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521章

正德五十年-第521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朱紫辈的‘胜景’。

陛下难道就想不到这一层?为何还要这般行事?

站在他身后的,乃是地位仅次之的六部尚书,这几位大人也是各自面色不同,显然不知道想的什么。

等了一会儿,待时候到了,负责的官员高声唱道:“众臣觐见!”

朝臣们听了这话,无一例外的,脸上都是变成了苦瓜脸。

在他们面前的,乃是一道超过五百级的台阶!

万岁山西峰高达九十步。明季一步五尺,一尺相当于后世的三十二厘米,九十步,也就是相当于乃是后世的一百四十四米,而在这一百四十米之上,就是燕山大朝殿。

整个万岁山西峰,都成为了这燕山大朝殿的殿基!高达百米的殿基!

事实也正是如此,整个万岁山西峰的正面,已经是修建成了殿基的样子,乃是三层巨大的巨石平台,一共是五层,每一层都有接近十丈的高度,看上去,每一层上面,雕栏玉砌,却是没什么建筑,只是在平台的边缘,修建了朱漆红瓦的抄手游廊,低矮的抄手游廊,衬得这每一层高达十丈的平台,都是如此的雄伟浩大,而这五层之上的大朝殿,就更是显得气压天下。

似乎那丝丝缕缕的青云都在半山腰上浮动,宛如人间宫阙一般。

字一百四十四米高,在众臣面前,乃是一条宽达十丈,长数百米,足足有五百余级的巨大台阶。都是由长三尺,高一尺,宽度为两尺的汉白玉雕铸而成,两侧摆放了高大的石兽、石人、石翁仲之类的东西,都有三丈左右的高下,而在其下,则是无数手中举着大旗、金瓜大锤、各色仪仗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足足有数千人,巍然站立,目不斜视。

这便是皇家气象。

众人深深的吸了口气,以一种红军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途的艰巨决心,一步一步的向上而去。

这一群人在长长的阶路上前行着,行走的速度因为路途的遥阔而被无形的烘托得缓慢了下来,目光所及之处,巍峨森严的宫殿、宽阔得边际几乎都隐约在晨曦的朦胧的广场、宏大壮丽的建筑都似乎在以一种无形的威严压迫了过来。

甚至根本都不需要这些大汉将军戳在这儿,单单是阶梯两边的石兽翁仲,加上浑然天成的环境威严,哪怕是这些见多识广的文武百官,每一次来这儿的时候,也是心中战战,心中由然生出一股对皇家威严的绝对臣服。

不过这会儿,更多的乃是感觉到了疲累。

这些朝臣大部分岁数儿都是很不小了,平日里也没什么锻炼的机会,出入都是马车软轿,被人搀扶簇拥着,这会儿却要登山,受的罪可想而知。若是换成前朝弘治帝的话,一些老大臣多半是由抬竿儿可以做的。但是正德皇帝可不是这班人。

等到上去,已经是两盏茶的时间过去了,不少老臣都是给累的面色苍白,冷汗涔涔的就渗了出来。都站不住了,周围的人赶紧过去扶着,让他靠着大口大口的喘息。

一抬头,燕山大朝殿就在眼前。

西峰之上,乃是一个方圆五百多丈的巨大广场,广场上铺满了巨大的汉白玉石板,在广场的正中。三层汉白玉殿基之上,就是那座以数十万役夫活活累死换来的雄伟大朝殿。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正正是契合了九五之尊这个数字,大殿东西宽一百二十丈,南北长五十丈,面积乃是奉天殿的十倍!是连子宁那个时代紫禁城太和殿的二十多倍!宏大的殿宇高达五层,殿下可树十丈高之大旗!

这等巨型的宏伟宫殿。几乎已经是到达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巅峰。

在其周围,还建立了许多宫殿,这些宫殿单个拿出来也是很雄伟了。至少是紫禁城奉天殿那等级别的,不过在这儿,就显得很是低矮。

这里风景也是极佳,站在广场上向下看去,万亩红梅如同瀑海一般,几乎是以一种强奸的方式占满了人们的眼球,一片壮观无比,煊赫无比的花海。

成片的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的壮观景象,煞是好看。

而更远处,则是浩渺的雁池,此时都结了冰。其中枯荷残叶,却也是有几分别样的情致。雁池之南为大坡,坡东南柏树茂密,动以万数,枝叶扶苏,如幢盖龙蛇。

众臣不少都是站在这里,遥望风景如画,也算纾解一下心意。

少顷,缓气儿缓的也差不多了,众臣又是排起队伍来,向着大朝殿走去。

越是到了近前,就越是感觉到其宏伟之处,等缓步登上台阶,到了殿前,站在殿前那整整十八根每根高十丈,直径超过三丈的巨大盘龙石柱面前,就更是感觉自身是如此之渺小,当真是不值一提。

不少朝臣都是第一次来这儿,眼中满满是不敢置信的骇然之色,直是不信人类竟可以建造出这等天上宫阙!

