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望子成龙 >

第218章

三国之望子成龙-第218章

小说: 三国之望子成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形侍猓鹑诟母锛唇际凳谛枰桓鑫榷ǖ幕肪常偌由嫌懈玫淖急福拍芗跎倜鹞庵街形壕孔涞乃鸷模蕴嵋椴蝗缃邮芪夤某瞥迹⑶易急父隽侥暝傩蟹⑵鹫秸

最后显然主和派人士的声音更加响亮一些,又或者张铭的心中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软弱,所以在私人酒会的场合,非正式地答应了东吴的请求。

随后,在张铭的提议并且经过荀彧等人的讨论之后,魏国拟定了一张诸如修路权、港口通商权、矿产开采权等一系列不平等条件,扬言吴国一旦拒绝,那么东吴的请求他便立刻正式拒绝,并且开始灭吴之战。

张昭当时心中带着满腔的愤慨,但孙策的命令还是让他谨记于心,于是仔细看了一遍那份合约,发现里面的条件几乎都是涉及商业的条令。并没有每年进贡、每年吴皇亲自前来朝拜什么的辱及吴国尊严的条文,仔细想想觉得没什么不妥的情况下,他代表孙策在合约上签了字。

于是,东吴正式向魏国称臣。而合约发回孙策手中的时候,孙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将合约交给了诸葛亮帮忙看看,结果诸葛亮一看,立刻大叫张昭卖国。

的确,他不懂得什么叫做铁路,但他知道若是给魏国修建了那条叫做铁路的东西,那么魏国的士卒沿着铁路一举南下吴国便非常便捷了。要知道不少铁路是跨江建造的,这就使得士卒南下的时候,减少了就地搭桥的麻烦。

至于港口贸易权、矿产开采权就更加不用说了,一个涉及吴国的都财政收入,一个涉及吴国工业发展的命脉。前面一个还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合约上并没有说不能收取赋税,只是后面那个可以商量的余地就小了许多。

只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合约已经签订,最多是在细节上磨磨嘴皮而已。

之后又是三个多月的嘴皮战役,最终修路和贸易权上面吴国大败,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不过这没什么,交易可以带来赋税这对吴国也有好处,至于那些间谍的渗透,只能加派人马进行监控了;修路就更加没什么了,大不了战争的时候将桥梁炸毁,自从有了火药之后,破坏工作变得是那么的轻松。

而唯一有所进展的就是采矿权了,魏国承诺不参与开采吴国的铜矿、铁矿、金银矿等涉及金融和军事原料的矿产,但其余矿产的开采,吴国不能拒绝,并且第一年开采出来的矿石不能收取任何赋税。

孙策和诸葛亮都知道魏国采矿,第一年就探矿、安装设备、挖掘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都要花费四五个月的时间,正式开始挖矿都要在后半年才能进行。少收半年的赋税,就矿石尤其是那些非贵重矿石而言,也值不了多少钱,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合约正式生效之时,大量魏国商人带着他们的队伍来到了吴国进行探矿,很快一个个矿洞开始兴建,大量吴国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安排,减少了吴国的就业压力,同时那些采矿的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也逐渐发展出一个个大小的城市。

这些当然就轮不到张铭等人头疼,他们如今正在实现魏国的金融改革。

华夏银行正式出现在了华夏大地,并在第一时间在全国各个州郡都开了一个分店,甚至连吴地也没有错过。知道了银行的性质,孙策和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于是东吴分行建设也算非常顺利。

在这一年里,张铭宣布华夏实施金本位,并正式发行经过三十多个专家研究开发出来的纸币和硬币。华夏银行更是实现了存款有利息和低息贷款业务。只是这年头的世家和个人都对银行这玩意保持怀疑的态度,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依然很少人将积蓄存入银行。

不过这不要紧,因为很快张铭就宣布,从今开始,魏国的军队军饷,正式使用纸币支付,并且并非直接发到士卒手中,而是每月按月存入银行,存入之后会有专人通知当地军官,由军官通知士卒们前去银行查账。

