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跨海来到清朝 >

第12章

跨海来到清朝-第12章

小说: 跨海来到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呸!呸!呸! 什么拔了头筹,胡说八道!

但是,雪中转圈儿的菁儿姑娘,虽然比不上李侧福晋的艳光四射,却更清新可喜,连我这个老奴才,都恨不得有这么个宝贝女儿啊。

菁儿姑娘和十爷一起出门逛庙会去了。 站在府门口,远远得依稀听到菁儿姑娘的声音。 她说邬先生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让十爷陪她去买女人衣裳和首饰。 傻姑娘啊~光是那匹彩云纱,至少值三百两银子啊。 其它所谓的琴儿借出的衣裳和首饰,少说也得几百两银子。 邬先生都是知道的啊!! 怎么莫名其妙地给那区区二十两银,连其中的一只沉檀木簪子都买不起啊!

这下好了。 等到四爷回来,我又有的苦头吃了。 邬先生啊,十爷啊,你们可把老奴给害惨喽~~

19、上香

苏菁觉得好像回到了穿越前的生活。 偶而周末下午,会和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互相帮忙选衣服,化妆,做造型。 然后到了晚上,再一起去参加舞会。 当几个女孩子在一起,对于衣着,打扮方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意见。 穿越后,还是首次体验到了类似的感受。 因为琴儿和墨儿约了小菁儿,一起到栖明寺祈福。 今天一大早,三个姑娘家就开始在选衣服,挑首饰。

原本苏菁仍想两条辫子了事,这不是她懒,只是这是她唯一会绑的。 被琴儿和墨儿给严厉得回绝了。 但随后她俩想帮苏菁梳个高高的发髻,额前的发全用发油给梳拢到脑后去,苏菁看得一阵发寒。 她实在不想看到自己的脸像颗白煮蛋似的啊。 高调抗议后,琴儿帮苏菁改梳为双丫髻。 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看起来正适合苏菁,清秀可爱极了。

墨儿看了也很喜欢,稍加改变,将头顶两侧的发髻各挑了一揪发丝出来,垂挂两旁,成了双挂髻。

梳完了发髻,琴儿还要从自个儿的首饰中,帮苏菁挑些插到发髻上。 苏菁闻言忙说:"不必了,不必了,"

兴奋的拿出一个木盒子,一打开竟是满满的首饰。 从发上插着的,脖子上挂的,到手上穿着的,竟是应有尽有。 听苏菁说,这是她前两天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琴儿和墨儿不禁无语相对。

"妳们干嘛呢?这副奇怪的表情?妳们不说我也知道,肯定要说这些首饰不值钱是吧?但我本就不是什么千金大小姐,又何必定要穿金戴银呢?我觉得这只钗子挺好的,妳看看。"

墨儿凑上前一看,是一根梅花钗,通身由藤木所造。 在底端雕上一略显粗糙的小朵梅花,用朱丹在梅花正中点上一点,看起来倒也趣致。 于是就帮苏菁插上了。

其实苏菁心底明白着,胤誐帮她选的那两件衣裳,肯定都不便宜。 绝对没有像夏掌柜所说的十五两银就能买到。 但胤誐如此坚持,她也只得装作不知而收下了。 总归是欠下胤誐的了。

所以后来在买首饰的时候,她就坚持不肯去九阿哥的铺子了。 借口说想逛热闹的庙会,在一边的小摊子上,搜刮了一堆有趣的小东西。

当苏菁取出那件彩云衣时,琴儿墨儿都在一旁惊叹不已。 纷纷对苏菁有个慷慨师傅羡慕不已呢。

三位姑娘打伴妥当,准备出门的时候,才发现早已艳阳当空。 都已经是巳时一刻了。 三人对视一笑,反正栖明寺就在城西门外,路不远,一路马车过去也就是一个时辰就能到。 届时刚好在寺内用素斋呢。 虽然苏菁一向出入随意,但琴儿和墨儿可不行。 幸好她们是书房内的大ㄚ头,在府里还是有点面子的,今日是福晋特别同意她们借用府上的马车和车夫出门的。 墨儿还细心的在前一晚就准备了些瓜子干果一类的,三人在车上吃吃喝喝,谈谈笑笑,愉快的出行。

一见到马车远去,躲在大门旁的高福急忙往书房跑去。

"四爷,ㄚ头们出门了。"

胤禛无奈的看了看天色,这会子才出门?

"卫成可跟着?"

"回爷的话,卫成扮成了马夫跟上了。"

"栖明寺那边可确定好了摆设?"

