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434章

一品富贵-第434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下去对宋军有利,宋军睡在帐蓬里,盖着棉被,辽军睡在野外,盖着枯草,耗也将他们耗死了。

辽军需要休息,宋军同样需要休息。

还有……

他将诸将召集:“杨延昭,秦翰,你们各率五千咸平军,绕道东侧,尽量离野狐岭远点,不惊动辽军,先行日夜驰奔高阳关,听候王显调命。”

“喏。”

两人下去点兵点将。

“魏能,张凝,你们各率五千普通骑兵也速去高阳关候命。”

“喏。”

“若没有意外,辽军暂时会想以最快速度离开大名府,那么就会从大名府东面平原地区撤离。荆嗣,田敏,你们率五千背嵬军,马知节,你们率五千咸平军,先行赶到故城镇,然后立即休息。等到敌人到达时,你们提前伏击。再派斥候监视,若是敌人改道大名府西侧行军,你们也要立即赶到大名府,与我军配合,从侧翼发起进攻。”

“喏。”

“再派人通知大名府王相公,不如这样吧,孙全照,你立即去大名府,征调城中所有精锐兵士,配合荆将军田将军与马将军备战。”

“喏。”

“余部立即休息。”

就在这时,宋九送来一封快信。

李继隆打开一看,笑道:“妙计。”

仅靠宋九,没有李继隆与曹玮临阵指挥,是休想完成这样的大捷。但靠李继隆与曹玮,没有宋九的支持,以及政治上的嗅觉,李曹二人想立此功,根本不可能。

休息了一夜过后,几路兵马都在移动。

辽军继续向东北逃窜。

李继隆不慌不忙地下令拨军起营。

后面步兵与粮草辎重兵也跟了上去。

最后是赵恒带着大队兵马。

宋九劝说赵恒前去北方,赵恒有些意同,不过有的大臣反对。宋九说了一句,“自古以来,五镇山岳,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然唐朝衰落后,连燕云都成了胡人之所,连五岳的恒山也成了辽国范围,更不用说医巫闾山了。此次陛下北上,必拜祭医巫闾山,这才是中原一统,天下混一的象征。诸位,如此盛事,你们想阻挠陛下吗?”

赵恒马上眼睛就绿了。

宋九一下子点中了所有士大夫的命脉。

张齐贤与寇准磨掌霍霍。

至于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儿去。

什么叫盛世王朝,天下不混一大统,最少以前中国的疆域一统吧,不然何叫盛世王朝。

医巫闾山又叫闾山,就在营州的锦州地界。

于是没有任何异议,御驾北征。

什么拜祭五镇,宋九真不感兴趣,然而赵恒去了北方,会表示对北方的尊重,利于迅速融合这广大的区域。而且经一事长一智,人的思想会随着人生经历而产生改变的。经此,赵恒与大臣们思想就会变得开阔进取,不然北方还会失守。

若失守了,用兵北方有何意义,不如留着辽国,牵制其他游牧民族,只经营燕云。

再者棉花出现,能扩大宋军在北方的活动范围。

而且物格学的发展,也给了宋九底气。如蒸汽机,开始用在大型农业灌溉上,初步出现在纺织上,甚至有人研究如何利用它挖矿,在大型矿坑里筑一条窄轨铁路,再用简易的蒸汽火车将矿石运出来。只要技术跟上了,这个成本不会太高,那么挖矿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能将现在的矿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若是有一天整个宋朝铁产量达到了十几万吨,可能钢铁时代就会渐渐到来了。

这就是管理北方的底气。

管理好了,天下安定,至少现在除了北方外,没那一个国家会对宋朝产生危害,相信即便是赵佶那样的人物,以如今宋朝的制度,都不会出现从内部亡国的可能。

管理不好,北方就会头痛,那怕得到了燕云。

并且海外也给了宋九底气。

迁移到海外的移民仍不多,不过十万户,主要是福建路的百姓,哪里山多地少,五代时战乱少导致人口还比较多,再加上哪里百姓信仰佛教,导致寺观占田比较高,进一步造成耕地紧张。从现在起,就出现许多人家养不起更多的孩子,子女出生后活活溺死的情况。

