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7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7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郑公公是老奴的偶像啊,但老奴没有郑公公的本事,老奴连字都写不好。”虽然老魏的权势比郑和还要大,但和郑和的功绩那是没法比的,人品那更没法说了,他倒是有自知之明。
    “偶像?他郑和连个司礼监都没进去,而你则是司礼监的秉笔,你也不要拿偶像不偶像的来忽悠朕。会不会写字不是关键,主要是办事的能力,现在是多事之秋,国力财力兵力都没法和那个时代比,时势造英雄,这正是你和朕大展身手的时候,中兴大明开创一个盛世,还能比不过三宝太监?特别把你那爱显摆的臭毛病先给我改了,把那些个生祠都拆了吧,你也真好意思把自己和岳飞摆在一起放着,和岳飞一齐放着的人有,那是秦桧,你以为是夸你还是骂你?文人有个手段叫‘捧杀’,懂吗?把你弄上高位后想杀你就易如反掌了,你这是中了他们的计了,不要以为你的小集团就那么牢不可拔,只是朕在后面给你撑着罢了。”魏忠贤建个生祠、讲排场那是历史上有名的,怎么说呢,穷人乍富伸腰拔肚,你说他一市井无赖能有多大的内涵,说白了就一韦小宝式的人物,办事也办事,但捞起钱来是一点都不含糊,有钱了怎么办,你不能指望他锦衣夜行吧。拿了钱也没法养个小秘、包个二nǎi之类的消费,不显摆怎么办呢?
    “老奴一定改过自新。”老魏让朱木匠搞的给坐过山车似的,得亏没有心脏病否则当场能吓死。
    “现在局势越来越艰难了,这赈灾的事,朕不放心别人,朕说的这两件灾难的事由你派人主持着把老百姓迁出去、安置好,此事不容有一点折扣,要实打实的完成。等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再让他们回去,跟那帮酸腐的文臣没法说,灾难的发生是确定无疑的,这点你不要有任何的犹豫,专心办事就是了,特别是地震的首发地那边,务必把百姓拉出二百里之外,别让他们靠近建筑物,管好他们的吃住。百姓可能会有所抗拒,正是这种抗拒,将会在地震发生的瞬间了解到朕的良苦用心,会更加会诚心向朕。至于京城的赈灾,你是从民间上来的,当然懂的百姓的疾苦,也知道官吏们漂没的本事,一定会有人想着发难民财的。他们祸害了百姓,最后的后果却要朕来承担恶名,甚至丢掉xìng命江山,朕才不帮他们来承担呢!所以这件事你务必给朕盯紧了、办磁实了!中间要是有人伸手的话,无论是谁都要严惩不贷!这是关系到民心向背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把民心给朕争取过来。否则这后果真是不敢想象,恐怕只能找牺牲品了。此次大爆炸就让朕在民间的好评荡然无存,如果能把这次的机会把握好,那民心还会认为朕是天命所归,依然会拥护朕,这就是民心向背。你有信心办好这事吗?”这是朱由校来大明办的第一件事,而且这事决定了他是昏君还是明主的形象问题,必须得做好啊!李自成的垃圾部队能破了běi jīng城,而打的李自成到处乱跑、最后丢了xìng命的大清,却连攻běi jīng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书上大都谈到了瘟疫的事,意思是běi jīng城的人都人绝了,可能吗?晕啊,běi jīng的外城墙有多高?就农民军那点水平,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到城墙边就不错了。从这里边也就看出了人心向背的关键了。中国的老百姓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绝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只要他们心里有你这个皇上,你真心的对待他们,他们就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亿人民一亿兵,大明的人口可是上亿的,只要利用好了,再差的战斗力也不能让农民军和野猪皮夺了江山去,朱由校打算争取民心就从这次灾难起步。话里当然表明了如果办不好需要牺牲品,那这个牺牲品会是什么老魏当然明白,这样赈灾的事情就会做的更好。
