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少帅 >

第32章

清末少帅-第32章

小说: 清末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行车厂目前产出不多,直接被山子营库存起来了。”
  “今天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让大家了解工厂的利润如何。这次孙家准备大办重工业,包括钢铁厂、化工厂、发电厂、新式煤矿等多家企业,设备已经订好了,再过一月就会陆续到来。目前中国轻重工业都是一片空白,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把握商机,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金山银海随手可得,强国富民不在话下。”
  为了这次会议可以把那些地主老财们家里的银子捞出来,大办工业,孙复特意安排了托来引诱他们,“孙家如何保证我们创办的企业可以赚钱,要是货卖不出去怎么办?”谨小慎微的往往是土财主出身,他们祖上靠着jīng打细算创下家业,最想要扩大家业,但是担忧也最多,这位就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孙虎根本没有犹豫就放出了豪言,“只要你们生产的产品合格,卖不出去,孙家以不低于市场上的同类价格收购。”
  “如果你们不信,孙家可以立下字据,相信诸位不会怀疑孙家会诈了银子就跑吧。”开玩笑,孙家的山子营士兵家属都在这里,跑得了嘛,再说孙家的投入这么大,那会逃跑。
  “那我们到不担心,孙家的信誉一向极佳,只是此次投入巨大,万一出点意外,孙家有足够的家产赔付嘛?”
  这一次托可是问到了大家想问不敢问的问题,万一得罪了孙家,搞不好自己就成了‘失踪人口’了。
  “哼,孙家此次投入两百多万购进设备,就算是出些意外,变卖家产也足够赔付诸位的投资了。”
  众人再次齐吸了口冷气,两百万比之盛宣怀和胡雪岩那样大清巨商首富自是不多,但是在整个高州可以说是首富了,在座多是家产在十万两以上,五十万两以上的都不多,就算是茂名的四大家族也不过百多万两的家资,能投入的银子就更少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很麻烦的,就算是托也不好问出来,犹豫了一下,想到孙家和知府是亲家,咬咬牙问了出来,“有人捣乱我们建立的工厂怎么办?”
  在座的都是高州有地位的人,谁会在乎小混混的sāo扰,捣乱的自然就是当官的,这年头当官都是为发财的,要不然花那么多银子捐官干嘛?
  高州知府脸sè一僵,虽然事前早已通过信,但是贸然被提出来高州官员的问题,心里还是不舒服,任谁提起自己治下官员有问题,都不会舒服,好在这次都已商量好了,倒也没有太过难看,反而是一个刷威望的好机会,“本官今rì发下话,只要诸位响应朝廷号召,工业兴国,那个敢动手,本官绝不轻饶。”清廷曾颁布过关于鼓励工商的诏令,不过没人把它当回事,封疆大吏正在配合着立宪派逼着朝廷实行宪政,那会理着,如果真的以此为罪名,也可以说的过去。
  “孙家的山子营再过阵子就要成军了。”好似随意的一句话此刻从孙复的嘴里说出来,意思有些不一样了,这明显是说我的军队会为你们保证安全的。
  这下大家的担心被彻底消去了,下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投入银子,建起工厂,根本不用担心产品没销路,大不了卖给孙家就是了。
  “王兄,你准备办什么工厂?”
  “一家罐头厂和一家面粉厂,罐头厂主要生产鱼肉类罐头,面粉厂还可以向孙家的食品厂提供面粉。”
  “我就不准备办厂,直接去海南种植橡胶,听说那东西前途不错,就是周期长了些,胜在稳定。”
  相识的相互打听着办的什么工厂,一个个的信心十足,仿佛银子就在那里等着自己去拿一样。也有一些没胆量没有打算办厂,他们注定要被繁华起来的茂名甚至高州抛弃。


 四十二章 入会?

