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习禅录影 >

第62章

习禅录影-第62章

小说: 习禅录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朱雀就是任脉,主血分,女人尤为重要;后玄武就是督脉,主气分,男人尤为重要。故道家与密宗的气脉之说,各有千秋,而且道家与医理的十二经脉连贯配合,更切实际。
真正气脉发动时,不拘何家,必是任督二脉先通,再来才是左右二脉通。有一派说,前后任督脉通是小周天,谓之河车运转;左右二脉都通,是大周天,此时肺部的呼吸已很轻微,等于没有。其实,真正气脉大通的时候,已经忘身而无感受,可以到达“天地同根,万物合一”的境界。从此,最后才谈得到拙火、灵力。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暖气即是拙火,实在无法理喻。放眼观当今之士,没有一个真能发动拙火的,但是你告诉他,他都不信。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文光好久就想问,现在无意间想起来了。
黄老居士:我想再补充一段,记得刚入关的时候,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得很,但是后来久了,也就司空见惯了。老师也曾经说过,不论如何,身上暖总是好的,我们身体内部的筋骨,如果烧干后,即易于保持;无论什么,如果是潮湿的,都不易保持。好像冬天的腊肉一样,把它晒干风干了,即不易坏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暖非常要紧。我这个暖保持了好几个月。
但是,最大的毛病就是心脏跳得很厉害,我很怕,因为我年龄太大了,不敢勉强,所以末了还是住了医院,打了针,后来就没有了。但是里面到底有没有,虽然没感觉,但是也不一定说没有。也许因为像前面所说的就如小学生初入学校,对什么都感觉新鲜,气脉也如此,可是久而久之,司空见惯,反而不觉得了。不过我自己感到一件事很奇妙,我现在热力非常之大,就像我现在坐的垫子上面,还要另加一个席子,而且纵然天气那么冷;但我在枕头上,还得另加一个席子……
师云:你们没有注意到,前几天那么冷,我们大家穿棉袍还觉得冷,而老头子这几天都是单衣、单衫,飘啊飘的飘黄老居士:我现在还是一条单裤,可见里面还是有火,也许就是老师所说,是不知不觉的。不知道对不对,还要请老师明白开示的。师云:你这一段补充得很对,但你现在还不是真拙火,照此修持下去,总有一天,还会进一步发动。现在以医药制身,对修持拙火而言,是妨碍的。药物对常人生命,是对的,但对修持来说,虽然有时可治好病,偶然有点帮助。却将真阳之气,拙火也堵住了。你现在还未到真充满时,此其一。但功力是有的,譬如冬天不怕冷,这并非造作,是觉得真热得很,如前几天那么冷,你还穿夹袍,也可穿单衫。但是你现在鼻子声音,仍有虚火,发炎之象……
黄老居士:这两天是伤风。师云:不管伤风不伤风,你前两天没有伤风时,也有虚火,伤风只是更加重一些,即因真阳之气未归元,所以“相火”外行。你眼睛素来的习惯是眨呀眨呀的,如果气脉通到顶轮、眉间轮,眼睛也会
定了。像你这样,气脉以后还是会发动,以后还会变,因为现在刚发动,两腿发软,只是初步,还不算真正开始发。所以一般修行人,尤其像这位住山的法师,都应注意。纵然定住,一坐能一两天不下坐,其实里面不过空架子,譬如一间房子,里面没有人住,即所谓的“枯木倚寒岩,山中无暖气”是枯禅。所以我这几天借用张紫阳真人的话提起你的注意“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炉火煮空锅子,只有水在滚,什么都没有,乃至许多人连水都没有,干烧而已。很多修行人拚命用功,但只是干烧,或静坐着一坐数小时都不错,但在性地上既未明心,在命功上又无真东西。当然,静极了,总有些感觉,即以为任督二脉已通,但都不是真的,真正通时,真如老子所云“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一身骨头柔和极了,柔极软化。身心完全返回到婴儿初生一百天以内的状态,此即菩萨内触妙乐之时。
