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47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147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巧,就能发挥作用了,所以有了这个设计。朱由校听了是大赞不已,直夸宋应星心思细腻。
    观后朱由校大感满意,只是对空间的利用提出了一些观点,如座位下边弄个跑道,可以让人可以调节座位离车厢的距离,以便舒服的shè击;座位的底部可以做成箱子,以便放一些食品和饮水等东西;还有安全带也给配备上,特别是车夫那们,位置这么高,太危险了。
    接着又问宋应星巨弩战车研制的情况,宋应星的回答相当干脆,在这部车的基础上,撤掉车厢,基本上就可以了。不过一部战车只能放一部巨弩,而且上弦可以用马力或者人力绞动绞盘发shè。
    其实朱由校对这个巨弩是相当的期待,千米的shè距,再配合上瞄准镜,在这个时候绝对是逆天级别的存在。带上他,哪里还用顾及蒙古族的回回炮,朱由校专门的查了查,回回炮这种投石机的shè程也就是四百米左右。如果遇着了巨弩,那只有一个死字。
    说了一大通,最后又问起战车在兵仗局的产量,当然先把流水线的事情给说了再问。王应科这个问题早就通过工匠们得知了,但哪里知道有流水线这样的事,只是老实的说了只要钢铁跟上,每天能造八辆。
    太慢了,这样的速度武装起八千净军来都得一百天才能造出这八百辆来。老办法,从单个的零件做起,然后组装。这样也有利于维修。
    这点宋应星已经有经验了,由他带头开始设计着将战车分成各个部件,然后再合理的组装。当然每个组合所需要的合理配搭也是最考量脑力的。
    这时朱由校深深的感觉到干活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也不知道那批叛军休息没休息过来,按理说从二十六rì就开始有人被宫刑,现在十天了,应该也差不多了。
    转头想问一下老魏,却发现没在,一问才知道,回家去了。看着宋应星这边,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天sè也已经变黑了,因为是雨天,所以天黑的比较早。小肚肚也差不多饿了,想到这里一百多工匠也没有吃饭,于是,让人送了晚膳来在这里和工匠们一起用膳。

第208章终闻准信
        朱由校还没用完膳,魏忠贤就来了,带来了两份折子,一是魏良卿和蒋秉采的,写的是地震的一眼情形,的确很惨,并着重写下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朱由校虽然知道地震有分级之说,但学识有限,真的无法判断这到底是几级地震。而且现在的房屋也没有抗震之说,倒了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折子中描述的那样子的确很惨。
    朱由校听完了立刻下令,准备的物质,立刻启程,发往山西。这个时代的运输实在是太差了,一车的物质运到目的地,也就是剩下一大半而已,路差、装载量小、没有动力。然后结果就是速度奇慢,路上的损耗也相应的增加。现在灾区已经成了这种局面,还是早rì往那边运送物质吧。
    而第二个折子却让朱由校气的有摔桌子的冲动,大同府的情况,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处,死伤兵丁达三百余人。城楼城墙倒了也就倒了,但在如此严令避震的情况之下,怎么还能死人?这明显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害死了这三百多条人命!
    “混蛋!大伴,着锦衣卫严查此事责任人,朕花了如此代价,仍然违抗避灾的命令,草菅人命害死如此多的xìng命,这样的官员不惩不足以平民愤!”
    “是,皇上息怒,奴才这就去吩咐。”从先后接到这两封折子时,魏忠贤就知道肯定会有龙霆大怒的时候。
    两封信来的的确是晚了点,但没办法,下着雨道路泥泞不说,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塌方、泥石流,特别是从灵丘赶过来的人,的确是不容易,比大同的人提前启程,还比人家少二百里地,但还是走在了人家的后面,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现在一块石头终于落在了地上,旁边的宋应星却好奇的看着他,朱由校也只当不见,看着魏忠贤要走,直接的问了关于叛军宫刑之后,有多少人休养好了,魏忠贤一愣,还别说,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只能派人去查了。
    兵仗局这边也没什么事了,草草的结束了,回乾清宫准备洗衣洗洗睡了,毕竟明天还得起个五更上早朝呢。这时魏忠贤却回来了,回报说了一下叛军宫刑后的情况。因为是在七天前才进行的集体宫刑,所以这些集体的还没有休养好,另外有近一成的人,死于宫刑,这个一成倒是把朱由校吓了一跳,急问魏忠贤到底是多少人死了。老魏的回答是二千人。
    这个数字!?天啊,我干了什么?二千人?!宫刑怎么会如此恐怖?!朱由校惊呆了,坦白的讲,天地良心,自己真不知道宫刑是会死人的,自己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事情,人家岳不群、林平之人家那自宫可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就是身边这个老魏、刘若愚不都是自己动的手自宫的,还有那些无名白,都是自己切的,哪里有什么生命危险,怎么到了这些人,就这样死了呢?而且还死的这么多,这不都成了自己的罪孽?朱由校越想越怕,抓住魏忠贤的手问:“大伴,宫刑怎么会死人的?”
