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151章

一品富贵-第151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是害怕,不然他不会带两百川骑匆匆回来。只是他心软,急了,才与王全斌打赌。那件事做得朕十分欣赏。宋九,朕问你,你最想做什么官?”

“最想做的官?最好一县知县……但不行,臣年龄太小,在边上说说闲话还可以,真要主持一县事务,恐怕不易,更不可能做成一个好知县。”宋九老实说到。做一个父母官是不错的,但一县的事,不是一个河洲的事,经济政治教育民生水利农桑,甚至还有破案子,与地方豪强争权等等,自己现在多半做不来。

“这也是一个确实,你有才情也不行,缺少了磨勘。但能将一碗鸡汤卖成五缗钱,一个果子能卖成十贯钱,一桌酒菜能卖成一千三百缗钱,整个大宋就你一个人能办到。”

赵普终于忘记郁闷,大笑起来,这能比吗?儿子那边也有酒楼,那鸡汤是什么价,顶多三四十文钱一碗,当然地贱了。两者价值观不同。

“贵者能贱,贱者能贵,这份才能用之邪则邪,用之正也正啊,拱辰,你说对否?”

楚昭辅会意,开心地说道:“对极对极。”

宋九还是不敢作声,但感到事情有些很不对,又不知道不对在何处。

“宋九,至今你还未上朝吧。”

“陛下,微臣非是朝官。”

“你这小子资历太浅啊。”

“官家,浅无妨,还是让他适当磨勘磨勘。”刘温叟说道。

“也是,朕赐你为工部员外郎勾当三司判官。”

“勾当啊?”

“有何不可?”

“那是差官?”

“算是差官吧。”

“陛下,微臣这些事务,如何差啊?”宋九昏了。

“朔望……那也不妥,起居朝吧,然后去三司兼任。”

“陛下,什么朔望起居朝?”

“你读的是什么经书,连开元礼也不读?”赵匡义喝道。

“二大王,微臣考的是进士试,不是考的诸科试。”

“朝会两种,朔望大朝(初一十五)所有在京朝官必须于待漏院候旨,若有诏旨免朝,百官谢旨告退,若无诏旨免朝,进入乾元殿后崇德殿参见陛下,有事禀奏,无事退朝。六参以上朝官听皇城上钟楼钟鸣,必须入朝,于崇德殿或长春殿参见陛下,这叫起居朝。一入六参朝,自此始贵,你还不快点谢过陛下!”

“难怪微臣听到那个钟楼不定日期鸣响,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七八天一次……不行啊,陛下,若那样,微臣整个就乱了。再说也不能勾当啊,难道自此以后微臣晚上教学子?”

“小子真不识好歹,你以为三司判官是普通州县判官吗?非是一道转运使与提点刑狱使非不能充当,你……”刘温叟气得差一点说不出话,咽了一口气又说道:“若是你父亲还活着,看到你如此胸无大志,必定会被你活活气死。”

李崇矩大笑:“刘中丞,别气,这叫老天爷一时未睁眼睛,才生就这么一个怪胎。”

赵匡胤却在沉吟,这是磨勘,三司判官也非是主要官职,主要是辅助处事,但学舍与河洲事务必然会有重叠,最后道:“这样,宋九,朕赐你户部员外郎兼当三司判官,朔望朝会入参,每五天抽出一天进入三司理事。”

宋九心中那个憋闷啊,当然升官是好事,关健这时候他根本就不想升官,看看赵匡义与赵普的争斗,自己直接就卷了进去。而且又要理事,又要早朝,自己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又要忙碌了,自己岂不是找抽来的,管赵匡胤一顿饭吃几千缗钱。当然,他不知道,就是他不来,赵匡胤也要将他召来,并且还要给他看那些奏折。只有一个办法,他什么也不说,说不定赵匡胤犹豫一会,又改了主意,只要他一开口说出什么价值观,想逃也逃不掉。

苦思良策,说道:“陛下,臣偶然一次与小黄门交谈,问若是拒旨不授官职会是如何?小黄门对微臣说,若是苦差拒之,当会鄙之,因此微臣两次南下没有拒旨。但小黄门又说若是福差,大臣拒之,或者世人以之为贵。”

“守则,雅州有几县?”