至于查账之后是领出来,还是继续存在银行里面,就由士卒们自己来决定。

士卒们一开始也不太习惯这种方法,但几个月后习惯了,觉得这样也不错。至少凭着那全国通兑的业务,他们的军饷也可以在别的地方领取,不需要同以前一样,要找人帮忙送回家里。

而他们的家属在习惯了在银行取钱之后,也开始在银行里面存钱,慢慢地就带动了周围的百姓一起往银行里面存款。

华夏币开始慢慢普及,银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个人的存取变得逐步变得更加安全与便捷,只可惜没有电脑可以使用,否则银行业务会变得更加便利。

至于一开始实行的新军饷发放制度,也使得军队的财政被政府牢牢的卡住。地方已经没办法直接插手军事,军官也不能再享受吃空饷的福利,更不能通过直接发放军饷来收买人心。政府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度,因为银行的出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银行业的出现也带动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对刚刚占领的益州的重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益州以过去谁也想不到的高效率迅速重建,多条进出益州的道路正在兴建,兴建完毕之后,入蜀便不在是难事。

魏国人民看着每天都在变化的华夏大地而喜悦,然而身处陈留的张铭,此刻则是陷入了哀伤之中。

那个他爱着的女人,那个因为自认为年老离开陈留返回琅邪的徐若仙,在公元二百零八年三月底的时候,病故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七十七章 禅让前后炎龙舞天

徐若仙和张铭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原本作为张铭岳母的她,偶然在张铭修炼的时候进入了书房,可以说在一系列的巧合下,两人都到了一起,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哪怕徐若仙至死,身份依然是张铭的外室,而不是妻妾。

母女共事一夫当然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尤其女儿青春靓丽,而目前也成熟妩媚的情况下,更是让任何一个男人心痒难搔。只是在当时的伦理道德下,这样的行为并不提倡,为了张铭的名声,所以徐若仙为张铭生下了儿女,但身份依然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地下情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文臣在叹息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论权术和心性,次子张舍比他大哥更加好。论成熟稳重,张珑也比不上他这个弟弟。只是张舍首先并非嫡子更不是长子,更兼他的母亲一个名分都没有,所以他可以继承张铭的可能性无限趋于零。

徐若仙去世,年老是一个方面,长期远离爱郎心中思念难以得到宣泄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春天冷热交替之时,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在窗前沉思了足足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被发现受了风寒。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区区风寒居然就要了她的生命,甚至连医生前来救治的时间都没有留下。

张铭得到徐若仙去世的消息之后,张铭亲自赶到了琅邪徐家,为徐氏守了三天的灵。对外徐氏只是他的丈母娘,所以三天的守灵就足够了,表现太过,会给别人看出端疑,有心人拿着这个打击他的话,对他的声望会有所损伤。

尤其是现阶段这个时期,声望对于张铭而言暂时比任何东西更重要。

当然,至于徐若仙的几个儿女,哪怕是远在荆州的张舍,也第一时间赶回来守灵,张舍肩负荆北镇守重任,所以他只能为母亲守孝一个月的时间,至于已经嫁给周瑜的张爱,则没有这方面的顾忌,立誓为母亲守孝三年,并告诉周瑜,若嫌弃她不能尽妻子义务的话,可以随他纳妾。

周瑜对此表示支持张爱的决定,至于纳妾什么的,他并不着急。这是因为张爱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算是已经为周家留下了血脉。

况且他在海军服役,每年在海上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家里的时间。而且自从大海之广阔,天下之宽广,周瑜的心也就沉醉在了那波涛汹涌的海洋之中。现在他的他说是破浪海军的统帅,还不如说是一个大冒险家更妥当一些。

至于张铭,三天守灵期过去后,他就回到陈留。

此刻的陈留,正在酝酿着一个很大的舆论,那就是张铭天命所归,大汉天子年纪尚幼何德何能混吃等死不干活?

