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647章

正德五十年-第647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真人向来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当初海西女真势力庞大的时候,便已经在松花江以南建立了一张极大的地下情报网,不少汉人都是为他们输送情报,直接使得他们每每入寇明军都是追之不及。被他们抢夺牛羊百姓,金银财帛,从容而去。

后来海西女真崩溃。这张网自然也是随之崩塌了,而现在阿敏不过是将之重建了而已。

刘得财兴许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短短时间内手底下已经是有干将数十,在各处的线人上千。探查的效率颇高。

当然,武毅军的地盘儿他们是根本进不去的,但是武毅军一渡江,立刻就被他们给发现了,禀报上来。

刘得财道:“他们是三日之前也就是四月十九那天渡江过来的,驻扎于鹧鸪镇。”

“兵力几何?”阿敏问道。

“这个,奴才不知。”刘得财犹豫了一下,如实说道。

武毅军大军渡江,侦查探骑也是远远的撒了出去,为的就是防止别人探查消息,他手下的探子们都是远远的瞧着,有的甚至是道听途说的消息,如何能确定武毅军的数量?在这等大事上他也是不敢撒谎的,万一出了岔子可是扛不起。

阿敏眉头一皱,便要发作,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终于还是强自忍住了。

心里不由得悚然一惊,自己最近这是怎么了,怎地如此暴躁易怒?这可不是为将者所应该做的。

刘得财看出了主子的不满,心里一慌,赶紧谄媚笑道:“不过探子回报,他们军中以骑兵居多,至少也得五万之数,当地的渔民看到了许多的战马,一船船的拉,不知道有多少。”

“大量的骑兵?而且至少还是五万?”阿敏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按照他过去几次和武毅军交手的经验,在他的认知之中,武毅军的主战力量是数量庞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善于结阵御强敌的步卒。武毅军骑兵虽然精锐,数量却是相当少。因此阿敏的设想中,若是和武毅军接阵的话,自己手中的优势骑兵乃是最大的一张王牌。

可是现在,武毅军竟然至少有五万骑兵?

阿敏心里一下子有些发凉,别的且不说,单单是这五万骑兵,已经是能把自己手里的兵力给冲抵大半了。

所幸战争从来就不是的看双方的兵力对比就能赢的,以弱胜强的例子多了去了的。

他想了想,摆摆手,道:“你接着说。”

现在对武毅军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还得看看再说。

反正武毅军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到这里来,自己还有时间。

他沉声道:“你把所知道的,探子探得的一切都跟我说说,一条都莫要忘了!”

“是,主子。”刘得财自是一口应了,心里却是暗暗叫苦,那探子探得的消息多了,不少还是道听途说,自己就这么全说了?

不过阿敏严令之下,他也是不敢隐瞒,这厮记忆力还是不错的,便是把自己那儿的信息全都说了一遍,这些信息真实度未必多高,有的还是自相矛盾的。但是这就不是刘得财要管的了,他只负责收集信息,至于分析信息,这是阿敏大人您的事儿了。

他一条条的说着。阿敏却是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扶手上轻轻的敲着。

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闭目养神,刘得财却是对他了解甚深。知道大人其实这会儿是最为聚精会神的时候,你说的每句话他都听的很仔细,很清楚。

说了足足半个时辰,刘得财也是口干舌燥,阿敏忽然睁开眼,声音急促道:“你方才说什么?”

“啊?”刘得财一愣。

“便是你方才说的,倒数第三句话。”阿敏面色急切道。

刘得财怔了怔,方自道:“奴才刚才说,有探子远远瞧着。在队伍中发现了团黄龙旗。”

“啊?团黄龙旗?”刘得财之前没注意,这会儿才回过身来,不由得叫了一声,惊诧的长大了嘴巴。

“没错儿,就是这个,团黄龙旗!”阿敏一击掌,神情激动道。

他隐隐的感觉到,自己似乎是抓到了这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若是把握好了,说不定武毅军的威胁。就会一举而消!

阿敏沉吟片刻,低声吩咐道:“传令再探,重点是鹧鸪镇那里,一定要给我查清楚。到底那团龙旗是怎么回事儿!所有探子线人,只要是能提供准确消息,事后查明。赏黄金五十两!白银百两!”

