耕生产,其实是与大晋各地出现的诸多情况有关,这些年以来,随着商贸的巨大发展,农业慢慢受到了冷落,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官府特别重视商贸的发展,对农业不是太重视了,因为商贸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官府的税收大幅度的增加,意味着官府的钱多了。
  这种情况,早在大晋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朝廷发现之后,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但皇上明确提出来了要求,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忽略。不能够因为经济发展了,就不重视农业了。更不能够因为大量的采购粮食了,就认为不种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任何的时候,都要牢记粮食生产是不能够忽视的。
  也正是因为皇上的要求,每年的早朝,苏明劼都会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各地不能够忽视春耕生产,当然,仅仅是嘴上强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吏部和都察院早就将是否重视春耕生产与粮食产量等事宜,作为考核与提拔官员的指标之一。这就令各地的官吏绝不敢忽视春耕生产。
  接下来,苏明劼还专门强调了各地吸纳移民的问题,随着大晋的强盛,藩属国前往大晋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除开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做官的人外,还有这些人的家人,几乎都是搬迁到大晋来了,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都是藩属国的精英人士,这些人来到大晋落户,比如带动移民搬迁的潮流,更大的优势是,搬迁到大晋来的人,能够很容易找到事情做,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地,只要能够吃苦,就可以找到事情做,就可以挣到银子,生活就没有问题。
  朝廷对移民的控制,总体是吸纳的,但这些人必须在官府登记,必须要真正得到官府的认可,不过近些年来,随意移民的人增加了,一些人不在官府去登记,导致各地官府对人口户籍的管理,出现了偏差,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注意,否则大晋的人口将越来越多,朝廷诸多的官员讨论之后,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适当限制的。
  苏明劼最后说到的就是驻扎各地的使节问题,因为大晋朝廷的强盛,驻外使节的表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态度方面,表现都是很强势的,皇上曾经专门说过了,态度不能够表现的过于的强硬了,大晋需要得到的是实际利益,不需要在态度上面强横。
  半个时辰之后,苏明劼的话说完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就应该是皇上训示了,早朝最终结束,但今日的情况不同了,接下来的议程,就是各国派来的使节朝拜了。
  使节带来了大量的礼物,这些礼物不会带进皇宫里面,都是列出清单。
  其实朝拜这件事情,各国的使节早就提出来了要求,只不过皇上一直都没有同意,好不容易朝廷同意了,各国使节都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故而这次的朝拜,就显得特别的隆重了。
  这是国力的象征,大晋朝廷如今扮演的角色,基本就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规矩当然是有大晋朝廷制定下来的,有谁违背了这样的秩序,必然会遭受到打击,只不过在确定秩序的时候,皇上基本是站在公正立场上面的,这也令各国的统治者非常的感激。
  朝拜仪式开始了。
  柳敬亭开始念出来一串串的名单,礼部的官吏按照名单上面念出来的名字,带着一个个的使团进入到大殿里面,使节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礼单,呈献给皇分管外事的大晋丞相周延儒,接下来使节就开始颂读准备好的书信,这些书信都是讴歌大晋朝廷与大晋皇上的。
  各国都按照自身的礼节来进行朝拜,有的是跪拜,有的是单膝跪地,有的是鞠躬,不足一一而论,大晋朝廷已经禁止跪拜了,但对这些使节,尚无明确的规定。
  朝拜的仪式持续的时间有些长。
  但大殿之内的文武大臣,没有表现出来丝毫的倦意,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荣耀,就在二十年前,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可能想象的。
  大晋朝廷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是经历过大明王朝的,明末的衰败,他们都是有印象的,那个时候绝不会有人想到,会面临今日这等的局面。
  皇上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一文不名的庶子,一步步的拼搏,进入到朝廷,组建江宁营,剿灭流寇,推翻大明朝廷,消灭后金鞑子,统一草原,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让大晋朝廷成为全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这一切,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出现在了眼前。
  朝拜仪式结束,已经过了午时。
  皇上训示了,这也意味着早朝到了最后的时刻。
  “诸位爱卿,今日的早朝有些特殊,朕没有想到啊,太子和诸位丞相怕是早就商议好了,这万国来朝的事宜,朕听说过,唐朝的时候出现过,明初也出现过,想不到如今也出现了,这就说明我大晋朝廷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过朕还是要提醒诸位的,千万不能够有自得的心理,千万不要沉湎于成绩之中,任何的一个朝代,都要追求长久的发展,朕多次和太子议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一个朝代初期能够兴盛,但经过若干年之后,就出现衰亡,朕以前也专门和诸位爱卿商议过。”
  “有些事情,必须要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譬如这王朝兴衰的事宜,譬如说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情的事宜,这些都是我大晋王朝能够兴盛的基础,朕还是要强调,任何人都不能够破坏规矩,破坏制度,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制度和规矩之上,包括朕也不行,这是我大晋王朝的铁律,永远不能够动摇。”
  “朕想到了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