因此随着海外那几个岛屿慢慢殖民成功,有许多百姓将全家迁移到哪里。

而且宋九一直将那些岛屿画在宋朝版图上,这对爱好虚名的士大夫来说,也十分喜欢。甚至派驻少量官吏,征收部分税务,比较少,一年只有几万缗收益,但虱子虽小,也是肉啊。况且随着百姓增加,开拓的面积增加,税务比例也在慢慢增加,加上有许多权贵的利益,因此对之诸士大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正是在海外,能捞一个是一个。再说海外的发展,收益不是在外海,而是在市舶司,以及带动的种种隐形税收。

于是这些年,海外移民达到了近十万户,有的百姓甚至远到大洋洲东部海岸线,将当地的土著人驱逐出去,开始畜牧业。羊皮有收益,皮革有收益,肉类腌制后同样有收益。以及香料、珊瑚、玳瑁、玉石,甚至许多无人居住的肥沃地区,陆续发现的金矿与各种大型矿坑,加上低税,这些都是暴利般的收获,因此出海淘金的百姓渐渐增加,尽管中国的乡土观念很重。为了生活,只好离开家园了。

宋九都不指望未来宋朝疆域会将南海诸岛与大洋洲囊括进去,甚至真发展到那一天,必然会分裂成若干汉人新国家,然而在这几百年内,将会解决人口密度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基本上他青年的梦想在渐渐实现中。

那么几百年后,一个暂新的中土王朝将屹立在世界之巅。

……

这是未来,眼下还必须得将这支辽军吃掉,皇帝捉住。

新的战斗开始。

如李继隆所料,为了抢速度,辽军果然从大名府东边故城镇道北逃。

荆嗣杀出来了,田敏杀出来了。

五千背嵬军虽不多,然而他们让人寒冷的重型装备就象一辆坦克一样,在近十万辽军中如若无人之境。辽军且战且逃。马知节又带着五千咸平军在四面游曳,死死地将辽军拖在这里。

随后李继隆带着主力骑兵杀上。

应当来说,因为李继隆分了兵,此时兵力不比辽军多上多少。然而天知道他们后面庞大的步兵兵团什么时间跟上,这才是大名府地界,离主战场并不远。

而且此时辽军被萧燕燕好不容易激起来的士气也渐渐低落下去了。

萧观音奴勇敢,留下狙击,可别忘记了这里是平原区。第二天得到情报,李继隆大笑一声,下令绕道而行,只让田绍斌带着一千骑兵绕到野狐岭北面,将他们这支辽军看住,随后追向旧城镇。就在这时交战的时候,宋军大部步兵也到了野狐岭,田绍斌派人喊话,投降不杀。萧观音奴还想负隅顽抗,随着火炮轰史记,萧观音奴立即被他手下抓起来砍了头,向宋军献降了。

萧观音奴忠心耿耿,可这些人有多少人想做替死鬼。

况且看着一拨又一拨宋朝大部队到达,再加上那种犀利的杀人武器,辽兵个个胆寒,又有什么勇气继续作战?特别这是一支各族联军性质的队伍。

李继隆带着大部骑兵杀入战场。

王钦若与孙全照又带着大名府军队赶到。

辽军马上就节节不支。

眼看溃败开始,萧挞凛立即下令:“向北方撤。”

再次逃窜。

日暮时分,逃到馆陶西界时,辽军已不足七万骑了。余下的人不是被宋军杀死,而多是杀散了。

李继隆继续率领军队尾随在后面,离他们二十几里地所在扎营。

然后继续下令:“孙全照,你带一万骑兵去临诗拦截,若是敌人不从东线逃跑,那么再赶向贝州,若敌人还不从东线逃路,向冀州行军,然后听候调令。”

“喏。”

“曹将军,依宋公之建议,再麻烦你一件事,军中为防万一,备了冰鞋,你去后方,将会溜冰的兵士集合,借助诸河道冰封之即,带着数万兵卒滑向高阳关,否则王相公那边兵力还有些不足,再将前经详细战况告诉王相公,协助他指挥调动布置。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的密诏,若是王相公怯战,或者指挥不当,君可以取而代之。”

“喏。”

“李继宣,刘用,你们带五千骑兵速去巨鹿,若敌人不从东线逃跑,必从巨鹿经过。那时大约是傍晚时分,我会派轻骑追上,你们再从巨鹿杀出,将敌人拖住,拖到我军大部骑兵上来为止。”

“喏。”

李继隆将诸将士轮换着用,以保存体力,然后与辽军捉猫猫。

但还有,第二天萧挞凛仓皇失措地拨营前进,虽然兵马越来越少了,可离北线也越来越近。

李重诲带着一部轻骑赶了过来,在辽军前面喊话:“告知贵国皇帝,贵国太后已经入敛,陛下下诏,准备运到贵国隆重安葬。请贵国皇帝速速投降,陛下将拜辽国王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世代荫补,永享实封一万户。”

破了宋朝所有官制的底限,拜王加一品官,另外还可以世代荫补这个王爵与万户收益。

不过萧挞凛站在高岗上问了一句:“你这个降将,我问你,后周柴荣何在?南唐李煜何在?北汉刘继元何在?蜀国孟昶何在?南汉刘鋹何在?吴赵钱淑何在?”

