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

第1277章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1277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如此周密而彻底的破坏。让德军不得不在占领此地后派出大批工兵、打捞分队、扫雷舰艇进行清除工作,足足花了三个星期,扫除170枚水雷,打捞起29艘沉船,这才恢复了伊普斯维奇港口的正常吞吐能力。

不过虽然损失惨重,但伊斯普斯奇的胜利,却仍然得到了希特勒的嘉许,在他看来,损失大不可怕,可怕的是损失大还不能取得胜利,部队被压在东安格利亚,但物资消耗却是一样的,只有前进,只有胜利,如此巨大的消耗和损失才是值得的,只要彻底击垮英军整条防线,大量消灭英军有生力量,哪怕最后德军仅剩百万人,也足够征服英国了,因为那个时候,英军只怕连三十万军队也凑不齐了,兵力优势就是德军获取胜利的保证。如此能在英军舰队完成集结前征服英国本土,英国舰队再强大也只能干瞪眼了。

而且让希特勒大为高兴的是,伊普斯维奇终是一个比大雅茅斯更大更成熟的港口,夺取了伊普斯维奇,德国后续的部队登陆和物资补给已经不再只能指望着吞吐量有限的大雅茅斯港,这将极为有力的支援德军的后续行动。

5月30日,德军从伊普斯维奇卸下第一艘运输船物资。到6月10日,伊普斯维奇日卸货量已达8500吨。而预计两个月后卸货量将上升到2万吨。到年底,伊普斯维奇的卸载能力将仅次于伦敦港的吞吐能力,有了这样的大港,对德军的后勤补给和战略战术支援行动的执行将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哪怕未来真的无法突破英国防线,凭借伊普斯维奇港,德军也足以在东安格利亚彻底站住脚跟,只要在大不列颠岛站稳脚跟,英国终有一日将臣服在德军铁蹄之下。

不过与D集团军群勇夺伊普斯维奇不同的是,此前表现更为出色的博格的B集团军群在攻击金斯林的行动中却遭遇失败。

随后B集团军群改变计划,转而攻打防线中部的曼德福德和塞特福德,意图将英军防线拦腰斩断。

5月12日,曼施坦因率领5个师的兵力发起代号为“普鲁士马刀”的作战,猛攻曼德福德。于当天中午攻占曼德福德正面的艾克拉防线,并继续向前推进,但因为缺乏保护,随后在左右两翼受到英两个装甲旅和六个步兵团的坚决反击,前进非常艰难。直到5月17日,德军经过一番苦战,才击退英军的反击,并第二次占领了曼德福德,逼迫英军将整体防线后撤七十公里到米尔登霍尔,如此也让英军整条防线由原来的南北直线,变成了一个中间向内凹陷的大弧形,只要德军能再攻克曼德福德邻近的塞德弗德,那这个弧形防线也将崩溃,那么英军防线将彻底被拦腰斩断。

5月24日,负责攻取塞特福德的B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司令莫德尔率主力渡过塞特河,建立起正面宽3千米,纵深870米的桥头阵地。5月29日,英军集中5个装甲旅发起反击,但德国的空军乘着天气晴朗的有利条件大举出动,对英军装甲部队实施了极其猛烈的轰炸,基本瓦解了英军的攻势。德军第七装甲师乘机占领塞特福德西南的战略要地160高地。

英军深知160高地的重要价值,随即组织多次反扑,但均未得手。5月30日,英军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击160高地,在猛烈炮击下,德军难以坚守,只好放弃160高地撤到塞特河岸边。

不过英军虽夺回了160高地,但一直在德国空军和航母舰载机的猛烈打击下,无法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也就发挥不出装甲部队巨大的突击威力,一般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辆坦克组成小型战斗群进行短促出击,难以取得胜利,加上几天来坦克损失约100辆,又得不到补充,迪尔元帅为了集中兵力确保塞特福德的安全,只好放弃外围一些阵地,将全部1100辆坦克中的800辆部署于塞特福德近郊。

英军这一主动退去虽然丢掉了外围主要阵地,但却成功的在塞特福德形成了厚实的防线,而莫德尔没有及时应变,过分在意一个阵地一个工事的得失,延误了推进速度,当他取得所有外围阵地时,却已经无法攻占塞特福福城,双方陷入对峙。

