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835章

大明政客-第835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弟,你那里的情况如何。”
  多尔衮的精神一样很不错,在辽东的慢慢扩张,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禀皇上,辽东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本月初,臣带领大军越过了辽河,在辽河对岸安营扎寨了,臣的想法,就是想着辽东边军前来进攻,如此臣就能够有征伐的理由了,可惜辽东边军没有什么动作,那个辽东巡抚史可法,臣听说还不错,可也是缩头乌龟。。。”
  多尔衮的汇报,众人听起来很是舒服,曾几何时,满八旗在辽东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要不是因为关宁锦防线的阻断,八旗军早就拿下大明的京城了,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清国必须要拿下关宁锦防线,才能够顺利的入主中原,否则大军就有遭遇到分割包围和缺乏补给和支援的危险,自从和大明王朝签署了臣服的协议之后,朝廷上下都认为,进攻大明的突破口,还是在辽东,在关宁锦防线。
  多尔衮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部署的,曾经因为江宁营的强悍,大清国失去了辽东的大片土地,满八旗和汉八旗损失惨重,迫不得已向大明王朝表示臣服,可如今的局面出现变化了,那个令大清国头疼的苏天成,已经成为了大晋王朝的皇帝,占领了大明南方的大部分地方。
  朝廷之中有不少人认为,苏天成既然称帝了,占领了大明南方绝大部分的地方,接下来主要的任务,恐怕是稳固自身的统治,暂时不会将手伸到北方来,说不定时间长了,苏天成安于享乐了,不打算进攻也有可能了。
  包括索尔滚都是这样的看法,不然为什么在局面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九月份突然停止进攻了,其实苏天成在拿下南直隶之后,从山东方向朝着北直隶进攻,那是很方便的事情,这条进攻的路线上面,可没有什么关宁锦防线的。
  若是苏天成沉湎于满足之中了,大清国的机会就来了,趁机攻破关宁锦防线,彻底推翻大明王朝,占据中原,与大晋王朝形成对峙,相互积聚实力,或者干脆划定边界,各自相安无事。
  皇太极的脸色慢慢变得严肃了,朝廷之中满人权贵的一些想法,他也是清楚的,那些想当然的思维,以及总是朝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设想的念头,是万万要不得的,是要害死人的,依照他对苏天成的了解,苏天成占据南方之后就满足的可能性为零。
  事实就是很清楚的,为什么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依旧在草原坚持,为什么辽东边军没有任何的调动,尽管说苏天成已经成立了大晋王朝,但边关依旧是岿然不动,这里面千丝万缕的联系,朝廷之中的很多人都没有仔细的考虑。
  众人都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二哥驻扎在草原,十四弟驻扎在辽东,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朕非常欣慰,朕早就说过,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可朕有些事情,必须要提醒你们了。”
  “朕了解苏天成,就好比是朕了解自身一样,你们以为苏天成会满足现状,那是误判,朕可以断定,不久之后,苏天成就会带领江宁营,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了,而且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苏天成会以最快的速度,占据中原,接下来就要开始对付我大清国了。”
  说到这里,皇太极顿了一下。
  “朕今日召集你们商议,就是要想好如何面对如此的局面,坐山观虎斗是行不通的,因为下一步就可能轮到我大清国了,苏天成若是统一了中原,凭借着雄厚的物力人力,大举展开进攻,我大清国是难以抗衡的,故而如今就是机会,我大清国必须要采取行动。”
  “朕考虑了,再次派出使者,与大明进行洽谈,这一次洽谈的目的,是共同来对付苏天成,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以前依靠的地大物博,调集人力物力进行征伐,可如今没有这样的优势了,已经成为弱势的一方了,这个时候,联合大明共同来对抗大晋,对抗苏天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化敌为友?'

