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

第1118章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1118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科克切塔夫因为中亚籍士兵不堪索伦科夫要他们送死的行动而哗变时,就在怀钦斯克,德尼索夫也同样遭遇了相同的情况。被他刻意组织起来的两万多中亚籍士兵不也发生了哗变。

只是幸运的是,阿克莫拉苏军大部分是从东欧一带增援来的首批动员的新兵,当时是用来反攻卡拉干达的,其中甚至有不少从东欧调来的主力军,所以中亚籍士兵并不算多,加上从阿克莫拉带出来的一些新兵在内也不过两万多人,两万多人战场哗变,面对三十余万人的镇压,很快就像泡沫一样一击就破,所以并没有产生多么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后果。

唯独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科克切塔夫的索伦科夫居然也在同时采取了跟他一样的办法,而在那里是六万对十六万,加上阿军,兵力已经差不多了,且那里多是新兵,以致最后产生了这样一样一个真正无法挽救的后果。

阿拉斯加人太厉害了。这是德尼索夫现在唯一能够找到的责任方。若没有阿拉斯加人支持中亚五国独立,科克切塔夫根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自己当然也不会,也自然不会产生现在这样严重到无法补救的后果。

“该怎么办?投降吗?”德尼索夫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

“不,绝不能投降,哪怕战死,也不能投降,亚柳特卡将军不能白白牺牲。”紧接着心里另一个声音一口否定。

“可亚柳特卡将军之所以要牺牲自己,不就是为了要保住这些士兵的性命吗?都死了有什么意义?”

德尼索夫在心里艰难的做起了斗争。让他的脸上不时的扭曲,不时的变幻着神色。似乎极为痛苦。

“呯”

突然黑夜之中,一声枪响,把正在天人交战的德尼索夫惊醒,他连忙一跃而起,眼望着枪声响起的东方。

“呯,哒哒……”那是东面最外围的军营,就在德尼索夫一眼看去的时候,成片的枪声开始响起,越来越激烈。甚至紧接着他看到了军营里冒出了冲天的火光。还能听到嘈杂沸腾的人声。

“怎么回事?”

只是他身边的几个卫士也没有人可以回答他。

难道是阿拉斯加大军发起了夜袭,有必要吗?阿拉斯加人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补给已经断绝,但也应该知道自己就算还有补给,也坚持不了几天,现在的他们完全没必要再主动发起攻击,徒增伤亡。更不用说夜袭这样的冒险战法了。

难道包围圈之外事情又发生了变化,主力大军来救自己了?使得阿军不得不抓紧时间解决自己的大军。

德尼索夫心里突然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

只是希望的火苗马上就被浇灭了。

几个将领和参谋连滚带爬的爬上了山岗,其中一个参谋一边向自己冲来,一边喊道。

“参谋长,阿克莫拉警备师哗变,想要趁夜向阿军投降。被二十二军发现了,现在正在镇压,但是二十二军现在只有数千人了,将军,快下令吧,不然支持不了多久的,其他还有几个师现在也是蠢蠢欲动。”

“什么?哗变?”德尼索夫闻言愣了半晌,紧接着便一屁股又坐回了地上。

虽然他已经料到再这样下去,哗变溃散是正常的,但他没有想到哗变这么快就来了,这么快就有士兵们顶不住了。

“镇压?现在这种时候,只要有人带头,接下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毕竟没有了希望,就失去了支持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意志。”德尼索夫喃喃的道。

“轰”突然间,东面军营传来剧烈的爆炸声,枪声也陡然更加密集起来。甚至其他方向的军营里也传来了躁动的人声,也有了稀稀落落的枪声。

德尼索夫马上又站了起来,朝着四周的军营都看了一眼,最后眼睛盯住已经火光冲天的东面军营,最后无奈的对着那几个将领说道:“我知道这里所有人都已经缺少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欲望,大家都是饿着肚皮,也已经无力战斗,算了,不用再自相残杀了,立即派人去跟阿军交涉,我们……投降,只希望他们能够确保所有士兵的生命安全。”

