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地龙虎 >

第35章

草地龙虎-第35章

小说: 草地龙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子上碉堡中的国民党守军经不住来自头顶上的轰击,没有被炸死的只好弃守而逃。碉 堡底下的红6连的指战员抡着大刀,端起步枪,冲过独木桥,奋勇追杀。

晨曦中,红4团正面攻击部队登上腊子口。指战员们身背步枪,抡起雪亮的大刀,向着 国民党军群中左砍右杀。

红军控制了独木桥,并抢占了隘口上的两个碉堡。

杨政委对李参谋长命令道:“快,兵分两路,沿腊子口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

李参谋长跑步离去。从腊子口下冲上的红军分为两路,向国民党军纵深扑去。

国民党军残部在王副官带领下,退到了第2道防线阵地,仍在拚命抵抗。王副官歇斯底 里喊着:“快,快!沿山放火!”

溃败的国民党军在长长的峡谷里点起了野火,由于沟的两侧荒草遍地,古木参天,火乘 风势,烈焰腾空,“噼噼啪啪”的火烧之声遍山响。但这怎能阻挡住红军勇士们的继续追 击,指战员们从忽闪卷腾的火舌之间跳过去,不给国民党军残部一点喘息机会。

慌乱中,王副官突然一脚踩空,摔在地上,身上带的一捆金条也掉了出来。马副团长见 状,端起冲锋枪,突然朝着王副官就是一梭子。王副官毙命。马副团长捡起金条向山坡下滚 去。

腊子口上飘扬起红旗。红4团部队会合了,黄团长和杨政委紧紧地握着手。

黄团长身上的衣服几乎成了布条,杨政委打趣地说:“哟,老黄穿上花衣服喽!”

杨成武寻视了一下四周,问道:“哎,小刘呢?”

毛振华从后面跑上来,眼里含着泪水,急促地说道:“团长,政委。都查了,就是找不 到小刘。今天发起冲锋时,就没见到小刘。是不是掉下峡谷的那个战士就是小刘。”

黄团长的眉毛都拧在了一起:“快,继续找!”

杨成武望着脚下滚滚的腊子河,问道:“小刘叫什么名字?”

毛连长回答:“大家都叫他小刘,只知道他是在贵州入伍的,苗族人。参加过我团在云 南、贵州、四川等地的作战,所以大家又叫他‘云贵川’。我们整天忙着打仗,还真不知道 他的真名叫什么?原来我也以为他姓云,名贵川呢。”

“再找一找看。”杨成武关切地说。

毛连长向着崖顶跑去,边跑边高声喊道:“云—贵—川!”

黄团长和杨政委对着群山,望着漫卷的红旗,也在高喊:“云—贵—川!”

群山沉默,腊子口无声。

杨成武感慨地说道:“云—贵—川,我们艰难的历程。”

腊子口下,一片激战后的景象。这里的树木差不多每株都体无完肤,断枝落叶,原来青 青的绿草地到处是被炸翻的黄土,有的地方已成焦土。谷地上,手榴弹木柄和没有爆炸的手 榴弹,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红军大队人马从上面踏行而过。指战员们面对眼前的一切,不 由肃然起敬,默地向前奔去。

腊子口上,红军大队正在拥挤地通过。道路两边到处是国民党军的死尸和丢下的枪支、 弹药、被服等各种军用物资。红1军团宣传队员站在独木桥桥头,正打着竹板鼓动部队。道 旁的石壁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不怕肚子饿,就怕敌人跑。”“追到岷州去,活捉鲁大 昌!”

山顶上,毛连长仍在大声疾呼:“云—贵—川!”这喊声震撼着腊子口,天地之间发出 浑厚的回声,伴着腊子河急促的流水回荡着。滚滚河水为在此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们呜咽, 为红军由此踏上新的征程送行。

腊子口一战,中央红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正是: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障峡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险岩挡不 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云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

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 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国民 党军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计划。

