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少帅 >

第90章

清末少帅-第90章

小说: 清末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考虑各种数学和物理知识,只要几个星期就可以使用,但是真正的大炮就不行了。什么弹道、测绘、侦查、指挥,一大堆的专业知识,当初单是两个炮兵训练营的士兵,陈从义就硬生生的磨了两年才算让他们合格,要是这种大炮,对炮兵的要求肯定会更大,一年的时间确实是太紧了。
  咬了咬牙,陈从义用力的点了点头,“少帅放心,一年之内我肯定把这支炮兵练出来,不会比那两个炮兵营的士兵差。”犹豫了一下,陈从义接着说“少帅,独立炮兵不比其他的,那些山野炮射程不算很远,单是步兵就可以侦察情况,进行校射,但是这种炮恐怕需要侦察气球,还有很多辅助设备,这样一来花费是很大的。”
  眉头轻扬,孙复挥了挥手,豪迈的说“你只管练兵,其他的不管你的事情,都由我来负责。”
  说的豪迈,其实孙复心里都快滴血了,155毫米的榴弹炮重量都是在数千公斤的水平,但是拉动这些火炮需要的马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75毫米的山炮重量不过五百多公斤,两匹马就可以拉动,就算是75野炮,也不过一吨重,四匹马就能转移。但是现在的榴弹炮最轻的短管榴弹炮也有三千多公斤,六匹马拉着都有些吃力,再算上那四十多公斤的炮弹,没有卡车的情况下,一辆大车能拉20枚就已经不错了,也就是说一门炮一个基数就要三辆大车来拉。
  拿得起就放得下,虽然心头滴血,不过也没有表露出来,等以后汽车出来了,也就没那么多麻烦了。孙复指着刚刚陈从义挂上的那门炮,问道“认识么?”
  尴尬的笑了笑,陈从义刚刚只顾得激动了,没有好好的欣赏大炮,现在孙复问起来,就打磕了。这次围着大炮足足转了五圈,他也没有看出这是那种型号的大炮。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也没想出什么结果,只好摇了摇头,不确定的说“我虽然不认识这种大炮,不过应该是法国大炮的风格。”
  “你要认识就怪了,这可是要等到五六年后才会出现的大炮。”孙复心里暗自诽谤,嘴里却说道“这是一款新式大炮,现在还没有任何国家装备研制出来。这个倍径长的是长管加农炮,射程超过17公里,只是重量也达到了8700公斤,移动极为困难,不适合我们使用,所有只有12门,装备一个加农炮兵营。另一款是短管榴弹炮,射程12公里,重量只有3220公斤,六匹马就可以拖走,是未来一段时间炮兵部队的主力,有36门,可以装备三个榴弹炮兵营。比起其他国家的这种类型火炮,这两者都要先进许多,所有保密性也要加大,恐怕你要有一段时间无法回家了。”
  “放心吧,少帅。”陈从义严肃的点了点头,虽然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有些伤感,但是能够把炮兵首席主官的位子坐稳也不错,不然自己的那些学生就把自己给顶了。更何况现在掌握着全军最强大的火炮,不回家也就不算什么了。他不知道的是在崖州的某座军港里,有着比这种炮大得多的重炮,可惜见识到陈从义对大炮态度的孙复,恐怕短期内不会让他看到了。