  济尔哈朗秘密进入了京城,尽管身为大清国的亲王,可这次肩负的使命太过于重要了,好在辽东的通行很是方便了,济尔哈朗对大明京城也是非常熟悉了,所以说来到大明京城,不算是特别困难的事情。要说满人进入到大明境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头发,不过进入十月之后,天气渐渐寒冷起来,戴上帽子,也不会令人疑心的。
  皇太极的认识,总是朝前一些的,也正是凭着这些睿智,能够得到满人权贵的拥护,能够被努尔哈赤确定为接班人,能够被草原诸多的部落拥护,登基称帝,成立大清国。在与大明朝廷联合的事情方面,皇太极就表现出来了不一般的认识。
  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认为,苏天成登基称帝是最好的机会,大明的实力将要遭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个时候从辽东方向展开进攻,就能够获取到最大的好处,可惜皇太极不是这样的看法,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皇太极也想着能够从中渔利,但经过了认真的思考,皇太极否定了这样的观点,而且要求多尔衮率领大军,返回到耀州和海州一带,准备与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作战。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化敌为友的举措,可不是轻易能够做出来的,满人权贵的顶尖阶层,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驳之后,终于接受了皇太极的观点,这也是因为诸多的满人权贵,的确知道了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厉害,若是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导致大明王朝轰然倒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在直接帮助苏天成和大晋王朝。就会导致大清国遭受到更加严酷的打击,这种违背自身利益的事情,还是不要做的好。
  济尔哈朗是从内心里面接受皇太极的意见的,其实最早的时候,他就提出来了这样的观点,恐怕要采取联合的态势。
  济尔哈朗参与了连续几次的谈判。对于大明朝廷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在大明京城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的议论,同时也搜集到了一些情报,对于苏天成的所作所为,济尔哈朗只能够用恐惧来形容,苏天成进入到大明朝廷之后,所过之处,老百姓都能够过上好日子。赋税就能够增加,特别是在满目疮痍的登州和莱州等地,创出一片富庶的局面,这种能力,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出来的。
  了解情况的济尔哈朗,同样认为大清国最大的敌人就是苏天成,也就是如今的大晋王朝,至于说大明王朝。能够维系的时间不多了。
  济尔哈朗与皇太极和豪格秘密商议了好几次,对于采取联合大明朝廷。对付大晋王朝和苏天成的观点,是高度统一的,但这里面也有微妙之处,也就是在联合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才能够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大清国臣服大明王朝。前面签署的有协议,故而这次济尔哈朗到大明京城,是非常低调的,不可能张扬,这也就表明了。这一次的谈判,不一定非常的顺利,大明朝廷不一定会答应联合的主张,甚至会直接要求大清国出兵攻打苏天成,如此的情况,济尔哈朗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面子上的失去不算什么,关键是如何进攻,从哪个方向进攻的问题。
  谭泰和贾吉涵搜集到了很多的情报,这些情报表明,江宁营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到了南直隶一带,包括山东等地,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驻扎的军士不是很多,而且苏天成的主要精力,也就是在占领南方之后,朝着北方推进,进而统一中原的。
  这里面就有机会了,皇太极命令多尔衮返回到耀州和宣州,其实就是选择这边作为进攻的方向,至于说迎战江宁营的主力大军,那是大明朝廷的事情和任务,与大清国没有关系,这样大清国就能够从中得到最大的利益了。
  而且这样的部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明朝廷可以调动辽东边军参与厮杀,不管怎么说,近三十万的大军,也足够苏天成头疼了。
  苏天成面对的是两线作战的可能性,就算是江宁营骁勇无比,可要面对这样的局面,也难以应付。