红军大队长长的队伍,正从腊子口跨向北方,这股铁流一直向前延伸。

感慨万千的杨成武政委即兴赋诗《突破天险腊子口》一首:腊子天下险,勇士猛攻关。

为开北上路,何惜鲜血染。

草地龙虎/(陈宇)  第十六回 两万里征途寻圣地 哈达铺报纸定方向

红军攻克腊子口后,来不及执行俄界会议所决定的改编陕甘支队的决议,迅速向东北方 向70余公里处的岷州挺进。

9月18日,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刚过腊子口不远,在一个村庄准备吃午饭,“哒哒 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军团部派来的通信员翻身下马,向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连指导员曹德连敬礼:“报告! 左参谋长请你们到军团接受任务。”

梁连长一听说是军团参谋长召见,连忙向通信员问道:“什么任务?能不能先透露点消息。”

“不清楚。但肯定是大任务。好像是毛主席亲自布置的,毛主席交代说曹指导员必须 去。”通信员下马后气喘吁吁,又说是大任务,一时弄得侦察连全体指战员的情绪立刻紧张 起来。

“毛主席布置的!他亲自把任务交到了我们一个小小的连队?”梁连长似乎感到有点稀 奇。

侦察兵们看到军团部的通信员策马而去,都交头接耳地探听:“什么重大任务?前面是 不是有敌人重兵,需要我们去捉几个活的回来?”

“走!曹指导员,我们两个现在就去,肯定是一个艰巨的战斗。”梁连长把连里的事情 向刘云彪副连长说了一下,拔腿就走。

梁兴初和曹德连跑步来到军团指挥部。果然,毛泽东和林彪等军团领导正在一起,有说 有笑,围着一张大地图在比划着什么。

“报告参谋长,我们来了。”梁兴初和曹德连先向军团参谋长左权请示任务。

“来得这么快。”左权向一边走了几步,开始布置任务。

“什么任务?”梁兴初迫不急待地问。

“你们连立即出发,进到哈达铺,具体任务是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左参谋长 指示道。

“就这些?”梁兴初感到所接受的任务原来还是些例行的常规侦察任务,并不是什么特 殊重大任务,有些出乎意料。

“毛主席还要给你们亲自布置任务。”左权说,随即问林彪、聂荣臻:“你们还有什么 指示?”

聂荣臻政委正在看地图,他转过身来,说道:“甘肃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回族居 多,因此我们不能在这里搞打土豪斗争。你们是先遣部队,要很好地带头执行民族政策,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北上抗日的宣传工作。”

林彪正想说些什么,毛泽东走了过来,他把右手食指向空中扬了扬,幽默地说道:“我 只补充一点,就这么一点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粮食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 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是一个特殊任务哟!注意,最好能把近期的报 纸找一些来。”他十分强调地连续说了几遍“近期的报纸”。

“保证完成任务!”梁兴初和曹德连回答,他们到这时才明白毛泽东的“重大任务”原 来是要精神食粮,要近期的报纸。

梁兴初和曹德连接受任务后,回到连队立即召开骨干会,传达任务,研究分工。最后决 定,由连长梁兴初负责筹集粮食等物资;指导员曹德连负责收集国民党的各种报纸、杂志和 宣传红军政策;副连长刘云彪负责侦察和警戒。在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时,大家一致同意化 装成国民党中央军进入哈达铺,以便能顺利搞到报纸,执行好这一任务。

午饭后,侦察兵都换上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服装,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通往哈达铺的大道 上。侦察连出发地距哈达铺有15公里,他们下午4时多出发,天刚黑时就顺利到达哈达铺 镇边。

城门口,几个把门的乡丁点头哈腰:“欢迎,欢迎。欢迎国军光临。”

梁兴初带着中校军衔,曹德连带着少校军衔,率领侦察连耀武扬威地进入哈达铺。

哈达铺的国民党党部书记、镇长和保安队长等人听说后,都赶紧出来迎接,他们果真把 红军侦察兵当成了国民党的中央军,连忙张罗吃饭和住宿。

国民党军驻岷州鲁大昌师的一个少校副官,刚从甘肃省城兰州回甘南探亲,路过哈达 铺,带着几个马驮子,也赶来看热闹。

@奇@在镇公所,梁兴初刚一坐下,也就假戏真做,对镇长等人吩咐道:“我只是打前站的, 我们的长官和大部队还在后面。

@书@你们赶快派人去筹备粮草等物资。“

@网@“请问大军有多少人马?我们好去准备。”镇长在灯光下伸长脖子问,他的身影拉得很 长很长。

“明天有1个军,有1万多人吧,你们要准备1天的吃的,另外再准备点粮食用于携 带,这些都是急着用的,一定要保证数量,准时完成。”梁兴初翘着二郎腿布置军粮筹备。

“保证完成,保证完成。”镇长掐着指头算计,大概需要10多万斤粮食。这个数目对 哈达铺这个小镇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但镇长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刘云彪布置好警戒就讯问保安大队长有关军情。