“参谋长,投降等于叛国……”其中一名将领闻言大吃一惊。

德尼索夫一阵沉默,在苏联与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对待自己人比较残酷,如果战场被俘,他们国内的所有家人都将接受审查(不管是主动投降还是被俘都是一样),然后关入集中营流放,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警告军队官兵,红军只有战死,没有投降和被俘,期望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官兵的战斗力或者说变相的忠诚,虽然这种忠诚很无奈,很残酷,但不可否认这么做,对苏军的战斗力确实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战场上主动投降的非常少,很多都是直接在战斗中或重伤情况下被俘。

此前唯一主动投降的就只有库利克在恰尔斯克一战后率残军主动投降。当然,为此库利克的家人已经全部被处决,所有能追查到的士兵家属全部关入了集中营,此后撤退和主动投降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此外在中亚也现出过盖纳耶夫向克孜勒奥尔达义军投降的事情,不过他所率的就是阿拉尔斯克和卡扎林斯克的当守备队,家人都跟随他们一起撤退并投降,不担心家人受到迫害,所以盖纳耶夫的投降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若他们的情况跟库利克大军是一样的,就不定敢主动投降了。

不过可惜,大清洗使得现在的苏军官兵素质都不怎么样,绝大部分指挥官的素质更是远不能和国内战争时期的那些指挥官相提并论,所以哪怕再英勇,他们也无法阻拦阿军的前进步伐,通常都是一战下来,最后还是会出现大规模的失败并逃散,战场被俘者也多得是。当然这些战场被俘者只要莫斯科可以追查到的,家人同样避免不了被关入集中营。只是不会出现处决的情况罢了。这对于那些将领来说结果要好上一些。

德尼索夫沉默片刻最后坚定的挥了挥手道:“不用再说了,不管如何,我们的命运都是注定的,我们的家人命运也是注定的,既然如此,没有必须再牺牲更多士兵的生命了。至于最大的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就可以了。中央不会再追究其他的人责任,至少不会处决你们的家人。”

1940年4月11日凌晨两点多钟,被包围的阿克莫拉苏军中饥饿的士兵们开始有部分主动向阿军秘密投降,至四点左右,部分士兵发生哗变,形势恶化至无可收拾的地步。这支大军的最高指挥官德尼索夫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凌晨六点钟左右,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习正保上将同意接受苏军投降后,三十二万已经饥饿不堪的士兵开始解除武装,正式向阿军投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德尼索夫给莫斯科发了最后一封带有请罪意味的电报后,吞枪自杀,算是承担了下令投降的责任。当然,莫斯科最后会否接受,还是否会处决其他将领的家人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但他相信,既然有人承担了责任,中央就不应该会再过分的迫害自己人,否则一次两次下来,只会越来越失去民心,失去军心,毕竟一味强求的忠诚有时候只会换来相反的结果。

何况将投降或被俘士兵的所有家人送入集中营流放关押就已经是一个很重的惩罚了。

至此阿克莫拉苏军投降,正式消失在苏军序列之中,算上从阿克莫拉撤退时始的数量,这支一共六十万的大军仅仅十余天,便全军覆灭,这是阿苏开战以来,继东南方面军覆灭后,苏联方面遭遇的又一次重大的失利。其总体损失的数量甚至已经不低于东南方面军覆灭的数量了。

而这支军队的覆灭,其影响力几乎也同样可与东南方面军覆灭相提并论,首先阿克莫拉交通枢纽落到阿拉斯加人手里,同时也算是间接的影响了科克切塔夫的战斗,使得科克切塔夫意外的落到了阿拉斯加手里,苏联最强大的东方面军南大门彻底向阿军洞开,从此再无屏障,整个苏联乌拉尔军队的形势急剧恶化。

另外这六十多万大军,加上科克切塔夫损失的军队,使得整个东方面军丧失了将近30的有生力量,其中更有二十多万是苏联的主力大军,而不是新兵,可以说这支大军的覆灭,让整个苏联东方面军的实力大大下降,苏联东方面军的机动力量荡然无存。

此消彼涨,阿克莫拉大军的覆灭,科克切塔夫的陷落,让阿拉斯加乌拉尔战区的兵力优势一下子突显出来。数十万大军腾出来可以机动到东、西、北任何一个方向。让苏联军队的压力却是越发巨大。

