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167章

大明政客-第167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成为了残废。
  这样的人家;就是放到几百年之后;也是典型的穷困家庭。
  要不是公公婆婆另外的儿子和女儿时常的接济;这个家庭;根本无法维持。
  在农村;要是家里缺乏劳动力;那是致命的;田里的事情没有人做;也没有人能够出去挣钱;老人的年纪大了;不可能从事过多的重体力活计。
  村里已经很是照顾这个家庭了。
  女人看见苏天成和朱审馨等人来了;连忙带着孩子出来了;两个老人也出来了。
  听到里长和甲首介绍;说来的人是知县大人和县主;女人和两个老人连忙跪下了;女人要三个孩子也跪下。
  苏天成还没有来得及动作;身边的朱审馨和chūn屏就动作了;chūn屏首先上前去;扶起来了女人;朱审馨扶起了两位老人;至于说几个孩子;苏二童也帮忙扶起来了。
  女人显得很是惊慌;有些说不出话来;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官员;更没有见过知县大人;至于说县主朱审馨是什么身份;她还不是很懂。
  几句话的闲聊之后;女人的情绪终于放松;还没有开始说话;就流下了眼泪。
  从女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苏天成明白了;原来这户人家;得到了苏二童的特殊关照;家里的耕地;因为丈夫的疾病;早就卖出去了;几乎没有什么活路了;开年之后;chūn耕时节;苏二童来到了这里;发现了这个情况;自己掏出来银子;救济这一家;而且还组织里长和甲首;想办法为这户人家;租赁了耕地种植。
  难怪看见老人、女人和孝的穿着;都还是干净的。
  朱审馨掏出来一锭银子;递给了女人。
  这一锭银子;足足有二十两。
  离开这户人家之后;苏天成对苏二童等人提出来要求了。
  “这样的人家;很是典型;光是给予银两的扶持;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来想办法;我看家里的女人;可以做不少事情的;大一些的孩子;也需要承担家里的负担了;苏二童;你和县里的商贾联系一下;直接去找万成贵;让女人和孩子;进入商铺去做事情;让商家特殊照顾一下;家务事;老人还是可以做的;这样一来;至少能够解决全家的生活问题。”
  “看看村里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情况;统计一下;县衙来协调;这些特别困难的脓;县衙必须要考虑到;江宁县的诸多商贾;都在扩大经营范围;统计情况出来之后;县衙和商贾协调一下;多安排这些贫困脓家里的子女;到商铺去做事情;至少能够养活家人的。”
  “苏司吏;这件事情;你直接负责;要求全县各村;都要统计情况;不能够饿死人;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好啊;该是县衙来想办法的;不能够推到官吏个人的头上去;苏二童个人拿出来银子;接济贫困的脓;这样的做法很好;应该表彰。”
  苏平阳连忙摇头。
  “大人;二童这样做;是应该的;不需要表彰的;他要是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跟着少爷做事情啊。”
  朱审馨出手很是大方;苏天成有些奇怪;两人在一边的时候;他想着问问;没有等到他开口;朱审馨就说话了。
  “夫君;妾身觉得;这个女人真的不错啊;维持这么大的一户人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了;能够坚持下来;妾身真的是佩服的。那个苏二童;看上去那么小;做事情真的是干练啊;妾身真的是佩服夫君了;身边的人都这么厉害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凸显的矛盾'

      江宁县的粮食价格;基本是比较稳定的;这里以大米销售为主;三钱银子一石;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不是很多见;种植的脓也不多;价格比大米低一些;大约在两钱五厘银子一石;真正价格波动;主要在两个季节;一是秋收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下跌;二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每年秋收的时候;也是官府征收田赋的时间;自从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官府收缴田赋;都是折合为白银计算;没有谁收购粮食了;这里面当然就有猫腻了;农民必须要上缴田赋;只能够低价的卖出去粮食;商贾趁机可以囤聚粮食;待到价格涨起来之后;再来出售。
  比如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抬高粮价;自然能够赚取大把的银子了。