    “皇上放心,老奴就是肝脑涂地,上刀山下火海也会完成皇上的嘱托!”老魏不是傻瓜,是傻瓜也干不到他这种地步,他对大明的毛病知之甚清,听皇上这意思对官场的事也是门清,刚才当众强调可以理解成场面话官话,但这时候这样的强调,看来皇上是决心很大,最起码在这件事上决心很大,而且已经点明了利害攸关,还带上了牺牲品这样的字眼,再干不好,恐怕自己的仕途也真的到了头了。
    “让东厂和锦衣卫秘密的把这爆炸的原因查出来,破案者奖千两白银。另外把伺候太子的人全部查一遍,无论是谁要加害太子都要严惩,记住,一查到底,任何人都不能放过!”这个原因还真是让人想不透,朱由校也想搞明白了。太子的事情的确很大,虽然史上都说是客印月搞的鬼,但也不一定,客娘们争宠是必然的,但争到让皇帝绝户的还真不大可能,难道她想自己给生一个?什么原因朱由校真的不好说,何况容妃还是魏忠贤的干女儿,也不知道是怎么论的。
    “奴才领旨。”
    “赈灾的钱粮能跟上吗?”这才是关键,朱由校知道历史上崇祯就是让‘钱’给逼上吊的,没办法,一分钱逼死英雄好汉,没本事搞钱,东林党人一个个富的流油,就是没钱给国家养兵。崇祯只能向老百姓收税,这一收差点收到中华民国去,直接导致了恶xìng循环,把老百姓推到了李自成的怀抱。而可怜的崇祯想着给大臣们借点钱周转一下,那结果更是让人可怜,最后没办法成了史上被钱逼死的皇帝。老魏搞钱还是有一套的,光看看后世晒的‘辽响、练响’的税收比例就可以看出商业税、盐铁税和海关税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结果到了崇祯的时候这些‘杂’税就直接没有了,光靠今年收到几年后的农税,那能收几个鸟钱。
    “我刚刚问过户部尚书冯铨,钱还是有的,但如果想把赈灾做到好,恐怕要占用一部分辽响了,”老魏说。
    “你把先期的架子先搭起来,别怕花钱,只要用到了灾民身上,不够的钱朕来想办法,大不了用内孥就是。对了查查朕的内孥还有多少钱,朕有大用。”无论谁穿越,赚钱绝对是第一要务,朱由校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做为一个资深环评师来说,军事上的事比别人了解的少这无话可说,但厂矿企业、交通、服务业等等哪项能离开了环评,无论做哪个环评项目,只要用心哪里不懂其中的生产工艺。而朱由校现在是什么人?是皇帝,想搞点实业赚钱也不是不可能的。
    “内孥老奴前几天才查完,合成白银有一千万两多一些,”老魏管钱真的是有一手,虽然管钱不是他负责的,但一问人家就能给出个大体的数字来。

第十章尽用罪监
    “好,钱是足够了,你这几年也帮朕攒下了不少家当,以后你和你的那帮子手下就不要再伸手了,你如果需要钱的话只管给朕说,朕这里可以给你许诺,终你一生只要朕还活着一天,朕的内孥就是你魏忠贤的库房,无论你需要多少钱,随便拿就是了,但只有一条,通知朕一声就可以了,朕绝不反对!”朱由校也乐的大方一会,棒子打完了,该给个枣了。有钱就行,别整的给崇祯一样因为钱而闹心,就可以了,而可笑的是李自成进了běi jīng后,从宫里搜集了七百万两白银,看这意思,原来朱由检只想着从大臣手里搞钱了,自己的钱根本就没用到百姓和军队身上,这才被逼上吊,活该!
    “皇上!、、、、、”老魏这次又跪下了,真的激动了,有史以来哪一个当太监的能得到皇上这样的一句话?即便是郑和也没有这种殊荣啊!不在乎钱多少,老魏一个太监能用多少钱,皇上又不让摆排场了,但他却深深的在乎的是这份情义、这份信任,这绝对是太监里的独一份了。老魏同志激动的无以言表,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啥也不说了,抛头颅洒热血,千古骂名----值了!
