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空降抗日突击营 >

第396章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396章

小说: 空降抗日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海军,海军,在蒙古建国前后至少五年之内,海军对于突击营的意义和作用,恐怕将是史无前例的的巨大、甚至是任何军兵种都暂时无法替代的。

“对了刘队,从你的空军系统紧急抽调80名资深飞行员的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可不能有什么山头主义的想法呐。”

这件事情。同样也是因形势需要而突然出现的问题,数天前才临时想出了这样一个解决办法。

“放心吧营长,这80名资深飞行员的关系,我都全部转到了海军系统。”

刘鹏说完。孟遥倒是马上颇为意外地看了一眼他:

“什么,你居然都把关系给转了出来。你个老家伙,这次倒是跑得比我的脑筋转得还要快呀。呵呵,黄老邪这次算是真正欠了你一个大人情啰。”

“那是必须的,嘿嘿,那个老小子总是对我们空军系统不服气,这次老子非要他——”

刘鹏说着,递上一个你懂得的眼神,双手扶在驾驶舵上,在他轻轻的动作之下。伊尔猛然向上一扬,随即整个冲天而起。

当这只“雄鹰”再次落在地面,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赫然已是黄沙漫天、残阳如血的戈壁大荒原了。

不过,大荒原倒是真的大荒原,遮天蔽日的黄沙漫天和残阳如血,在这里却仿佛完全不见了踪影。可以说,放眼望去,这方圆的寸土寸草,都好像是江南一般郁郁葱葱而生机盎然。好一派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塞外风光。

没错,这里正是突击营目前早已超出了所有根据地、大本营和基地的第一核心老窝和营地——蒙古基地最核心的核心区了。

因为是乘坐飞机的原因,往常陆路交通所必须经过的层层封锁线自然在空中是省去了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空中就可以一路坦途地直抵基地的心脏地带。可以说,还在数百里之外。第一层防空系统便会紧紧地盯着任何一个可疑目标而不会轻易放过的。

但对于几乎算得上突击营“空军一号”的伊尔,在基地所有严密的防护系统中的代码里。却是属于天字一号的“免检产品”,自然是拥有无可争辩的一路绿灯的特权。

再说了,别说伊尔出航必有战机护航,就算没有任何护航战斗机编组跟随,当今能打下伊尔的飞机恐怕连蓝图都还未设计出来哩。

孟遥刚刚走出舱门,一个人影便扑了过来。

奇怪的是,别说附近的警卫,就是始终贴身侍卫的覃五柄,这次也是笑呵呵地一动未动。看来不用问了,现在整个突击营的地盘上,除了那个叫“孟想”的小家伙谁都没有这份殊荣和礼遇了。

还别说,一会儿在兰州,一会儿在海口,一会儿又不知跑到何处的孟遥,这些日子还真是一直奔波在路上,与自己的这个亲生小儿子屈指算来竟也有年余未曾相见,岂有不想念的道理。

“想儿,谁跟你说老子今儿回家来的,嗯——”

孟遥说着,突然抬腕看了看手表道:“好你一个小兔崽子,现在还没到放学时间,是不是又抬出老子的旗号压榨老师,你就乘机跑了出来,嗯?”

话说孟想今年不过十岁,却已是让狗都躲着走的年龄了,而且由于身边有三个便宜妈妈的护佑和“教育”,加之本来就天资聪慧,所以不管在知识面、见识上,还是在胆识中、机敏度上,都是同龄人远远不可比拟的。

最要命的是,他不仅还有一个爱死他了的姐姐孟点点,整日向他灌输着不着边儿的天下大事、人间趣闻以及各式八卦。更有那秦汉、庄沪生等无数的便宜大哥哥们时常围绕在其左右,不分青红皂白地陪他胡闹,教他拳脚、战术,乖乖哩个龙,如此一来二去几乎就培养出一个小小的混世魔王。

还好上面还有一个孟遥弹压着,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始终不曾轻易放手,所以孟想尽管可以搞得身边到处鸡飞狗跳,但也从未生出过特别出格的事端来。

而且说来也怪,在任何人面前都机灵鬼怪的孟想,在孟遥面前却是乖乖虎一般循规蹈矩一派祥和,这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

所以孟遥话音未落,这小家伙就乖顺地在孟遥怀中温存了一下之后,马上挥手向一旁的大车指去。

这一指不要紧,偌大的车厢中呼啦啦钻出一堆笑眯眯的美人来。

孟遥定睛望去,哭笑不得中,倒也是一番心花怒放——

瞧瞧,周芳雨、李雅丽、左芳甚至还有一直待在唐…县大本营的钱如云,竟然一个不少地全部齐聚一地了。这本来已属罕见,几个女人居然联袂而来,而且如此和谐融洽,这就更叫孟遥山呼万岁了。

买糕的,这一切莫非都是孟想的功劳吗?

