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奴 [校对版] >

第200章

恶奴 [校对版]-第200章

小说: 恶奴 [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娘?”听到动静,戴梓将头伸出门外,一看却是吓了一跳,只见妻子被一个壮汉扛在肩上,另有几个壮汉正盯着自己看。

“你们?!…”

不等戴梓说话,葛飞虎一个箭步就逼到了他面前,低声喝道:“进去!敢叫一声就杀了你!”

“好汉不要乱来,你们要什么尽管拿就是,莫要伤了我妻儿。”戴梓倒吸一口冷气,以为家中来了打劫的,当下不敢声张,往后退了几步,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动也不敢动一下。

“戴梓?”赵强进屋之后,看了一眼明显惊慌过度的戴梓。

“是,我是戴梓。”戴梓见对方知道自己是谁,心中更是慌了,这劫匪看来是早就睬好了点,否则如何知道自己是何人的。

赵强没有理会戴梓的惊慌,而是一眼看到了那好像琵琶的铁器,顿时欣喜若狂,快步过去便将它捧了起来放在手中小心的观摩着。

看了一会,赵强随口问戴梓:“这便是连环铳?”

“你怎么知道?”戴梓一震,怎么对方连这个都知道的?连环铳的事情除了自己的妻子和至交好友,旁人是从不知晓的,何以他也知道此事?

听到确认,赵强压抑住心中的惊喜,轻轻的放下连环铳,对戴梓摇了摇头:“我怎么知道戴大人就不用问了,在下此次是来请戴大人出关的。”

“出关?”戴梓一怔:“出关做什么?”

“这个你不必知道了。”赵强不动声色的又拿起一本戴梓绘制的图册看了起来。

见这些劫匪一没有在屋内到处翻找,二没有跟自己索要钱财,而是对自己的图册和连环铳感兴趣,戴梓心里一惊:难道他们是为了火器而来?但他们什么都可以拿走,却是万万不能要自己出跟他们走的!戴梓隐隐感到这些人恐怕来头不小,说不得和那些反逆有关。

“这屋里的东西随便你们拿,但我是不会跟你们出关的!”戴梓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

“戴大人,现在可不是你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跟我们走。”赵强扭头对戴梓笑了笑:“我想你不希望你的妻儿受到伤害。”

戴梓闻言脸色苍白,嘴唇动来动去,看了看被扔在床上昏迷的妻子,又看了看吓得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叹了口气:“好,我随你们走,你们不要伤害我妻儿。”

“识时务者为俊杰。”赵强一笑,吩咐德丘和葛飞虎:“把院子搜一遍,与火器有关的东西全部带走。”

“是。”

葛飞虎他们忙在院里翻找了起来,连环铳、图册还有其他几件戴梓研发的火器全被一股脑搬到了马上车。搜得差不多时,赵强给了葛飞虎一个眼色,葛飞虎会意过来,嘿嘿一笑,走到戴梓面前,不怀好意的看着他道:“戴大人,不好意思,夜深人静的你要是叫一声,我们可是吃不消。”说完拿出一根麻绳和一团麻布来。

“你们绑好了,我不会叫的。”戴梓没有任何挣扎,他知道自己是没法反抗的,就算现在自己叫喊“救命”,等邻居们被惊醒时,自己一家早就被这些强人杀干净了。因此站在那里任由对方绑,还配合的将嘴张开,任他将一团麻布塞进了嘴里,然后有些乞求的看着赵强。

待葛飞虎绑好人,德丘看了一眼戴梓的妻儿:“大帅,这娘儿俩?”

戴妻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留着恐是祸患,但也不能这么乱杀无辜,何况那孩子还小,赵强想了想,对德丘道:“打晕他们一起带走。”将视线转向戴梓:“戴大人无须担心,你的妻儿必不会有事,我保证你们不会有任何事,只是有些小事情请你帮忙而已。”

见对方竟然连自己的妻儿也要带走,戴梓急了,但苦于嘴巴被堵住无法说话,只能用嗓音“呃呃噢啊”的以示抗议。不过显然是徒劳无功的,很快他的脑后就被敲了一下,然后与被打晕的妻儿被塞进了马车。

“大帅,要不要放把火?”

一切收拾妥当后,葛飞虎便要在院里放把火,来个一了百了。

“又不是打家劫舍,放什么火?”赵强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这一放火,不是告诉别人戴梓家出事了吗?笨蛋,咱们明天带着人就出京了,等他们发现戴梓不见了的时候,我们都到了关外,那时就算查出是我们干的,也奈何不了我们了!”