也就是说,现在陈留的市井之中,已经有了天子禅位给张铭的言论,并且以陈留为中心,正以极高的速度,开始在华夏大地之中传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首先,张铭作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谁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是因为才获得的,而这一切和那个陈留皇宫之中的汉帝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先代的那个皇帝,甚至还将张铭定为逆贼。

试问在汉朝的统治下,大家流离失所,而在张铭的统治下大家丰衣足食。如果张铭这样还叫做逆贼,那么或许大家都愿意‘附逆’了。

第二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臣子们希望张铭成为帝皇。

如曾经所言,华夏自陈胜之后,帝皇血脉就变得不值钱,甚至在更早之前,其实华夏实际掌权者就已经变成了那些投机者们。而那些投机了张铭的投机者,眼看张铭已经成为了魏王,却死活不肯更进一步,心中当然不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张铭拥立汉朝而不自立,换言之若干年后,若张家旁落而汉朝皇室出了一个中兴之主,张家到不倒霉大家不知道,但汉帝并非他们的投机对象,夺权成功的结果就是他们一点收益都没有,甚至会被那些投机汉帝的投机者们进一步打压,这是他们绝对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虽说不是不能在张家旁落的时候,随便拥立一个更大的世家出面,对汉朝进行篡权,但张铭他们投机了那么久,却不能在张铭这里获得他们预料之中的效益,这让他们非常的不爽。

所以,在等待了足够久的时间,却发现张铭依然没有改变心意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强行将张铭推上帝位。张铭有这个资格上去,也必须上去!

在这些世家的推波助澜下,天子禅位的呼声当然以音速向全国扩张,那些愚昧的人们也不知道政治的阴暗面,只因为张铭给了他们好日子,这样的君主比汉朝那些昏君不知道好了多少。

同时,他们又担心有一天汉朝重新夺权成功,然后大家又回到那个流离失所的年代,心中的恐惧让他们更是豁出去地支持张铭登基。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张铭自己也觉得,自己该登基。

他是一个懒人,最害怕的就是未来进行改革失败后,总有一天张家会被那些不断挖墙脚的世家拖垮,然后被新的掌权者尽数诛灭。

所以,天下间他只是孤身一人,那么他会当君主,因为不管怎么样,他来到时候是孤家寡人,走了也是形单影孤;若他是一个小世家的家主,甚至家族大一点,那么他自然会选择当一个投机者,安心让汉朝千秋万代下去,然后张家就在汉朝这颗大树下,安心汲取养分。

只是他如今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家主,更是堂堂魏王。权力和家族都是他肩负的重担,就算他再打算懒散下去,也必须要顾及一下子孙后代的想法。

难道自己真的要学习曹操?自己安心当一个周公,然后死了之后,才让儿子篡位?就算自己不篡位,自己这个华夏的实际掌权者,难道死后史书对自己的评价就会高一些了?

明明对自己名声一点好处都没有,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做这个恶人?

回想当年张铭和张瑜书房的对话:

“我是一个懒人……”张铭当时仅仅说了这六个字,但意思已经很明确。

“如此……希望你的儿子不会反对就好。”张瑜当时是这样回答张铭的。

后面其实少了几句对话:

“所谓人隔肚皮,都说知子莫若父,但在涉及权力的情况下,谁能保证儿子们就能明白我的用心?”听了张瑜的话,张铭摇了摇头。

没等张瑜说些什么,张铭继续说道:“我是一个懒人,但我更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张氏家族的族长!

自从我成为一个家族的族长,我优先考虑的,是我们家族的兴旺。我们成为了投机者,那么那些投机我们的人或怎么想我多少也能猜到,最坏的可能就是在我去世,甚至珑儿他们也去世之后,默默扶植起一个新的代理人,不仅将汉朝取代,更会将我张家赶尽杀绝,以平张家‘背叛’他们的仇恨。

当帝王这是我必然会走上的道路,但若希望张家能够长久,投机者的身份也绝对不能放弃……”

“世间……真的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张瑜抬头看了看张铭问道。

“我有不少优秀的儿子,他们是我的骄傲。我没有完成的事情,他们会继续完成。帝王之路如何永久,我不能完成就让他们来完成,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切断世家挖墙脚的动作,不行至少也要无限制地延长挖墙脚的时间……”张铭将茶杯拿起,狠狠一口喝干,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