因为没有按计划夺取塞特福德。曼德福德两翼缺乏保护,再次成了一枚太过突前的钉子,很容易被英军包围夹击,导致曼施坦因最终不得不再一次放弃曼德福德后撤到沃顿,而英军则籍此重新恢复了金斯林至哈奇的直线防线。

这一轮大作战结束,德国动用了超过半数以上的精锐,最终的成果不过是让英军防线在最南段后撤了十几二十公里,后撤到了哈奇而己,严格来说夺取伊普斯维奇争取到了一些战略上的成绩,但在整体战略战术上此次大战可以说毫无作为,远未达到希特勒的预期。

6月8日,龙德施泰特回柏森晋见希特勒,汇报了当前的战局。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立即调整了德军高层指挥人事,以在伊普斯维奇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维茨勒本元帅取代龙德施泰特任登陆作战总司令,古德里安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所有已经登陆的装甲部队,并将所部改称第1坦克集团军,随后又调刚从西俄返回的克卢格元帅接任维茨勒本留下的D集团军群司令职务,曼施坦因则顶替了延误战机的莫德尔担任了第4集团军司令。

不过相对于这次东安格利亚攻势的不满,德意联军在北非的行动则让希特勒为之震怒。不是隆美尔和德军士兵表现不好,而是因为他的盟友意大利人实在太无能了。

在德国展开东安格利亚攻势时,北非的意德联军也发动了新一轮反击攻势,5月初,隆美尔集团在卢克港和拜尔迪耶一带击溃了英集团军,彻底将英军赶出了利比亚,还一度逼近了埃及的塞卢姆。

联军的进攻出乎英军统帅部意料。英军在两星期内不得不再次退到了马鲁特,只留下了驻西迪拜拉尼的守军,有将近两个师,不过其中有过半是埃及仆从军,结果这支守军遭到了德军的围困。

应该说隆美尔此时已经造成了一个对意德联军极为有利的态势,隆美尔原指望攻克西迪拜拉尼后向马鲁特推进,然后在得到增援后向目前兵力空虚的开罗发展进攻,可是格拉齐亚尼指挥的意大利军队(此时原本的两大集团军二十多万如今只有不到十余万人了)却在西迪拜拉尼南面埃及边境的比尔沙卡遭遇失败,导致隆美尔在攻克西迪拜拉尼后,无法得到兵力增援,未能按原计划击败英集团军占领马鲁特,最后还不得不分兵前往支援意大利军队。

一番时间耽误下来,英军已经在马鲁特重整阵脚,等德军与意军会合,攻克比尔沙卡再推进到马鲁特时,面对的是英军无数的障碍工事。加上此时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在马耳他海域成功的伏击了意大利的一支补给船队,导致德意联军没有及时得到足够的物资及兵力补充。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马鲁特的攻势,退回西迪拜拉尼和图卜鲁格休整。开罗攻势更是无从谈起了。

一番大好局势就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无能使英集团军在埃及免于彻底失败,也使得希特勒立即夺取苏伊士运河和埃及,切断英国太平洋及印度洋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线路回本土集结的愿望落空。

希特勒如何会不震怒,一个无能的盟友,真是十足的负担。

让希特勒更为震怒的是,现在近东和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比原来显得更为重要了,英军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回本土集结的速度将远快于绕行非洲好望角,而印度洋舰队是目前英国在海外的最大一支舰队,据情报显示,英国抽调主力战舰最多的就是印度洋舰队,只要拖延阻拦住这支舰队回英国本土的速度,那英国皇家海军想要真正完成集结并实施决战的时间必将进一步推后,这对于德国是极为有利的。

这一次的失败,却导致这一战略的实施大受影响,而墨索里尼居然再度腆着脸向他要援军,让希特勒真正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无话可说了,现在的德军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向北非增援,再说现在增援还有意义吗?在印度洋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前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希望基本上无法实现了,虽然苏伊士运河控制住之后,还是会对英军印度洋和太平洋殖民地的物资运输造成重大打击,但现在对德国来说最迫切的是征服英国本土,最需要的是把英国的舰队集结速度给拖慢甚至打乱他们的舰队集结计划。

但现这一点已经无法实现了,英军舰队最多一个月就能通过苏伊士运河了,而他也不用指望同样无能的意大利舰队可以帮助他在地中海拦截甚至击败这支从印度洋抽调回来的英国舰队。

