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684章

张辽新传-第684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本想向张辽求情,通过张辽使得刘备能逃过一死。但听到张辽这么一说,心中也为难起来,毕竟议会召开时明摆着的,而且通过对北疆议会的了解,太史慈能够判断出中央的国家议会会有多大的权力。如今看来,不管是张辽还是曹操,或许他们在对刘备的处置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真正能决定刘备生死的却是议会。此时太史慈真的很希望议会中的皇族成员能救下刘备的性命,但是他也只能将此愿望寄托他人了。

“子义,刘备自取代刘繇后的所作所为你应当知悉。不说别的,单就是刘繇的身亡就很值得人揣测一番。不要说那是诬陷,刘备绝对不缺乏动机和实施的机会。这不过是权力游戏中必然的一幕,胜者王侯败者寇。既然参与进来就要有接受反噬的准备,出来混的,迟早都是要还得!”张辽脸上挂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讥讽之色说道。

“唉!”太史慈一声长叹。他心中很清楚张辽说的完全正确,可是真要让他对刘备不闻不问,这却是以忠义为先的太史慈所难以接受的。

“子义,辽知你性情爽直,忠义为先,不过如今的议会乃是天下人公推,议员们的决议便代表着天下人的决议。一切都交给议会处置吧。若是议会认定刘备无罪,那一切都好,若是相反……呵呵,不是还有针对皇族、外戚额外制定的宽宥条例嘛。就看刘备是否能靠的上这些条例啦!”张辽虽然对议会的这个决定心中反感,却因为士族、贵族同样有相似的优待而无法反对。

“子义,辽将此事告知于你,便是不希望你事后知晓而分心他顾,同时也不希望你介入此事。轲比能虽然伏诛,但北疆局势似安实危,东部鲜卑并不安分,高句丽蠢蠢欲动,羌人也不太平。战争远远没有结束,我们此刻决不能放松啊!”张辽语重心长的说道。

对于张辽而言,只要大汉北方的领土没有达到他心中的要求,都该算是天下为定。用后世很流行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张辽谋求的可是后世被那个中华民国确定下来的北方领土甚至是整个鲜卑利亚平原。

“将军,慈……受教了!”太史慈言语坚定的向张辽长揖为礼道。

“呵呵!北方很大,愿子义能与辽纵马为大汉圈出一片宽阔无垠的土地来!”

第710章 善后!

“将军,弥加遣人急报,阙机、肃利二人反叛,起兵攻打渔阳!”

弹汉山西南角啜仇水东岸,正当张辽在自家大营中享受着春日草原的美丽风光时,一声急促的叫喊将张辽沉浸在美景中的心思拉了回来。

但是让累得快要吐血的信使吃惊的是张辽竟然对这个消息似乎无动于衷。这是张辽反应迟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一种情况。这个在北疆军中已经服役了近十年的幽州老兵心中已经明白,他们的主帅之所以如此镇定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于这场叛乱早有准备。

“将军……能……能否让属下去喝口水?”那信使见张辽依旧沉默不语,实在是受不了长途疾驰的劳累,忍不住开口说道。

“啊?”张辽刚才正在想着自己事先的布置是否有用,却忽视了眼前的信使。被一声高呼叫的回过神来,张辽略带歉疚道:“是本将军疏忽了。来人,带他下去好好休息,美酒美食管够,近期缴获的牛羊可是不计其数。另外……”张辽低下头,手指插入自己的腰带间,抽出来是却看见他的手指中夹着两枚金光灿灿的圆形金币。张辽将这两枚金币抛给那信使道:“这是本将赏你的!”

张辽大方是人尽皆知,但是出手便是两枚金币,依旧让信使心中狂喜。那晃人眼睛的金色让那信使的眼中也闪烁着金光,此时的他早已经将浑身的疲惫忘在脑后,恨不得能更加疲劳一点,也好得到更多的赏赐。

