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562章

天朝之梦-第562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我到站了,宗贤,弟妹,咱们就此别过吧。”火车刚一停稳,大久保利通就用仅剩的一只手撑着桌子站了起来。

“我送你。”刘宗贤取过大久保的拐棍递给他。

“好吧,那就麻烦你了。”大久保没有推辞,他的腿脚的确不方便,有一截小腿永远留在了哈萨克草原,现在安装了义肢。在北兴安的时候他雇了个仆人,现在他要回国,当然不可能再带着个中国籍的高价仆役,所以一路上都是由几个相熟的北兴安同僚照顾。

“甲东兄,你们怎么想到在南芬这里集合的?这里又脏又乱的,连味道闻起来都刺鼻。”

拎着一箱不算太重的行李,刘宗贤和大久保利通就下了火车,南芬虽是小县,但是南芬火车站却是大站,停车时间有一个小时,足够让刘宗贤把大久保利通送到车站外面安顿好再回来。

“因为南芬是个好地方啊!”大久保一瘸一拐地走着,眼神却始终盯着那些排着长队的马车——这些都是运焦炭的马车!将从抚顺运来的焦炭从火车站运往10里之外的兰芳钢铁公司南芬钢铁厂。这家钢铁厂是目前全世界单厂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钢铁厂。

“南芬这里有个大型铁矿,而且是开采成本极低的露天矿,出产的矿石含铁量不低,又低硫、低磷,冶炼成本极低。更难得的是,在离开南芬铁矿不到200里的抚顺,又有一个大型露天煤矿……一煤一铁,距离如此之近,产量如此之高,品质如此之优,真是大明的福地啊!”

大久保利通好像是自言自语一样的说着,语气中隐约有些酸溜溜的感觉。

“不就是一个煤矿一个铁矿么?如何就成了福地?”刘宗贤豪不在意地摇摇头。“我大明辽阔如此,铁矿、煤矿何止万千,难道处处都是福地?”

“别处不是,唯南芬和抚顺是福地。”

大久保利通摇摇头,低声分析道:“冶铁炼钢也是个将本就利的买卖,虽然亏本买卖不一定不能做,但总没有财源滚滚的生意好做……而这钢铁生意和别的生意一样,成本也是越低越好。而炼钢的成本,主要就是采矿、运输和建厂。采矿分为煤铁二矿,还不是什么矿都行,得品质优良之矿为上上选。南芬之铁,抚顺之煤都是最适合钢铁产生的原料,又都是露天之矿,开采成本极低,而且距离如此之近,运输成本又极为低廉。另外,此二矿所在之辽南,在大明也属于交通便利之地,有铁路连接营口、旅顺和关内,又有辽河、太子河水运之便。如此福地,整个亚洲恐怕都没有第二处了!大明据此福地,建矿设厂,足以成为称霸亚洲之基础……”

“有这等事情?”刘宗贤还是将信将疑,在他想来,大明天朝物产丰饶,什么好地方没有?什么好东西没有?辽南这块地皮,怎么就是福地?

看到刘宗贤不信,大久保利通只是摇摇头,没有再去解释。这番道理刘宗贤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但是大明皇帝却是一定知道的。要不然他的兰芳行这些年不会在南芬和抚顺砸下上千万银元开矿建厂修铁路……而他大久保利通也是知道的,因为兰芳钢铁公司里面是有横藩(现在就管领德川家)家臣的,通过他们,西乡隆永搜集到了许多关于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资料,才发现南芬——抚顺煤铁联合企业在大明也算是独一份。

大明境内的铁矿、煤矿是很多,但是大明的铁不是高硫就是高磷,冶炼成本不低,而且大明的铁矿很少有露天的。更不用说一个大型露天铁矿和一个大型露天煤矿挨那么近了……

此时此刻,两辆有三叶葵标记的马车就停在南芬火车站旅客出站通道外的广场上。周围站着几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腰里面都挎着东洋刀,看起来特别的显眼——不过也仅仅是显眼罢了。这里可是持枪暴民遍地走的东北,几把破刀子不算什么,真要敢拔出来砍人保管被打成马蜂窝。而且这些人也不日本殖民者或是侵略者,而是和大久保利通一样,从明军当中退役的日本武士,正准备参观一下南芬的钢铁厂,然后一块儿打包回国。现在他们到南芬火车站门口,就是来接大久保利通的。