燕山大朝殿是整个离岳的最高点,也是核心,更是其存在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整个离岳的存在,都是为了衬托,让燕山大朝殿更加的宏伟雄壮而已。

众臣缓步进入大殿,殿中空间极大,数十根跟外面的盘龙巨柱一般粗细但是外面鎏金,看上去华贵煊赫非常的巨柱矗立在此,金光流转,华美之极。而人站在下面,就显得好似是站在传说中上古巨灵神的脚底下一般毫不起眼儿。

从殿门口到皇帝陛下的御座,左右两边加起来,一共是八根巨柱,而和京城奉天殿规格不同的是,在皇帝的御座四周,并无四根巨柱包围衬托,而是在御座之后,乃是一根直径超过三丈,怕是要数十人合围才能抱过来的格外粗壮的巨柱。这根柱子矗立于大殿正中央,顶天立地,让人不敢仰视。上面包裹着厚重的铜板,在铜板外面,则是大量的鎏金,九根人腰粗细,数十丈长,黄金雕铸而成的盘龙,围绕着柱子。

而皇帝陛下的御台,却不是凭空起来的一个台子。

在那根黄金巨柱距离地面大约是一丈高下的位置,乃是伸出了一只龙爪,龙爪足足有一丈方圆,更兼是活灵活现,上面的龙鳞、纹理,都是清晰可见,宛如真的一般。在龙爪上面,放置了巨大的黄金御座,而这上面空间不小,却是便是十个人也是站的开的。

众人看了,不由得都是啧啧称奇,这等构思,这等铸造的技艺,简直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一般!

真真是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工部尚书潘季驯面有得色,他这等人,最得意的不是官儿当到了多大,而是又有了什么新的好东西从自己手中出现。这个龙爪托举御座的想法,恰恰是他殚精竭虑数日之后提出来的。

众人都是第一次来这里,很是好奇的四处打量,这大殿之中极为的阔大,虽说已经是点燃了无数的巨大宫灯,把这里面照的灯火通明。一览无遗,但是还是给人一种空旷,神秘之感,实在是太大了!

大约等了一盏茶的时间。有尖锐的声音传来:“皇帝陛下驾到!”

众臣纷纷叩见。

正德皇帝的车驾在殿后停下,在数十个宫人的簇拥下来到这儿,被两个宫女搀扶着顺着汉白玉的梯子上了御座,马永成站定,拂尘一甩:“众臣起身。”

大伙儿起来,都打量皇帝的脸色,显然是出了京城。在这离岳散心赏玩,也没那么多朝政烦心,换了个新的地界儿,也是心情舒畅的,将养的不错,这会儿面色红润,气色很好,显然是大病好了许多了。

正德皇帝扫了扫大殿。再看看你殿前的广场,已经更远处层峦叠嶂的离岳,再看看底下的这巨大龙爪。周围的参天巨柱,眼里满满的都是得意。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瞧见了,事实上,自从来到这儿之后,几乎他每日都要出来转一圈儿,每看一次,心中都是盈起巨大的满足感,而坐在此处,周围皇堂富丽,下面百官臣服。远处大好河山,更是令他心情大畅。

“可惜是少了一个万国来朝,若是把那些蛮夷弄来,见到此处,会不会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好大喜功的正德皇帝摸了摸上唇,心里暗暗道。有些意犹未尽。

他瞧着潘季驯,微微笑道:“潘爱卿,你这离岳,这朝殿,建的很好。朕,很满意。朕要重重赏你!”

正德皇帝素来对文臣不假颜色,这很满意三个字,已经是极高的评语了。

潘季驯赶紧跪地谦逊道:“为陛下尽力,乃是臣之分内,不敢言赏赐之事。”

“哎,说的什么话,有功自然要赏,何况,朕可是听说,为了督建此处,这几年你在这儿呆的时日比在家中都长,朕可不是不近人情之人!”