在梁连长布置筹粮任务同时,指导员曹德连带1个排赶到了邮局,开始为毛泽东寻找 “精神食粮”。

哈达铺是岷县南部繁华的一个集镇,虽然只有一条小街,但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最出名的是这里所产的中药材当归,以“岷当”之名享誉全国,畅销邻近各省, 甚至连天津口岸的客商也来到这里,长年经营药材。作为“岷当”主产地和集散地的哈达 铺,因此客商云集,人口也比较密集。尤其是各地客商的到来,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外地的文 明和新闻,镇上还特设了邮政代办。这在当时交通闭塞的甘肃农村来说,邮局并不是多见的。

邮局有一个单独的大院,但邮所仅仅有1间房子,不多的邮件放在两个木箱子中。侦察 兵们一进入邮局,便把有字的东西都收集起来,抱到了曹指导员的面前。

“家信一律挑出,这个对我们没有用处。主席不要这样的食粮,他要的是报纸和杂 志。”曹指导员在灯光下边翻拣邮件,边把没有用的东西让战士们又抱了回去。

邮差在一边解释:“老总手下留情,这些都是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向外发的信。昨天到的 信和报纸都送给他们了。”

“你们这里还有报纸吗?”

“有几张过去的报纸。”邮差说着,到柜台底下摸出一卷纸来。

曹指导员翻看着那几张发黄的报纸,他一看出版日期和内容,就感到很不满意。春耕的 消息在这时无疑是迟到了两个季节。

侦察兵们不满意地走出邮局。曹指导员仍把那几张过时和文不对题的报纸带了出来,塞 进背囊中。

“走,到那边去看看。”曹指导员说,他惦记着邮差所说新到的报纸在旅馆客商的手 中。从蛛丝马迹发现线索,顺藤摸瓜,总能找出点名堂,这是侦察兵的基本功和经验。

旅馆就在邮局的旁边,外地来的商人和过路的客人大多住宿在这里,大多数客人吃晚饭 后蹲在房间内正在油灯下或搓麻将,或打纸牌赌博;也有的把娼妓带进旅馆,淫笑声从门缝 中钻出,引得隔壁房间中喝酒的汉子们一边猜拳行酒令,一边夹杂进一些污言秽语。

侦察兵们荷枪实弹跨进了嘈嘈嚷嚷的旅馆。

“检查,统统打开门,我们要检查。”侦察兵们敲开了一间间房门。

“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把旅馆中所有的人都惊了起来。

“弟兄们,是自己人。我带的这些东西绝对没有半点赤匪和违禁的东西。这是我的证 件。”那个半个小时前在城门口看热闹的国民党军官也住宿在这里,他打开房门,自我介绍 说是鲁大昌部的少校副官。他带有几匹骆驼驮子和马匹都拴在院子里,几个马驮子则放在房 间里。

“打开!我们要例行检查。”曹指导员命令说。

“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我回家带给家眷的一些衣物和布匹。”这个少校副官见曹德连与 自己的军衔一样,又坐回到床沿上。他的身后被窝中,两个长发女人紧紧把一床被子抓在身 上,浑身都在打哆嗦。

“把马驮子打开!我们要检查。”曹德连向身后的战士们说道,枪口指向了那个少校副 官。

几个马驮子打开了,除了那个少校副官所说的衣物和布匹绸缎外,还有许多此地鲜见的 玻璃杯子、酒具等玻璃制品裹在布匹中,许多印刷精美的美人图和年画也装了两个驮子,外 面用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些东西在这里肯定能卖大价钱。原来这个少校副官在借回家之 机也捎带着做点生意。

曹指导员把包东西和裹年画的报纸统统收集到了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