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厢里面,并排坐着两个身材特别高大的日本人,其中一个更深又高又肥,正是将一票管领德川家的武士召集到南芬来的西乡隆永,坐在他身边的,则是桂小五郎。他们二人也和大久保利通一样,得到了朱皇帝的慰留信,而且一样拒绝了大明的高官厚禄,决定回到刚刚开始公武合体,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正在艰难前进中的日本。

第988章 煤和铁的霸权

“刘君,就送到这里吧,这些日子多亏你的照料,多谢啦!等到了西域,记得给我写信,寄到南京的管领德川家府邸就行了……”

大久保利通一出车站,就瞧见了等候在外面的武士和马车,便同刘宗贤告别,然后才和迎接的西乡隆永、桂小五郎一起上了同一辆马车。马车一溜烟的就开了出去,这些西乡隆永才欣然对着大久保笑道:“大久保君,可把你等来了!听说大明天子对你很是欣赏,我还担心你想留在大明做官呢!”

大久保哈哈一笑:“西乡君,如果说大明天子最欣赏的日本人,大概非君莫属吧?说说看,皇帝给你开出什么慰留条件?”

西乡笑了笑,傲然道:“天子许我侯爵之位,上将之衔。”虽然他不打算当中国人,不过朱济世给他开出的条件越高,他也就越有颜面。

一旁的桂小五郎点点头,“皇上还是知道西乡君人才难得的。”

西乡有些得意地道:“若论地大物博人多,我日本万不及大明,若论人才之繁盛,大明不如我日本也。如今诸君都在大明开了眼界广了见识,待回到故国之后,自有大显身手之日!今日我汇聚诸君与南芬,便是要带大家最后见识一下大明称霸东亚之基础。”

“可惜我日本不是煤铁之国……”桂小五郎却低低叹道,“方今世界之霸权,不在人口多少,不在土地大小,而在煤铁之多寡。大不列颠以弹丸之国,雄于世界,就是因为其煤炭产量有世界之半数,其钢铁之多,超过其余列强之和。而我日本……却没有南芬之铁,抚顺之煤啊!”

马车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压抑。包括桂小五郎在内,这个时空游历大明的日本武士,都通过各种渠道在研究世界,所得所知,比起另一个时空更多了几分。如桂小五郎这样的一时英杰,现在已经看出了大不列颠称霸世界的真正凭籍——钢铁和煤炭,此二者就是如今工业的基础。煤炭越多,钢铁越多,工业自然就越发达,国力就越昌盛。

而大明的南芬钢铁厂,在他们看来,就是大明帝国霸权的基础。目前南芬铁矿,抚顺煤矿和南芬钢铁厂,还在日夜不停的扩建。根据西乡从贝色麦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南芬铁矿的年产量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几百万吨是不在话下的,而抚顺煤矿也可以达到年产千万吨煤炭。如此,单是南芬一厂所产之钢铁,在将来就能以百万吨计。日本,根本没有可能超越!

这一刻,桂小五郎和大久保利通,外表虽然还微笑着表示平静,可内心却都翻江倒海,一时竟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没有煤铁的日本,难道只能永远成为依附于大明帝国的小邦吗?

西乡隆永看到二人略微有点失神的样子,微微一笑道:“大久保君,桂君……你们该不会是因为日本没有多少煤和铁而灰心丧气了吧?”

大久保利通和桂小五郎终于从自己的心思里面挣脱了出来,朝西乡隆永微微地笑了笑,大久保悠悠地道:“西乡君,你想必已经有了办法,所以才召集众人来南芬参观钢铁厂的吧?”

桂小五郎忽然想到什么,压低了声音:“西乡君,你该不是发了疯想要日本夺取辽南吧?”

西乡隆永一怔,哈哈的大笑起来:“桂君真是会开玩笑,这世界上岂有一个只会种地抓鱼养珍珠和草泥马的农业弱国去夺取工业强国的土地?”他忽然收起了笑容,低声道:“年初的时候我收到了新日本管领府的密电,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端发现了大型煤矿,是比抚顺煤矿还要大的大煤矿!”

“什么?在新日本发现了煤矿……”桂小五郎一脸惊喜。

大久保利通顿时追问:“那么有没有发现铁矿呢?”