这些人当年宋朝说得也很好,可大多数死得不明不白了,也未见什么世代恩荫。

李重诲叹息道:“既然这样,我只好再传达一下陛下的另一份诏书,前面诸位辽军听好了,谁能捉住辽国皇帝者,赏钱十万缗,随时捉到随时封赏(咱不象你们太后下诏什么十万两黄金,不玩虚的),即拜一等国公,三公,若是杀死了辽国皇帝,赏钱一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持中与未来

“陛下,辽国兵力最巅峰时不是现在,而是在陛下两次北伐之时。表面上看两次北伐是指挥失误,实际不然,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辽景宗一朝时辽国用兵很少,只有小规模的战争,既磨练了兵士,将士也得到很好的休息。但我朝刚刚用兵江南,再度用兵河东。若是当时先帝听从臣之进劝,休息几年再战,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因此两次北伐因士兵久战厌战而失利。”

“但是辽国那边同样如此,辽国在好战的萧燕燕带领下,与我朝多次交战,同时又征高丽,女真、鞑靼与乌古敌烈,士兵也渐渐厌战了,这才是深层原因,然后加上李继隆的指挥能力,故两次击败辽国第一名将耶律休哥。从岐沟关之战中,辽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瀛州一战与望都一战,他们算是小捷,可那不是代表着两国将士真正的实力,完全是傅潜、周莹懦弱导致的结果。”

宋九说道。

不仅如此,就是史上宋朝那么大危机,澶渊之战中还略占上风,因此杨六郎与寇准等人要求决一死战。不过那时候形势似乎更危险,王超死死地将十几万河北军队聚集在遥远的定州,闭门不出。西北又有一个强敌。

这才导致赵恒不得不城下议盟。

实际那时将曹玮或者李继隆调到定州担任主将,恐怕形势又是另一个方向。

但真相是,辽军虽南下攻破了数个城池,真正交战时,却是从前线一直到澶州城下,屡屡失利。

随后辽国又被李元昊打得狼狈鼠窜。

然而这个道理,居然没有人察觉。

因为城下结盟,宋人耻辱,只好遮掩,夸大了辽国的战斗力。假话说了一百遍后,就成了真话。

明明被西夏得打差一点全军覆没,而西夏与宋朝交战,互有胜负,但宋军就渐渐害怕辽军了。甚至一直到宋徽宗时,因为这种心理,再加上耶律大石的指挥能力,两败童贯。

甚至苏东坡等人的记载中,辽使来京城,纵横直撞,在御街上如若无人之地,但没有一个人敢反击,反而躲在一旁憟憟发抖,士大夫们面如土色。

甚至后人忽视宋朝的数次大捷,满城大捷,雁门大捷,土蹬寨大捷,唐河大捷,徐河大捷,子汊河大捷,雄州大捷,莫州大捷,威虏军大捷……

甚至导致许多士大夫们根本不想战争,害怕战争。

宋九继续说道:“因此不用害怕战争,然而战争连连,必伤害百姓,伤害国家财政,也使士兵厌战。然而承平久了,又会产生很多弊病。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关洛百姓。唐明皇初期战争也不少,但府兵制败败了,于是设节度使,用边军用胡兵。当时唐朝兵制主要分为三块,一是河北安禄山手下的军队,二是青海西域的军队,三是关中的御林军。”

“御林军久不战,开始堕落乏战,因此平南诏时导致惨败。那支御林军成了花架子,已不可用了。加上唐明皇不理朝政,安禄山这才大胆起兵谋反。唐明皇虽将哥舒翰与高仙芝、封常清调了回来,却因为时间紧急或者因为忌讳等原因,没有调回多少青海西域军队。三员虎将不得不用关中的御林军,或者从洛阳征百姓为兵。怎能不败。后来整个北方烽烟四起,百姓不再害怕战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