“禀陛下,雅州共有五县,严道,卢山,名山,荣经,百丈,以及十四个来投我朝的羁縻州。”

“宋九,你在巴蜀颇有威望,雅州又因吕翰叛变,饱尽战乱创伤,你就去严道县当一知县吧,这也是你的愿望。”

“陛下,陛下……”

“古人云,食不语,朕花了一千多缗钱吃一顿饭,让朕安静地吃一顿饭吧。两条路,选一条,等朕吃好了,对朕说。”

“难道没有第三条路?”

然而六个大大佬坐在哪里食不语,宋九问,没一个回答他。酒足饭饱,赵匡胤叹了一口气:“当诛啊,一千三百缗钱一顿饭,七人食之,居然不剩多少,可想而知,这卖得有多贵。”

“陛下,你不用再说了,臣选择了,臣去三司。”

“苦差不当拒之,福差当拒之,怎么选择了三司。”

“陛下,微臣去了雅州,河洲怎么办?”

“你是朝廷的官员,岂能因为一个河洲将你牵绊,要么朕将河洲收回去。”

“陛下,微臣请陛下恕罪,以后再也不拒陛下的恩旨。”宋九让赵匡胤折磨得仙仙欲死,生生强上了。

“那就准备准备,还有到中书交接印符,上早朝时也要有早朝规矩,若犯了,大臣弹劾,不要怪朕到时不能饶恕你。若不懂,读一读开元礼。”

“是。”

赵匡胤满意地离开,上了马,在白玉桥上,赵普说道:“这小子就得这样用。”

赵匡胤大笑:“果然是驴啊,要不停地抽打,连给他好处也要抽着才接受,宋德这个老小子是不在,若在,真能被他活活气死。”

几个人一起笑着离开。

顺店里几个管事纷纷上来恭贺,宋九恼怒地说:“贺个头啊。”

气得上马回去,回到家说:“玉苹,快替我将官服拿来。”

“这么晚了,穿官服做什么?”

“我要去中书报到,又升官了。”

“升官好啊。”翠儿高兴地说。

“好个鬼!”宋九道。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越怕升官,但这个官越升得快,几乎赶上做火箭,然后好快点做夹心饼干。

第一百九十三章 深山的贵人

宋九将相关的朝服官服官帽印符拿回来,翠儿高兴地说:“九郎,你穿上看看。”

她还以为宋九是惺惺作态呢。

宋九继续怔忡,赵匡胤喜欢出来溜达不奇怪,甚至一些史册里公开记载赵匡胤喜私服微游,但这也太不符合规矩了。他想得也不错,赵匡胤也想规矩,但什么规矩能往他身上套呢?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朱三与小娘子刚回来,他妻子怀孕了,听从宋九建议,不要养在家中,经常带出去散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生产容易。于是一吃过晚饭,夫妻俩便出去溜达一回。

看到宋九又升官,朱三都没有艳羡的力气,喃喃道:“三司判官哪,再往上去就是三司三部副使,三司副使,然后就是三司使。”

“然后就是枢密使,然后就是东府平章事。”

“是啊。”

“朱兄,你认为可能吗?”

“这不大可能,你想爬到那高度,要很多很多年,不过近了。”

“近个屁,”宋九懒得与他解释,说道:“朱兄,开始准备试卷吧。”

“还有十几天。”

“十几天也得准备,再给我一本开元礼。”

“看开元礼啊,行,你稍等。”朱三拿了一本开元礼给宋九看,现在宋朝许多礼仪制度就是仿照唐朝李隆基开元盛世时所制订的规矩来的,渐渐改变,暂时变动不是太大。包括祭祀与上早朝的规矩。但什么书都能看,就是各种礼书看得会让人头痛。不是难懂,而是枯燥无味。看了一会儿,宋九就躺在床上睡着。

第二天宋九将所有学子一起聚集,消息也传了出去,燕博士与张博士也傻眼了,这样也行啊,赵匡义说了一句六参官,这也是唐朝规矩来的,唐朝五品以上或折冲当番者,一般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拜,到宋朝改成百司朝官以上,一月六次朝拜。到了这一级别,人数很少,少者只有一百来人,甚至不足百人,多者两百来人。赵匡胤不想守规矩,想起来了让太监敲敲钟,京官就必须来早朝,想不起来,能七八天不早朝。规矩是人订的,人不遵从也无辄,例如李隆基才开始时,一月岂止六朝,十朝也有。后来一月一朝也没有。赵匡胤每月不止六朝,就是不遵从那个五日一拜的规矩。若有事,能天天有起居朝,与大臣们商议事务。若没事,一月只有三四朝,这三四朝还包括朔望大朝会。宋初基本都是如此,不过每月朝会肯定不止六次,大多数都做到了三天一小朝,十天一大朝。直到王安石才做了严格规订,但往后去也没有严格遵守五天一次起居朝,还多是不稳定的起居朝。

以宋九的职官与“兼勾官”基本能达到六参官的级别。

宋初官员并不多,六参官也不过百人左右,也许宋九功劳差不多,就凭借他西下巴蜀那次大功,也够了,关健他才二十一岁,还没有成亲。两个博士能说什么?

