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396章

张辽新传-第396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最显著的也就是曹操的南征的渴望以及如今朝中的地位的不满。

张辽作为一个曾经的历史爱好者和伪军迷,自然是知道那段曾经的历史上曹操在平定了北疆之后便挥军南下的。而那个时候,曹操的官职已经从从司空变成了丞相。至于如何变得,那时候的张辽自然不懂。可是现在的张辽却知道,让中央政府取消如今的三公官职而重新恢复丞相制,以重现汉初虚君实相的那一套政治制度,这份难度不比北伐乌桓轻松多少。

虽然曹操如今实力强大,“扶天子以讨不臣”,但是天子及失去利益者对曹操的仇恨却不会因为曹操对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贡献良多便放弃自己的利益诉求。张辽可以想象,即便是表面上丝毫不见刀光剑影,但私底下绝对不是风平浪静。

幸好曹操要在南征之前首先解决朝中的掣肘问题,于是将恢复丞相制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此一来,只要曹操一日不成为大汉丞相,曹操便一日不会轻易率军南下。而想要成为丞相,曹操首先要解决朝中那些虽无实权却依旧还有影响力的老臣,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确实给张辽担心的军备不足,士卒疲累,兵员补充的问题提供了客观上所需要的时间。

但是张辽并没有在曹操兴致勃勃之际为其拨上一盆冷水,这种傻事除了那些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的“忠臣”们才有兴趣,至于我们的主角才不会如此脑残。同样的,郭嘉、荀攸、夏侯惇这些曹操的近臣也没有开口劝谏。而张辽私下里和郭嘉交流时的理由却是“让我们的主公能够长时间的高兴一下也不是坏事”。

确实不是坏事,在曹操率军离开幽州,回到邺城后不久,张辽便接到了以天子之命发来的制书诏令。

“幽州牧、镇北将军张辽,文武筹略,胆识过人,……出战则能料敌先机,擒徐荣、破吕布,使北狄闻风丧胆。治民则优抚有加,安青、幽二州,使百姓安居,钱粮满仓。……性度恢廓,雅量高致,万人之英……今封武乡侯,迁执金吾……”

执金吾可是中两千石的高官,虽不在三公九卿之列,但地位却与九卿相同,而在汉初时这个官职则被称为北军中尉,在张辽的前世则是首都卫戍司令。绝对是属于位高权重,非亲信大臣不能担当的职位。不过相对于幽州牧、镇北将军这个封疆大吏,统揽军政大权的要职相比,执金吾倒也未必便是要职。这也就是个人看法不同或者说是个人的需求不同罢了。

而在幽州继任的主官方面,曹操则在通盘考虑了张辽及其他下属的意见后,接受了张辽的建议,任命骁骑将军赵云为幽州军主将。至于幽州牧,曹操便不再设置,只是任命管宁为幽州刺史,全权负责幽州政务。而孙乾则调任司农丞,田豫、卢毓、阎柔等其他幽州官员则各有升迁,只不过他们依旧还留在幽州,这也是张辽向曹操建议暂不考虑《三互法》,而全力保障幽州政务延续的一体性,使幽州持续发展的势头能够继续下去。

幽州军也同时从十一万大军被缩编为七万人,其中四万主力编制被调往南方,这是曹军准备南征的预兆。而各郡的地方守军兵团的人数却得到了补充,此消彼长之下,幽州的防备力量其实也并没有削弱。更让赵云放心的是幽州骑兵的数量从原来的不足两万增加到了四万有余,足足超过总兵力的一半还多,这全是因为乌桓势力的基本被消化而让曹军不但多了一群骑术精湛的兵源所在,更是控制了幽州战马输出的一半。有了强大的骑兵,曹军即便是人数减少,也能够通过高速的机动来获得优势。只是如此一来,幽州的军费非但没有减少,实际上还所上升。不过这些问题在幽州经济恢复了元气时也不能称之为难题了。

随着张辽的高升,赵云被任命主持幽州军务,幽州军原来的另一位高级将领臧霸此次也获得升迁,他被调任青州,执掌青州军权。

陈到和庞德则被赵云任命为自己的副手,他们将协助赵云指挥幽州军,护卫着大汉的北疆。

马超则因为在北伐中表现出色,被曹操直接调入中军,虽然依旧还是中郎将,可是也与此次北伐的有功将领陈到、张颌、高览等人一同被封为都亭侯……

曾经有人说过,战争能够造就一大批新兴的既得利益者,形成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从曹操北伐胜利后对功臣的大加封赏,便能够说明此言确实有理。