就在阿克莫拉大军投降的次日,习正保留下第八、第十八、第十九集团军镇守科克切塔夫,并负责处理俘虏事宜,而习正保则亲率第二十六、二十七及数个兵种师共三十余万大军沿科克切塔夫西向铁路向库斯塔奈和鲁内推进,那里布拉德。范迪已经攻克鲁内,并正与库斯塔奈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苏军激战,只是兵力并不占优势,但习正保大军的到来,无疑将彻底改变这一战场的局势。

4月15,祖文辉又率第十四集团军和骑兵二师、装甲七师近二十万大军离开科克切塔夫一线,沿东向铁路向苏东方面军额尔齐斯河防线南翼推进,与此同时,在韦肖拉布罗夏,吉姆。梅森已经亲率包括第五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在内的第二方面军共三十万绝对主力集结在这里,只等对岸的苏军防线后背遭到祖文辉大军攻击,便可以实现夹击渡河会师。

第五集团军是目前阿拉斯加所以集团军中唯一一个全重装集团军,甚至可称为一个坦克集团军,光是坦克、战车就超过三千辆,光这一个集团军就比第三方面军所以装甲师加起来的坦克战车数量相比,何况第二方面军本身还配有两个装甲师,而第十一集团军也是一个主力集团军,原西伯利亚方面军中的头号集团军,装备实力,兵员素质还要超过原同属西伯利亚方面军中的第十二集团军和第十三集团军。

所以论实力光是这第五、第十一两个集团军就绝对顶得上阿拉斯加四五个特设集团军的实力了。

这支大军过河,毫无疑问会让苏联东方面军的压力越发增大。

但他们已经无法阻止,因为布琼尼的手上已经缺乏足够的机动力量来增强额尔齐斯防线的南翼防守实力,毕竟除了南翼,整个乌拉尔地区,苏军就没有一个地方不面临危险的。

北面下塔吉尔一带,朗。帕多正率领着第一方面军主力向下塔吉尔城推进,而从日本新增援到第一方面军的第一集团军已经在西太平洋联指司令冯可齐率领下抵达托博尔斯克,正向伊希姆逼近。

第一集团军虽然不是全重装集团军,但有一点在阿拉斯加是公认的,甚至在其他国家也是公认的,光看他的番号就知道,第一集团军嘛,实力能差到哪里去?全军除了第五重装集团军外,第一集团军是少数几个已经完成全摩托化建设并装备两个机步师的主力集团军。

与第十一集团军的实力绝对可以相提并论,论装备比第十二、第十三、第八集团军还要强一些。也许他们唯一欠缺的就是因长期驻扎日本,比其他部队的作战经验要少上一点。

这样一个集团军加上更早压到这里的第二十八集团军虽不足以攻克有三十余万苏军主力镇守的伊希姆防线,但却足以牵制住他们,使得布琼尼无法从这里抽调任何大军援助其他战线。

而在南面,哈萨克西北的鲁内市被布拉德。范迪的二十五万大军攻克,紧邻的库斯塔奈正遭到攻击,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虽有二十多万大军,却不敢随意出城救援了。而现在习正保带着三十多万大军与范迪大军会合,会合之后,在那一带,布琼尼也要抓破头皮考虑如何守住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了。

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就更不用说,虽然阿军最终只留下了三个集团军守护科克切塔夫,但这也是二十多万大军,凭着这座坚城,除非布琼尼还能抽调五十万大军,否则根本不用去考虑反攻的事情,而即便不反攻,布琼尼也必须留下至少三十万人守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带才能安心,毕竟这里是整个苏联乌拉尔区域的军事枢纽。而阿第二方面军即将渡河,渡河后他们的头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而现在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其实正好就是三十万人左右,这还是科克切塔夫意外陷落后,布琼尼紧急从库尔干和秋明调来了近十万援兵后才达到的数字。

所以除此之外,布琼尼已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西岸南翼防线和其他各条战线上面临阿拉斯加军强势的攻击了。他只能祈望这些地方的苏军指挥官们可以争点气,不要再出现索伦科夫那样的愚蠢行为。否则他也不知道在乌拉尔到底还能呆多久,能否撑到第二次动员的新兵源源不断的加入。

克林姆林宫,会议室内沉默异常,会议室内每一个都能感受到空气中那股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