    “好了起来吧,瞧大伴这脑袋磕的,你不在乎你那命,朕还想着让你多出几年力呢,快起来!”朱由校也能感觉到老魏同志的真情流露,放下身段上前扶起了眼里泛着泪花的老魏。
    “对了,朕现在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眼前的王体乾和身边侍候的身没一个让我放心的,朕有预感有人要害我,而且手段相当的高明,朕要对身边的人进行大调整,可能会刷一帮人下去,里面肯定有你的人,这话朕只对你一个人说了,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朱由校扶老魏同志后,对老魏同志直言不讳的说。
    “但听皇上吩咐,老奴绝无怨言。”让皇上不喜了就是老魏自己也的卷铺盖滚蛋,更别说他的同盟了。别说皇上还给他打预防针,就是不打他敢放个屁?皇上连这话都给他说了,这才是把他当做自己人的自己人了。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大伴派人秘密的给我盯着信王、皇后、郑贵妃这些人,还有盯着宫里面的人谁跟外面的朝臣来往密切,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朕汇报。记住了,朕是要秘密进行,别搞的满城风雨。”朱由校对自己的死还是比较在意的,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从受益者的角度出发,这些人是重点的怀疑对象。
    “奴才尊旨,东厂本来就是干这个的,不会让万岁失望的。”这样的事老魏最喜欢了,对这些人他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现在皇上对他们怀疑了,正合了老魏的心意。
    “好,那朕就等你的消息。对了,朕问你,这宫里面谁苦的没有出头之rì的太监宫女在哪里?”
    “回皇上,宫里最差的是直殿监,只管理一件事----清洁卫生,是吃力不讨好的部门,一般不得志的都被扔到了那边。如果是犯了罪的或者是被辞退的都在浣衣局,浣衣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等死的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老魏多聪明的人了,一听就知道皇上这是要示大恩惠以求忠诚了,想想也对,皇上一插手,直接就是冰火九重天啊!这恩惠可大了,收批死士一点不成问题,更何况并不是让人死,而是给人荣华富贵,只要不是招的白眼狼,有点知恩的心就会死心踏地的跟着皇上走啊。看来皇帝也不笨啊,这恩给的虽然没什么新鲜的,但也是堂堂正正,皇恩浩荡啊,不由的老魏不服。
    “好,朕亲自去一趟,你先去打赈灾的事情安排好,辛苦一点吧!”朱由校一听直接就决定去浣衣局了,找一帮自己的敢死队这可是当务之急啊。
    老魏走了之后,朱由校换了便衣带着几个随从,出了皇宫直奔德胜门以西浣衣局,现在的京城真是满目凄凉惨绝人寰,唉,百姓苦啊。眼前的事也多,所以收拾心情逃似的直奔目的地。一进浣衣局,这味道还真的不怎么样,浣衣局的掌印太监刘明启急忙前来见驾,‘这怎么说的,皇上怎么可能来这里?这可是真正的贵足踏贱地了。’刘明启一阵的紧张兴奋,完全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状况,让皇上来这里。
    “行了,平身吧,把局里的人员档案拿过来,再把所有的十六岁以上五十以下的人都召过来,”朱由校进了屋往主座上一坐,废话没有,直接让刘明启办事,跟一个明显不会受重用的人物有什么可说的。
    “奴才领旨,”刘明启晕了,这到底什么事啊?是不是皇帝又要追究谁的责任了?这是要找谁啊?当然无论什么事也不是他一个二十四监最不入流的掌印能管的了的,还是痛快点执行吧,如果办的好入了皇上的法眼那可就真的时来运转了。
    浣衣局不大,一共就一千二三百百人,去掉坐吃等死的老宦官,也就二三百人了,所以很快就召齐了,刘明启来汇报一声请指示。
    “关上门,等着一个一个的宣,朕有话问。”朱由校正在大堂里整理自己的思路,考虑自己面试招工的问题。毛笔对于他来说还是难了点,虽然前任留了点底子,但还是难,所以找了把小刀,用毛笔的杆销了销,蘸着墨汁简单用吧,回头再做好的硬笔吧。
    第一个从名册里找出来的是二十三四岁的着长随服的小宦官,面目还算清秀,但也是面带菜sè,估计这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神情有些慌张还带着兴奋,进门连头都没敢抬就跪在那边山呼万岁了。
    “平身吧,把你的姓名、年龄、籍贯、多大入宫、入宫年限、家里的亲属,以前的职务、为什么被发配到浣衣局、认不认字、有什么特长以及现在的职务说一遍。”朱由校看到眼前的这个长随,开始了他的招聘面试。
    “奴才名叫李德全,23岁,保定人,十七岁入宫,现已经六年了,自幼父母双亡,全赖伯父养活,现伯父已故,奴才已经没有家和亲人了,以前是兵仗局的,职务是造弩箭,因为三年前不小心使用火烛差点走水被罚到这里,奴才在宫里学的写字,奴才的特长是记忆力比较好,现在每天负责修补家俱。”李德东的手使劲的抓点自己的大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