孟遥想着,笑呵呵地牵着孟想迎了上去。都说小别胜新婚,他已在外奔波了多久恐怕都记不清楚了,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美人不想念那都是假的。尤其是这左芳,她能在这里更是叫人惊讶呐。

“左芳小姐呀,你老人家终于从西北大地回到了亲人的怀抱来了,嗯,秦汉那帮混小子舍得放你走?”

自打两人挑破了那层关系并确立了左芳在这个大家庭的一席之地,孟遥和左芳两人之间的相互称谓和照面,莫名其妙地便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既像打情骂俏又像一对战友之间插科打诨,没一点正经。

自打中条山一别,比其他几位娇娘时间还要长地已经很久未见孟遥的左芳,此刻终于再见孟遥自然早已是笑靥如花,一副娇艳yù滴地哼哼道:

“孟大营长,秦汉他们当然舍不得我走,可我一说是要回来见某个人,他们谁还忍心不让我赶紧快马加鞭地往回赶?他们年龄虽小,个个可都是有情有义的小男人,不像某些貌似大男人的无情人。”

原来,数年前的中条山一战,在突击营各方通力合作之下,**第36师近万人的少年军被成功救出,左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按照计划,在此后成功完成对**第36师少年军的改编之后,拟定中的突击营近卫第一师也顺理成章地正式成立并列编。

其中,除了早已确定的近卫第一师师长、政委以及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和各团主官人选之外,左芳也在师长秦汉、政委庄沪生的强烈请求下,暂时被留在了近卫第一师协助工作。

第四卷抗日烽火第571章、举世震惊

初chūn的中国大地,今年的秋色显得格外浓墨重彩。

重庆,延安,这两个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引人注目的两大重镇,无论是街道、民众还是整个城镇的气氛,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气洋洋的味道,在隐隐地向外发散着。

时间的指针,终于缓缓地指向了历史中的1945年。

大概,这就是此刻笼罩在中国大地上一股难掩的喜悦之根源吧。新年伊始,即使一般民众也都通过各种渠道,知晓了当今世界一件天大的喜事:

在中国肆掠多年的日本鬼子,马上就要战败了。

政府说,现在不管是盟军中的美军,还是苏联红军,随便哪一方只要一出兵,中**队将立刻展开全面大反攻,一劳永逸地将侵略者全部、干净彻底地赶出中国去。

人民,终于就要可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了。

此刻,不管是延安,还是重庆,大街小巷上,人流骤然间增多了。车水马龙中,人民喜气洋洋,似乎对某些穿梭在其间的小汽车也显得不那么厌恶了。

然而,这只是小小老百姓的那一点点难得的小快乐。

而在一些大人物看来,真正的大欢乐,却远远还未真正到来。

美国出兵,苏联出兵,其实他们早就出兵了,只不过是一个深陷欧战泥潭,一个苦撑着自己的卫国战争的最后防线拼命自保。到最后中国能够就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子弟兵。

每个人都在苦苦死撑。每一家都在与敌人苦熬,还算老天开眼,盟国终于熬过了轴心国。

可是,突击营突然却有了大动作。

几乎在一夜之间,世界几乎全部重要国家及其头头脑脑,无一例外地接到了突击营史无前例的外交文牒,宣布将在今年的某个特别的日子,将有一件大事公诸于世。

这么公事公办,而皇之,在突击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么大张旗鼓。同样从来未有过。

这么郑重其事也煞有介事,当然十分反常。

就在这天,已经很少在重庆露面的老蒋同志,又一次郑重其事地坐下来。一脸凝重地望着他的侍从室以及军统、两广绥靖公署等多个重要部门要员的要情汇报,又一次不得不头疼地正视“突击营”这三个字来。

是的,对突击营,这些年他已经深谙其道:若即若离,敬而远之,大战、恶战从不求援,给一块地盘画地为牢,这就是对突击营的上上策。

至于其他的,这么多年,孟遥的一举一动不说全部了然于心。至少每年的追踪从不曾有过断档。

即使这样,在孟遥干过的大事中间,有几桩是党国曾经预先掌握的?

