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

第25章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第25章

小说: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交谈,问寒问暖,使战士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1978年4月下旬,一连两天,妻子发现彭绍辉精神恍惚,似有剧痛,便动员他再去医院检查,他摇摇头说:“你老是让我去医院,明天挑选飞行员会议,我还要讲话。还有许多工作等着去做。”妻子只好请了门诊部医生来到家里给他服药。4月24日,彭绍辉一早起来后,行动迟缓,面色苍白,妻子再次动员他到医院去看病,他还是摇头说:“我不去,下午的会我要讲话。”

那天他中午饭吃得很少,下午出席了会议,讲了1个小时的话,回到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胸背部为什么这样剧痛,伤口也痛得厉害。”

只过了一晚上,即4月25日凌晨,彭绍辉因胸部夹层动脉瘤破裂,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倾注了满腔热情的革命工作。

没有遗言,没有妻子儿女依偎在身边,彭绍辉将军就这样独自一人去了,像一缕炊烟飘散在明净深邃的西天边际。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

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19兵团司令员,一野第19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杨得志提着那支土枪,迅速朝山上跑去,到跟前才看清:班长躺倒

在地,被子弹打穿的肠子流了一地

“叫什么名字?”

“杨得志。”

“多大啦?”

“十七。”

“家住哪儿?”

“湖南醴陵南阳桥村。”

“哦,家里还有什么人呀?”

“有爸爸、姐姐,还有刚才叫杨海堂的就是我哥。”

“行,就留下来当红军吧!”

“是!”那个自称“杨得志”的人,立刻喜上眉梢,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是杨得志报名参加红军时的情景。

杨得志怎么也忘不掉这一幕情景,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

这是1928年1月。

杨得志是随他哥哥一起来报名参军的。在这之前,他和他的哥哥在衡阳修路工地当“挑脚”。也许是从小吃苦经受了锻炼,小小的年纪,160多斤的担子,杨得志应付自如。只是工头太刁,常常克扣工钱。杨得志兄弟俩合计了一下,觉得比以前在安源煤矿挑煤还稍强些,便坚持了下来。

现在红军来了,路也不修了,他便和哥哥一起投奔红军来了。他哥杨海堂先报的名,被分在师属特务连。

杨得志被留在师部当了一名通信员。以后才知道,他们投奔的是红7师,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时建立的一支队伍。

当了红军的杨得志,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他不怕吃苦,干什么都很卖力,脑子又很灵亮,干什么都干得很漂亮。

只是有一点,他感到不满意,他想得到一支枪;在他看来,没有枪,怎么能算个兵呢?可是,当通信员,给他的仅仅是一杆梭镖,甚至连军装也不发,穿的还是原来的破棉袄,盖的还是带来的破棉被,惟一能证明和老百姓区别的,就是一个土布做的红袖章。

杨得志很羡慕那些背着枪的士兵,他想:哪一天,我也像他们一样该多好啊!

他听人说,只有战斗连队,才能享受到有枪的待遇。

于是,他盼望有一天能被分配到战斗连队。

一天,杨得志接到命令,让他到师属特务连去当战士。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这样,他可以领到一支枪了!

杨得志来到了特务连3排7班。7班长热情地迎了上来:“你是杨得志同志吗?”

“是的!”杨得志回答。

班长接过杨得志手中的行李,说:“我是7班的班长,我代表全班欢迎你2”

“我一定和同志们一起多打胜仗。”杨得志说完,跟着班长走进了屋内。

班长把杨得志的行李放在稻草铺上,顺手从稻草下边摸出一个梭镖头,对他说:“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装好。”

“这是什么?”杨得志感到不解。

“你的武器,以后用它的地方多着呢!”

杨得志愣住了。原想来连队能领到一支枪,没想还是梭镖,而且梭镖头都快磨平了,还不如他在师部当通信员时用的那个呢,便愤愤地说:“我不要!”

