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冲 >

第369章

曹冲-第369章

小说: 曹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惶呈帧

“那就等他来了再说。”曹丕笑笑说道,向外走了两步,忽然又想起什么,回过身来看着司马懿,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去辽东,万一丞相大人……”

“丞相大人虽然年过六旬,可是身体不错,想来不会有什么急病。再说了,将军难道不会安排些人吗,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也好提前得知,好预作准备。”司马懿笑笑说道。

“有道理,不过……”曹丕点点头,却有些犹豫,要想在曹操身边安插人手,显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万一引起曹操的疑心,自己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但安插个眼线,又是极为必要的,只是必须选一个稳妥的法子,不至于露〖Zei8。Com电子书下载:。 〗了马脚才行。他想了想,这事交给郭女王去办吧,她做起来应该更顺手一些。他思索了片刻,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你先写公文吧,晚上我给你接风洗尘。陈留的名士不少,你河内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仲达来了,想必有很多人愿意见一见的。”

司马懿连忙笑了笑,顺着这个话题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连忙站起身跟上来问道:“将军,上次说由鲍叔业(鲍勋)联络青兖诸族的事,进展得如何?”

曹丕有些不爽的笑了笑,他心里有些怨气,却又不好对司马懿说。他本来以为以他丞相公子的贵重身份,绝世惊艳的文才,向那些世家大族发出邀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说是响者云集吧,至少也是一呼百应。可没想到鲍勋礼也送了,话也递了,那些人家也答应了,可真到有事情找他们帮忙的时候,却没来几个人。本想征辟一些名士入他的镇东将军府以壮声势,可是那些人推三阻四,找了些不着调的借口,就是不愿意出仕。

曹丕也慢慢看出来了,自己家虽然已经是大汉朝最有权势的家族,可在那些家学渊源深厚的名士眼里,曹家不过是谯郡的一个土豪,一个阉竖的后人,一个没什么学术底蕴的土包子,就算做了丞相也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大汉朝比他们家牛逼的外戚多了去了,最后还不是过眼云烟?传子千金,不如家藏一经,而曹家,有万贯家财,就是没有半本经。

想到这些,曹丕的心里邪火就突突的往外冒。

第四节 九品

曹丕的脸色很郁闷,很沮丧,司马懿略一思索便知道了其中的窍要,他低下想了想,轻声笑道:“将军,你熟读经传,精通古今政务,有些事,想必是比较明暸的……”

曹丕有些不悦的看着他,没有说话,司马懿所说的话里,前面的都是空话,他曹丕读过经传,精通政务却谈不上。但司马懿说这些,肯定不是为了拍他一个空泛的马屁,而是引出的后面的话,而且后面的话,想必是他不太精通的,所以司马懿才要预先把他的面子顾好。他静静的看着司马懿,淡淡的笑了一声说道:“仲达,你我倾心相交,有些话,就直说吧。”

“喏。”司马懿恭顺的应了一声,抬起头盯着曹丕的前胸,眼光虽然没有和曹丕对视,却能将曹丕的神情尽收眼底,他清咳了一声,接着说道:“当初叔孙通以一介儒生跟随高祖皇帝,垓下一战诛灭项王之后,以儒术进于高祖,高祖斥之以马上得天下,叔孙通对之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斯言诚为至理名言。”

曹丕“哦”了一声,他明白司马懿的意思了。儒术虽然不能打天下,可是却能守天下,而且要守天下,非儒术不可,高祖皇帝也为说过‘不用儒术,不知天子之贵重如此’,大汉用儒术治理天下数百年了,研究儒术的经学世家势力不可轻视,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帮不上什么大忙,可是天下已经快要平定了,现在只剩下一个辽东还没有臣服。公孙康兄弟不是什么大才,如果他和夏侯惇带着数万大军兵临城下,收复辽东只是个时间问题。

天下一统,那些纵横沙场的将军就没有什么作用,相反会成为社稷不稳的因素,这个时候要倚仗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特别是那些研究儒术的经学世学,而这些人,在关东是最多的。曹冲手下最有学问的几个大儒,不管是荀悦还是仲长统,不管是王朗还是许靖,都是汝颍、齐鲁一带的人,而他的那个女先生蔡琰直接就是陈留人。如果能拉拢住这些人,那么曹冲身边的一半力量——而且是作用越来越大的一半力量——就会偏向于他,至少不会来反对他,朝庭就有不少重臣是兖豫青徐一带的人,象那个现在深受天子器重的张昭张子布,就是徐州彭城人。至于丞相府那就更多了,数不胜算。曹操就是从这里起家的,他的部下,当然以这里的人为主。