“是,是,大帅说得是,属下糊涂!”

葛飞虎恍然大悟,忙打消了放火的念,前后观察了一下,发现没有被人盯着后,赵强他们也挤进马车,很快,马车便消失在黑色之中。

第六十三章 城门送行

护军营的参领伏尔哈是满州镶黄旗的人,阿鲁特氏,满洲的老姓,祖上从龙入关,至他这代已是第三代。伏尔哈正值盛年,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战功卓著,是镶黄旗里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曾被抚远大将军图海极力夸赞过,说他有豫亲王带兵的狠劲。这豫亲王指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曾率兵平定过李自成,且是平定江南的功勋,所以图海这般夸赞伏尔哈,自然让他声名鹊起,成了一众八旗大臣们常在皇上面前提起的新贵。康熙对他的也赞赏有加,特赐“巴图鲁”封号于他,并且还恩穿黄马褂,真正的简在帝心了。

明珠选这么一个厉害人物执行他的计划,可见他对在罗刹后方作战的重视,是抱着必定成事的期望的。伏尔哈对此次出关与罗刹人作战也是信心满满,脸有成竹,别的不说,就是他所带的这五百八旗健儿就是一支无往不利的劲旅。当然,这五百八旗健儿清一色也都是镶黄旗的子弟,这恐怕跟明珠本身是镶黄旗出身有关,也或是为了战后不会有人抢功而刻意做的安排。

直到出发,赵强才领到了他那身正红旗副参领的官身,穿在身上倒也正好,随同拨给的还有一套铠甲,不过此时倒也穿不上。装运火铳和药子的马车都已换了明珠拨来的包衣奴才驾驶,周培公化作赵强随从隐在人群之中不显山不露水的,倒不担心被人查出。不过周培公自己也很低调,尤其是当他知道明珠要亲自送赵强他们出京时,便跟赵强提出将自己藏于马车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让明珠看到自己,他是不虞有什么危险,但恐怕赵强就要有大麻烦了。赵强想想也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让葛飞虎安排了一辆运货的马车,将周培公置于马车下方改建的空槽内,上面堆上几包药子,这样外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马车下方藏有人的。

至于戴梓这边,一家三口是早醒了的,但都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就安排在昨晚那辆马车内,由德丘和两个护卫看着,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除非把马车拆了,不然他们一家三口就绝对如“人间消失”一般,再无人知晓。采购的那些书籍装了一大马车,当然,上面还是用了些其他货物掩盖,不然旁人问一句他们这些索伦蛮子买这么多书籍做什么,还真不好解释。

银子使得多,处置流犯发配关外的都统衙门手脚便也快,一共十三名因为违禁被发往关外为披甲人之奴的汉人读书人的旗籍手续都办得妥了,一大早便去领了回来。见他们大都衣着单薄,骨瘦如材的,赵强便让护卫去端了些饭食让他们饱餐一顿,又给他们添了些棉袄御寒。这些个读书人从事发那天被锁进大牢开始,最长的已经在牢中呆了两年,最短的也有七八个月,可是吃尽了苦头,皮肉之伤倒好说,这肚子却是饿得不行,从没吃上一顿饱饭,因此见到那些包子、米粥,一个个两眼放光,不待放话就冲了上去抢个底朝天。护卫们知道这些个读书人大帅有用,所以也不喝骂他们,笑骂几句由着他们去了。等他们吃饱之后,一人发了件棉袄,喜得这些个读书人感恩涕零。对于他们的安置,倒没什么可担心的,手里有八旗都统衙门开具的购奴手续,是正大光明的购奴,没人会有疑心的。

两个各花了一百两银子雇来的工部老工匠不必隐藏,不过两人年纪太大了,走不得长路,便都安排在一辆马车内。二老来的时候,家里人也过来送了,搞得跟从此再也见不着老爷子一样,哭哭啼啼的。不过这是儿孙对长辈的情份,所以由着他们话离别,赵强没有让人干涉他们。还派人宽慰二老的家人,告诉他们不必如此伤感,时间一到,就可送他们回乡。赵强的本意的确是等这两个老工匠教会一帮徒弟后,便差人送他们入关,可惜,天不遂人意,二老到了雅克斯克,相继于九月、十月去世,使得赵强的承诺落了空。多年之后,为了当年这一心事,他曾特意召见二老后人,说明事情原由,给了他们厚赐才算心安。

