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213章

大明政客-第213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不敢妄自评论江宁营;不过在下以为;江宁营骁勇无敌战功卓著;来rì一定能够威震大明的。”
  “这么说;你是看好江宁营了。”
  “是;是;在下当然看好江宁营。”
  苏天成看着宋思军;脸上露出了微笑。
  “宋老板;你是长期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知道很多的事情;这经商之道;有着很大的讲究啊;需要冒险;需要睿智;需要找寻诸多的支持;比如说商贾之间的支持;官府的支持等等;很多人对商贾的看法是不好的;总认为是无jiān不商;其实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这经商和做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譬如说做官的;总是想着能够升迁;担任了知县;想着能够成为知州、知府;布政使想着成为巡抚;进入了六部和都察院;下一步就是进入内阁;总是想着下一步的追求;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追求才有动力。”
  “经商就更不用说了;不能够赚取到银子;那就不能够算是真正的商贾;至于说要做出来多少的贡献;譬如说照顾弱小;也要等到能力足够了;才能够说这样的话语。”
  “但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做官和经商;都是存在风险的;官场上的事情;我不多说了;就说这商海里面;沉下去的人多了;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竞争;或者是失误;不足一一而论;不知道宋老板以为我说的如何啊。”
  宋思军听得心扑通扑通跳;苏天成的有邪语;说的太露骨了;这样的话语;要是传出去了;还不引发诸多读书人的攻击啊;有些道理是明确的;但就是不能够说出来。
  “大人说的jīng辟啊;在下是真的领教了。”
  苏天成站起来了;在屋里走了几步;看着有些坐立不安的宋思军;再次开口了。
  “宋老板是聪明人;看来没有完全明白我说的话啊。”
  宋思军惊得站起来了;他虽然隐隐有些猜测;但自己不是苏天成肚子里的蛔虫;有些事情;还是装傻的好;最不济也要等到苏天成挑明。
  “在下不敢随便猜想;确实是聆听大人的教诲啊。”
  苏天成轻轻叹了一口气;商贾的本xìng就是这样;不见兔子不撒鹰。
  “宋老板;我已经说过江宁营的事情了;这江宁营的开销是巨大的;若是要长期的支撑下去;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可朝廷对江宁营;是非常看重的;还指望江宁营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出征啊;我真的是有些担心啊。”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宋思军也无法三缄其口了。
  “大人;江宁营若是存在难处;在下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能够拿出来多少的银子;就拿出来多少的银子;绝不会皱眉头的。”
  苏天成摇了摇头。
  “宋老板;看来你是真的没有明白啊;实话告诉你;江宁营每年的开销;需要二百万两以上的白银;就依照你刚刚说的话语;你每年能够拿出来多少的银子啊。”
  宋思军脸sè发白;身体微微颤抖;两百万两;他是不敢应承的;不可能拿出来那么多的银两;一年到头;根本不可能赚取这么多的银两;而且;苏天成的意思是明确的;这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估计是长期的事情;自己要是应承下来了;不要几年时间;就是倾家荡产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生意;是无法做的。
  “大、大人;实不相瞒;这两百万两银子;在下确实没有办法;无论如何;都是无力承担的。”
  “呵呵;宋老板;看来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不管是哪个大商贾;单独来承担一支军队的开销;都是不合适的;就算他能够承担;外人会怎么看;沈万三的教训;你应该是清楚的;我可没有意思;要求你单独承担江宁营的开销啊。”
  “那;大人;在下实在是有些不明白了。”
