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62章

天朝之梦-第662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上台这十七八年,已经超过五万万的华夏子民们真是没有少挨折腾。

而在未来,当义务教育在大明全国普及以后,每一个大明男性公民,也将有同样的义务和责任——当然,眼下义务兵役制还没有在汉地十八省执行。有义务随时拿起武器为国而战的,就是居住在二十二个“新省份”和东西伯利亚公司属地上的不到5000万大明公民。理论上,大明帝国可以从这5000万人中动员出数百万人的军队!

另外,所有的大明贵族男子(包括皇帝的封臣,但是不包括花钱购买来的荣誉贵族),同样有不可推卸的兵役责任!所有的大明官员,不论文武,也都有拿起武器保卫社稷的责任在身,根据《兵役法》所有的大明文官同时也是预备役军官!

第1163章 好男要当兵

“老……爷……”

“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宝儿才18岁啊……老爷,你想想办法吧!”

看到刘宗英回家,女人们可就哭的更起劲儿了,好像这哭声真的能传到万里之外的南京紫禁城,感动那位铁石心肠的皇帝老子似的。

刘宗英也有点傻眼。他自己就是东林党籍的哈萨克汗国议员,当然知道《大明兵役法》、《大明国民动员法》和《哈萨克汗国民兵动员法》的相关规定了。现在的大明最讲究什么权利和义务相等,既然哈萨克汗国这里的老百姓都白得了土地,小日子过得比汉地民人滋润,那么就该首先拿起武器当兵保卫祖国……或是去帮着皇帝侵略外国!

这什么权利义务的这都是皇帝老子从西洋取来的真经,和华夏这几百年来的规矩是不一样,没有读书人免役免差这一说,也不能交点银子就免兵役,不过出点银子疏通一下还是能找个安全一点的岗位。

而且身为议员,就是参加了军队也不会当大头兵的。可是刘宗英还有三个年满十六岁的儿子,也都到了服役的年龄,就是两丁抽一,也得出一个儿子去当兵,这议员的儿子不说万众瞩目,也是大小报纸关注的对象,不大好明目张胆通路子。可是万一真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二哥,你别担心,你是河中府选区的议员,又是贸易公司的大老板,他们会给你安排个负责后勤的差事,不会真让你上前线的。”

正满脑子盘算的时候,刘宗贤的嗓音响起,让他从自己的思绪当中回归现实。

“老六,我老了,可是宝儿还年轻……”

宝儿是刘宗英的长子,就是那位已经换上军服的青年,名叫刘公宝,现在是河中公学的学生,正准备报考新开张的天山大学的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大明帝国的大建设时代才刚刚开始,建筑工程人才奇缺,前途自不待言,所以正经的建筑工程学院都很难考取。

而一次良好的兵役记录,则会让刘公宝有进入天山大学的优先权!当然,一次逃避兵役的记录,会让他和天山大学永远的说再见,而且今生今世也不能再去考功名,就连名下的国家授予的地产也会被剥夺,更不用说,还会面临一场牢狱之灾!所以逃避兵役的事情,是哈萨克汗国这里的大明公民想都不敢想的。

何况,刘公宝刘大少爷是在河中公学里面喊着“为了帝国,为了皇帝,前进!”这样的口号长大的一代军国主义接班人。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草原军团扫荡西域,大破俄兵的英雄故事。如果不是老爹板了面孔,他都想去考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了。

现在看到老头子一副贪生怕死的模样,刘大少爷当下就嚷声道:“爹爹,儿子也是好男儿,上阵杀敌方显男儿本色,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刘宗英眉毛一挑,“当个大头兵还男儿本色?没听过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吗?”

“爹爹,您这都是什么时候的道理啊?如今我大明得以辉煌如此,还不都是大明雄兵前赴后继打出来的?若没有人当兵,咱家能有今天的富贵?再说了,现在大明朝文武不分家,考上秀才就是预备役军人,可没有什么文贵武轻一说了。”

刘宗英气得跳脚,可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儿。他兄弟不就是预备役军官吗?现在大明帝国的忠臣不是用嘴巴当,而是要用行动来当的!

