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太阳的距离 >

第84章

太阳的距离-第84章

小说: 太阳的距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从上世纪开始,沙特和中国通过军贸建立起来的友好互信关系也开始动摇起来,中国推行可控核聚变技术带来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石油利益受损。再加上人口问题,沙特的局势不稳也在情理之中。





“沙特,或者说伊斯兰世界,需要工业化。而我,是来寻求帮助的。”在典礼过后的会谈中,纳伊夫开门见山的向姚齐贤和张云川表达了自己来这里参加这次典礼的目的。





张云川和姚齐贤对望一眼,都皱起了眉头。这位殿下的言语恳切,而且据两人的了结,他的目的也很真诚。





但问题是,沙特现在可不是完全他说了算。那些酋长和宗教长老们,会不会听他的。





“我会控制局势,也会准备好一切。我仅仅是希望得到两位的一句承诺。中国,愿不愿意帮助沙特建立起工业基础。”王子殿下的黑眼圈很大,而且眼中有不少的血丝。





“殿下,工业基础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很愿意帮助其他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工业,毕竟把蛋糕做大才能共同发展。问题是,建立工业化,或者说走工业化道路,是个长期的,细心的工程。比如我们中国,走通这条道路花去了差不多50年。”





“困难总是暂时的,我也相信伊斯兰世界终究走向希望。”王储殿下的话祈祷多过决心。





送走匆匆离去的王储殿下,姚齐贤向张云川说了一句:“他……会不会遇到危险?”





“不知道。也许柳暗花明,也许万劫不复。”





今年的三月份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除了东帝汶的聚变电站落成算是个好消息之外,其他的情景都在向人类展示一个今年躲不开的现实,那就是干旱。





而干旱带来的问题就是,粮食减产。这个问题在年前还仅仅是在科学家们的预测中,但到了2028年的三月份,这个事情已经是许许多多普通人都能知道的事实了。





今年注定是个动荡的年份。人口已经达到3亿的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已经确认,今年尼日利亚的粮食缺口高达百分之六十三,如果不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尼日利亚的近一亿饥民,将成为整个非洲的一颗炸弹。





中国政府承担尼日利亚“粮食安全特别计划”中的南南合作项目,除了在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很快就被尼日利亚无节制的人口增长给抵消了。而在2019年石油价格开始暴涨之后,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更是大幅下滑,甚至低于2004年。被高油价冲昏了头的尼日利亚人认为仅仅靠卖石油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至于粮食,去买就好了。





就这样,尼日利亚人拥有的6000多万公顷耕地就这样撂荒的撂荒,靠天吃饭的靠天吃饭。和东非共同体这些没有石油,只好咬着牙提高单产,将农业工业化的国家相比,2028年,尼日利亚将在品尝石油带来的苦果。





粮食问题,再次将一个巨大的命题放在了世界和中国的面前。





中国要不要输出工业化。世界是继续维持帝国+殖民地的二元把戏,还是开启一个全球工业化的时代。因为,地球,已经无法再让这么多的人口靠天吃饭了。而要想让这么多的人口过的更好,更是只能让全人类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目前看来,只有中国能完成这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任务。因为中国的十亿工业人口,已经将生产效率和生产总能提高到了一个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为了消化这些产能,中国必须自己培育一个能消化这种产能的市场。因为仅仅靠现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暗中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的方式发展,他们人口的购买力将一直低下,庞大的人口将永远是负担,而不能变成中国这样无与伦比的市场。





但是会不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呢?





回到北京,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这个尖锐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如果还是有能源天花板的年代,会!”这是刘继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因为在可控核聚变突破之前,我们几乎撞到了能源上限这个水泥的天花板上。但是现在,这个天花板已经被我们掀掉了,这样的话,我们输出工业化,仅仅是在培育市场而已。其实,中粮屯河在非洲的粮食工业,援建东非共和国的合成氨工业,已经是在输出工业化了。至于效果,你看看这两年达累斯萨拉姆的集装箱运量就知道了。”





“当然,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矿产资源。解决方法是向太空进军,向深海进军。这已经写入了我们的百年计划,问题是,有些人并不想看到我们这么干。”

第2章 第二章 大考

一提起工业化,很多人都会想到烟囱林立,钢花四溅的工厂,要不就是穿着白大褂,各种精密加工设备排成排,进出车间都需要消毒。要不就是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在大厅里高声……呃,这个貌似是工业化的副产品。





这个是对了,但是不完全,可以说,这是工业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工业化。





工业化是用工业的手段解决人类得到生产生活资料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分工,协作,通过上下产业链条连极高的生产财富。





这里的财富不是钱,而是指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资料。亚当·斯密曾经很明确的说过——“货币不是财富”。





如果一个农民,自己靠老天爷的雨水,靠自家人和牲畜的农家肥,然后自己留种子种植,收割,然后自家人吃,或者拿出去换鸡蛋或者小鸡崽子,那么他还处于自然经济中,跟工业化不沾边。





但是他如果从种子站买种子,然后用喷灌或滴灌的手段进行灌溉,然后使用化肥,铺塑料地膜,然后机械化收割,然后将这些粮食作为商品出售出去。那么,虽然他依旧是农民,但是我们可以说,其实他应该是个农业工人了,因为他在用工业化的手段来获取粮食,成为了工业链条上的一份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输出工业化的历史是非常早的。当然,中粮屯田非洲,也是一种输出工业化,只不过它被隐藏在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的《世界粮食安全计划(南南合作)》之下,并且因为最终产品是粮食,而被人不自觉的忽略了。





