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414章

天朝之梦-第414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吗?”她冷冷地看着蜂须贺齐裕、德川家庆、松平容保和佐久间象山,“诸位,你们如果不支持家幸,我就带着横藩的藩兵上洛,哪怕战死,也不会像朝廷中的小人低头!”

听到德川明子的一番慷慨陈词,年轻气盛的松平容保第一个站起来表态:“会津藩的藩兵将同横滨藩一起战斗!”

佐久间象山深吸了口气:“只要天皇陛下的地位不变,我也愿意随横滨藩一起上洛。”

德川庆喜沉默半晌,最后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也表示了支持。他突然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自己虽然是男儿之身,但是事到临头总是优柔寡断,怕这怕那,有点像个女孩子。而自己的妹妹,关键时刻倒真豁得出去,比自己更像是德川家康的子孙。

“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就出动新军吧。”蜂须贺齐裕挠了挠脑袋,心里面已经盘算好了得失。一直以来他和德川齐昭的关系都很好(历史上他还带头拥立德川庆喜),现在当然得和德川宗家站在一起。而且他觉得这次上洛其实也没什么风险。因为德川宗家的3万新军肯定是全日本最强大的,几个所谓的雄藩只有一些和战国时代差不多的军队,完全已经过时了,真要强出头就是找死!

“既然诸位都支持,那么,事不宜迟,立即调集新军护送家幸上洛!”德川明子道,“其实不必一次出动3万大军,有5000人就足够了,佐久间先生和松平大人各带2000人,横藩再出动1000人。走海路去大阪,然后直赴京都。船队已经准备好了,有十艘西洋大帆船,十二艘明式广船。另外,每名出动的士兵一次发给50块银元的安家费,军官加倍。”他又看看德川庆喜,“兄上,江户就由你来留守,在城下町实行戒严,如果列藩在江户的藩兵敢有异动,就坚决消灭他们!”

这个女人真把自己当成大御台所了……

德川庆喜和蜂须贺齐裕互相看看,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就算要上洛,也得好好准备一下吧?怎么能说干就干,突然带着5000兵马就往京都杀过去……真不怕有个把吃饱了撑的雄藩出兵勤王?

对于庆喜等人犹豫不决的态度,明子倒不感到奇怪。毕竟她不是家幸的生母,也不是大御台所。德川家的事情照理轮不到她来发号施令,只是父亲德川齐昭和兄长德川庆喜都有些优柔,如果她不强出头,幕府继承问题不知道要拖到哪一天!

如果在以往,再拖延几个月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在当下,日本很快就要参加对俄战争了。如果将军任命难产,谁来领导日本参战?谁去指挥参战军?而除了德川家族,目前的日本,根本没有能承担这种重任的政治力量。

打破沉默的还是松平容保:“好吧,一切就听明殿下的吩咐,5000人的话,随时都可以出动,明天出发也行。”

佐久间象山也重重地点头:“我也同意明殿下的看法,这种事情还是要尽快下手。只要5000新军开进京都,朝廷就在德川家的保护下了。到时候再让京都所司代去捕捉在天子跟前进谗言的公卿就是了……如果拖延时间,走漏了消息,就怕天皇陛下和公卿们离开京都,到时候就真不好办了。”

“那……好吧,就这样吧!”德川庆喜犹豫了一下,又道,“要不要同权大纳言商量一下?”

明子看着兄长,有些无奈地摇头。老头子要是有这样的魄力,还会在京都和那帮公卿讨价还价?直接下令所司代抓人不就都解决了?这个所谓的明君,比起大明天子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第728章 在京都

京都街道,有着太平盛世之下的日本城市所特有的那种拥挤、喧嚣和活力。

对,就是活力!虽然日本还是一个闭关锁国之中的封建国家。但是到过这座日本古都或是到过大阪和江户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这里看不到死气沉沉的场面。

城市当中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挤挤涌涌的各种打扮的人物,穿着考究丝绸服装的商人,都是一副恭喜发财的笑脸,在商店门口招揽着顾客。挎着长刀的武士们成群结队,出入遍布城市各处的道场——这些道场有点像大明的学院,传授的不仅是砍人的本事,还教授学问,包括西学、兵学、国学、儒学和新朱学(就是朱大皇帝的学问)。和江户、大阪一样,京都也有大批的武士,日本大大小小的藩在京都多有住宅,连德川将军也不例外。这些藩主的住宅中都有负责同朝廷打交道的家臣。