"是,奴才昨儿个亲自去看过了。"

高福小心翼翼的把一切打理妥当,可不敢再出任何差错。 初三那日让菁儿姑娘被十爷给拐出去一整日,四爷回来后,虽没责罚于他,但却说这次过年,各处庄子上送来的账本不清楚。 等元宵一过,要高福到每座庄子都去一趟查账。 那晚四爷的冷面孔,比之平时来的更严肃冷峻。 连福晋都悄悄的喊了他去,问起账目差额数目是否真的那么严重。 无辜的高福,真的不知道账本子出了什么问题啊。

苏菁特别交代马夫在出城前,要绕道到王熙王大人的府上。 王熙身为鸿胪寺少卿,区区一个从五品官,在京城里的身分不上不下的。 宅院并不在内城中,而是在靠近城西的西安门附近。 那天在锦绣坊遇上的王荼姑娘,正是王大人的长女。 苏菁早早就跟王荼约好了今日一起上香。

待得王荼和圆儿上了马车,五个姑娘有点儿挤迫地坐在一起,却也更温暖一点。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人七品官,那么贝勒府的大丫头,竟也丝毫不比五品官千金来的逊色。 早在出门前,王荼就警告过了圆儿不许无礼。 苏菁虽自称为一名ㄚ环,但也肯定是受宠的ㄚ环。 要不怎么能让十阿哥领着她去买衣服,又让四福晋派马车送她上香呢?

出了城后,天高水清地,一整个放开了胸怀。 琴儿拉开了嗓子,开始唱起了曲子。

"拔白破夜,吐红化雪,云开雾散春晖泻。煦相接,绿相偕,东来紫气盈川岳。最是光明洒无界。升,也烨烨;落,也烨烨。"

唱毕,王荼惊喜问道:"这是不是山坡羊地曲子啊?琴儿姑娘真是厉害,一曲红日,唱出了眼前的好景好风光! 我也来唱首山坡羊吧!"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苏菁琴儿和墨儿等都纷纷拍掌。

琴儿赞评:"王姑娘这词唱地可太好了! 今儿个出城上香,赏玩冬景,不正是常自在吗?虽春日未来,但也就是两三月的工夫,润花将盛开,为山河添新彩。届时咱们再一起出来,赏春追蝶放风筝,那该多好啊!"

苏菁两眼弯弯,满心欢喜。 她很少听这种民间小曲,此时听来,虽少了现代音乐的和声技巧和变化,却更注重唱曲人的嗓音婉转自如。 别有一番风味!

青春年少的几位姑娘,唱曲谈笑,赶马的卫成虽安静地赶着马,嘴角也不由得扬起一抹轻松笑意。 今儿这可是优差啊! 他是四爷的暗卫之一,平时都是要躲在暗中,不离四爷左右,时时刻刻的保护着四爷。 昨晚被告知要被派来保护几名ㄚ环,害得他被几位兄弟取笑。 没想到出了门还有曲儿好听,乐呵乐呵着呢~

栖明寺位于一处竹林里,竹林里的小径马车可进不去,众人只得下车步行前进。 卫成借口为家中老母祈福,也跟着一同前往。

竹林中的空气清新,放眼望去,一根根高耸入天的竹子,间差着从上方透露下来的阳光,不由得胸中烦闷之情一扫而空。 五位姑娘中,只有王荼自幼饱读诗书,见此美景,情不自禁的开口吟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墨儿名中虽有墨字,但胸中可没多少墨水,也就是多识得几个字罢了。 听了王荼这首诗,问说:"王姑娘,这诗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宋朝苏轼,苏大学士所做的诗。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他说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琴儿和墨儿都赞叹不已,"这位苏先生真有才学。 看看这地儿,可不正是又清新,又高雅嘛?今儿咱们也都做一回文人雅士了。"

圆儿对自家小姐那可是相当的维护。

"咱们都沾了我家姑娘的光呢!" 得意的眼神一扫,却看到落后的苏菁和卫成蹲在一旁喃喃私语。

"菁儿姑娘,菁儿姑娘~"

苏菁抬头,"什么事啊?"

"刚刚我家姑娘念诗了呢! 这片竹林这么的高雅,正好衬托出了我家姑娘的气质。妳说是吗?"