这些人很重要,曹丕也知道,他不是不想拉拢他们,他也屈尊前去相邀了,礼数也很周全,是这些人看不起他,根本不理他这一套,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生气。

“如今天下将定,名将的重要性逐渐将退让于名儒,车骑将军一心只在工商,对儒学不甚看重,正是将军与这些世家相交的好机会啊。”司马懿试探性的说道:“车骑将军虽然在襄阳、长安学院设立经学院,可是这些经学只是研究学术,仕进之途却不顺畅,他们不仅要先通一经,还要在乡县任教三年,才能进入官吏选用。这些都是把经术当成和木匠一样的手艺,岂会得到那些名儒的青睐?车骑将军招揽到的,大部分不过是宋忠子、仲长公理一样纯粹醉心于学术的迂腐之人,哪里会有什么治国贤才,这些都是老天留给将军的,天与不取,不祥啊。”

曹丕苦笑了一声,有些无奈,有些气愤的说道:“仲达,实话和你说,不是我不想招揽他们,是他们一个个清高名世,不愿与我这等俗人相交。我让叔业(鲍勋)去见他们,他们一个个都答应得好好的,说是要鼎力相助,可是就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你看我的镇东将军府现在有几个名人?比起仓舒那人才济济的车骑将军府可差远了。”曹丕越说越觉得丧气,再也不能安静的坐在席子上,他站起身来,烦躁的走来走去。

司马懿略微思索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将军,懿以为,他们的担心是有些道理的。”

曹丕站住了脚步,猛的回过头来,不解的看着司马懿,过了半天才说道:“仲达,你说什么?”

司马懿笑了笑说道:“将军,我是说,他们既然答应了将军,却又没有实际行动,表示他们并不是不想与将军合作,只是有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他们有些顾虑罢了。”

“顾虑,什么顾虑?”曹丕追跟着问了一句。

司马懿欲言又止,仿佛有些胆气不足的看了一眼四周,曹丕扫了一眼四周的亲卫,挥了挥手,把他们全赶了出去,这才回过头来对司马懿说道:“仲达,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司马懿苦笑了一声,无奈的说道:“将军应该还记得我是如何进入丞相府的吧?”

曹丕一愣,想起当初司马懿推三阻四的不想出仕,结果差点被曹冲派人给杀了,这才被逼无奈的成了丞相府一员,不由得一笑:“仲达,亏得你机警,要不然真不知道后果会如何呢。”

司马懿揉了揉鼻子,也觉得有些后怕似的,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当初天下未定,丞相忙于军国大事,不用儒者宽恕之心,行法家严刑峻法,丞相府中纵使是知名儒臣,略微有些小的过错,也可能被鞭笞,将军想必不知,何叔龙(何夔)身边常带着毒药吧?”

“毒药?”曹丕吃了一惊。

司马懿连忙摇摇手道:“将军不必吃惊,何叔龙带着毒药,可不是想对丞相大人有所不利,而是生怕一时过错而受辱而已。何叔龙乃陈郡名士,其曾祖曾为安帝时车骑将军,其人与母兄居,以孝友著称,袁术尝胁令其说降太祖,为其所拒,名闻于淮南,他在丞相府依然不能自存,其他人可想而知了。”

曹丕抬起手,摸着颌下的胡须沉默了半晌。曹操性子急,又是个信奉法家的强权人物,手下人稍有差错,拉出去扒了裤子打屁股的事时有发生,在丞相府的掾属的不止一个两个被打过,司马懿说的这个何夔性格又强直,倒是真有可能带着毒药以救自全。名士吗,当然要面子,这么一个大人物在大众广庭之下被人脱了裤子打屁股,确实有些不太好看,与刑不上大夫的古礼也颇不符,难道那些名士就是因为这个不愿意入府做事?