“你说什么?”班长压住心头的不悦问。

“我不要!我要一支汉阳造。”杨得志毫不示弱地说,还是没有去接梭镖头。

班长火了,提高了嗓门:“杨得志同志,我再说一遍,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装好!”

杨得志心里虽然感到震惊,可仍站着没动。

班长显然是强忍着,把梭镖头放在地上,猛地转过身,大声喊道:“全班带武器集合!”

随着班长的一声命令,全班迅速集合了起来。杨得志这才发现,从班长到班里每个人手里拿的武器都是梭镖或者大刀。他默然了,悄悄地拣起了留给自己的梭镖头。

“想要汉阳造,”班长对杨得志,也是对着全班战士说:“好呀,打仗的时候自己从白匪手里夺吧,解散!”

“是呀,不要一来就要这要那的,有本事自己去夺嘛!”有个老兵一边说,一边擦着自己手里的梭镖。

杨得志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梭镖头,又看了看老兵手里的梭镖,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个老兵发现杨得志在看他,又说:“看什么,全班都是这样用农友那里送来的武器,班长早说过,要想换好武器,就得靠自己打仗的时候去夺。小兄弟,今天算你走运,班长没用皮带抽你,他可是干过旧军队呢!”

杨得志不愿要梭镖的事,很快被他在2排当班长的哥哥杨海堂知道了,他找到弟弟,说:“那梭镖头是农友们打土豪得来送给红军的,不容易哩,你怎么可以不要呢?”

杨得志本来想向哥哥诉一诉心中委屈的,听哥哥这么说,便说道:“他那么凶,简直像个工头。”

“怎么可以这么讲?他是红军的班长,是我们的亲兄弟!”杨海堂生气了。

杨得志一看哥哥这副模样,知道自己错了,忙说:“等打仗的时候我拼命夺两支枪,送给班长一支还不行吗?”

“这还差不多。”哥哥点点头,笑了。

没几天,这样的机会来了。

那天,部队打土家归来的途中,班长问杨得志:“今天要是碰上敌人,你怎么办?”

杨得志举着擦得雪亮的梭镖说:“用它夺汉阳造!”

“好!”班长说。

也真让班长说着了。当他们走到一个山梁上,太阳已经落下了地平线,四周一片寂静,忽听得队伍中有人惊呼:“敌人!”

果然,山梁下走着一队敌人。

敌人也发现了红军,开始猛烈地射击,子弹“嗖嗖”地从杨得志他们的头顶、身旁穿过。

“卧倒!”连长喊道。

杨得志就势往地上一趴。他想抬头看一看山下的敌人,在他身边的班长猛地一把将他按在地上,厉声说:“身子再低点,否则,要吃亏的。”

“班长,我想夺两支汉阳造,一支送给你。”

“好,这个礼物我收下了!”

“轰!轰!”两声炮响,炮弹在连队的周围炸开了,班长对杨得志悄声地说:“别怕,这只是小炮,没有瞄准镜的,吓唬人而已,准备冲锋。”

敌人在几声炮响后,壮着胆,开始慢慢地向山上攻来。敌人愈来愈近了,透过夜色,杨得志清楚地看到敌兵们打的青天白日旗,还有胳膊上的白袖章。

只听得连长大喊一声:“上!”

班长随即在杨得志背上猛拍一下,说:“快,去夺他们的汉阳造!”

战斗开始了。这是一场白刃格斗。黑暗中,战友们只能从对方的白袖章上去辨认敌人。年轻的杨得志犹如下山的小老虎,在敌军的队伍中冲来冲去,在他闪亮的梭镖下面,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

这是一场小小的遭遇战。战斗很快结束了,杨得志站在那儿发愣。那个老兵走过来问道:“怎么啦,杨得志,吓坏了吧?”

“谁说的,我答应给班长一支汉阳造的,可现在只夺了一支杂牌枪,这可怎么办?”

正说着,只听一个声音从山坡上传来:“快来呀,班长不行啦!”