巳时,接到明珠那边通传可以出城了,他与参领伏尔哈等人在城外与赵强会合,按规矩,给赵强和伏尔哈等八旗将士践行。接到通传后,赵强马上让车队启程,浩浩荡荡的沿着西直门外大街往城外驶去,路上引来不少路人侧目。

明珠他们是在广安门外等候,所以赵强他们便是直奔的广安门。广安门是外城七门之一,在外城居住的都是汉人。内城即满城,有九门,所谓九门提督便是指专门负责内城九门安全的。

到了广安门外后,便见旌旗招展,数百八旗兵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在那,内中见不到一人动摇与低语,当真是强军,用军纪严明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

“米庆,来,本相为你介绍一下。”

见到赵强的车队到来,明珠和一帮官员笑了一声,待赵强过来便为他介绍起来:“这位便是镶黄旗参领伏尔哈,往后便与你协手共事,你二人打个招呼。”

赵强见这伏尔哈正当壮年,虎背熊腰,眼神炯炯有神,挥手有大将风度,当下赞了一声,又替他可惜了一声。笑着便要向对方行参拜礼:“下官米庆见过伏大人!”

伏尔哈是武人出身,虽是八旗子弟,却无多少讲究,当下拦住他:“你我奉皇上之命,共击罗刹后方,今后便都是一起征战的好伙伴,这上下之礼就免了。”

“好了,吉时已到,你二人就不要再客套了。”明珠朝中还有大事要办,当下便就着供桌宣读了康熙着大学士拟就的出征行文,当然,这行文可比不得大军出征,但言语之中却也是甚为鼓舞人心。赵强和伏尔哈跪下磕头领旨,又向明珠拜了拜,这才启程出发往昌平去。

之所以要到昌平去,是因为康熙拨给赵强的三百匹战马在昌平马苑,所以需要去领来,然后再奔永平,出山海关,沿辽西走廊奔盛京,折宁古塔,沿三姓往北,直趋赵强所说的索伦丘禾部所在。大体路线与赵强入关时差不多。

第六十四章 鸿儒取士

博学鸿儒科的考试大体已完成的差不多,阅卷之事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办着,这几日便可出来名次。因此早朝一过,康熙便把几位南书房大臣和几个尚书叫到养心殿,商议考试的事儿。

“朕为了开博学鸿儒科,呕心沥血,夜不能寐,现事情终于是办了,朕这心也踏实不少。现在,你们几个来议一下,这考完之后,怎么个取法,取上的又如何授官?”

前几日康熙曾和阿兰泰、高士奇等人议过那些鸿儒取第的事,当时高士奇建议一概取中,不过问题是,如果这些人都取中了,朝廷又要怎么个给官,这事真办起来却也是难题,因为很多鸿儒都是六七十岁的前明遗老,让他们这把年纪当官实是有些欠妥。

索额图职掌吏部,这事儿他责无旁贷,当然要先说话了:“万岁爷不问,奴才也正要为此事请旨呢。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的人,都是各省督抚大员们推荐的当地名人学士,前朝遗老,杰出士子,这次进京又是皇上在太和殿里御驾亲试,实乃千古难得一遇的盛典。可是,这取与不取,取上的给什么官儿,却又有许多难处…”

“嗯,你说下去。”康熙听得正入神,见索额图说了一半打住了,忙让他继续说。

索额图理了理思路,道:“依奴才看,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人,取上了,自然风光排场。可是,放他们去当个地方官吧,年纪似乎大了点;要都进上书房呢,人又太多了。取不上的,不光他们自己脸上下不来,各地的督抚大人也没光彩。所以,奴才想来想去竟想不出一个万全的办法。”

阿兰泰听索额图罗哩罗嗦了半天,也没提出一个正经的办法,不免有些着急,便接口说道:“皇上,依奴才之见,可以这样办。凡来参加考试的,不管卷子答得如何,全部录取,让他们脸上光彩,也显示出我皇万岁珍惜人才之初衷。不过,却不便让他们去当地方官。因为这次是恩科还有不少各地举子来试,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十年寒窗,辛酸备尝。论阅历,论学问功底,自然比不上这些鸿儒;可是论机智、论忠心,还是年轻人要更可靠些。再说,年龄悬殊这么大,有些甚至是师徒关系,稍有安排不当,不是生出新的朋党,就是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