  “嗯;有一种形式;我来给它总结;叫做军商结合;怎么说呢;就是商贾将自身的命运;与这支军队紧密的结合起来;甚至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依存的程度;当然了;这里面的商贾;不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好一些人;当然了;这里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管是针对军队;还是商贾。”
  苏天成点到为止;说到这里;不再开口了。
  宋思军忽然明白意思了。
  这里面;的确存在风险;但有着更为巨大的利益。
  军队是属于朝廷所有的;也应该是朝廷来直接负担;军队也是听命于朝廷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要不遗余力的维护朝廷的利益;如今;自己若是与江宁营结合起来了;将今后的命运;绑在了江宁营的车轮上面;会不会引发朝廷的忌讳;会不会因此落得身首异处。
  但利益是不用说的;随着江宁营的发展壮大;说白了;随着苏天成地位的提高;自己所能够获得的好处;那是说不过来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抓住这个机会了;自己甚至有可能超过明初的沈万三。
  宋思军一时间有些眩晕了;脑袋里面;一片的空白。
  “宋老板;好好想想吧;今rì的交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是透露出去半个字;可能有着不好的结果;你也不要急于做决定;认真想想吧。”
  就在苏天成说完了这几句话之后;宋思军迅速的清醒了;多年的磨砺;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下定了决心。
  “在下已经明白了;在下就是一句话;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
  苏天成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的眼光是准确的;宋思军果然有着这样的胆量;能够很快的明白过来;经过了稍微的彷徨之后;下定了决心。
  “好;宋老板如此的表态;我很是高兴啊;既然这样;你回去之后;好好想想;做一些准备;时间大约在半年左右;也有可能是一年的时间;最好想清楚了;rì后不要后悔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霸气外露 !(霸'

      遴选军官的事情和找寻银子的事情,是两条线,同时进行的。
  江宁营虽然属于朝廷的军队,但朝廷没有给付一两银子的军饷,严格说,江宁营属于地方的武装部队,而大明朝的实际情况,地方武装部队,大多都是各级官员个人的武装力量,很多的时候,将士效忠于地方官员,不一定在乎朝廷的感受。
  出于这样的情况,地方的民团,人数是严格限制的,否则岂不是到处都出现武装割据的情况,其实朝廷不需要过多的限制,只要不拨付银两,地方武装就无法发展起来,毕竟苏天成这类的官员,凤毛麟角,迄今为止,也就出现一人而已。
  江宁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两万将士,其实已经很是惹人注目了,加之其强悍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兵部觊觎,就是一些指挥作战的将军,也暗暗打着主意,这种情况,出现好长时间了,一直都是苏天成特别担心的。
  三边总督洪承畴,曾经有好几次,向兵部提出了奏折,意思是调遣江宁营,到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剿匪,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成功,如今,刚刚上任的总督陈奇瑜,也动了这样的心思了。
  朱由检为了彻底剿灭流寇,有感于各地事权不一,任命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使,总督陕、晋、楚、豫、川五省的军务,有权调动五省的军队,围剿流寇。这也是因为流寇出乎预料的开始进入了湖广和四川。令朱由检感觉到问题严重了。
  陈奇瑜的权力是很大的,虽说是总理五省的军务。其实也可以干涉民政,征战期间,一切都是要为军务服务的,打战就需要银子和粮草,一部分由朝廷拿出来,一部分地方上自筹,所以说,为了保证征战的顺利。陈奇瑜必须过问民政事务。
  渠清泽虽然离开了江宁县,但很快从京城传来了消息,他在董昌的面前争取了,没有到陕西去,依旧留在京城,依旧关注江宁县和江宁营的事情,这一次。陈奇瑜觊觎江宁营的消息,就是渠清泽从京城传来的。
  正在为江宁营殚jīng竭虑的苏天成,收到了渠清泽的信件之后,气不打一处来。
  陈其瑜的能力,他是知道的,确属一般。主要是没有远见卓识,浪费了不少彻底剿灭流寇的机会,若是江宁营调到了北边去剿灭流寇,估计是累死了,戏也不好看。