      茂名街头,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眼中时不时闪过一缕jīng光。
  随手拉着个路人,“老乡,和你打听个事。”
  贸然被人一拉,路人心里有些火气,转身就要发火,却发现这人一身洋装打扮,不似常人,担心惹下麻烦,就忍下了火气,挤出一丝笑容,“小兄弟,你要打听什么事啊?”
  “你知道茂名孙家在哪住嘛,我在这城里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
  ‘找不到就对了,你要是找到了才怪呢。’心里觉得这个外地人有些好笑,来找人竟然不先打听一下就乱转,真是愚蠢,“小兄弟,这你就不知道了,孙家并不住在这城里,他们住在茂名东偏南些的孙家庄,城里可没有他们的宅子。”
  “哦,他们为什么不住在城里,这里不是很方便嘛?”在年轻人眼里,有钱人一般都住在城里的,只有地主才会住在乡下。
  “这你就不知道了,孙家本是行伍出身,刚来茂名时带着过千人的部署。为了互相照应,孙家就在茂名城外买下来数千亩良田,上千人在那里聚居。”
  “多谢老乡了。”
  不知何时,年轻人身后出来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小伙,拍了年轻人一下,“执信,我打听过了,孙家有几千人枪,如果他们支持革命,马上就能在茂名点起革命的火炬。”
  先来的那个就是朱执信,他和胡毅声在广东各地联络会党,山子营招兵时,他们就知道了,当时有事给耽搁了,没能安插进去人,这次两人来就是想拉拢这支军队,“毅声啊,我看拉拢他们并不容易,孙家和高州知府是亲家,想拉拢那支所谓巡防营难度很大啊!而且,孙家好像很有钱,广州城里新出现的荔枝罐头就是他们家生产的,销售的还不错。”
  “那个荔枝罐头我到知道,也吃过一次,就是太甜了,完全没有了新鲜荔枝的鲜味。”说着还不自觉的吞了口口水,有些言不由衷。
  “走吧,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浮山岭走一趟,听说那里的有一伙强人,却从不劫掠乡人,应该是支持革命的,总不会空手而归。”他们并不知道,浮山岭的所谓强人根本就是孙复的卫队。
  孙家庄,现在清静了很多,没了往rì的喧闹,村里的年轻人多是参军去了,剩下的成年男女又被食品厂招去了大半,剩下的多是老幼妇孺了。
  朱执信和胡毅声来到孙家大宅,就听到一阵读书声,两人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的后退几步,确定这里是孙府不是学校,眼中的疑惑更甚。正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婆婆慢腾腾的走到孙家门前,看到两人呆在孙家门口,也不进去,老婆婆看向两人的眼神充满了jǐng惕。
  “你们是干嘛的?”
  形象较好的朱执信,堆起笑脸,“老人家,我们是来找孙复的,这里不是孙府嘛?怎么会有读书声,我记得孙家没有还在上学的孩子了?”
  可能是两人长得本就不像坏人,老婆婆听到他们是找少爷的也就没了jǐng惕,“哦,你们是找少爷啊,他不在,现在在军营呢。”
  “老婆婆,孙家没住人嘛?”
  “少爷在军营里,一个月才回来一次,老爷又整天呆在工厂里,也很少回家,宅子里只有些仆人打扫着,平rì里没有什么人住。”
  “毅声,我们走吧,去军营,他一定在那里。”
  军营,孙复正站在旗台上等着,两千多士兵也站在那等着。全军两千五百多人,发饷放假后,竟然少了十多个,还全是新兵。按说放假三天,就算是最远的也可以跑个来回了,可是到现在已经超过归期两天了。孙复当天就让缺勤人员的班长领队,带着本班的新兵去追查了,今天就是追查的人员回来的rì子。
  从早上的十公里晨跑回来,就都在这站着,已经三个多时辰了。三个时辰的军姿,让近一半的人晕倒了一遍,不过孙复依然没打算解散。晕倒醒来后继续站在了队伍里,没有人抱怨,不只是因为孙复也在站着,还因为今天有人违反了军纪,而且是很多位,情况不是很严重,许多人都心怀踹踹,不知道那些没回来的会遭遇什么。一向活泼好动的阿福蹲在那里也没有乱动,似是感受到了这里紧张的气氛。
  朱执信和胡毅声来到军营的时候,已经下午了,还没有吃过午饭,两人都有些饥肠辘辘的感觉了。看到军营门前哨兵挺直的军姿,两人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暂时忘记了饥饿,这么规范的军姿,就算是两人极为推崇的rì本军队也比不了。哨兵的衣服都湿透了,在天气凉爽的秋天,如果不是站了很久的军姿是不可能有那么多汗的。