“嘶!”刘得财倒吸了一口凉气儿,女真现在可没武毅军那般出手宽绰。这黄金五十两,白银百两。已经是个极大的数目了,看来阿敏大人对这件事的确是非常的看重。

“奴才遵命!”刘得财应了一声,便即告辞下去传令了,无论谁得到这笔赏金,都得过他的手。

这就够了。

待刘得财走后,阿敏沉吟良久,终于是展开宣旨,饱蘸了墨汁,字斟句酌,写就了一封书信。

他把墨迹吹干,封入信封之中,大声道:“来人!”

“大人!”门外侍卫应声而入。

阿敏把信交给他:“你拿着这封信,亲自去一趟福余卫大营,一定要把信送到哈不出手里,明白么?”

天垂平野阔,四野寂寥,广袤无垠。

远远望去,似是平原,实则地面上是不高的丘陵,一座连着一座,起伏绵延。这些丘陵的坡度都不高,上上下下的,终归是对人的体力有影响。

一支庞大的军队在丘陵之间穿行着,部队绵延十几里,宛若一条长龙也似,浩浩荡荡。至于周围五十里之内,则到处都是侦骑分布。

军中都是骑兵,各个人马如龙,一看便知道是精锐之师。一面面武毅军大旗在风中飘扬着,发出猎猎之声。

这是武毅军三支队伍中北线大军,两个骑兵军一个亲兵营,三万四千精骑。

大军中部,一面大旗迎风猎猎飞扬,旗杆子足有人腰粗细,大旗高十丈,顶部的旗面也是巨大无比,武毅军尚水,赤色的旗面上四个黑色大字在熠熠闪光武毅军连。大旗太大,以至于人无法负担,只好插在一辆大车上,旗杆周围站了八个身高体大,面色凶悍的卫士,他们是护旗之精锐,旗在人在,旗失人亡。

大旗之下,连子宁策马缓缓而行。

他身边只剩下野奈了,一直形影不离宛如抵足好友的梁王却是不见踪影。

石大柱从军前纵马而来,来到连子宁面前,禀报道:“大人,探子回报,距离罗山城还有三十七里,罗山城知县,县丞,守备千户,罗山金矿矿监局局正以及一干乡绅都已经在城门口等待迎接。”

“嗯。”连子宁点点头,吩咐道:“着人去城中打探打探,哪一家颇有余财,颇有家资,把家中资产超过五百两的,做出一份名录来。不消得多么精准,大致便成。”

“是!”石大柱听的一头雾水,却还是听命传令去了。

他只觉得大人现在越来越是高深莫测,别说是让人揣摩猜度了,甚至根本无法理解他的命令。尤其是渡江之后,大人的一系列行事就更是让人看不懂。

连子宁远远的望着西北方向,有些失神。

罗山,也就是后世的萝北。

此处地势复杂,西北高而多山,东南低而多沼泽,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北边不远处便是黑龙江,地势险要,物产也是丰饶,在东北是出了名的盛产名贵药材,当然,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则是此地的金矿。

第六六零章立威

这里有着整个东北最大的金矿,有矿工上千,年产黄金三万多两。

许多京中的达官贵人,对关外的情况语焉不详,甚至有些纨绔子弟,连关外有几个将军辖区都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罗山。

只因为黄金。

但是连子宁知道后世的萝北,现在的罗山,却不是因为黄金,而是石墨。

此处有亚洲最大的石墨矿床,储量达到六亿多吨,很可惜的是,因为大明朝的科技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这些石墨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咦?兴许也有点儿用。”连子宁心中一动,思忖片刻,道:“把陆臬叫来。”

自有侍卫下去传令,少顷,一身武官袍服没穿铠甲的陆臬来了,恭声道:“大人,您找我?”

连子宁这一次打仗可不是什么都没准备,他知道辽北将军辖地素来是以矿产丰富著称,有许多矿藏已经开采数十上百年,是那种只要一接手立刻就能开采的熟矿。是以这一次陆臬也是随军,并且带了不少矿监局的干事,准备每到一处矿产地,立刻便将此地霸占下来,任命官员,使其成为武毅军所辖属。

其胃口之大,其心之贪婪,可见一斑。

连子宁问道:“现如今你们矿山采矿冶矿之时,是用什么铸成模子?”