正德摆摆手,身后的马永成便是上前一步,尖着嗓子道:“传旨,工部尚书潘季驯,为国尽忠,殚精竭虑,赏白金一百斤,白银千两,黄金五百两,赐七梁冠,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前后用金为蝉一个。赐玉带一条,玉佩一块。赐蟒袍一袭!”

这等赏赐,有真金白银,有蟒袍玉带,既有实实在在的,也有代表尊贵权势的,可以说是里子面子都有了,乃是极为丰厚的赏赐。国朝这些年,这等赏赐也是少见,前些年,边关大捷的时候,赏赐的极少,跟这个相比,根本是不值一提。显然在正德皇帝的眼中,这座离宫别院,比跟外族打了一个大胜仗都要重要的多。

这还没完,马永成顿了顿,又道:“另,闻潘卿家中有良子,年方弱冠,卓有才学,特赐进士出身。”

“哗!”

话音一落,众臣们看向潘季驯的眼光都是不一样了,艳羡,热切,嫉妒,不一而足。

若是说上面的赏赐还不足以让人激动的话,下面这个就是重磅炸弹了,在座诸位但凡是消息灵通一些的谁不知道?潘大人擅长治国却不擅长治家,他家的那个独子,打小就让他给惯坏了,不学无术,乃是有名的纨绔子弟,整日价流连于青楼妓馆之间。还好只是无能,倒不是残暴恶毒,也没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来。年方弱冠是不假,不过这般一个纨绔子儿,竟然当得上皇帝口中‘卓有才学’四个字,也真真是让人心里堵得发慌了。

而且这可是赐进士出身啊!这就相当于这个连秀才都中不了的家伙,一跃而成了正牌的进士及第。注意,是进士出身,而不是同进士出身,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和层次。在此之前,他虽然老子是工部尚书,但是说白了,他也只是个平头老百姓而已,根本没有做官的资格。而现在,有了进士出身,就可以跟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几十年才中了进士的读书人一样,同样做官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其实适用面真的很窄。官二代成器的少,败类的多,古往今来,莫盖如是。不但是国朝如此,其它的国家也是这般。众位大臣家中,也有不少不成器的子嗣,但是此时乃是大明朝,不是门阀制度的魏晋,只要是文人,想做官就只有科举这条路子!父亲是官儿,儿子中不了进士,这辈子照样也是个平民!

就算是首辅杨慎的儿子,也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而且你想舞弊,想通融,那是做梦!大明朝科举之森严,远迈日后的公务员制度,一旦追查出问题,往往在朝中掀起一阵极大的风波!而且正德皇帝素来跟文官不对头,每每科举之时,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便跟出洞的老鼠一样,四出探听查问,就是为了逮那些徇私舞弊的!

可以想见,有了父辈的荫庇,他们一旦做官,一定是平步青云,但是偏偏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个做官的机会。由此便也可见得,这一个进士出身,是何等的珍贵!

第五七四章九龙夺嫡,大幕之始!

潘季驯纵然清廉,纵然不阿,纵然时常跟皇帝硬顶着干,纵然素来是瞧不上荫庇这一制度,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却也是心中欢喜,赶紧道:“臣,领旨,谢恩!”

待潘季驯起来,正德又道:“自来了之后,朕把这离岳,也瞧了一遍了,大致修好了有六成,见还有一些紧要的并未完工,摘星台、神明台等等,都还只是开始。”

潘季驯有些作难道:“回禀陛下,现如今正是冬日,开工困难,做十日不如春秋时候做一日,而且民夫冻饿而死的,不胜枚举。是以臣把那些役夫都放了,以待来年。”

“这般做也是有道理。”正德点点头,道:“不过,却不能拖太久。朕瞧了瞧,这离岳之中,还需扩建的更华美些才是,是以拟定,等过了年,便下旨直隶、河南、陕西、山西、山东诸布政使司,再行征兆一百万丁壮!”

“什么?再征一百万?而且是丁壮?而且是开春的时候?开春正是农忙时候,这时候征召丁壮,岂不是耽搁农时?这一年也就耽误了,而且这几年北地干旱,本就是捞不着多少,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得减产?”

闻听此言,群臣顿时大哗,不过正德突然来这么一出儿,之前也没传出信儿来,是以众位都没来得及串联,只能单个儿作战了!

当下便有几个御史、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