刘女士:刚才这一段时间又和前一段时间不同了,不是一片的气,而是一股股的气向上走,犹如火车一样。师云:不是火车,是道家所说的河车。刘女士:是的,我的意思是真如火车一样咕嘟咕嘟地往上走路似的。师云:所以我说女人要修起来快得很,女人就是不易发慧,像她这人比较特别,既有定又聪明,所以我叫她发大愿,否则修成了干什么?你们不是听说她五年前学佛听经,才见到一点点影子,额前就突然长了一块半月形的骨头,所以说女人再加上慧力就不得了,可惜,般若实相之慧到底太难。明点生起妙有时,懂此窍妙的人,在定中有时要将身心的根尘作用,完全与明点合一,然后身心一概不管,即是将身心投入明点。当然这个万法的自性,能生起明点的“这个”,姑且不去管它,然后可以转化明点,与拙火灵能配合,入意生身境界。这样真懂了此理,观察、参详透彻,定住明点,身上的气机走动也可以不管它,只守到这一点,如鸡之抱卵,如龙之护珠,浑浑沌沌的样子。这样,六根和六识一概不起外用,灵明自在的本性只守住这一点光明——姑且暂用这个名词。此时如有呼吸往来的感觉,是身识余习,不去管它,只定住在此点上。
功用到了此步,可以使身心二者解脱分开,不到者不能乱弄,只是能者,渐渐体会,身与心硬是可以解脱,解开的,解去身体的束缚。小乘人或有些外道学者,便到此为止。未到此地步,而打坐修持用功者,身心不能分开,此即所谓鬼家活计,都是懵懵懂懂在弄。
但能心一境性,由初禅境界的定生喜乐,有时要它定,有时要它动,以这个动功,帮助色身气脉的打通。有人久有定力,可以一下子就通中脉,但身体弱而衰败者,必须走动静相因的路子才能相应。修明点时,也要不紧不慢,若存若忘,有时连明点也不管,寂然不动,空空洞洞的一念不生,明点、拙火更易生起。有时则不要让它空了。所以说要自己知道调配,老师、甚至佛,都没有办法帮你调整,没有办法帮修,只告诉你原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调配在道家谓之火候,火太大或太小都不行,在你自己运用成熟。“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意一动则火的功力就寒了,必须意不动,专精心一境性,才能得定。一散乱,明点散了,不存在,火功就冷却,所以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这些有为法的修为道理靠诸位自己,我想起就说,想不起就没办法。这次不是打七,因为各种因素,触动各种因缘,想利用各种方法,确确实实,恳恳切切地讲给你们听。当然,后面还有大事,将来如有机缘再说。今后修行努力,在各人自己。还有什么要检讨或要问的没有?上午还有一会儿,这个法会就要结束了。杨管老:心一境性是不是就是本来面目的如如不动呢?师云:这是两回事,心一境性,定生喜乐是禅定。九次第定与大乘愿力配合,即十地菩萨境界;如只落在小乘境界,即罗汉果位。真到如如之地,其中也有心一境性的作用,如真见到真如,如如不动,则岂但心一境性,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直到九次第定,皆在其中矣。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心一境性不能说即如如不动;但如如不动,则自然有心一境性的作用,不能混为一谈。如如不动之真如自性,可概括九次第定及菩萨十地,乃至菩萨五十二位,乃至三藏十二部,六度万行;而心一境性不能概括如如不动,其中归纳分析,必须要弄清楚,此乃般若智慧。般若真智,是靠大乘六度的前五度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来配合的。功德不能圆满,般若真智万难成就。
总之,修禅是学佛的一种法门,顿悟、渐修,也都是学佛法门的一种方便,福德资粮——前五度行持不具足;智慧资粮——般若实相不具足,都不能成就。切记禅门古德两句不易的名言:“实际理地,不染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由此把稳修持,必可归家稳坐。此会已经圆满结束。诸位还我话头来。我还是还我原样,依然凡夫俗子,不必再冒牌了。(一笑下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