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空降抗日突击营 >

第466章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466章

小说: 空降抗日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先提出,最后到了乔巴山手中仅仅是换了一种角度和说法,于是马上就愉快地笑了一声道:

“既然是在我们指定的轨道上跑的车,我看基本就可以定下来了。这样吧,最后的定稿,请统帅部办公厅会同直属机要秘书处,联合总政治部、总军事情报部以及人委会政务院,讨论一个《蒙古方案正式稿》出来然后正式票决。”

说着,孟遥又沉思了一下,最后下决心道:

“正式稿出来前,我看我们可以与德尼德正式接触了。请高志远主持一下《蒙古方案正式稿》的讨论,陆涛、辜委员长以及方显廷、李平和晏阳初三老和我一起,参加正式会谈。”(未完待续。)

第四卷抗日烽火第651章、联邦

《蒙古方案正式稿》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在乔巴山特使痛苦的最后一哆嗦之下正式签字生效了。

最令孟遥、陆涛以及辜鸿铭、方显廷等突击营高层高兴的是,这一次的电文往返中,乔巴山基本上没有再玩任何花样,大笔一挥,连正常的、也是起码的往返校正确认稿这一过程都省略了,直接签上了他的大名。

从这一点已经完全可以看出,乔巴山以及他的蒙古人民党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在蒙古的统治到了真正的穷途末路了。如果他们还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携起手与突击营展开真诚的合作。因为他们也看出来了,只要是在大中华这面大旗之下,无条件地承认蒙古是中国神圣领土,并心悦诚服地接受突击营的领导,那么在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内,蒙古还是完全可以看到一个清晰而令人振奋的美好未来的。。。

别的暂且不说,单说这眼见为实的、正在蒙古大地上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迁,以及由突击营用暴力手段一步步推进的各种社会改革、土地重新分配以及工商业的私有化及其集团式改造,每一座新城在经历了两年的阵痛之后,一个让人艳羡的大同世界的雏形,就那样活生生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所谓榜样的力量,大概也就莫过于此了吧?

在这一个多月的痛苦流连中,特使德尼德及其他的工作班子,身体享受着的依然是阶级分明的等级森严的贵族生活。但眼睛里看到的却是不同阶层每天早出晚归时的那份喜悦的表情,以及勤劳就有回报的忙碌身影,耳朵里听到的是摩肩接踵而又擦肩而过的那些zìyóu的交谈话语。以及对当天工作和学习之后满足而幸福的回顾。。。

哦草原的神鹰啊,如果不是身在其中,并且毫无阻碍地深入在社会生活之中,就是打死他们,他们也不敢相信,他们的党所描绘出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和突击营追求的目标一模一样。而且人家甚至已经完成了这种幸福生活的美丽雏形的建造。

当然他们还得感谢突击营,虽然在正式签字之前,从不给他们好脸色。而且还故意处处打击他们,但对于他们深入突击营各地社会生活,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却是保持着惊人的默契支持度。

最让特使团意外和感动的是。当他们结束了所有的社会活动。写出了一个很有分量的《有关突击营社会调查报告》以及《特使团看突击营》之后,经过孟遥亲自批注,负责接待的突击营统帅部办公厅和社会部,还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整套宣传电影和纪录片如《突击营一个美丽的大同世界》、《我们在这里》、《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等,并为之附送了一套先进的放映设备,由特使团派自己专人送回乌兰巴托并为乔巴山等领导人连续播放了数天。

影片给乌兰巴托带去了一片狂澜和震撼。

用后世的专业术语或者美苏争霸,以里根完胜戈尔巴乔夫的最终结局来说,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一送。文化上的入侵和胜利,果真远比战争和枪炮取得的胜利要厉害得多。而且也无形得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乔巴山本人在此后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签字中,再也没有了瞻前顾后和故弄玄虚的做派。

直观,让人看到了现实。现实,让人懂得了进退。

而对于乔巴山及其蒙古集团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在可见的未来,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冷战的来临,蒙古所具有的的特殊地理战略地位正在因此而被削弱。而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角力中,异军突起的突击营,与日暮西山的乔巴山集团,哪个会成为两大阵营争夺的香饽饽,却是人所共知和一目了然的事实。