感慨万千,然后摇头叹息。

学子们却欢呼跳雀,在他们未成长起来之前,他们的根还是学舍,宋九成长得越快,对他们越有利。其实已发生许多感人的事,一些学子走出去后手中钱帛多了,于是买书买纸回报学舍,还捐款资助河中贫困人家。开始宋九不以为意,后来立即让他们中止。不能回馈,很容易就形成攀比风气,有的仅是担任一个小吏,手中薪酬不高,有的进入私人店铺,薪酬反而更高。这一比,岂不要命。因此让学子们抄写了一封信,寄给每一个学子,他们既然出去了,就应放眼天下,胸怀天下,不能仅想着两河。天下贫困人家更多!同时还寄了一套教材,让他们不忘温习,等以后二年级教材出来,再寄一套给他们。

信与书到了这些学子手中,有的学子号淘大哭。

但这一幕宋九不知道了,只有一些大臣们偶尔向朝廷反应过,有的说好,不管什么学问,德操有了,有的说不好,这些学子感宋九的恩,不管朝廷如何用宋九,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信到了赵匡胤手中,想了想,一笑了之。甚至吩咐官员不要说,这小子胸无大志,不要将他吓着。实际赵匡胤的用意也是培养,他要培养自己的桃花,例如曹彬,例如王全斌,可是王全斌不争气,还有冯瓒,因此对冯瓒处理严格,还有其他一些人。

宋九不知道,学子更不知道。

最大一门好处,随着宋九地位抬上来,那些富家子越来越老实。

宋九训话:“马上你们就要毕业考,你们有少数人是家族派过来的,你们家中本来就有产业。我不怪你们,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而且你们回去治家兼国,也能起一个带头作用。但你们必须写一份报告递到我手中,朝廷用人时,我将你们名单择出去,省得大家到时候都为难。第二就是毕业考试,我还是那句话,通不过毕业考的人最好不要出去,你们岁数皆不大,出去的是学问,没有学问出去到哪里都不爱欢迎。但今年会很严格,成绩特别差的人会留级再温习,成绩能勉强跟上的人,卷入二年级。另外我还希望更多的学子就是通过毕业考也不要出去,在二年级学一年,三年级学一年,学三年后,学业有成,再出去不迟。并且现在二年级还有一些补贴,让你们暂时不愁衣食。到了书院开张,二三年级都没有补贴了。而且以后多是三年毕业,只学了一年就毕业,眼下行,后面你们会渐渐失去竞争力。想留下的人,考虑三天,也写一份报告给我。就这样,散。”

劝留,但非是强留。

两河虽好了些,特别一些“双职工”家庭,有的一月能挣五六缗钱,已开始向小康进军。但还有一些人一份工都没有得到,这也不能急,后面还会用工,还是以两河百姓为主雇佣。

那么多项目,才是一个开始呢。

但没有用到工,脑子又不行,不能摆小摊赚几个钱,家境还没有转好。时间不会太长,明年春天就会用工,眼下还得要熬,有的学子是家中劳力主力军。指望他们等三年,那是不大可能的。

想到了这一点,宋九将李柱他们喊出来,说:“你们替我办一件事,前去两河宣传,让他们莫要急着盖房屋,熬一两年,以后我统一起来替他们盖,到时候用工更省,利于两河美观。”

“九先生,那得多少钱哪?”

“有这个钱我也不能出,会招人说闲话的,还是乡亲们的钱,只是统一规划,只能说一些贫困户,我替他们掏腰包。”宋九说道。去年时就想规划两河,但那时手中没有钱,想都不想。今年明年还不行,潘美要面子,这场婚礼会轰动,也会需要大量钱帛。后年却大约可以。就是后年,让他掏腰包,也掏不起。

又向三司告了一个假,毕业考在即,暂时不能去三司,毕业考结束,冬月初一自己去早朝,才能去三司当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