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萧明泽在给刘继鹏的一份报告中着重提到这个问题。全世界有接近9亿的人没有粮食保障,而且这个人数有很大一部分处于非洲。从帝国看待殖民地的角度看,这个连吃饱都成问题的地方,是没有倾销商品的价值的。





但是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中国正是从一个贫困的国度变成全球最大的市场的。而这个例子也让中国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财富这个东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份额也没有饱和这一说。关键是,你如何增强你想要占领的市场的购买力。





购买力的增强意味着物资的消耗,物资的消耗等同于资源的消耗。如果是以前,就算是中国,也会好好的思考一下,将全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全部提高到中国这个购买力上来,地球母亲会怎么惩罚自己这些不知天高地的孩子们。





燧人氏的光芒一脚踹开了这个大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地球妈妈,孩子长大了。我们的未来,在万丈苍天之上!





当能源趋向于无限的时候,任何问题,也就成了不是问题。比如说现在正在渤海边上隆隆作响的那个东西,正在源源不不断的向西部缺水地区补水。这个计划在可控核聚变之前是要被人当成傻瓜的,但是现在却有N多缺水国家开始眼巴巴的看着这个东西,希望自己国家也能来上一套,或者几个国家共用一套。





再说水另外的一个东西——电力,这个人造能源在人类现在的生活中所占有的位置怎么拔高都不为过,可以说,人类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但是IEA统计,2030年全球无电人数仍然有13亿,差不多是中国进入21世纪时的人口总数。不过现在IEA已经将东南亚国家的2亿人去掉了,因为东帝汶的聚变电站已经并网,而东南亚各国手里捏了大把的人民币或者出口货物,电有的是。两亿人将用上电,那么电器产品的消费也将成为一种预期。世界各国的电器厂商都在摩拳擦掌。也许玩不过中国的那些白电变态们,但是有个几百万上千万的用户,也可以做梦笑醒了。





因此,对核聚变顶礼膜拜最多的就是全球的电器厂商们。





相反的,对核聚变恨之入骨的恐怕就是油井的所有人们。





从大部分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是荒谬的。原油就算退出了发电市场,也依然是世界第一重要的燃料,也是工业的血液。而且仅仅是把原油从沙漠下或者海底提上来算什么,为什么不深加工呢?合成乙烯也许困难,但是为什么不初步提炼呢?不会为什么不去学呢?





归根到底,他们还是没有工业化。也许他们用着最先进的采油设备,拥有很高的GDP,但是,他们依然是靠天吃饭,只不过,锄头换成了磕头机。





而另一个阻力,则来自于世界的流通货币——美元。





美元现在的本质上是一种军票,靠着美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向全球收取铸币税的一种工具。当然在20世纪还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美元代表的是美国可以向全球提供的工业制成品。而现在,美元仅仅代表着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通用动力等防务提供商的军火,也代表着孟山都的粮食。而且,这些公司的商品和美元的发行量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等级。





金融业,或者说债券投机和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毒品,想戒都戒不掉。





现在,铺展在中国人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代替美国,垄断可控核聚变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让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在全球流通的第二个军票。而且,由于可控核聚变的能源,这种军票将流通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是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代替美国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美国人对于航洋的垄断,可控核聚变这种技术,迟早被别人突破。这个世界可是容不下两个帝国的。





而第二条,则是带领全人类突破这种轮回,让全世界都在工业化链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凭借可控核聚变近乎无限的能源,让整个人类的财富像几何级数一样增长,最终达到满足所有人愿望的地步。





而2028年全球范围的干旱,就像一场大考,摆在了全人类面前。





在帝力,和托雷多和蒙代尔夫人的会谈中,张云川和姚齐贤,向美国总统及其特别助理,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廖三伏的数据图表上,全球各国的那种刺眼的红色和黄色让人不由得胆颤心惊。尼日利亚,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巴勒斯坦,几乎整个中东地区都被标注上了刺眼的红色。而其他地区,巴基斯塔,印度,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也统统被标注了粮食减产,需要进口的黄色。





而下面,则是农业部种植司给出的,由于人祸带来的粮食减产数量。更下面,则是采用工业化种植,全球现地产耕地可以提供的粮食增加值。





“我知道,贵国的粮食生产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出口还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这些即将发生饥荒的地方,有购买贵国粮食的钱吗?”姚齐贤用手里的电子笔指着投影上的图表,眼睛看着对面的托雷多。





这位拉丁裔总统双手托着下巴,皱着眉头。中国那位农业部长给出的这个图表很详细,托雷多也肯定它的真实性。那些刺目的红色几乎囊括了美国中东布局的所有国家。





尤其是埃及,这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国家,也是美国的重要棋子也被染上了红色,那么以色列,约旦,阿曼,叙利亚,甚至土耳其,都等于坐在了火药桶上。一旦土耳其这个防火墙都被感染了,那么天知道巴尔干半岛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饥民加上宗教,民族冲突,还有恐*怖*主*义兴风作浪。人类又要重演通过战争来消耗人口,最终达到平衡的戏码吗?而且以现在世界能源的存量和人口,要出现多少尸体才能换回这个恐怖的平衡。





“总统先生,历史赋予了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全球最多的工业制成品,贵国有全球最多的粮食。能否通过这次大自然的考试,将影响到全人类的未来。”张云川的话低沉有力。





“主席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