日本特色的政治就是天皇、将军二元制。京都的朝廷好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已经失去权力快1000年了,却还厚着脸皮赖在台上不肯下去。久而久之居然赖成了习惯,没有任何一个手握江山的将军会把天皇轰下台自己去坐皇位。而在将军权威衰弱或者将军家继承出现争议的时候,这个有名无实的朝廷总是要上窜下跳活跃一番,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并且争取更多的权益。

而德川家康开启的江户时代,在经过最初的几十年后,经历过战国乱世的老人们纷纷离世。幕府的政治也渐渐从武断转向文治,提倡忠君的儒学也因为幕府和水户藩的提倡而逐渐融入了日本武士道当中去了。因而在战国时代地位很低经常吃不饱饭的皇族和公卿,到了德川家一统天下的江户时代反而地位日隆起来。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日本朝廷的声望还会随着尊王攘夷运动和公武合体运动而进一步提升,最后成为倒幕派志士们手中的一面旗帜……

正是通过天皇这个名义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那些地位卑微,甚至只有一命一剑的底层武士,才会在倒幕成功以后一步步掌握权力,将日本和整个亚洲都变成他们展现才华和野心的舞台——和其他所有的国家一样,这种出身底层而又颇具才华的野心家,永远比高高在上“八旗子弟”们更危险,当然这种危险是对邻国而言的。

通过动画片对日本幕末历史一知半解的朱皇帝的对日政策,一直都坚持走上层路线。帮助德川家族这样早就被富贵繁华的生活磨灭了斗志的武家名门维持统治,而不让野心勃勃富有活力的底层武士夺取政权。

一个中下层活力四射,而上层死气沉沉的日本,哪怕开了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不会成为一架威力十足的军国机器。

淑子女王坐在宽敞明亮的马车当中,透过玻璃车窗观察着熟悉的街道。街道两边满满的都是各种店铺,丝毫不亚于上海和应天,比起北京更不知道要热闹多少。只是看不到任何工业化的痕迹,没有喷吐着黑烟的高高竖起的烟囱,没有呼啸而过的火车,也没有任何西式的高楼大厦。甚至连西式马车都是个稀奇玩意儿,走在街道上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很显然这样的马车在京都是非常少见的。

“女王陛下,中国皇帝真的……真的准备支持德川家幸那个毛孩子?”

天皇侍从岩仓具视的声音忽然在淑子女王耳边响起,岩仓是奉天皇之命去大阪迎接淑子女王的。现在他不是坐在马车里面,而是步行走在马车边上,通过打开的车窗在和淑子女王交谈。

“是的,大明天子希望日本可以维持稳定,他认为一旦动荡起来,不仅可能危及幕府,甚至会威胁到朝廷,就是共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共和?”岩仓一愣,他也知道这种无君无父的制度,不过随后却呵呵笑了起来,“怎么可能,日本怎么可能共和呢……天皇可是万世一系,现在凡是对幕府失望的人们,无不是将希望寄托于天皇陛下!”

“对幕府失望?为什么啊?”

“怎么会不失望呢?区区数年间,中华已经驱除鞑虏,复兴大明,办工业,兴西学,开疆于漠北,辟土于南洋。而我大日本又在做什么?一个公武合体都没有成功,还闹出一个婴儿将军,一个痴儿将军……此二人无论谁来当将军,日本20年内都无奋发图强的机会了。而20年后,谁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日本还有没有奋起直追的可能呢?”

淑子女王闻言不语。国家大事,她其实是不大关心的,她回来日本,只是替朱皇帝办事而已。

岩仓具视继续说道:“现在日本的希望就在天皇陛下身上,只有尽快推行公武合体,仿效大明,行实君宪政,建立统一国家才行……”

这一套理论并非是岩仓具视首先提出,其实幕府方面在德川家庆中风之前,一直都在嚷嚷仿效大明,建立宪政的,不过幕府版的宪政是以德川宗家为首的虚君宪政。而当时的朝廷,则是千方百计抵制,好不容易熬到德川家庆病倒去世,现在又拿出个实君宪政来和德川宗家抗衡了。

“而要行实君宪政,就必须有一位能理事的将军,已经年过而立的家定乃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一个痴儿能理什么事?淑子女王对“痴儿”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天皇家族中有很多这样的痴儿。这些人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根本不可能料理政务,让一个这样的人当将军,又怎么可能领导公武合体呢?