这金币是糜竺为了建立大汉新的货币体系而铸造的,其中金币、银币、铜币形成新的三级货币体系,以三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来减少商业交易和百姓出行时携带货币的不方便。毕竟以以往的五铢钱来偿付如今规模越来越大的贸易活动,实在不方便。不过在这三种新型货币出现后却并没有真正得到认同,那时候还需要曹操以行政命令强行推动新货币的使用。而且那时候依旧割据一方的刘表、刘璋、孙权、刘备、士燮、韩遂、公孙康这七家诸侯的存在,也使得新货币无法彻底推行全国。但是就是如此,糜竺还是以新货币差一点将几家诸侯玩的破产,仅有荆州因为刘表的早逝,刘琮的归降而幸免于难。但是当张辽重回北疆,放开北疆矿产冶炼业,扩大毛纺业,糜家也将海上航线拿出来之后,便于携带又重量不大的金银币立刻升温,得到了商贾的认同。而铸造精美的铜币也远比五铢钱更受百姓欢迎,在北疆更是直接将五铢钱彻底取代。由于百姓和商贾的示范作用,士族、世家也渐渐接受了这种货币,尤其是年轻人,对于这种花纹清晰,图案精美的货币尤为喜爱,直接推动了天下间以新货币取代五铢钱的风潮。

如今南洋的铜矿、东瀛的金银矿都为大汉提供了充足的贵重金属,一枚金币至少价值一万五铢钱的兑换格局也就此建立。这种兑换比例则是以粮价作为参考,随着产量超过黍麦的水稻在北方成功引种,中原以及荆楚更是种植了双季稻。粮食产量额增加也使得米价下跌,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一石谷百钱的地步,但相比乱世中万钱石谷,甚至十万钱石谷的程度,却是巨大的好转。待雒阳将作监铸造出充足的铜币之下的铜角子以承担找零业务后,五铢钱也就可以彻底退出大汉的金融体系了。

所以,两枚金币足够换回一个壮汉一年多的粮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打发走了送信之人,张辽却又看见留在弹汉山安抚被轲比能遗弃的鲜卑部民的阎柔向他这边走来。

“见过将军。”阎柔拱手说道。

“今日无须安抚那些鲜卑人吗?还是为了肃利、阙机而来?”张辽笑道。

“本是为了肃利、阙机之事,但看到将军如此轻松,柔便知道此事无须多虑矣!”阎柔笑道。

“多虑倒是不至于,毕竟肃利、阙机之事也有可能会被某些人引申到我们此次歼灭轲比能而导致的后果,虽然这种小丑之言无须管他,但是你我却不得不考虑到此事对于如今被轲比能留在弹汉山的鲜卑人的影响。所以关于此事也是你该插手的机会了,安抚这些人,同时也要稳住弥加、步度根。担子不轻啊!”张辽笑道。

“呼!”阎柔长出一口气,他得到消息后最担心的就是张辽大发雷霆。若是及你就能针对叛乱之人也就罢了,要事影响到弹汉山这些不知该算战俘还是投诚者的鲜卑人,即便他们没多少战斗力,五万多人闹起来也不是小事。

“柔本就负责此事,职责所在,岂敢推辞!”阎柔没有犹豫,给上司一个好印象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是要时时注意,事事注意的。

“嗯!态度很好,值得称赞!不过你也无须担心,这场叛乱在我眼中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别忘了,出兵之前我留下了那些人?”张辽眉梢轻扬,心情十分愉快。

“原来如此!”阎柔半张着嘴,微微摇头道:“傅肜、廖化、霍峻这三名擅长防守之人,再加上将军在渔阳郡边境早就布置了古北口和喜峰口两处关隘。阙机、肃利不来则罢,若是真敢引兵犯境,想必弥加以及驻守昌黎的李严将军便会率兵从后包抄吧?”

张辽略微得意的笑道:“没错!世人皆称辽行事素来谋定而后动,辽却称这种战术为典型的‘乌龟流’防守反击战术。世人皆知辽重视后路,出兵之前又怎会不将自己的后路看好呢?看着吧,今日送来的是叛乱的战报,最多三日,平定叛乱的战报便会抵达这啜仇水畔。”

张辽强烈的自信心也影响到了阎柔,他笑着回答道:“如此最好,不过此后几日柔必会事务繁忙,若是缺人,柔是要向将军求援的!”

