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355章

天朝之梦-第355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这个月光是贡院街就死了八个,都是过了28岁不能去考科举的书生,真是可怜啊!”

“是啊,都是读了二十几年圣贤书的人,又不会干别的事情,一下子就不让考了,怎么活啊……”

“是啊,这下要怎么活啊,半辈子的圣贤书读下来,现在居然不能考了……”

什么!?过了28岁就不能考科举了!?刘宗英的脸上已经全是泪水了,他已经35岁了!从5岁启蒙到如今,整整苦读了30年的圣贤书,现在居然不能去考科举了,可是不考科举,自己还能做什么?又会做什么!?

“二哥……”刘宗贤张了张嘴,想要开导一下大哥。可是又能说什么呢?

现场好像还有其他上了年纪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或许是触景伤情,居然有人嚎啕大哭起来了。

“完了!全完了……这辈子全毁了……”

“不活了,我不活了,范秀才,咱们一块儿下地府,下辈子不读书了,再也不读了!”

就在这时,“蓬”的一声巨响传来,范秀才已经跳了下来,楼不是很高,只有三层,但是范秀才却是大头向下掉下来的,脑袋砸在青石板上,顿时就摔碎了,血浆脑浆渐得到处都是,连远远观看的刘宗英脸上也被渐到了一丝血迹。

“二哥,咱们走吧,回安仁去,不给考就不考,谁稀罕他们朱家的官?弟弟也不考了,就和哥哥一起躬耕乡野……”

“啪”的一声,刘宗贤脸上已经挨了一巴掌,是他哥哥打的。

“混帐话!为兄是年纪大了不能去考,你才19岁,为什么不去考!你不但要考,而且一定要中!这一次是最容易考的,考中了也容易得个缺……安仁的镇长,一定得是咱们家的人来当!”

其实刘宗贤本来就没打算弃考,几日前他已经在《四川士子请开科举折》上署了名——这次上书是一帮已经27、8岁的士子发起的,他们急都快急死了,恨不能明天就开考。另外,刘宗贤还在锦江书院的西学班报了名,准备临时抱佛脚学一下,说不定能在这次科举中考个好成绩。这样更容易得官,以后的仕途说不定还能顺利一些。

第624章 不读书还能做什么?

刘宗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邛州会馆里面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回来的?虽然他教训弟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说他自己已经想开了那是在骗人。

他可是5岁启蒙到今天,整整30年的圣贤书读下来的士子啊!在他老家安仁,虽然也号称人文荟萃,但毕竟比不了江南有些地方文风鼎盛到了举人满街跑,秀才多如狗的地步。自古以来,一共就出了二十来个秀才。所以十年前他刘宗英“高中”的时候,也曾经在安仁乡下轰动一时,还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挂彩,游乡串村,极为风光。而安仁刘氏一族,也正式从大户升格成了士绅——大户和士绅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大户无论多么有力,都还属于“被统治”的阶级。在缴纳田赋杂派的时候,可以比中小户少交一些,但是还是负担颇重。

可是刘宗英中秀才以后,刘家就是士绅,成为大清统治阶级的一员。虽然法律上没有免税的特权,但是可以免杂派,这个杂派不是朝廷正课,属于灰色地带,理论上就是不该收的。雍正皇帝是搞过什么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但是没有搞过官绅一体交杂派啊,而杂派又往往比正项多出一倍以上!除了杂派全免,刘家的正课也可以按照“短价”来缴纳,一下子又免去了至少一半,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只剩下原来的六分之一强!

而且成为士绅之后,刘家还多了个协助收税的特权。根据一直以来的惯例,大邑县的胥吏并不直接下到安仁镇收取税赋,而是由安仁的士绅代收。大邑县只规定一个大概的额度,朝廷该得多少,胥吏该分润多少,都在这个额度之内。至于安仁镇的士绅能不能在这个额度之外多收一点装进自己的口袋,只要不闹出什么民变,上面的官员是不大管的。

有了少交税和替官府收税的特权,安仁刘家在过去十几年中就迅速崛起,成为大邑县内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了。虽然这样的“大户人家”在东南八省真正的豪门看来不过是个乡下土财主。但是安仁刘家的发家之路,却是科举制度下,一个家族从底层崛起的缩影。