王荼脸红过耳。

"圆儿,你胡说什么呢?我只是忽然想起了苏大学士的诗,妳怎么就能扯上一些乱七八糟的。"

苏菁不以为意,"哦~苏东坡的诗啊?我听师傅念过,但我觉得他就是个不切实际的公子哥儿~"

王荼讶异的看向苏菁,"菁儿姑娘,妳怎么会这么以为呢? 东坡居士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豪放不冀,深受后人之推崇。"

"我不懂什么唐宋几大家,我只知道,没有粮食好吃的人,看到了竹林,第一个想法应该是挖竹笋出来吃。 然后是砍下竹子。 竹子可是好东西啊,长的能盖房子,短的能做家具物什。 连废料都能做成笔筒杯子什么的。 竹叶能拿来包粽子,可以说,没有一丁点儿浪费的。 苏东坡能说:无肉令人瘦,人瘦尚可肥。 那他都煮出了那肥而不腻,入口速溶的东坡肉,一边又跟人说,没肉吃不要紧。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我觉得,他就是个不懂得怎么过日子的公子哥儿。"

苏菁随口说着,但其实手上可忙着呢。 正指挥着卫成拿短剑给她挖笋子。

王荼和圆儿目瞪口呆,琴儿和墨儿却捧腹而笑。

待得卫成挖出了几颗笋子,苏菁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向寺庙走去。

"走啊走啊~你们都傻站在那儿干什么?待会儿咱们不是要在庙里吃素斋嘛?请师父将这些笋子切块,放进锅里和米饭一起蒸,蒸出来的米饭可香了。我小时候额娘都这么做的。"

"妳小时候?妳额娘就是这么带着你挖笋子的吗?" 王荼问。

"是啊~米精贵着呢! 额娘就常常带我下地,去挖些地瓜和笋子,切了块跟米饭一起蒸煮,这样煮出来的米更香更有嚼劲,而且吃了容易饱。"

琴儿和墨儿不语,她们都是四贝勒府上的家生子儿,哪儿试过吃不饱的日子呢?倒是卫成圆儿幼时也是苦过来的,闻言纷纷发表意见,一路上又顺手摘了好些个可以食用的野菜和草菇。

唯一的千金小姐王荼,也只能在一旁苦笑了。 怎么好好得上香,却变成下田了呢?

走了约两刻多钟,只闻得香烟袅袅,见到的是青砖灰瓦,脚底下得石砖缝隙里长满了青苔。 这种蕴含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物,苏菁一向是满心的崇敬。

一行人走进大殿,拈香膜拜。 卫成则将手上的一干食材提到后头厨房,去交给了小师父。 一位小沙弥接过这些食材时,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千金小姐们,上香路上还能采菜挖笋的。

拜完了菩萨,圆儿鼓动着王荼抽支签。

"小姐,抽支签儿吧。 问问菩萨,您这次选秀,是否能给指个好归宿?"

王荼窘迫不已,染红了脸,却也不反对。 琴儿墨儿在一旁,也嘻嘻哈哈跟着抽签。

苏菁对抽签可不感兴趣,转头向殿后走去。 在殿后的两旁,各有一厢房,右边厢房传出了阵阵的木鱼敲打声。 苏菁走过去探头一看,厢房的门是开着的。 里面有两位师父在低头念经。 菩萨像旁两侧,却竖立着两座架子。 架子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燃烧中的蜡烛。 每根蜡烛后面,立着块小木牌,木牌上面都写着人名。 其中一座架子的其中三层上的木牌,竟然都是写着同一个人名。 靠近一看,竟是梅勒芳儿。 这不是额娘的姓名吗?怎么会在这儿?

一时之间心中疑惑不已,又感到有点慌张。 待得不知道过了多久,念经的师父站了起来,她才上前问:

"请问师父,这些蜡烛和木牌是做什么的呢?"

"这位施主,这些都是往生之人的家属,心中的一丝寄望。 将刻了往生之人姓名的木牌供在这里,日夜不停的烛火,是为亡灵指路,并为亡灵提供一线光明。 让往生之人的心灵,不至坠入无底黑暗之中。"

"这…… 真的有效吗?"

师父手握佛珠,"不论是安抚亡灵也好,劝慰被遗留在世上的生人也好,都是有心之人的好意啊。"

说完后转身离去,留下了犹自思考着的苏菁。 木牌下方的钮祜禄凌柱等字,是那么地微小,却在她心上重重地刻下一笔。

20、告解

苏菁自从那天去栖明寺回上香回府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 一向乐观开朗的她,忽然变得好像走火入魔似的,想什么都不对劲。

穿越前的她父母恩爱,却在二十年结婚纪念日当天,发生了车祸,两人当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