乔巴山签字后蒙古方面的《蒙古方案文本》一送回来,立即与突击营的《蒙古方案文本》合二为一,然后形成了可以对世界公布的一个《蒙古方案联合声明暨蒙古现状之16条》。

这份被国际承认并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蒙古16条》的联合声明,主要规定了以突击营为主导的、蒙古人民党为重要参政力量的,同时吸纳了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所有侨胞、侨领和爱国团体力量,展望出一个以蒙古为支点的涵盖全部东南亚和大半西亚、北亚的大中华区,并庄严宣告了期待在未来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背景之下的回归之路。

而16条主要内容则包括了以下几大主线:

1、全面停止各方对抗、破坏及其分裂思想和路线,自《蒙古方案联合声明暨蒙古现状之16条》正式公布生效之日起,即可成立以突击营为核心的蒙古人民联合过渡政府,主导并主持一切政权更替与交接、整合工作。

2、蒙古人民联合过渡政府为蒙古最高临时行政机关,战时空降抗日突击营人民委员会为蒙古最高临时首脑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并尽快筹备大中华区蒙古人民联邦,在联邦筹委会机制下,选出蒙古联邦建国纲领,蒙古联邦国家元首及其首脑机构,蒙古联邦国都、国徽、国旗以及国歌,蒙古联邦人民军事委员会,蒙古联邦参政议政院等。

3、暂停蒙古人民党一切党务活动,暂停民族复兴党一切党务活动,两党即日起成立临时最高主席团。最高主席团办公地为突击营蒙古基地主峰山,孟遥为主席团主席,乔巴山任主席团副主席。

4、乌兰巴托即刻实施为期90天的临时军事管制,原蒙古人民党第一军、首都近卫军、草原英雄骑兵师以及zhōngyāng第一、第二警卫师等主力部队,按照各自军兵种依次编入突击营相关军兵种序列中,原警察部队、宪兵以及预备役原地整编,营以上单位调动,必须有最高主席团主席、副主席联合签名。

5、自即日起,取消一切外**队在蒙古境内的一切特权,有驻军者,必须立刻无条件撤出。暂停原蒙古人民党单方面签署的与其他外国政党的条约、协议或政令,正式文本将以蒙古人民联邦正式行文为准,并由联邦主席团主席签字方为生效。

6、由距离乌兰巴托最近的第19、22和25号新城作为对口支援城市,在三个月内,完成三座新城对乌兰巴托城市的全面对接:城际轻轨完成不少于六条对开线路的架设,城市规划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有序推进,粮油加工厂、蔬菜与瓜果基地、超市等民生工程,完成全覆盖。新教育、卫生和新文化项目要依次稳步推进,最终在18个月的时间中,完成一个新的乌兰巴托的建设大计。

7、在蒙古全境每个牧区单元以及初级小学以上开展汉语义务教育与普及化推广活动,要在两年之内完成汉语成为蒙古官方语言的定位,使之与蒙语并列成为蒙古的两大官方语言。

当然了,整个蒙古方案在出台之初,孟遥和他的智囊团还是巧妙地在其中埋下了一些不伤大雅的漏洞,以及可以让乔巴山及其集团重要人物,能够“体面”地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与上述主线形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关系,最后让双方都在互相妥协中达成了美好的共识。

乔巴山是在他的特使团送交《蒙古方案文本》之后,便随着经他审定后的定稿文本一起,怀着既兴奋又复杂同时还五味杂陈的心情赶到了突击营最令外界猜想的那座基地主峰山。

很难想象,即使是放在两天前,还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他,乔巴山,和他,孟遥,竟然今天就做梦般地像一对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拥抱在了一起。

不过孟遥也的确给了他一个绝对想不到的大惊喜:

在突击营蒙古基地那座已经日益国际化的复兴国际机场,不仅孟遥本人亲自主持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而且陆涛、高志远三人团悉数出席,就连蜚声世界的辜鸿铭、方显廷等突击营人委会的大佬们,也都出现在了欢迎队伍之中。