 二十四章 大时代的序幕

  还没有进入九月,就先来了一段坏消息,先是江苏圩堤溃决,导致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一片汪洋,数百万人受灾,接着就是直隶东安永定河漫口,直接影响周边数县。济南也不敢示弱,出现暴雨,刚刚大旱过后,也不等百姓缓口气,龙王就大显神威,淹没农田、村舍无数,万千黎庶背井离乡。
  除了送去些银钱食粮,对于那些地方的苦难孙复实在无能为力,庆幸的是当地官府还算有些底线,对灾民管理的还行,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坏消息过后,好消息也来了。西历1911年9月2日,清廷命端方帅鄂军三十一标和三十二标一营入川平息四川民乱,接着就是署理湖广总督瑞澄命令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一营开往宜昌,二营前往岳州,第八镇马队八标调往襄阳,二十九标三营开往郧阳,可谓是把兵力散的很开。本意是想要预防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四处煽动一起骚乱,但是却也把武汉三镇的新军抽调一空,留在武昌的新军战兵数量锐减,只剩下一半多些。
  旁人对于端方入川自是没有什么感觉,顶多是革命党或者同情革命的人,以及保路运动的支持者会担心四川保路运动的实行者会有什么危险。但是得到端方带鄂军入川平乱的消息,孙复心里就是一阵激荡,大时代的号角已经吹起,国家的命运就要到了一个转折点上。
  对于自己带来的影响会不会使武昌起义有什么意外,孙复毫不担心。随着“夜枭”的规模的扩大,孙复对武昌起义的内情了解也越来越多,对革命党人的能力更加震撼,共进会和文学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鄂军的一镇一协16000多人的军队渗透的极为彻底,加入文学社和共进会等革命组织的新军官兵达到了三千多人,另有七八千人都受到了革命组织的影响,同情革命,真正站在清政府一方的仅仅一千多人,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清政府有通天之能也保不住自己的江山了。
  如果不出意外,武昌起义的肯定会在十月打响,也就是下个月,留给孙复的时间并不多了。曾经有过那么一瞬间,孙复有些后悔自己太过保守,一直困守三州之地,没有像同盟会一样扩大势力,不过转瞬之间,孙复就打消了这个想法。或许学习同盟会,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很快的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压制住同盟会,成为革命主力,就算是将来主导全国大权都可能,但是代价也是极大的。
  缺乏坚实的基础,很容易向同盟会一样,能够推翻清政府,却不能掌握全国的局势,也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结果很可能像历史一样,被列强煽动起的各个野心家四处起兵乱政,使中国再受半个世纪的战乱之苦。
  兵饷器械不缺,孙复缺的只是军官,就算是两年来的积攒,手下的基层军官也只是将将够用,不然孙复早把混成旅扩编成镇了,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统一全国了,可惜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日本陆士留学生在孙复没有把军队的根基打实以前,是肯定不能用的。同盟会和孙复的理念差别太大,纳入革命党人进入军队,纯粹是向钢料里添加生铁,只有自己的组织建立起来,孙复才会考虑把日本陆士生和其他新军收编入自己的军队。
  一向喜欢听取手下官员意见的孙复,这次来了一个独断专行,直接下达了自己重生以来最疯狂的一次命令:
  “命令,提刘辉、郑子康、孙固三人为上校旅长,编练四、五、六三个混成旅,编制兵员器械一如模板旅。”
  “命令,擢升黎族营营长德鲁为上校旅长,扩编山地旅,四营制。”
  “命令,各地巡诊的医疗队必须在本月内返回部队,不得延误。”
  “命令,琼崖知府郑规全权掌控高、崖、琼政务,任何不配合的满清官员都可以就地革职。”
  ……
  关于军务的命令动作虽然大,但是蔡锷、蒋百里等人还能看的明白,毕竟六个混成旅和山地旅的编制都是计划好的,但是琼崖知府竟然可以执掌高州政务,而且孙复竟然还可以下达命令,这让对内情知道不多的几人,更加感慨孙复的势力之大,谋划之深。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如果蒋百里再不明白接下来会是什么,那么他的脑子就就该换换了。或许指挥部队作战,蒋百里不如蔡锷,但是抡起谋划和揣测人心,蒋百里就胜上一筹。孙复的命令传下以后,蒋百里就知道这是准备和清廷彻底翻脸了。