  这本是市场杠杠的作用;但吃亏的是农民。
  今年;江宁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显著的变化。
  总算是老天爷保佑;一年时间;没有遭遇到过多的灾害;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了;可能是苏天成的运气不错;加之对两万公顷的官田;进行了整修和改造;所以说;粮食丰收了。
  而且;免除田赋的政策;年初就宣布出去了;农民耕种的积极xìng;格外的高涨;官府更是做出来保证;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可以说;种粮食;完全是赚钱的事情了。
  秋收结束的时候。县衙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了。
  县衙的府库;肯定是不够的。要兴建府库;也很简单;老办法;县衙出银子;找到农民来修建;府库的修建;不是上面高难度的事情;而且进度很快。
  江宁县的脓。包括那些已经到江宁县谋生的农民;看到了县衙贴出来的告示;踊跃的到县衙去报名;很快聚集到了一万人;府库在热火朝天的修建;县衙的户房和粮房;已经忙得四脚朝天。大批量的农民;开始给县衙卖粮食了。
  这个时代的农民;确实很淳朴。
  他们被免去了田赋;而且县衙想办法;让他们挣到了银子;家里的状况。慢慢的好起来;和以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所以说;不需要里长和甲首组织。他们主动来到县衙;将所有准备出售的粮食。悉数的卖给县衙;哪怕价格低一些;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先到县衙来的;还是租种官田的佃户;其中一半的佃户;都是江宁营的军户;他们早就习惯了上缴粮食的;自家的男人在江南营;每月都有五两银子的俸禄;准时发放;生活根本不用担心的;还能够时常的吃肉;而且这次秋收;男人也回家帮忙了;所以说;秋收结束之后;他们首先来到县衙;上缴粮食。
  稻米、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购价;迟迟没有出来;这也是因为;县衙内部的意见;有些不一致;总是没有能够完全的统一;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也犹豫了;没有随便的拍板。
  按照惯例;到了秋收季节;稻米的收购价格;一般都是在两钱到两钱二厘银子一石的价格;远低于平时的两钱五厘银子的收购价;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大都是在一钱六厘银子左右;苏平阳和卢天明商议之后;决定以两钱二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稻米;以一钱六厘银子的价格;收购玉蜀黍和甘薯。
  但苏天成不同意这样的价格;他认为;这样的价格;让脓吃亏了。
  这一次;苏平阳和卢天明;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不比往年;江宁县全县的粮食;估计有三百万石以上了;扣除留下的口粮;以及一些士绅富户留下的大量的粮食;县衙估计能够收购到的粮食;超过了一百万石了;这样算下来;仅仅收购粮食;需要消耗的白银;就是二十多万两了;加上收购粮食之后;后续的一歇支;全年的费用;估计在三十万两白银左右了;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县衙难以承受。
  其次;今年的粮食丰收了;必然有商贾收购粮食;如果县衙收购粮食的价格;定的太高了;商贾肯定是不满意的;说不定会闹意见的。
  苏平阳和卢天明的意见;还是引发了苏天成的注意;关于县衙消耗银两的多少;苏天成没有考虑;按说这点银子;县衙还是能够承受的;每年商贾的捐银;超过了二百万两白银了;这点银子;能够挤出来;可影响到商贾的收购了;这就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按说坚持这样的收购价;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县衙收购粮食;是公开的;江宁县的脓;不会想到有什么怪名堂;但商贾就不一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商贾可以在外地收购低价的粮食;接下来悉数的卖给县衙;赚取中间的差价;县衙负责收购粮食的官吏;就是知道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好拒绝的;如果此类的情况;大量出现了;江宁县就真的无法承受了。
  而且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出现的。
  退一步;按照约定俗成的价格;收购粮食;所有的情况;都不会出现的。