娘希匹,天知道这一次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又要唱一出什么戏。唉,但愿不要是那种霸王硬上弓的事情就好。

老蒋这边惆怅着,在遥远的延安那边,几个人同样围在一起皱眉商议着。

不过与重庆那种拘谨的气氛相比,这边似乎在感觉上好像要宽松不少,而且与会的人大多都是不拘小节。依着窑洞的走势,或坐或盘,什么姿势的都有。

呵呵,这倒不是说在延安就没有规矩。

所谓时势造英雄,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一个殿。一个窑洞,谁处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态和举止,这就是所谓的人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过在座的除了老毛、周恩来等自不待说,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应该已算得上是一方大员的陈赓了。

这些年,大概由于孟遥后来的紧急刹车,所以蝴蝶效应或许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陈赓团在辉煌了几年之后,很快由于八路军的急速扩张,以及各个战场的干部和战斗骨干的需要,很快被老毛忍痛打散,竟以班为单位全部充实到了一线部队去。

而陈赓自然也立刻被派了出去,没过多久便回到了原有历史进程中,逐渐重新归位到他原来的老部队,并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重新在很多历史节点上开始发挥作用。

当然陈赓团虽然被打散,但他们一点都没有吃亏。

在编制上,陈赓团不仅被予以保留,而且今年竟然直接从中革军委直属身份一下子下放给了陈赓**纵队。而分出去的干部、战士,无一例外都在新的部队和岗位上,大多都直升三级,几乎都成了新单位的绝对作战骨干和主体。

当然了,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精锐的作用。任何一名尖兵,放在普通部队中,自然就像金子一样发光,更会像阳光一样照亮其他战士。

按说今天的陈赓,是不应该如此大模大样地坐在老毛的这个窑洞中的。作为一方大员,他此刻最应该待的地方是烽火连天的前线和战区,而不是这里。但是从他侃侃而谈的姿势来看,他仿佛又是今天的主角一般。

“主席,突击营的正式电文您应该已经看到了吧?这一份孟遥亲笔书函,由穆思华女士亲自送至我**纵队,并直言必须亲手交与您或者周副主席。”

又是电文,又是亲笔书信,这一次怕是真要发生什么大事哩。

拥有超级洞察力的老毛,一脸凝重地也不搭话,直接探出手从陈赓手中接过孟遥亲笔书函,而且这次也罕见地没有像往常那样请周恩来先过目一下,顺手抽出信笺便凝神看了起来。

两页信纸,分把钟的事情,老毛却足足盯在上面读了有好几分钟。

良久,老毛方才缓缓地将信函转而递给一旁的周恩来。一边沉思地踱着碎步。一边从衣兜里摸出香烟轻声问道:

“陈赓,你说的穆思华女士,可是突击营的那位公开身份的外交秘书,她现在人在何处呢?”

陈赓连忙起身走到地图前,极其认真地看了一眼后答道:

“她将书函交接与我后,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便转而赶往重庆去了。关于她的行程,她并没有对我们隐瞒什么。她说,兹事体大,延安和重庆是此事人与书函必须都要同时都有的两大去处,其重要性甚至高过美国的白宫。以及苏联的克里姆林宫。”

哦,听到这里,老毛和周恩来几乎异口同声地抬头望来道:

“这是孟遥要穆思华带的话,还是穆思华女士自己所理解的话呢?这么说。除了延安和重庆,包括白宫和克里姆林宫都只是一份公开的电文而已?”

“应该是这样——”

陈赓说着,忍不住瞄了一眼周恩来手中的信函,言下之意十分明显:你们都看了信还问,我还没资格看,知道的肯定只少不多呀。

或者,信里要么就是说的别的什么大事。

却说陈赓这边嘀咕着,重庆那边穆思华已经走下了她的专机,并与先期抵达重庆的威廉会合之后,连突击营驻重庆办事处都没有逗留。便在老蒋侍从室的特别车队护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