  在军营门口,两人被拦了下来,“站住,什么人?”哨兵的声音很大,气势浑厚,却难掩其中的疲惫。
  “我们是来找孙复孙少爷的”担心引起持枪哨兵的误会,朱执信连忙解释。
  上下看了他们一遍,哨兵才再次问到,“姓名?”
  见哨兵有把枪举起来的意思,朱执信没敢犹豫,直接道出了姓名,“我叫朱执信,他是胡毅声。”
  “在这等着”哨兵转身跑进军营,留下另一人继续站哨。
  “小兄弟,你们的军纪真严明,军姿也不错,谁是你们的教官?”胡毅声有些好奇军纪这么严明的军队到底是谁练出来的,rì本军队也不过如此。
  让他遗憾的是,哨兵根本没有理他,还在那持枪站哨,目不斜视,让胡毅声都快以为这是一尊蜡人像了。虽然被人无视不大舒服,胡毅声倒也没有多想,两人在广东联络各路豪杰时,什么冷脸没吃过,都已经习惯了。
  没有过去多久,哨兵就跑了回来,向他们敬了一礼,“将军让你们进去,随我来。”
  站在外面还没发现,进来了才知道这里有数千人一动不动的站在那,时不时的还有人晕倒,被拖到一边。数千人站军姿的场景极为壮观,但是两人没有心情欣赏,浓重压抑的气氛是一个人都感受的到,任谁也放松不了心情。
  朱执信打量着站在台子上的那个少年,少年身材并不低,却可以看出是年岁并不大,表情严肃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似松柏挺立。少年身边蹲着一只狗狗,足有五十公分的体高,很是威武,让人一眼就忘不了的,是它那四肢上的一圈鳞片,这完全颠覆了两人的认知,从没有听过狗身上会有鳞片。
  少年扫了两人一眼,“你们就先呆在这,有事一会再说”
  从他们报出名字的时候,孙复就知道这两人是同盟会会员,而且地位不低,还可以猜的到他们来这里是拉拢自己,或者说拉拢自己的军队的。
  朱执信和胡毅声本想先来个自我介绍,却没想到直接被堵住了口,没有用上,无奈的叹了口气,就在那站着。可是没一会,两人就受不了了,想要蹲下来,两人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担心被士兵们嘲笑,看到没有人关注他们,就直接蹲在了地上。
  cāo场很寂寞,就算是有数千人站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寂寞,没有一点声音,偶尔有晕倒的士兵被拖出去,醒来后又再次站了回来。两人虽不是士官生出身,但是这些年为了武装起义,也进行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游历中外期间,也算见过不少的军队,但是如此纪律严明的却是首次看到。也许只有史书里记载的那些传奇军队可以比拟了,现实中没有可以和他们相媲美的,就算是称雄东亚的rì本皇军,也不行。
  不知过了多久,反正两人是感觉到像是过了几年,这种压抑的气氛下,两人快要发疯了。
  终于,有声音了。
  营门口归来一行人,风尘仆仆,其中有一个是被押着,双臂用绳索捆着,这种情况引起了憋得蛋疼的两人的注意,立马就站了起来。
  其中一个领头的来到孙复面前,敬了个军礼,“报告将军,九连四班抓回逃兵郭瑞,请求归队。”
  “归队”让朱执信和胡毅声奇怪的是,孙复竟然回了一个军礼,要知道在满清的军队里,只有下级向上级行礼,上级经常不理会,就算是新军也是如此。
  “是”
  “郭瑞”孙复大声喊了一声,声音有些沙哑。
  本来被绳索捆着双臂的郭瑞,下意识的挺直身体,“到”可是声音刚落,就又面带苦涩的低下了头。
  “士兵郭瑞,为何逾期不归。”孙复再次大声问道。
  郭瑞留下两行眼泪,面带凄凉,“将军,求你了,放我回去吧,我愿意把军饷还给你。”
  郭瑞的回答让孙复极为愤怒,本就沙哑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士兵,可还记得军纪军规。”
  “记得”郭瑞感受到了孙复的怒火,从没有见过孙复如此生气。
  “那你告诉我,是哪一条规定可以让你如此轻贱军纪”
  知道自己犯了忌讳,郭瑞心底还怀有最后一丝期盼,不惜跪了下来,“没有,将军。只是我母亲病重,求你让我回去侍奉她最后几天,倒是我愿回来领死。”
  从郭瑞的回答中,孙复猜出了事情的大概,定是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