“二哥,就让玉铭(刘公宝字号)跟着我去北府堡吧,我好歹保他一个周全。”刘宗贤知道自己的侄子逃不掉兵役的,真要逃了,这辈子也就毁了。哈萨克汗国这里可不是大明汉地,人多地少,要募点穷人当兵并不困难。

在哈萨克汗国这里,谁家没有个两三百亩土地?谁家没有成群的牛羊马匹?这点身家搁在汉地全都够得上大地主,在这里就是普通一民!所以想要出银子雇穷人顶替当兵也是不可能的。轮到当兵,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去服役……而且,所有在哈萨克汗国的大明公民都知道,一旦大明被俄国打败,他们的牛羊、田地、房屋,就统统要失去,甚至连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得丢在这塞外之地。就算是和平时期,他们不也人人持枪,刻刻备战吗?这里的环境就是这样,柔弱之民,根本就生活不下去!要么被逼着强悍起来,要么……就放弃一切,回中原去过苦日子,而且没有人报销路费!这真是逼着老实人学坏啊!

所以在哈萨克汗国,是没有“好男不当兵”一说的,这里的老百姓,最看不起的,就是贪生怕死的逃兵!如刘公宝这样在河中府的学校里面接受教育的青年,更是一脑子的尚武精神,要是谁当了逃兵,连往日最好的同学好友,都会和他割袍断义的。

刘宗贤把心思转回到了正题上:“二哥,动员也不等于真打,估计不是在检验国民动员体系的效率,就是在向俄国施加压力。这几年俄国在埋头搞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不过他们的改革好像对农奴不利,闹出不少暴动。还出了个乱党叫‘土地和自由’社的,成天鼓动俄国农民造反,要分田地,均贫富!就俄国现在这样的内忧外患,是不大可能和咱们大打的。”

刘宗英苦笑道:“不大打也够折腾人的,一个全民动员,一半的男丁都去服兵役了,咱家的买卖怎么办?伙计们都去服兵役了,船只和骆驼大概也要被征用,这个生意还怎么做?损失的银子又找谁去要?”

刘宗贤摇头道:“这不是第一回搞全民动员吗?上面能有多少经验?这事儿只能慢慢摸索,等下回就会完善的。至于银子……那算得了什么?咱刘家都有上千万的身家了,还缺那几个?”

刘宗英不置可否点点头。他现在已经想明白自家逃不过这“兵祸”了。于是摆摆手,让屋子里的女人们都退下,就留下自己的大儿子刘公宝和身为客人的周晋龙。他冲周晋龙拱手道:“周先生,对不住了,你的机器一时半会儿不能运去北哈府了,兄弟我要去当兵了。”

周晋龙笑了笑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实不相瞒,在下也是预备役军官。”

“哦,周先生的户籍可不在哈萨克汗国吧?怎么也要服兵役?”刘宗英怔了一下,追问道,“莫非汉地也像哈萨克汗国这里一样了?”

汉地十八省当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建立起义务兵役制了。汉地百姓没有得到那么多的土地,日子也苦哈哈的,而且也感觉不到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休戚相关,自然没有多少当兵的积极性。

不过现在济世大学的毕业生多半都是预备役军官,不过不会让他们去指挥作战部队的。周晋龙是冶金学毕业,如果真的被征召,就会被派去负责管理修械所。如果他是学医的则去当军医,如果是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自然是当工程兵(不是战斗工兵)部队的军官了。

周晋龙笑了笑道:“汉地的情况和边疆还是不同的,不过这义务兵役制和国民动员体系也是早晚要全面实行的。我们济世大学的同学,也只是先行一步,尽数都是预备役军官。现在大明所有的大学和专科学院里面,都是有预备役军官课程的。咱们这些人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还不是因为大明复兴?保大明、保皇上,根本就是应尽之义务啊!”

刘宗英品了片刻,点点头道:“确实如此啊!没有大明,何来我等今日之富贵?我等若不肯为国而战,谁还肯去战呢?”