一个秀才,在高高在上的朱皇帝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对那些依靠“功名”而跻身士绅,从而发迹起来的家族来说,就是一切的开始。而失去功名,通常就意味着失去特权,意味着一切的结束……

不过对安仁刘家来说,希望还是存在的,只要刘宗贤“高中”,刘家就还是安仁镇上响当当的士绅之家,但是刘宗英却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下半生了。

“哥,饭来了,你吃一点吧。”

刘宗贤推门走进了哥哥的房间,手里面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几样四川小菜和一碗饭。安仁刘家虽然有些家当,但毕竟不是豪门,这些日子为了营救刘宗英又花费了不少,所以刘宗贤的手头有点紧,自己没有舍得吃好的,只是哥哥今天才出大牢,又受了打击,因而才去附近的馆子点了些酒菜给哥哥一个人吃。

“六弟……”刘宗英看着食盒里面的酒菜不多,而且只有一副碗筷,苦笑了下,“家里面花费了不少吧?”

“还好,大房、三房和我凑了200块,你的二房卖了十几亩田皮,田骨还在,是可以赎回来的。”

“田皮”和“田骨”其实就是“使用权”和“所有权”。前者代表土地的使用权,购买了“田皮”就可以不交租子耕种土地,不过拥有“田骨”的一方是可以随时赎回土地的。

“还得把田骨也卖出去,凑点银子把佃退了……”刘宗英苦涩地一笑,“既然书读不成了,那就去地里面刨食吧。”

“二哥要去种地?”刘宗贤一愣。心说自己这二哥从小就聪明,家里面就重点培养他读书,就没怎么种过地,后来发达了也是买地收租子而已,啥时候会种地啊?

“六弟,你的那份地也租给我吧,每亩给一石租子……”

“不用,不用,”刘宗贤忙摆摆手,“我那二十亩水田还不是托了二哥你的福才得到的,我只要能中秀才就有一个官了,每年一二百的俸禄总归有的,不缺那20石谷子。二哥要种,就拿去种吧。”

他的田是老爹死后分的,而老爹的田还不是借着一个秀才儿子才撑下的?

“那就算我暂借的吧。”刘宗英道,“等二哥我种地种出了名堂再一起补给你。”

种地还能种出名堂?刘宗贤有些怀疑地看着二哥。

“怎么?不相信二哥我的本事?”刘宗英笑道,“二哥我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却懂一点经营之道,也见过世面,和那些傻乎乎只晓得耕田的庄稼汉是不一样的。而且咱们刘家在安仁地方也有势力,本钱也不缺,只要好生经营,怎么会不发?”

刘宗英当然不是要亲自去耕地,而是要学周扒皮用雇农耕田。他自己就有四十多亩田,是和六弟刘宗贤的二十亩田连成片的。现在都租给佃户,每年每亩收一石的租子,虽说是不少了,可是和雇人种地还没法比,只是比较省事罢了。

他刚才一个人闷在屋子里面已经盘算过了。如果养几头牛的话,50几亩水田有三个雇农就足够料理了,最多在播种、收割的时候再临时雇些人手。三个雇农加一些临工能花多少?肯定比七八家佃户得的少。另外,自己还可以建几个撵米的水车,建个酿酒的作坊,收上来的米可以用来酿酒卖钱……

……

将近年底,应天紫禁城,朱济世挽着皇后罗香梅,一边在皇宫花园里散步,一边同她低声说着什么。

“……你想要个园子是吧,没有问题,就在紫金山边上建一个,要比紫金山御所和玛丽亚堡还要大,花上200万元怎么样?”

“有几个书呆子自杀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大明有那么多书呆子,死几个没什么的。朕又不是没有给他们出路,现在恩格斯办了一个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就是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各类技工,初级技术人员,小学教师、医生、职员、通事、会计还有状师的,学费也不贵,还有许多商行委培的名额,这不是他们的出路吗?他们不肯去当技工,还不肯当小学教师,当医生,当通事,当会计,当状师吗?你知道那些职业的薪水有多高吗?”