这样的人,除了让幕府威信扫地,只怕什么都做不了。看来这些日子,日本的朝廷还真是不甘寂寞啊!

淑子女王叹了口气,正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她似乎感觉到了地面上传来了脚步整齐敲击的声音。轰轰的从远处响起,然后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这是……

淑子女王从车厢中探出脑袋,往马车后方的街道望去,声音是从那里传来的。只看见大队大队的士兵,排着四列纵队,穿着整洁新式的军装,肩上扛着步枪。脚步高高抬起,又整齐落下,欧式军操的鹅步走得整齐无比,轰隆隆的卷动过来,就好象是大明的锦衣近卫军一样!但是看他们的军装却透着浓郁的日式设计,而他们的军旗,赫然就是德川家的三叶葵和日之丸!

“德德德……川家的兵!这是德川家的兵!怎么就开进京都啦!”刚才还有一肚子主意可以拿来对付德川家的岩仓具视这回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他们……他们好像是去……御所的!”淑子女王也结巴起来了,这伙德川家的士兵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的京都,而且看他们的行进方向,并不是二条城,而是天皇陛下的御所啊!

“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怎么能把军队开进京都,还要去御所,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德川家要造反吗?德川家难道发疯了!?”

看着源源不断向前行进,数都数不过来的德川家新军,岩仓具视几乎都快晕过去了,脑门上全是冷汗,这是要砸盘子不玩了吗?难道德川家不想再哄着天皇和朝廷玩君恩臣忠的把戏,而是要谋朝篡位?

想到这里,岩仓具视就开始脱那身公卿的衣服准备悄悄逃走了……

第729章 天皇退位

京都,二条城,德川家的人们还有京都有名的大和尚(都是代表各方面来探听消息的)频繁地进进出出。

城门大开,二之丸廷院中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都是全副武装的幕府新军。德川家幸懵懵懂懂地坐在豪华气派的“远侍之间”内,身边是她的养母兼姐姐(这个关系真是乱啊,不过在日本倒是很正常的,还有哥哥给弟弟当养子的)德川明子。明子正低着头,伏在一张矮脚桌子上面写信。还有一个穿着红袍的大明文官侍立在她身后,嘴角还浮现出得意的微笑,此人正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翁同龢。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有点例外,他是打入“敌人”内部去发挥内斗的本事了。这次史称“嘉永政变”的军事政变,有一半的功劳或是罪过要算在他头上的!如果没有他带着朱皇帝的亲笔信到日本劝说犹豫之中的德川明子,这个20岁的女人未必会干出这种完全不顾后果的事情。她的行为,几乎可以和俄罗斯历史上那位臭名昭著的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相提并论了。

但是德川明子在发动政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果敢,却还是让翁同龢大为惊讶。在说服幕府新军的两个步兵奉行之后,第二天就亲自抱着德川家幸率领5000新军坐船前往大阪,到了大阪后更是毫不停留,直接开进京都。当德川家的新军包围皇宫御所的时候,孝明天皇正在和公卿们一起准备摆酒宴替自己的妹妹接风洗尘,结果全给堵在皇宫里面了!

“这个女人真是深藏不露,比罗皇后和玛丽亚皇贵妃还厉害啊……”翁同龢心说,“皇后娘娘就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一点不会耍阴谋诡计。而玛丽亚皇贵妃鬼点子不少,也会讨皇上欢心,但是却有点心慈手软。倒是这位明贵妃,关键时刻真敢豁出去啊!要是这样的狠劲用在紫禁城里面……”

“人生如梦啊!”当翁同龢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德川明子已经写完了信,正发着感慨,“接下来的麻烦还有一大堆呢!”随后她淡淡道:“翁先生,你说我做得是不是过了?”

“你做的过了,总比别人做的过了要好。”

“也对!这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