  至于说大清国,从这里面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大明朝廷与苏天成展开了绝命的搏杀,两边都会受到致命的伤害,而且辽东的防御空虚了,不管是大明朝廷获得了胜利,还是大晋王朝将要统一中原,休养生息的大清国,完全可以出兵占领整个的辽东,甚至是趁着机会,在苏天成喘息养伤的时候,开始对大晋王朝的征伐。
  这就是皇太极的全部打算,是皇太极和大清国所需要追求的最大利益,也是济尔哈朗这次到大明京城来的目的。
  济尔哈朗来到大明京城,携带了大量的财宝,通过这些财宝,他很快就见到了大明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周延儒见面之后的交谈,情况并不是很好,济尔哈朗从周延儒的言行之中就看出来了,周延儒对这个计划没有多大的兴趣,而且也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这其中的难度,济尔哈朗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极之所以要求他来到大明京城,之所以还是要求他采取卑躬屈膝的态度,骨子里当然是为了大清国的利益,所以说,只要周延儒愿意见面,这就是胜利了。
  接下来见到大明内阁次辅陈新甲,态度就有些不一样了,陈新甲听得很是仔细,虽然对于联手的方案未知可否,但济尔哈朗能够从陈新甲的态度之中,感受到明确的不同之处的,这令济尔哈朗的信心大增了。
  济尔哈朗来到京城之后,所有的行动都被朝廷掌握了,济尔哈朗能够顺利的见到周延儒和陈新甲,其实也是皇上的安排,若是没有皇上的点头,如此的非常时刻,济尔哈朗就是带着金山银山来到大明京城,也不可能有多少的路子可走的,毕竟牵涉到生命的安危,没有谁会过于的看重钱财了。
  紫禁城,养心殿,朱由检正在认真听取周延儒和陈新甲的禀报。
  周延儒和陈新甲两人的意见有些不大一致,与济尔哈朗接触,从目前的局势来说,还是绝密的事情,朝廷不可能议论,内阁也不可能讨论,至于说后面应该如何的决定,朱由检也没有仔细考虑,且走一步看一步。
  周延儒的态度是坚决的,认为与后金鞑子的合作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不要说朝廷内的文武大臣不会允许,就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同意的,毕竟后金鞑子是异类,反叛了朝廷这么多年,自立为王,给大明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与之合作,从感情上是说不过去的,再说了,与蛮夷合作,也会令朝廷掉了身价。
  陈新甲的态度不一样,相对来说务实一些,陈新甲也没有立刻认为联合可以应允,不过认为这个建议值得考虑,从形式上来说,后金鞑子不是与朝廷合作,而是听从朝廷的安排,对苏天成展开进攻,因为后金鞑子已经臣服朝廷,双方签署了协议,只不过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朝廷暂时没有回复建州卫的建制,也还没有来得及重新设立奴儿干都司。
  陈新甲的态度是,朝廷可以以调遣兵力的形式,要求后金鞑子对苏天成展开进攻,至于说具体的操作步骤,那是需要双方坐下来商议的事情。
  陈新甲说完之后,周延儒马上就反对了,认为这样的想法过于的幼稚了,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用心,尽人皆知,后金鞑子臣服朝廷之后,很多的事情都没有做,根本就不管协议如何,将庄妃和福临放在京城当做人质,就认为是做完一切的事情了,从这等的态度来说,合作是同床异梦,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局。
  陈新甲也反驳了,认为联合是说得过去的,他从后金鞑子的角度分析,认为后金的皇太极,一定也是感觉到危险了,朝廷内忧外困之时,皇太极没有想着从辽东展开进攻,而是选择合作,共同来对付苏天成,这样的远见卓识,本来就不简单的,如此的情况之下,双方联合的基础还是存在的,至于说后面怎么具体的操作,让后金鞑子不至于占到什么便宜,那是在谈判过程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读书人和老百姓对后金鞑子是深恶痛绝的,不过后金鞑子臣服朝廷了,后金鞑子所拥有的满八旗和汉八旗,甚至是蒙八旗,也就是朝廷可以调遣的军队之一了,从这个方面出发解释,读书人和老百姓也不会有太多的反感。
  朱由检最终拍板了,同意进行商谈,具体让陈新甲来操作这件事情。
  皇太极不愧是厉害,猜中了朱由检的心思,朱由检也不是那么笨,知道朝廷想要完全调动后金的军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从两个方向对苏天成展开进攻,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苏天成的力量,此外辽东边军也就可以适当的调遣了,既然后金鞑子选择与朝廷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