    “回皇上,宫刑死亡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忍受不住疼痛,活活痛死的,第二种是宫刑后生病而死的。皇上可能不知道,此次也就是在宫里的宫刑,而且还都是成年人,如果在外面自宫的,死亡的占到一层半,而如果是孩童,那死亡的至少也要占在二成以上。”看着皇上惊恐万状的样子,魏忠贤耐心的解释着,看着皇上的脸sè又说:“其实他们都是十恶不赦之徒,皇上天恩给他们留了一条后路,就是搏一条活路而已,都知道宫刑这事也是听天由命的事情。多少人想进宫还进不来呢,宫外这近一万人的无名白,也是象奴才一样后想进宫,但进不来的,他们那才叫一个惨字呢?所以皇上倒不必挂怀。”
    “哦,”虽然对二千人的死亡人中戚戚,但事已至此,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了。“大伴,人死债灭,叛军里家中困难的,送些银子给他们或者让他们的家人去朕的作坊里做工吧。”
    “奴才领命,皇上仁慈之心天下少有,现在满城都传着皇上是真神转世呢。”魏忠贤一听皇上如此迂腐,很不和他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的为人处理的原则,但还是半真半假的捧着皇上。
    “转世?”这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自己可不就是转世吗?不过不是真神而是个吊丝而已。
    “是啊,皇上,现在在长安街上给皇上磕头的,在家立长生牌的已经越来越多了,还有的想建生祠、、、、、、”
    “生祠?就是和大伴那个一样的?”一听这个生祠,朱由校就不由的反感。在长安街磕个头表示尊敬,这个他能理解,中国人嘛,本身就是个知道感恩的民族,什么受人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chūn辉、喝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朋友对陌生人,都有各种各样感恩思报的名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到长安街给自已默默的表示一下而已。而立个长生牌天天为恩人祈福的,更是有恩无力报,又感恩时时,所以立个长生牌,求诸天神佛保佑一下恩人,很显然朱由校不是修真是需要那可贵的信念力,所以效果一点也没有,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这点朱由校更是不提倡不反对。但建生祠,这种劳民伤财、神话自己的行为却让他相当的反感。一旦此风兴起,全国又不知得有多少地方为了形式,而给自己建这劳什子东西,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土地、钱粮。
    “回皇上,是的,”上次被骂的情形,魏忠贤可是记忆犹新,急忙的跪下来回答。
    “传旨,有给朕建生祠者,当场拆毁,主持建设者,在生祠前戴枷一rì,此风不可长。若有人以此谋利者,没收全部家产。”朱由校相当严肃的说。
    “奴才遵旨。”
    “大伴起来吧,接着说那些叛军有多少现在有劳动能力的。”
    “回皇上,现在有一万人已经恢复好了。其他人估计再有五天时间即可劳动,但受伤需要医治的则不在此限。”
    “让那些人养好了身体再行宫刑吧,毕竟人命关天,身体好了成活的机会就大增。而这一万人让他们去兵仗局和霍维华那边的西山,再拿十万两银子给霍维华,多开矿、多炼钢,战车一动需要的钢将是海量的。”这点是朱由校在兵仗局就想到的,一辆战车需要的钢大概是一千五百斤左右,仅仅十支神弩、十支山地弩和六千多支弩箭就得六七百斤的重量了。仅仅造八百部战车,那就得是一百多万斤钢,这个量可是不小,不加大产量根本供应不上如此的需求量。现在人是有了,(即使是没有这一万人,那锦衣卫的落选者,也完全可以利用上一些了。)资金也不缺,就差把劳动力和资金变成钢铁了。