“丞相大人久在军中,用军中之法行事,也是在所难免之事。”曹丕不好说曹操的不是,一来他不敢说,二来他说了也不是好事,司马懿他们家家规极大,很重孝道,即使他现在也是个丞相府的官吏了,回家的时候看到老子司马防还是毕恭毕敬的,吃饭的时候老子不动筷子,他们弟兄几个也不敢动。在这样的人面前说曹操的不是,只怕反而会受到司马懿的鄙视,落一个不孝的印象。“不过如今天下将定,时移境迁,自然不会那么严苛了。”

司马懿笑了笑,连连点头:“将军宽宏待人,自然不会如此,我说这个,只是说以前的情况对那些世族的吸引力不大。他们本不是治乱之才,又有这些严刑峻法如拦路虎一般,他们不愿入府做事,也在情理之中。等到将军用事,以礼待人,他们消除了疑虑,自然不会再有担心了。”

曹丕哼了一声,等我当了政,还需要拉他们来撑门面吗,关键的是现在,而不是以后。他挥了挥手,对司马懿示意不用再绕圈子了,直接说点有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不知将军想过没有。”司马懿卖了个关子。

“什么问题?”曹丕有些不快的皱着眉头。

“天下有事,丞相大人三出求贤令以应时节,丞相府内固然有不少谦谦君子,可是也有不少凶佞之人,丞相要倚仗他们做事,自然要宽容他们一二。陈长文虽为风纪之职,可是他并无实权,一有纠察,辄为丞相宽恕,郭奉孝有奇才,虽品行不端,却是丞相极亲近之人,丁文侯(丁斐)能将官印卖了换饼吃,屡次违法,却退而又进……”

司马懿说了一半,停住了嘴,不过曹丕明白了他的意思,丞相府中小人多,君子少,这些以经术为根基的人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所以不愿意来做官,不愿意同流合污。曹丕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要按这个说法,那曹操显然就是品行最不端的了,他从小就是洛阳城里的一个恶少年,到现在六十多年了,已经是大汉朝最显赫的丞相大人,可是依然不是那种谦谦有礼的君子,司马懿虽然没有说曹操是小人,可是这话里却透着这样的意思,这让曹丕有些不太愿意接受。

要不是现在有求于这些人,他才不想理他们呢。他想了好久,这才勉强笑了一声,看了一眼司马懿说道:“那仲达以为当如何?”

司马懿暗自笑了笑,他知道曹丕没有其他的退路,所以才故意说这些话来刺激他,以试探他的心思和气量。如果曹丕不知轻重,发了怒,那他立刻告罪,然后转身走人。说实在的,他也不愿意和曹家的人在一起,曹操不是个君子,这个曹丕也不是什么好人。可是现在天下的大权尽落曹家,他既然已经入了仕,如果不依附曹家,那在仕途上就没有出路。

“将军,乱世用才,治世用德。天下将定,丞相将老,将军以外戚之重,眼看着就要独掌天宪,如果再和这些士大夫不相往来,如何能治天下?”司马懿郑重的说道,他这话说得半真半假,好象是说曹丕应该储备人才为将来做准备,其实是提醒曹丕,你如果不和士大夫相往来,以外戚之重独掌大权的可就不是你曹丕了。

曹丕有些着急,司马懿说的这些他都知道,问题是你得说些有用的办法,让那些士大夫为我所用才行啊,光说这些空洞的道理有什么用,我说要用君子,他们就能信吗?

“将军,我来之前,听长文说过,他说初平以来,天下板荡,民不聊生,背井离乡者甚众,古之乡评荐人之法,现在已经难以推行,所以人才无由得进,才让奸险之人充塞官途。如今要想大治,需得一好法子,挑选民间重德之人为官,逐渐淘汰那些品行不端之徒,使高德之人皆为重臣,如此法一立,则天下何愁不安,将军何愁无人?”

“这是什么法?”曹丕有些莫名其妙,听起来好象不错,可是究竟是什么法子,陈群来信也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

“长文说,这是从军中的九品之法沿袭而来。”司马懿卖了个关子,不说了:“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虽然觉得妙,却说不清楚,将军如欲知道详情,当详询长文,他必然会说得比我更透彻。”

“九品之法?”曹丕略微明白了一些。曹操当年为了选拔人才,曾在军中实行过一个九品之汉,由名重有声望的人把各种人按才能和德行成为九等,写成品状备录在案,这样一有空缺的时候只要去查一下品状,很快就能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