“哈哈!也难怪你叫苦。你这个护乌桓校尉如今管的却是整个北疆的民族事务,使匈奴中郎将本就空缺,鲜于辅重病后度辽将军也无人视事。幸好议会正在商议封爵和官制,也是到了将这种混乱的官僚体系理清的时候了。”张辽说道。

对汉朝的对外关系处理张辽一直嗤之以鼻,虽说也有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可是你搞出一堆什么校尉、将军的去直接和胡人打交道就有点问题了。虽说这种官职的设置有考虑胡人重视武力的因素,而且汉朝时的官员正常时文武兼修,文官指挥打仗,武将处理政务乃是常事,并没有后世文武那种绝对严格的划分。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民族事务,无论是单纯的文官还是武将在张辽眼中都不合适。只有如今所谓的辩士,也就是战国时的纵横家才是张辽心中处理外交事务的合适人选。而军人和军队只不过是给外交家提供无力支持的,根本就不该赤膊上阵。

张辽的这种态度阎柔早就知道,可是他又能如何?就算是张辽,也只能压着匈奴中郎将的空缺,在鲜于辅重病时强行不做官职的调整,而将所有事务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如此一来,看似给阎柔增加了许多负担,而且又没有额外提供俸禄,可是阎柔手中权力的扩大也使得他在处理各族事务时可以使用同一个标准而无须担心胡人以度辽将军如何如何、使匈奴中郎将如何如何来骚扰他。所以,对张辽,阎柔十分感激,更是十分佩服。毕竟这是一个敢于对数百年的官僚体系下刀子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绝不鲁莽,喜欢用钝刀子杀人的主!

看着阎柔一脸无奈的表情,张辽的心情更加愉悦。自己的快乐果然是要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阎柔啊!今日我也给你透个信,这种混乱的官制不久是一定会改变的,处理民族事务自然是要归到文职,文职不带兵也是铁律。可是你的才华却让我纠结,文武双全不说,更是对处理各民族间事务极其熟练,无论将你放在哪里,都会有所损失。今日正好遇到,我也问问你自己的打算。”张辽突然间想起议会一旦确定封爵体系和新的内阁官僚制度后一定会调整官员以及明确官员职责,他自己倒是没关系,但是自己的部下和依附于自己的官员的后路确实要好好考虑一番。

“将军……”阎柔此时是真的感动了,他与张辽并没有什么深交,所有的交往都是工作关系。而且当年张辽奉命率兵北上幽州时还对身为汉人却投靠胡人的阎柔十分不满,欲杀之而后快,以震慑幽州那些与胡人联系密切的家族。不过在曹操的严令下,张辽收起了杀心。而两人便始终将关系保持在工作范围内,即便这几年言谈间似乎亲密了许多,可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两人的关系始终没有任何进展。但就是这样,张辽此时还能惦记着改制后阎柔的安排,即便有话赶话说到这一步的可能,可是阎柔的心中也十分满足了。

张辽看到阎柔的表情,心中也有些后悔。阎柔是汉人不假,但是他也有胡人的血统,而且还是鲜卑、乌桓、汉人的混血,在被掳后又见不到汉军相救,为了自保而投靠胡人也能理解。况且阎柔并没有向汉初的中行说那样投靠匈奴后以灭亡汉朝为终生目标,反倒是为缓和幽州当世的胡汉矛盾做出了不少事情。在归附曹操之后,张辽是按照惯例放权,但阎柔也同样将民族事务处理的安安稳稳,又为大汉拉拢了相当多的胡人部落,还顺带着在轲比能等人的部族中安下了大批细作,这一点阎柔远远要比郭嘉的军情司更为方便。此次汉军能够顺利的击败轲比能,阎柔的情报功不可没。

这是这些年阎柔兢兢业业的工作,而且还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绩,才使得张辽彻底改变了对阎柔的看法。即便态度没有明显变化,不过能主动和阎柔说笑就已经让众人明白。此时过问阎柔将来的打算,也确实有弥补一下的用意。

阎柔心中感激,脑子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未来自己的定位。片刻之后,阎柔抬起头说道:“将军,柔觉得若是理藩院能够成真,柔倒是有意竞争一下理藩院尚书或者侍郎一职。”

张辽微笑道:“你这是有意将自己固定在对外关系上。虽然确实是你发挥最大作用的位置,不过……也好!换了别人我还要担心他们是否会因为那些迂腐的想法而使得我大汉利益受损呢。既如此,我会帮你争取理藩院的官职。”

“多谢将军!”阎柔向张辽深深一揖,起身说道:“其实柔也是无奈。柔出身微寒,父亲虽是汉人,母亲却有是有着鲜卑血统的乌桓人,说柔是胡人也不算错。即便孝武皇帝身边有个金日磾,但人家可是匈奴贵族,休屠王太子,岂是柔一介贫民可比!论武,柔与众将军相差实在太远。论文,那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