西乡脸上的笑意更盛了,“在新日本倒是没有发现大型铁矿,但是距离新日本不远的巴西,却有大型铁矿被发现。如果用新日本的煤炼巴西的铁矿,想来也是一个极有前途的事业。”

“在新日本建设铁厂?是不是太远了?”大久保利通皱了下眉,觉得西乡隆永的想象力还是太大了。

“不远不远……”西乡隆永摆摆手,“将来的世界必然是煤和铁说了算的时代,日本没有多少煤铁,不如就大力开发新日本,将新日本作为我大和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新日本的土地面积,可不比日本本土小啊!”

“难道日本国内真的没有多少煤铁吗?”桂小五郎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西乡摇摇头,叹息道:“小矿是有不少……这几年幕府委托兰芳行的工程师对全日本的煤矿、铁矿进行了一番普查,只在虾夷发现了两个规模不大,质量也不算优等的新煤矿。虽然可以开发,但是靠虾夷的煤和进口自中国的铁矿,实在是炼不出质优价廉的钢铁。不是南芬钢铁公司的对手……我们日本已经加入《大中华关税同盟条约》了!如果产品的成本太高,会把投资者亏死的!”

正在叹息道西乡隆永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日本的虾夷岛其实是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的!绝对可以支撑起日本自己的钢铁工业。而且兰芳行雇佣的英国工程师,也如实将他们的发现报告给了总行。可是最后由兰芳行递交给德川幕府的报告,却是完全伪造的!

而德川幕府对此,也没有任何怀疑。毕竟在德川幕府内拥有相当大权力的德川明子根本就是朱济世的女人。她又怎么会想到,一手将自己“养成”的朱大皇帝,会在煤炭资源调查的问题上欺骗自己呢?她不仅没有任何怀疑,而且还同意将虾夷岛上新发现的石狩煤矿和钏路煤矿以300万银元的代价,转让给了兰芳行下的矿业公司,还打算用这笔收入开发虾夷岛的农业。至于在新日本发展钢铁业的问题,根本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毕竟在万里之外搞那么大的项目,所需的投资对日本而言太过巨大,而且新日本的铁厂就算建成,也未必能赚到钱……

西乡隆永身为管领德川家家老,自然知道幕府高层的想法,所以才会组织这次参观,就是想让这些从大陆回到日本的武士一起出来呼吁幕府,加大力度开发新日本煤矿资源,同时还要加快发展日本和新日本工业。

不过西乡隆永这些人的眼界再开阔,思维再敏锐,毕竟也是封建日本出身的武士。在工业化的眼光上,还是没有办法同具有有世一百五六十年眼光的朱济世以及他身边的一群西洋智囊相比。

和这个时代,基本上靠自由经济和放任自流发展工业的情况不同。大明帝国的工业发展是有一个整体规划的。而且现在,在这个整体规划之上又出现了一份更加全面的规划,不仅包括帝国本土,而包括了整个大中华关税同盟内的所有国家。

现在一份名为《大中华关税同盟经济工业发展规划》的文件就摆在朱皇帝本人的案头。根据这份规划,整个大中华关税同盟被划分成了“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粮食产区”、“农副产品区”、“畜牧业产区”、“经济作物区”、“资源区”和“暂不开发区”等不同的区域,而日本的本土,则是规划中的“轻工业区”和“农副产品区”,同时还被特别注明了人口应持续流出并长久维持在2500万人之下。

第989章 中央帝国的规划

南京,紫禁城,谨身殿外脚步声响起,朱济世抬起了头。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换上了一副天下第一人的威严表情。军师翁同龢带着内阁左相左宗棠和产业促进总会会长郑洪二人大步走了进来。朱济世坐在御座上面挥了挥手,让伺候的女官搬了几个绣墩放在自己的御案周围,让翁同龢等三人坐下说话。虽然已经当了多年的皇帝,但是朱济世实在不适应让大臣跪在地上或是远远站着说话,他更喜欢让大臣们围坐在身边好像开会一样讨论事情。

朱济世看到几个人都坐好了,就轻轻拍了拍御案上的文件,沉声问道:“这份《大中华关税同盟经济工业发展规划》都看过了?这是朕亲自拟定的,诸卿以为可行否?”

左宗棠、翁同龢和郑洪等三人互相看了看,左宗棠皱眉道:“皇上的意思臣有些明白,皇上是想让参与大中华关税同盟的各国在经济上成为一体,同时还要以大明为干,以其余诸国为枝,让诸国在经济上依赖大明,如此方能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