  说到这里的时候,苏天成看了看站在文武大臣中间的朱慈烺,这位大明末代的皇太子,早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为大晋朝廷的礼部侍郎,这么多年过去,也完全适应了,崇祯皇帝的家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生活无忧,他们也没有离开京城,以前诸多文武大臣担心有人会利用大明皇太子作乱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朱爱卿,朕说到你的父亲,其实朕是很佩服崇祯皇帝的,从勤劳的角度和自律的角度来说,很少有皇帝能够比得上崇祯皇帝,朕恐怕都是自愧不如,可为什么崇祯皇帝如此的勤勉,还是不能够避免覆灭的命运,这么多年过去,诸位爱卿也都想明白了,已故的三位大儒刘宗周、黄道周和钱谦益,专门写了一本书,就说到了这件事情,朕认为很有道理啊。”
  “诸位能够保证自身的勤勉和自律,可能够保证百年之后如何吗,朕可以保证太子勤于政务,可朕能够保证百年之后的情形吗,不能,谁都做不到,故而教育和制度才是真正的保证,这么多年,朕一直都致力于这些事情,想必诸位也应该明白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无数的帝王都挂在嘴上,可有几个帝王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有几个帝王能够真正做到,朕时常用这句话自勉,就是害怕出现错误,朕希望诸位爱卿,也要时时刻刻自勉,诸位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个传奇(尾声)'

  时间到了大晋二十四年。
  五十八岁的苏天成,马上就要到六十岁了。
  他也有很多的遗憾,大晋的确是无比富强了,但不少的问题,也慢慢开始暴露出来,这是发展过程之中,必然遇见的问题,但有一点苏天成是把握的非常好的,那就是在人民的思想认识方面,崇尚理想,讲究奋斗,遵循规矩和制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道德对个人的约束,有一些时候甚至强过了法律。
  穿越四十年了,短短的四十年,在历史上不过是眨眼之间,用弹指一挥来形容,完全可以,不过这四十年,苏天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树立起来的大晋王朝,还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工业化的浪潮开始出现了,因为蒸汽机的出现,生产开始朝着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商贸经济成为了主流,农业生产无可奈何的退后了,衣食住行开始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苏天成曾经在多次朝会的时候提出来,崇尚节俭的思想绝不能够丢,不管个人是如何的富裕,官吏若是出现奢侈浪费的苗头,就一定要处理。
  民间早就出现个人崇拜的迹象,这种苗头,苏天成是坚决制止的,他不喜欢搞什么个人崇拜,没有那样的必要,不过老百姓自发的表示出来尊敬,他也没有办法,只是官府绝对不能够做这些事情。
  朝廷里面的事情,基本都是苏明劼在处理了,苏天成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皇孙的身上,他一如既往的要求,皇孙必须要成器。特别是苏明劼的儿子。
  历史的习惯,苏天成暂时不准备打破,他也清楚,总有一天,这种继承制度会被摧毁,但作为凡人。他也有私心,这些事情,就留给历史去做,自己不要操心那么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就好比说担任了近三十年第一丞相的朱审烜,在朝廷里面的威望就是不一般的,也是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多年来,朱审烜都是尽心尽力,维系大晋朝廷的统治,思想一样根深蒂固,若是苏天成提出来其他的思路,譬如说不能够实行继承制度了,估计朱审烜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凡事有利就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
  大晋二十四年八月十五。
  中秋节到来。皇宫里面很是热闹。
  苏天成和家人聚在一起庆贺中秋节,对于皇家来说。能够有这等团圆的机会,非常难得,朱审烜和家人也参加了。
  这一夜,苏天成喝了不少酒。
  夜深了,苏天成没有丝毫的睡意,众人都散去之后。他留在了御花园里面,身边守候的有朱审馨和刘铁汉。
  苏天成不想有人打扰,他独自走到了一边,看着天上的圆月,嘴里念念有词。
  忽然间。天空出现了一匹飞驰的白色骏马,骏马在天空之中翱翔之后,慢慢的降落到了苏天成的身边。
  苏天成脸上带着微笑,微微念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四十年时间了,穿越之前,也刚好是四十岁,这是老天的安排。
  苏天成跨上了骏马,骏马一声长鸣之后,载着苏天成,飞向了天空之中。
  。。。
  一直等候的朱审馨和刘铁汉,迟迟没有见到皇上,有些着急,两人循着皇上走过的路线找寻,但看见的一幕,令他们大惊失色。
  皇上坐在地上,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闭着眼睛,脸色苍白。
  御医很快赶来了,大晋的医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所有的御医都不知道皇上得了什么病,只知道皇上的脉搏非常的微弱。
  皇上的身体一向很不错的,小病小灾几乎都没有出现过。
  苏天成的病倒,一下子令皇宫和朝廷乱套了。
  深夜,在京城的文武官员,悉数都集中在皇宫外面,他们在这里静静等候,能够进入到皇宫里面的,也就是朝廷丞相,消息就是通过这些丞相带出来的。
  朝中官员的异动,也引发了老百姓的注意,毕竟中秋节,老百姓也一样要过节。
  很快,有人打听到了,皇上病重。
  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很多的老百姓开始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集聚在皇宫外面的人越来越多,但秩序井然,所有人都是默默的等候消息。
  苏天成终于醒了。
  御花园里面的那个情景,他自己是清楚意思的,自己在前面的那个世界四十年,穿越之后,来到大明王朝的末年,也是四十年,这是天地轮回的注定。
  朱审馨、春屏、王芙蓉、柳如是、顾横波、陈圆圆等人,都围拢在床边,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的。
  “你们不要哭了,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朕也不能够例外,朕这一辈子,有你们陪着,满足了,其实朕建立大晋王朝,朕不在乎,朕在乎的是和你们度过了这么多年。。。”
  苏明劼带着诸多的皇子、皇女,包括皇孙,悉数跪在床前。
  “明劼,你就要开始担负起重任了,朕平日里该说的都说了,该如何做,你也知道,朕唯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没有说,今日也要说了,朕走之后,你要支撑起来这个家,不管是皇家还是寻常的百姓之家,都要有主心骨,都要团结,你就是主心骨,你的心里要时时刻刻想着亲人,手足相残的事情,绝不能够发生。”
  苏天成看了看诸多跪在面前的儿子和孙辈。
  “你们都记住,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谁都会说,但不一定都能够做到,自古以来皇家就是多事的,朕走之后,不希望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