就这样,张辽离开了幽州。他来的时候是漫天的大雪,走的时候却是金秋十月。他迎着漫天的风雪走进了一片破败的幽州,离开时却留下了一个恢复生机,一片欣欣向荣的幽州。

张辽离开时,幽州各郡官员均离开本职,赶赴蓟县送行。而鲜卑诸部也同样派出使者前来送别张辽,对于这样一个让他们无比头疼的对手,虽然他的离开让鲜卑人为之欢呼,但他们同样要将自己的尊敬送达给张辽。

若是依照曾经的历史,建安十年时曹操尚在冀州扫清袁氏余孽。但如今却是提前统一了北方,于是原本在建安十二年才开始的丞相制与三公制的争执便也提前拉开了帷幕。

曹操欲恢复丞相制的本意应该是更好的统御全局,然而此事却遇到了雒阳保皇派极力的抵制,他们不愿看到他们在理论上唯一能够制约此时已经羽翼丰满的曹操的手段被其摆脱。

曹操此时依旧是司空,行车骑将军,换成现代说法这两个官职也就是最高检和最高院的检察长、院长以及中央警卫团司令和全军装甲兵司令,同时也负责统御前、后、左、右及度辽将军(皆二千石)以及全国各地的使护将校(皆比二千石)。而此时真正负责政务的司徒与负责军务的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空缺。一旦天子任命他人担任这几个职务,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曹操的地位,却完全可以在法理上质疑曹操的命令,甚至借此削弱曹操的实力。因为无论是刘协还是杨彪,又或者是那些地方诸侯的代言人的官员们都不愿意恢复丞相制人使得曹操从法理上彻底扫清障碍。

如此一来,曹操也就如同历史上远离许都那般同样远离了雒阳,他将整套班子尽数搬到了邺城,只是在雒阳留下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军队和一群中级军官。如此一来,曹操便可以借此向保皇派与天子施压。

但是这样一来却是苦了张辽,他如今身为执金吾,便是雒阳城的警备司令,除了皇宫的禁卫军他无权指挥之外,雒阳城的驻军均由他掌控。张辽的为难到不是担心军队不听命令,这些军队中的军官大都出自张辽主持的训练营,不听命令、架空主将之事他们绝不敢对张辽实施。张辽真正为难的却是他一旦到了雒阳,势必要面对孔融等一批关系不错的保皇派官员,这便于张辽绝不介入权力之争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当张辽看到邺城的城墙时,他心中就立刻现出一个念头,“留在邺城就不走了!”反正曹嵩老两口此时也迁到了邺城,曹营的大批官员也是邺城、雒阳两头跑。这便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不过这却给了张辽最好的借口。

“唉!十年前因为天子的到来我借外放之机避开了朝堂争斗,如今却有自投罗网,回到这暗流汹涌的朝堂。不过也好,至少能多些时间陪伴家人。至于朝堂上,我还是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就行。祸从口出,咱们可不是笨蛋!靠!这帮家伙消息倒是灵通。爷我离着城门还有好几里地呢,这帮家伙就出来啦?”

张辽此时惊讶的便是看到了郭嘉、曹洪等好友正纵马向他奔来。此时他心中固然欣喜,却也万般无奈。历史终究是要前进的,他张辽也终究是要上进的,朝堂始终是躲不开的!

“躲不开就不躲,哥哥我何曾怕过事来着!”张辽长出一口气,看看身后载着家人的马车,催马继续想邺城前进。

第九卷

第461章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建安十年五月十六日,随着柳城的乌桓人出城向曹军投降后,曹操北伐乌桓取得圆满的胜利。然而当曹操回到邺城后准备整顿军马发动南征之时,却不想被一件事情破坏了心情,同时也阻碍了曹操的南征计划。这就是建安十年七月,在朝堂上爆发的丞相制与三公制的争执。