  “百里兄,这次少帅是要做什么?我怎么看不明白,这么多的事情一起做,会很繁琐的,以少帅的眼光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其中的危害。”蔡锷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硝烟味,但是还没有想到起义的程度,在这里悠闲的当了两个月的旅长,蔡锷有些习惯了,思维惯性出现了。
  “松坡啊,少帅这是想要做真正的少帅了,但是手下官兵喊他少帅,他已经不再满足了。”
  蔡锷本就是聪慧之人,只是陷入了惯性思维才会疑惑,蒋百里稍加点播,蔡锷就明白过来了,顿时就觉得热血上涌,闲置了这么久,蔡锷都快忘了自己是军人了。
  看着精光闪烁的蔡锷,蒋百里笑了笑就走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肯定是要很忙碌了,趁着现在一切都还没有实行,赶快补个觉,积蓄些精力,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能够察觉到高州紧张气氛的不知是蒋百里这些人,就连一向在家里饮酒作乐的王克征,也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王克征嘀咕说“这小子终于要动手了,我还以为他要再当两年缩头乌龟呢!也许我该叫萱儿回来了,这几年他可是和一个黎族女孩打的火热,别把我的宝贝女儿的大房抢跑了。”
  嘀咕完后,王克征只是安排了手下属吏准备应对总督的诘责公文,就再次寻找自己的酒友游乐去了。
  孙家大宅,主楼后面有一栋小楼,看起来很是典雅,可是住在里面的人却是和淡雅沾不上边。
  对于孙复的命令得到最快的就是满脸横肉的孙虎了,魁叔也没过多久就知道了所有的情况,两个老头聚在一起,肯定是要议论一番。
  “老爷,少爷终于忍不住了,恐怕用不了一个月,朝廷就要有动作了,我们的安生日子要没了。”虽然口气很是伤感,但是魁叔满脸都是兴奋,他可是早就望着推翻清政府了,好报家仇旧恨,就算是孙虎也对清政府没了什么好感,根本没有把他们当做一回事。
  “你啊,明明心里高兴的不行,却还装出这样一副表情。朱晟在复儿那里的位子越来越重,你早就盼着复儿造反了。”长叹了一声,孙虎心里有些感慨,当初的一个娃娃,现在已经手握数万大军了,自己都不能决定他的未来了,也许自己有生之年还可以去台湾看看。
  “子孙自有子孙福,我们也不要为他们多想了。我看啊,八成是复儿看出什么了,才会有这么大的动作,不然依他谨小慎微的性格,肯定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军夺政的。”
  魁叔点了点头,这些他自然也是明白的,所有才会一点担心都没有。不然以清政府的新军的强大战力,自己家里的这几万军队真的不好说能够稳胜。
  明面上的命令已经引起了滔天大浪,孙复还有几个命令更是惊人,武警部队被孙复又增加了四个师的编制,这下除了各地驻守的武警以外,武警部队已经有了六个师,还有四个山地团,虽然会被德鲁抽调不少,但是肯定会很快补充的。这意味着张德瑞成了孙复手下掌管兵员数最多的人,虽然战力比之混成旅差了些,但是也比张定国几人强出一些,数万和数千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上的。
  除了武警的扩大,还有隐藏了许久的陈则默,督察队长以外,他又多了一个职位,组建一支特别行动队,直属于孙复。情报组织没有行动权,行动队没有情报权,虽然会影响他们的行动能力,但是却可以避免情报组织坐大的隐患,还可以保证各方面的发展的更加透彻。
  有满意兴奋者,肯定会有不如意的,本来高州的各地县令权力就被警察局收去了不少,这次孙复又直接收权,让很多人都不满了,可是在电白、信宜两地的县令被强制拘押以后,就没有人敢在龇牙了,有恨也只能咽到肚子里。心里期盼着有朝一日,朝廷能够镇压孙复等人,好给自己翻身的机会,可惜他们的梦想注定是要破灭了。
  巨大的招兵布告再次贴满三州地面的时候,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氛了,谨慎者开始准备转移三州境内的产业,胆大者则是试图和孙家拉上关系,或者是准备做朝廷的内应,搏个前程。


 二十五章 乱了

  金色的阳光洒在两广总督署的贴金大匾上,耀眼璀璨,仅仅凭借几个字就把统帅数千万人众的总督衙门威严尽显。这方牌匾代表的可是两广总督的权力和威重,虽说两广总督并不能真的掌控两广,但是在广东却是名副其实是牧民之首,拥有无可争议的杀伐撸夺之权。
  可惜这里的主人两广总督张鸣岐现在的心情却是极为不好,前几日高、琼、崖的异象张鸣岐已经知道,肆无忌惮的扩军,罢黜县令,这简直和扯旗造反无异,如果不是和龙济光的关系闹僵了,担心他也学革命党来过起义,张鸣岐早就把手下的二十五镇派出去镇压了。
  当然这只是他激愤之下的想法,真的要他做,他也不会干的。别人或许不清楚孙复的底细,但是这几年的窥探还是让张鸣岐了解一些东西的,最起码张鸣岐知道孙复手下有六个营的兵力,装备极好,而且孙复本人还和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