第1164章 总体战时代的开始

“相爷,这是刘总司令的帖子,请您过去一趟……上面注了火急……”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红袍子官员捧着一叠公文,正跟在哈萨克汗国首相李鸿章屁股后面转悠。在李鸿章设在汗国新都碎叶城内的相府的签押房内,还拥着一堆人,正听着这位大明在中亚的一把手指手画脚的分派任务。

“各府的征兵令都发下去了没有?二十万人必须在一个月内完全到位,这是军令,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咱们再打宽一点儿,25天要动员二十一万人!”

“大军的粮草要准备好,要足够50万大军吃上一年的!还有军马、骆驼、牛羊也要开始筹集,军马要挑最雄壮的!价钱还不能太高了……告诉下面,现在是国难当头,谁要只琢磨着发财,都他妈别怪我李二翻脸不认人……”

“北哈府的钢铁厂、煤矿要运机器?这个时候来添什么乱?都快打仗了,办厂的事情等打完仗再说吧!现在一切为了前线,其他的事情都要延后!”

“什么?哈萨克汗国好几家大公司都因为征兵动员令而无法运作?连和太平天国、西清的贸易都停下来了?征兵动员计划是怎么做的?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打仗归打仗,这日子还是要过的!”

现在哈萨克汗国的情形就是上面动动口,下面累断腿。朱大皇帝一个军事动员令下去,整个汗国,上到首相李鸿章,下到普通一民,全都得跟着动起来。

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中国自战国以后,全民动员的概念就越来越弱,到了唐季府兵制崩溃,就基本没有动员国民参加战争的事情发生了。要不然,凭着华夏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要能像战国诸雄那样动员起全国的力量打仗,断断没有两亡天下的惨祸!即便是南宋这等虚弱,也是有几千万国民的大国,人口国力总有七八个秦国。如果能发挥出七八个强秦的力量,多少个铁木真、忽必烈也都歇菜了。

而我们这位海归派的朱皇帝,虽然没有想过要恢复秦制,但是却拿来了差不多的普鲁士、法兰西和美利坚的国民动员体制。要最大限度发挥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这个时代打仗其实就是比人多!只要有欧式军队的组织训练体系,差不多的洋枪洋炮和严格训练出来的军官,人数多上几倍铁定是能打赢的!

当然,历史上让帝国主义欺负得没有一点脾气的大清朝真是个奇葩,朱济世想学也学不来的。两次鸦片战争的苦头吃下了,都不晓得要依着西洋的办法编练新式军队。直到甲午战争后才想到这一点,这种反应速度大概和美洲印第安人差不多吧。

不过,要让一个悠哉了一千多年的老大民族,一夜之间回到当年新兴时候的状态也是不大可能的。这事儿,只能一步步来。也不能指望汉地的贫下中农们忽然之间有了保卫反动王朝的觉悟。所以,朱济世就采取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还将土地和兵役联系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利益鼓动那些移民到边疆成为富裕自耕农的国民当兵,还用集体农庄的办法将分散的自耕农组织起来——这两招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历史上的土地革命,不也让共产党有了极强的动员力量么?

因而,重建军国民动员体系的第一步在大明光复16年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功了。但是,有足够的国民肯当兵为国而战,只是国民动员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将整个国家变成一架威力十足的战争机器,才是最后成功的标志。这一套体系,按照历史上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的说法,就是“总体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对该国政府的领导组织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而脱胎于晚清末世的新大明,当然是不可能在短短十六年间就建立起一个可以进行总体战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即便是在东北、西伯利亚、哈萨克汗国、蒙古、新疆、兰芳和交州这样拥有集体农庄体系,人口数量也不多,而且基本可以说是“均富”的新省份,也只能勉强建立起一个类似的体系。

而现在,就是这个“总体战体系”的第一次运转,结果当然是一团糟。

哈萨克汗国的首相,实际上就是大明帝国驻哈萨克总督的李鸿章,作为这次总体战实践的两位主角(还有一个是东西伯利亚公司总经理彭玉麟)之一,更是忙得团团乱转。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前就想到的或压根没有预料到的,都一股脑涌了出来,搞得整个哈萨克汗国的官僚机构都不得安泰,上上下下都叫苦不迭。

李鸿章好不容易忙过了一阵,坐在那里喘大气儿的时候,就看见的他的秘书长周馥捧着现在草原集团军司令官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