陆臬却没想到他竟是问这样的话,先是一愣,然后便道:“回大人的话,都是用黏土烧制成土模。里面冶铸成型。便是把模子打碎。铸钱的时候,或者是打造讲究一些的小件儿物事之时。则是用青砂石上面刻铸。只不过咱们这儿不产青砂石,是以便没有用的。”

连子宁道:“那对这模具的要求。可高么?比如说,让你们换一种材质制作模具,不用黏土,会不会对铸造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增益?”

“这个?”

陆臬有些为难,他不想削连子宁的面子,却也不愿意说假话。用黏土做模子可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而且来的非常方便快捷,他可不想换什么别的材料,也没这个必要。

连子宁看他的表情便是知道了。心下略有些失望。

石墨的所有用途之中,他知道的现在能用上的,可能就是作为模具了。石墨熔点极高,导热性好,耐化学腐蚀,与多数金属不易发生反应,在高温下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具有良好的润滑和抗磨性,也易于加工。机械加工性能好,可以制作成形状复杂、精度高的模具。

这玩意儿可说是天生用来做模具的材质,只是现在看来用处也不大,毕竟这个时代工业这般落后。金属铸件相当少,而且对精度没什么要求,糙了点儿也无所谓。几千年来人们用惯了陶土铸件。成本低廉,若是改用石墨的话。反而是不现实了。除非是那种体型大,同时也要求精度高。没什么瑕疵的大型金属铸件儿才能用得上。

等等,精度高的大型金属铸件?

连子宁忽的心中一动,问道:“你可懂得铸炮么?”

陆臬又是一愣,道:“略知一二。”

“那你可知道铸炮之中,最难的是什么?”连子宁问道。

陆臬一笑:“大人您这回可算是问着了,那一日下官和军器局的冈大人喝酒的时候他还说来着,这铸炮最难的,便是模具!”

“哦?”连子宁眼睛一亮,道:“细细说来。”

陆臬清了清嗓子,道:“土模不够结实,干硬脆弱,容易断裂破损,而铸炮之物件儿,一般极大,所以不适合用土模。而且土模内壁粗糙,有大量孔洞,若是用之铸炮,则炮壁炮身之上有孔洞无数,不但不结实,而且非常容易炸膛,是以铸炮,都是用木模。”

“木模?”连子宁倒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等门道。

“没错儿,下官也去过那军器局几次,瞧见他们铸炮的过程,是以也略知一二。好叫大人得知,铸造法的第一步便是制模,乃是用非常干的楠木或杉木,按照炮体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多,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炮模做成以后,再将炮耳、炮箍、花头字样的模子安装上去,并且用细罗过了的煤灰把炮模均匀地涂刷一层,干了以后再用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二八相掺,调合成泥,并把羊毛抖开,掺到泥里,和匀后作“经”。泥调好以后,把它涂糊在炮模上,然后将转棍转动,用圆口木荡板,蘸水荡平候干。待干后,照前法再上泥。待上泥到一定厚度后,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缠完后照刚才的办法再上泥。等上到快达到要求的厚度后,就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长的多用,短的少用,均匀地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随后用1寸宽、5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至尾部,均匀地箍在铁条之外。然后再上泥,上完荡匀。等彻底干透后,再将木芯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一方面是为了烧干泥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炮耳、炮箍及花头字样等件烧化成灰。等冷却后,扫出灰渣,把木模底安放好,再安尾珠。然后再上泥,干了以后,取出木炮模底,再用炭火烧化尾珠,完全冷却后,等着下窑铸造。与此同时,用铁打制成模心,长短和火炮的内径长度相等,大小是火炮内径的一半,也同样上好泥,干了以后好用。”

“做完了模子,方才能够铸造,不过这般做模子,非但是耗时长久。而且一旦炮身过大,便找不到一棵整木,再者说了,那木质虽然细密。却也不是滴水不漏,终归是容易出问题。”

他这般说了一大通。连子宁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