不让英国舰队顺手把意大利海军给摧毁,墨索里尼就该庆幸了。如果被英国舰队顺手灭掉了意大利海军,那北非战役以后都无法再实施,甚至利比亚意大利人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阿拉斯加这个时候,只有阿拉斯加才能帮他们,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现在都只能寄希望于阿拉斯加,在地中海,现在唯一有实力与英国舰队相抗的只有阿拉斯加人。而且阿拉斯加控制的塞浦路斯就扼守在苏伊士运河出口处不远,只要阿拉斯加现在立即介入,那么封锁苏伊士运河出口甚至封锁地中海,封锁直布罗陀海峡都可能办到,这样一来,英国舰队还敢走地中海回国吗,他们只能改道绕行好望角。

而且就算绕行大西洋,只要阿拉斯加铁了心要拦截他们,也是有可能给英国舰队造成麻烦的,在西北非和几内亚湾,阿拉斯加人有南大西洋和西北非两大主力舰队,且沿途控制有佛得角、加那利等几个海上战略要地。他们要找英国人麻烦完全可能办得到。

…………

1942年6月29日,夜已深,但位于费城市中心的自由宫仍然灯光明亮,忙碌异常。

叶枫端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手里的电报,在办公桌前面,外交部长杨国平和总参谋长弗莱彻以及从瓦尔迪兹应召而来的海军司令邓远强静静肃立。

“找到英国的那些舰队吗?”叶枫放下手里的电报,然后看着邓远强说道。

邓远强耸了耸肩道:“大海茫茫,不比陆地上的目标那么容易找,英国人有心隐藏形迹,想找到并时刻盯住他们并不容易。至现在为止,我们也只知道从加勒比抽调的舰队已经到了爱尔兰海域即将与本土舰队会合,而从太平洋抽调的两支舰队我们只知道他们已经一分为四,驻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波利尼西亚的舰队走巴拿马海峡和南美合恩角,驻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舰队则分别走马六甲海峡或绕行苏门答腊岛南部,除了走巴拿马海峡的这一支不可能避过我们眼睛外,其他三支我们到现在也只能大概推测出他们到了什么海域,但无法找到他们。”

邓远强停顿了一下道:“不过英国从太平洋抽调了主要是几艘大型主力战舰,数量并不算多。关键就在于印度洋和波斯湾及南非一带的舰队,从波斯湾抽调的舰队数量有限,且早已经通过苏伊士运河,现在估计已经过了直布罗陀,出了地中海。就算找到他们想拦也来不及了,至于南非的舰队更难找了,大西洋如此广阔,以英国人的能力,他们必有一些秘密航线可以避开我们的侦察。”

这时弗莱彻在一旁说道:“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印度洋舰队,这是英国目前在海外的最大一支舰队,这一次抽调了起码三分之二的力量,我想如果没有这支舰队,英国海军就不可能与德国海军进行决战,因为他们没有必须把握,这一仗关系英国的最终命运,没有绝对优势,他们绝不会轻易开战。所以只要我们找到印度洋舰队实施拦截甚至击败他们的话,英国海军只怕就无法和德国海军决战了,就算不得不决战,他们也不一定可以获胜,胜也会是惨胜,惨胜是不符合现在英国的利益的,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即使胜了也没有足够的战舰来维护其周边的海域安全了。那么又如何威胁并切断德军的补给线呢?没有了英国战舰,德国的运输船不也可以不需要战舰保护就可以大摇大摆的源源不断的把补给运上东安格利亚。”

邓远强也点了点头,然后笑道:“而印度洋舰队其实是最容易找的,因为他们通过苏伊士运河是不可能避过所有人侦察的,特别是我们,如果我们真要提前跟英国人开战,那么在地中海摧毁他们是一个好机会,不过这支舰队加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实力,光凭我们的地中海舰队即便加上西北非舰队也不能保证可以摧毁他们,不过嘛拦截拖延他们还是办得到的。”

“为什么要在地中海拦截他们?”叶枫这时突然笑了起来:“在地中海拦截他们,就意味着基本上就只能单凭我们自己的舰队与英国一支主力舰队决战了,同样的就算我们胜了也会是惨胜,甚至有可能失败,毕竟我们短时间内不可能集结起足够的实力来对付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