罗皇后微微蹙眉:“全天下的读书人至少上千万,皇上说的那些事情哪里需要那么多人啊?如果上千万读书人连个想头都没有了,恐怕不行啊……”

朱济世笑了起来:“朕说的那些事情上千万人怎么做得过来?在英吉利国、法兰西国,这等工作体面,收入不菲的中产人士占总人口比例都在百分之五到十,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而咱们这里,能做这些事情的人加在一起不知道有没有5000人?

皇后,你晓得吗,西方的这些实学同样博大精深,也需要聪明好学之人花上十几年刻苦学习才能大成的。想要初窥门径可以将就着派用场,也需要学上两三年。而且脑子也不能太笨,也不能目不识丁。到乡下随便找几个不认字的农夫来学可不行,课本都看不懂怎么学啊?所以朕需要一大批士子去学这些实用之学,成为真正有用之材。

另外,现在的和平局面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再过两年或许就要有一场大战要打了!科举改革必须在这之前完成,否则就不晓得要拖延多久了!”

第625章 新东方VS兰香

香港中环,《清流报》总编辑部。

总编李宗羲正拿着一份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的广告稿子在皱眉头。《清流报》的老板白恩铭则滔滔不绝地在给李大君子洗脑子。

“雨亭兄,咱们《清流报》当然要为天下士子说话,这是咱们办报的宗旨,一万年也不能变,否则清流就不成为清流了!”

“但是,为天下士子说话和帮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做广告并不冲突啊……是的,他们是要招读书人去学实学,可是读书人首先是为做官而读书。可是要考个官实在不容易啊。哪怕现在有秀才为官,不算军官,满大明顶天就是四五十万个官,其中还有不少是给武秀才的,真正给士大夫的能有多少?可是整个天下读圣贤书的士子又有多少?恐怕不下1000万吧?”

“雨亭啊,你从小就是神童,26岁中举,27岁中进士……自然不知道苦读半生连个秀才都不中是个什么滋味。能学点别的本事,有个安身立命的差事难道不好吗?你知道吗?我的洋行现在给一个能说流利英吉利话的通事开出的薪水是多少吗?每个月200银元,比一个县太爷都高!可就是这样,也雇不到一个说英国话说得好的。至于律师、会计师、医师的薪水更高,拿到三五百一个月都大有人在,比你这个总编辑都多!”

“那些律师、会计师、医师学什么我不知道,不过英吉利话我是知道的,我就会说啊。一点不难学的,有雨亭兄的脑子一年保证说的和洋鬼子一样流利。那些能够得上秀才的士子,有两年也会了。何苦去寻短见啊!不行,这个救人性命的买卖我们一定要做的!”

李宗羲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细细一想,也觉得白恩铭的话有道理。朱济世剥夺了28岁以上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肯定是不对的。28岁又不老,怎么就不能做官了?不说姜子牙什么的了,就是左宗棠、罗泽南两个朱济世的左膀右臂出仕的时候都过了30,其中罗泽南都过40了!他们不照样辅佐朱济世成了大业?那个时候怎么不嫌左宗棠、罗泽南太老?朱皇帝这是取士还是纳妾啊?

不过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做的事情倒是对的。那些考来考去连个秀才都不中的人是该找点别的事情……要是当日洪秀全和冯云山能当上个通事,有200块一个月的薪水,也不会去造反了。

“好吧,这个广告就登吧。”李宗羲点了点头。《清流报》的老板是白恩铭,但是说了算的却是李宗羲。毕竟这张报纸的主要读者是士大夫——中国眼下的识字率最多15%,其中有闲钱去买报纸的九成是士大夫,所以借着李宗羲“六君子”的名头,这报纸卖得极好。

“不仅要登广告,咱们自己也可以办个学校……就用我的兰香楼命名,叫兰香书院怎么样?主要招收考不上科举的士子,教他们一些体面谋生的本事。先开英文、律师、会计师三科。教材就抄新东方的,老师……我认识几个济世大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来兼职。”

白恩铭越来越佩服自己做买卖的本事了,居然可以想出这样天才的点子。早知道自己这么会做生意,就不该去当什么大清官,就该跟着朱济世一起做买卖,说不定现在已经有几千万身家了。

不过现在改行做买卖也不算晚!

离开《清流报》编辑部,白恩铭就坐了马车直奔济世大学而去。今天是西历的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