这一场争论不但将曹系官员和保皇派官员尽数牵连进去,便是那些曾经的中立派也一个不落的被牵扯进来,从而变成了一场涉及整个朝堂的争端。

张辽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从幽州离任,迁职为执金吾。可是身为曹系重将的张辽是不可能反对曹操的。同时他也不愿介入这烦人的争执中去,干脆就在邺城重新安了家。至于执金吾的职责,张辽只是不定期的从邺城赶到雒阳巡查一番,平时便全部交给了下面的军官。

这样一来,在张辽的刻意躲避下,一直到年底都没有人以此事来麻烦张辽,让张辽很是享受了一番悠闲的生活。

“主公,这是夫人准备的年货清单。夫人命我送来给主公过目,请主公审核。”张成将一份清单送到正躺在摇椅上,煨着一旁的火炉一边烤火一边督促儿子做功课的张辽手中。

“不用看了,就依夫人的意思办理。”张辽挥挥手,并没有接过清单。可是当他看见自己的长子正竖着耳朵听他说话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儿子对自己那几只獒犬的喜爱。如今獒犬也已经成年,张辽正找人忙着给它们配种,倒是需要更多的营养。“张成,让人多准备些羊,咱们过年,也让那些小狗们同样过个好年。”

对张辽的指令,张成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倒是张辽自己却在张成走后对自己的心态有些奇怪。

“呵呵!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朽诗篇,我如今好像也有点朱门的样子嘛。只不过以我如今的身份,这些必要的开支却也是不能省去的,这毕竟是作为一个帝国新崛起的豪门所必须保持的奢华。人的思维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我就是最好的例证。只可惜如今朝堂上唇枪舌剑,暗流滚滚,邺城能似我这般偷懒的却是不多,只能等到官员休沐之时才能找人解闷喽!”张辽“恬不知耻”的想到。

这时候的曹操已将心思全部放在了对付朝中反对者上,对于就在他眼前偷懒的张辽也只能很无奈的故作视而不见。虽然张辽曾经也帮着他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曹操明白,这件事还没到出动张辽这类重要人物的时候。况且张辽也并不是全然不顾,他和郭嘉之间私下里的联系可是从来不避人的,郭嘉那里的很多意见本就是综合了这两人的见解。

曹操此时心里很烦,自从他接受了董昭等人提出的恢复丞相制后,朝中局势便变得激荡起来,若非各地驻军均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部下,说不定军心都会受到影响。不过这件事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至少此时的曹操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提拔、培养出来手下是多么的可靠,虽然恢复丞相制一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曹操却坚定了自主培养人才的信念,这对于曹操和他一手开创的事业而言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的闪念,要将培养人才制度化、长期化,同样也离不开稳定的政治局面,曹操依旧还是先要解决当前的问题。

“看来孤此议是捅了马蜂窝了!朝中那群原本还能得过且过的老家伙们在孤提出恢复丞相制之后便如同……如同文远说的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一个劲的反对,甚至不惜在天子座前与孤恶语相向。哼!”曹操绷着脸,冷然道。

“主公,此番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否则他们焉能如此敏感?”一旁的董昭恭敬的说道。

“一旦恢复丞相制,主公必然是丞相一职的不二人选,那时候主公名正言顺的统揽军政大权,杨彪他们如何会不急?其实真要以强力推动此事倒也方便,可惜如此一来却会有损主公之名声,故而攸窃以为此事不可妄动。”许攸低着头说道。

此时的许攸似乎是因为曹操并未带他一同出征乌桓而有所领悟,在曹操回到邺城后许攸就没有表现出以往的那种傲慢。如此一来也使得许攸与曹操麾下众人不再有矛盾和摩擦,也让曹操重新有了使用许攸的心思。恢复丞相制一事便是曹操考验许攸的时候。

“哼!子远觉得应当如何是好?”曹操沉声道。

许攸抬起头,看了曹操一眼,有继续低下头,说:“既然此事无非是利益之争,那便找到反对者不同的利益诉求,然后各个击破就是,何必与他们大声争论来浪费精力?”

“主公,子远言之有理!”董昭眼睛一亮,开口赞同道。

曹操闻言心中微叹:这个许子远啊!虽说如今收敛不少,可是骨子里依旧还是这般傲气。难道他不知道孤麾下文武大都看他不顺眼?各个击破的策略孤难道不知,需要你来提醒?提醒后却又不说出详细的实施方案,难道为主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