    “奴才马上去安排。”听完了皇上的安排,魏忠贤默默的记住了,这大晚上的,可怜自己晚饭还没吃呢,当然这样的埋怨是不能对皇上说的,若皇上不用自己了,那才是真正的埋怨呢。
    第二天,六月初六,早朝,太和殿,今天的早朝相当的诡异,朱由校开了头,先让魏忠贤把灵丘和大同发过来的地震情况宣读了一遍。下面的文武官员可就站不住了,这代表着什么?皇上在上个月的时候就预测准地震之灾,真龙天子那只是愚民的东西,官员们虽然也说,但却没几个人相信。但此事也太邪xìng了,皇上比龙虎山的张太师还牛气啊!?虽然不信,但事实摆在面前,又如何否认?本来大家在昨rì感到地震之时,就已经对皇上那话相信了几分,如今再得以证实,一个个只能是目瞪口呆,不明所以。
    而首先是张瑞图出班来跪下磕头请罪,没办法,当时就他叫的最响,一副皇上是笨蛋的样子,现在却被事实驳的自己无话可说。其实也就是承认一下皇上英明,自己糊涂的问题,张瑞图看的也是明白,以皇上的仁慈,只要有个智商比拼的结果,是不会对他如何的。此时形式比人强,心里虽然充满了疑问,但事实就是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与其被别人讥笑倒不如自己大大方方的承认。
    跟着又有几人当时反对的站了出来请罪。都是一样的心理,当时就是感觉皇上没事了过来充大头客串半仙,纯粹是一种脑残行为。而今如此不可能的猜测却成了事实确凿的真实。那结果也经有心人的推动,进而炒作起来,弄的妇孺皆知,反过来更加证明了自己的愚蠢。一是无可奈何,二是怕皇上打击报复,见张瑞图都请罪了,只能寄托皇上的大度了。

第209章朝臣认怂
        “几位爱卿平身,同是出于为百姓利益考虑,何罪之有?如今正是面临灾难,万众一心共抗灾难的时刻,灾民们虽然因提前避难没有生命损失,但灾难并没有过去,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能否跟上,才是此时的重中之重。而因为yīn雨不停,道路泥泞交通不便,更是考验我大明朝廷的协调运作能力之时。昨rì,也没有朝臣对地震一事有什么策略,朕就先行准备了二十万两白银的生活物资,虽然昨晚出发,但估计速度不会太快。更有下个月月初,常州等地的风灾、水灾,需要及时的准备。”朱由校没有难为张瑞图等,而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大方的’的一揭而过。倒是把朝廷救灾体系的不足给指了出来。二十万两银子本来是朝廷该拿的,朱由校用的是大明善行救助会的钱,也没打算逼朝廷出钱,但必须让他们知道知道。
    “谢皇上不罪之恩”。
    “皇上英明仁慈,百姓之福。”满朝的文武官员全部都老实了,如今皇上的天威已经是没有任何人敢再搞什么顶撞了。跟着这样的皇上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首先是没有成就感啊,哪里象以前一样,可以指着皇上直斥其非来的多爽快,要名有名要钱有钱。
    哪里象现在一样,根本无法控制皇上,大臣对付皇上首先的一条就是钱粮,大明的皇上爱钱如命,为什么?穷怕了,仅仅宦官就是十万人,再加上近万宫女,这一个月的花销得是多少?后世倒有晒出来的rì消费万两白银。(《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柏杨所写的《中国人史纲》,除了靠吃脑残片维持生命的,能如此推断外,几乎没人能这样了。大明一年的农税才四百万两左右,一年花三百六十万两,只能剩下几十万两白银来支撑大明帝国了。这不是脑残又是什么?还丑陋的中国人,一个数典忘祖的东西!)
    但花销不小那是肯定的,但就靠着自己的皇庄和光禄寺,这点钱哪里够用啊?那就只能看朝廷的脸sè了,于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大臣们动不动就拿这个钱字说事。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