当乔巴山走下专机的一刹那,看到的不仅是长达百米的一直铺到专机舷梯前的红地毯,以及由孟遥亲自率领的欢迎团队,而且还有多达数百人的海陆空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地以最崇高的礼仪分列在欢迎现场。

同时,还有数以百计的社会各界人士、名流贤达,以及手捧鲜花的中小学生,在阵容庞大的军乐队的迎宾曲中,更有那21响礼炮,一声又一声,向乔巴山及其代表团传达出了无数的诚挚欢迎之情和极大的善意。是的,这不仅仅是对到来的对和平的致敬,也是对一个从善如流的政治家的致敬和写意。

有那么数秒钟,乔巴山变得十分恍惚了。直到一双有力而温和的大手,紧紧地伸过来握住了他多少有些冰凉的手,他才如梦方醒道:

“孟将军,感谢同志们给我和代表团一个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我们实在是心里有愧愧不敢当呀……”(未完待续。)

第四卷抗日烽火第652章、最后一支苏联红军

在蒙古基地紧锣密鼓的各项盛大仪式以及公开的记者发布会召开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辆辆满载着全副武装的突击营士兵的军车,在威武雄壮的东风二型装甲战车、猛士输送车以及奔驰皮卡火力支援车的护卫中,有条不紊地开进了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曾经的草原帝国的重镇,蒙古王公贵族,红色苏联的国外桥头堡,现今统治者蒙古人民党的最后一块阵地,今天,终于迎来了她的新主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集团军的代表,现在的空降抗日突击营。

第一批进入的部队,自然是突击营最王牌的拳头野战军部队上海师。当然,为了增加威慑力和对乌兰巴托人数不在少数的强硬分子、民粹者以及其他被蒙蔽市民的震撼效果,随同上海师地面行动和进驻任务的,还有武直陆航团的三支陆航大队,全部达32架战鹰,按照进城部队的顺序,始终保持着三机编组的巡航态势,一直都在乌兰巴托的各大城区半空中盘旋警戒。

之所以动用如此王牌的野战队伍,并不是说城内一定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巷战。孟遥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在第一时间亮出突击营世所罕有的军威。所谓要么不动,一动就必须秒杀一切。

上海师第一机步团、第二摩步团两个营各路官兵,在顺利抵达指定位置并接管防务之后,紧跟着上海师行动的第二批部队——突击营蒙古基地武警师。便立刻全面接管了各大城门,各条主要街区,各大民生重点工程等所有城市管理、警戒和防务。

紧随其后的。则是各路警察部队、政府部门以及专门随军而来的突击营新闻宣传局的直属宣讲团、文工团。

在这一点是,孟遥是坚决执行了毛伟人的那一个著名论断: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者。不是吗,从到达民国以来,从军阀问混战开始,到黄埔军校,再到长征。再到伟大的抗日战争,孟遥及其突击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夺回曾经的神圣领土蒙古。进而继续西出南进,争取在广袤的东南亚、西北亚地区建立一个强盛的大中华区。如此宏大的蓝图,到今天不就是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吗?

在一队队突击营士兵整齐而雄壮的接管步伐声中,位于乌兰巴托中心城东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厅一侧的苏联驻蒙古红军总司令部。却是一片狼藉和慌乱、破败的景象。

大约一个连的武装苏联红军。虽然还是队列整齐地挺身站立在司令部大门外的一侧,但他们的表情却是泄露出了他们此刻无助而又不知所措的心情。

索尔任斯基是这个司令部警卫连的少校连长,同样面如死水地站在他旁边的,则是刚刚才到任不久的连队指导员诺索夫大尉。但不管是大尉还是少校,对两人的军衔而言都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一个连长竟然是少校,或者说一个少校竟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可见这个连队在苏联红军序列中的光荣性和重要性。

不管,这一切在今天都将失去它原来的所有光彩和意义了。

海外军事基地和派驻的红军。当然不止这一个连。但作为一个派驻军的总司令部却只有一个区区连队的守卫,可见苏联人在蒙古曾经是多么的托大和狂妄程度。

当然了。这个连队的武器装备却还是顶尖的。

全连不仅为一个加强连,人数达到了160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