  犹豫之间;脓到县衙来了;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收购粮食;也就是说;稻米每石两钱二厘银子;玉蜀黍和甘薯;每石一钱六厘银子。
  县衙主动收购粮食;在江宁县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拿出来白花花的银子;不拖欠老百姓的一钱银子。
  县衙刚刚出台政策的时候;诸多的商贾;还以为是县衙的官吏;想着其他的办法;收缴一些粮食;可眼见着县衙确实拿出来了银子;按照规矩;收购老百姓的粮食。
  一些商贾开始着急了;若是粮食悉数被县衙收去了;他们还做什么生意啊;好不容易粮食丰收了;想着从中赚取一些银子;要是县衙将所有粮食都收走了;他们岂不是喝西北风了。
  眼看着源源不断的脓;前往县衙卖粮食;不少的商贾;纷纷找到了万成贵。
  万成贵是江宁县新成立的商会的会长;能够直接和知县苏天成大人说上话的。
  众多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贾;透露出来的;是一个意思;县衙收购粮食是可以的;大家也不会反对;但要明确收购的数量;不能够全部都收购了;还是要留下来一些。
  这里面;有商贾;也有部分的士绅富户。
  他们总结出来一个观点;官府不能够与民争利。
  万成贵找到了苏天成。
  进入了三堂;万成贵擦去了脸上的汗滴;说实话;这样的差事;他是不愿意做的;可也没有办法;他是商会的会长;遇见如此大的麻烦了;必须要给苏天成禀报的。
  “大人;草民也是无奈啊;众多的商贾;都找到了草民;诉说收购粮食的事宜。。。”
  花了小半个时辰;万成贵说清楚了情况。
  “万会长;这是你的职责啊;找到县衙;反映众多商贾的要求;这不是上面错事情;相反;你今后要坚持这样的做法;本官早就说过了;在江宁县;县衙和商贾之间;要做到双赢;这样才可行的;要是商贾都不能够做生意了;不能够赚到银子了;县衙也无法支撑了。”
  万成贵点点头;想不到苏天成会这样说;他的内心;舒坦了很多。
  “不过;有件事情;不知道万会长是否考虑过;本县的耕地;有一百四十万亩;官府如今能够掌握的;也就是九十万亩;算上所有的粮食产量;包括稻米、玉蜀黍、甘薯等等;总共也就是三百万石左右;脓总是要留下来口粮的;这样算起来;能够卖出来的粮食;也就是一百五十万石;县衙是必须要收购一百万石粮食的;余下的五十万石;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看如何啊。”
  万成贵很是吃惊;想不到这样的帐;苏天成身为知县;居然算的清清楚楚;当然;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是有着其含义的;余下的五十万亩耕地;产下来的粮食;究竟该怎么办;这些田地;都是县里的士绅富户所有的;他们是不是应该拿出来一些粮食;也让专门经营粮食的商贾;占到一些便宜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万成贵可不敢说到那么多的;这样的事情;过于的敏感了。
  “万会长;你可以去和诸多经营粮食的商贾说;县衙收购一百万石粮食;剩余的部分;让诸多的商贾收购;你也可以适当的说说;让他们去找找县里的士绅富户;拿出来一些粮食;有银子大家赚啊;县衙都是秉承这样的观点;县里的有些士绅富户;观念也要转变了。”
  看着万成贵离去之后;苏天成的脸上;浮现出来意味深长的笑容;估计江宁县的士绅富户;暂时不会明白里面的深意;现在也不是动作的时候;时机不合适;绝不能够动摇了士绅富户的根本利益;按照他的想法;真正想着朝廷富裕起来;只有各级的官府;成为最大的商贾;赚取到了足够的银子;才能够做到让利于民的事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初现'

      秦三德托人带话;叫苏天成到宫里去一趟。
  秦三德的办公和住宿的地方;都在南京的皇城里面;当然是在外城。南臼城的结构;与厩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方面;不可同rì而语;厩毕竟是后来才兴建的;再说了;这里也不是皇帝呆的地方;按照皇家的规矩;太子一般都是呆在南京的;可惜这条规矩;也是名存实亡了。
  苏天成急匆匆的赶往了皇城。
  出任江宁县知县以后;他与秦三德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孝敬是少不了的;秦三德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是他最有力的靠山之一;但这种关系;不能够过分的公开;更不能够炫耀;否则;带来的全部是负面效果。
  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对魏忠贤都是深恶痛绝的;认为宦官掌权;就是大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