杨得志提着那支杂牌枪,迅速往山坡上跑去,到跟前才看清,班长仰卧在那里,被敌人子弹打穿的肠子流了一地。

“班长!”杨得志趴下身子,对班长喊道。

班长朝杨得志笑了一下,用手轻轻地指了指身边的一支真正的汉阳造,就停止了呼吸。

杨得志轻轻地拿起班长留给他的那支汉阳造,抚去枪上的灰尘,把它背在肩上,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对着班长的遗体说:“班长,我会用这支汉阳造,去狠狠地痛打白匪,为你报仇!”

算起来,这是杨得志参军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拥有一支汉阳造步枪,而这支枪却来得不易,是他的班长用生命换来的。

这也是他军旅生涯所接受的第一课。

那时的杨得志自然没有想到,他扛起这支枪,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伴随着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伴随着年轻的共和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过了他辉煌的一生。

他更没想到,他从此转战南北,身经百战,为人民解放事业,为共和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他毕生的经历,成了一名功勋卓著、彪炳千秋的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战争经历,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就是他,成为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后,当他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时,首先想到的是他获得第。一支枪的经历,想到的是他军事生涯中的这一终身难忘的第一课。

2.红1团团长杨得志回头看了看苍苍茫茫的大渡河,脸上露出胜利者

的微笑

1934年春,杨得志担任了红军第1军团第1师1团团长。从那时起,杨得志率领这支具有光荣战史的英雄部队,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了不少硬仗、恶仗、苦仗,初步显示出他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强渡大渡河,就是他指挥的著名的战斗之一。

那是1935年5月。

我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红1团继续担任先遣任务。

当时,为了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军委特派刘伯承、聂荣臻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员和政委,1军团把直属的工兵连、炮兵连交给杨得志指挥。

那天,刘伯承、聂荣臻一齐来到了红1团驻地。

刘伯承向杨得志和政委黎林明确了强渡大渡河的任务。

从刘伯承和聂荣臻的谈话中,杨得志知道目前红军的处境极为险恶:后有薛岳、周浑元、吴奇伟10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部队扼守于天险大渡河所有的渡口。

刘伯承说:“你们可知道石达开?此人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刀多年前,石达开率数万人在清军追击下,就是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的。现在蒋介石叫嚣,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几十万大军前后夹击,共军插翅难飞,必成为‘石达开第二’。”

杨得志顿时感到身上的担子特别沉重。

当夜,红1团冒雨开进。

5月24日黄昏,红1团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到达了距安顺场约15里的一个小村。杨得志命令部队休息,他自己与政委黎林马不停蹄地忙开了。

杨得志找来了几个当地的老乡。他了解到前面的安顺场,是个近百户人家的小镇,有敌人两个连防守。所有的船只都已被抢走、毁坏,只留一只船供守军使用。安顺场对岸有守敌1个团。

看来,要渡过大渡河,只有首先抢占安顺场,夺取惟一的一条船。

这时,军委总部来了命令,命令杨得志连夜强渡大渡河,确保后续部队尽早开始渡河。

就在这时,刘伯承、聂荣臻又一次赶来了。

刘伯承说:“这次渡河,关系着数万红军的生命,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

杨得志再次感到事态危急,当即表示:“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我们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

刻不容缓,偷袭安顺场的战斗立即打响了。

按照杨得志的分工,政委黎林带2营至安顺场下游渡口佯攻,以牵制敌杨森的2个团;3营长尹国赤带3营担任后卫;他自己率1营袭击安顺场。

天漆黑,雨,下个不停。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战士们,又踏着泥泞的小路急进。

此时,安顺场的守敌已经进入梦乡。他们哪里想到红军已出现在他们面前。

“哪一部分的?”1营的尖兵排与敌人的哨兵接触了。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战士们高喊着,冲向敌人。

“砰!”敌人开火了。

战士们的枪支一齐吐出了火舌,顽抗的敌人纷纷倒下,活着的当了俘虏,还有的没命逃窜,不到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