  苏天成和陈奇瑜的认识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流寇的各级首领。苏天成的态度,是坚决予以斩杀,不管对方是不是告饶或者是投降,对于下面的军士,可以区别对待,但陈奇瑜不是这样的认识,他有着读书人迂腐的认识,认为流寇也是大明的子民,能够饶恕的机会下,尽量还是饶恕,不管是流寇的首领,还是下面的军士。
  如此的情况下,在陈奇瑜的手下,江宁营必然会因为观念的不同,相互发生争执的。
  一直以来,苏天成都很是注意,穿越之前,本来就是公务员,深谙官场哲学,做事情谨小慎微,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而且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稳扎稳打,不会凭着一是的血气乱来的,想不到这样的处理事情的办法,被某些人盯上了,总是想着占便宜。
  江宁营是根本,就算是不担任江宁县知县了,都是无所谓的,但必须要牢牢的掌握江宁营,如今这个时代,离开了军队,改变历史进程,那是做梦。不管是剿灭流寇,还是彻底打垮满洲八旗,都要依靠江宁营。
  范景文的突然召见,令苏天成有些吃惊,前不久才去请示汇报了工作,这么快就找自己了,他知道,不会有其他的事情,肯定是有关江宁营调防的事情。
  范景文正在等候,见到了苏天成之后,也没有客气,挑明了来意。
  “苏大人,陈奇瑜大人来函了,与本官商议,看看是不是调动江宁营,到北方去参与剿灭流寇,本官想着,听听你的意见。”
  “大人,下官不同意这等的做法。”
  “哦,能够说说原因吗。”
  范景文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也听到了一些非议,主要说苏天成牢牢掌控江宁营,甚至当做了自己私人的武装力量了,当然,这些传闻是不可信的,可苏天成刚刚的回答,令他感觉到有些不愉快了。
  “大人,江宁营正在组建的过程中,若是急促之下,拉出去了,不一定能够有着很好的效果,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给予江宁营一段时间,好好训练之后,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再说了,陈大人总督五省军务,能够调动的军队,已经够多了,如此的情况之下,还想着调动江宁营,别人会怎么看,难道能够征战的就是江宁营吗。”
  范景文的脸sè,依旧严肃,这不是很好的理由,江宁营调遣出去,征伐流寇,还可以得到真正的锻炼。
  “苏大人,这些理由,本官觉得,不是很明确,你能否说说,到底有哪些想法啊,本官清楚,你在江宁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总想着磨砺出来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流寇猖獗,正是磨砺的好机会啊。”
  苏天成稍微愣了一下,他已经听出来弦外之音了,敢情范景文也有些怀疑啊,看来自己一定是要说真话了,虽然说真话有些伤人。
  “大人,下官曾经说过,江宁营就算是征战,也要占据主导地位的,譬如说剿灭流寇,江宁营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拿出来自身的办法,依照自身确定的战术,给予流寇最大的打击,江宁营不想受制颇多,战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若是要层层禀报,稍有僭越,上面就有人端出来了架子,摆出来了脸sè,这战还怎么打啊,战场无情,江宁营的将士,可以捐躯沙场,但不想稀里糊涂的丢命。”
  范景文的脸sè,有些不好看了,他本是很偏袒苏天成的,但苏天成的这一番话,听起来确实不舒服,再说了,苏天成年纪轻轻,口气也太大了。
  “苏大人,依照你说的,岂不是认为,我大明朝没有好的将军了吗。”
  “大人,下官没有这个意思,下官也不敢狂妄到那样的程度,以为江宁营打了几个胜仗了,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下官刚刚说到的话语,也就是在大人的面前,才会这样说的。”
  “流寇侵扰好些年了,看看朝廷每次的征战,大都是功亏一篑,下官不得不怀疑,我朝廷的军队,有着粮饷的保证,流寇绝无这样的条件,双方实力上面,也是有悬殊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官不才,总结了几点。”
  “第一,流寇的兵力充足,因为北方连年的灾荒,老百姓没有饭吃了,快要饿死了,只能够是跟随流寇,至少有饭吃,不至于饿死,朝廷因为困难,欠下了很多的军饷,这又致使一些卫所的军士哗变,流寇随时能够征召到军士,这是最大的痼疾。”
  “第二,指挥权不统一,每次的征战,总是有一些统帅,想到的是壮大自身的力量,手里掌握的军队越多越好,导致相互之间争夺指挥权,甚至统帅之间,也因为意见的不一致,令下面的将士无所适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