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443章

正德五十年-第443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建州女真被巨量的挡住,动弹不得,被第四卫的骑兵用燧发枪远远的射杀了不少。

杀的尽兴了,第四卫这才是重新撤回去,大门一关,重新把纳兰建成等人给留在城外。

纳兰建成一看,也知道再打下去没什么好果子吃了,便下令鸣金收兵。

这一场大战,便自结束。

在信中,杨沪生和夏子开两人把这一战写得很清楚,事情是如何起因的,如何结束的,整个过程,完完本本。包括他们自己的过失,所做的决断,己方的损失,敌人的损失,乃至于是敌人的兵力,战斗力等等,都是说的很是详尽。末了在最后,还附上了请罪的折子,言道因为自己两个疏于防范,直接导致战死良多,请求治罪云云。

“你看过了么?”连子宁向李铁问道。

李铁摇摇头:“属下不曾。”

“拿去看看吧!”连子宁伸手一指:“我知道你素来是有智计的,虽说不领兵打仗,却也理当看得出来这些。”

李铁应了一声,上前两步,把那封书信拿过来细细的看了。

看了好一会儿,才重新放回来,退后两步站着。

连子宁又是把这张皱巴巴的纸拿起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长长的吁了口气:“没想到,女真汗廷的动作,还是很不慢的,比我预料的,还要快上那么一点儿,哼哼,杨沪生在信中说,建州女真的大军光是骑兵就有数千,加上各色的披甲步卒,至少也是三万之数,还有铁浮屠?啧啧,看来咱们那些俄罗斯盟友,在北边儿干的也不怎么样啊!”

李铁默然点头,却没有接话。

大人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儿,女真汗廷一共就这么多的军队,这边儿多了,那边儿就少,若是俄罗斯人在北边儿干得好了,吸引了更多的兵力在北房,那么在这里就不会有这么多兵力出现在白鹰峡。

他顿了顿才道:“前一阵子,不是有俄罗斯求援的信使都到了白鹰峡了么?想必他们确实是有些无力。”

“俄罗斯人,本是不应该这么差的。”连子宁摇了摇头,在他印象中,俄罗斯人算是能征善战的民族,尤其是其哥萨克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甚至一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都乃是相当强劲的力量,而且根据他的了解,这一次俄罗斯大军数量相当之众,至少也是十数万的规模,可说是远远的超过了建州女真能在北地拿出来的人手,却是依旧无法做到突破性的进展——要知道,当初扎赫雷夫为连子宁描述的场景,乃是他们从长驱直入,直捣女真汗廷。

第五二一章不是什么人都能得罪的!

连子宁如此大规模的不断扩军,原因之一也是源自于内心深处对于俄罗斯人的深深忌惮。

如此说来,就只有一个解释了,那北地的女真统帅,完颜野萍,着实是太过于强悍,而建州女真士卒的战斗力,也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连子宁心中暗自又是多了几分忌惮。

“其实,以属下来看。”李铁斟酌了片刻,道:“这次的事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哦?好事儿?你说说!”连子宁饶有兴趣问道。

“此次征北,标下虽然未曾随军而行,然则大军回师之后,表现观察将帅们的一言一行,乃至于是从士卒之间探听而得的消息,日常之言语,标下都是听的不少,也得一一的仔细想了。却是发现了一些苗头儿。”李铁顿了顿,道:“也许正是因着这一次大军征北,太过于顺利了,趁着海西女真大军在外,猝不及防的当口儿,一举把海西女真荡平,是以不少将官甚至是士卒,现如今都是瞧不上女真人,认为他们也不过如此,不过是咱们武毅军手下败将而已。”

若是换做别人,怕是觉得这话不中听,但是连子宁自然是不会放在心上,他微微笑道:“那你说,该怎么着?”

李铁道:“标下以为,理当晓谕全军,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轻视敌人。其实今次白鹰峡之战。咱们也不算是有什么损失,双方可称是平手,若是能这般给诸军提一个醒儿,总好过一场惨败来的强一些。”

连子宁点点头,赞道:“你这话说的有道理。”

他扬声道:“来人!”

门外侍卫应声推门而入,叉手行礼道:“大人吩咐!”

连子宁一抖手中那张纸,沉声道:“拿着这张纸。去一趟宣传部,把这张纸给王春贤,告诉他几句话。”

连子宁顿了顿。道:“告诉他,白鹰峡之战已然打响,女真偷袭。我军轻敌,所幸将官指挥得当,三军用命,奋发一心,是以敌攻城无果,自退去,我军损伤,也颇惨重。你告诉王春贤,让他把这件事在军中大作宣传,要收到以下效果:第一。要让全军警惕,不得再对建州女真轻敌大意,要重视!第二,要激发全军同仇敌忾之心,人人奋勇求战!就这两点。你告诉他,我要看出他的功力来!若是做不到,就让他挂印滚蛋吧!”

“是,大人,标下都记下了!”当连子宁的卫士,除了武功够高。够不怕死,够忠诚之外,还要就是有一副好记性,因着要经常替连子宁去各处传话的缘故,是以基本上听一遍就能记住。

这侍卫去了之后,连子宁叹了口气,道:“纳兰建成此人,不可小觑啊!”

李铁点头应道:“竟能派人从小道上山峰,然后从悬崖上以绳索而下,能想出这等计策的,已然是上上的智计了。”

他忽然又道:“大人,要不要给白鹰峡回信,若是要,标下这就安排。”

因着鸽子的特性,是以从女真汗廷可以向白鹰峡传讯,从白鹰峡也可以向镇远府传讯,但是这是单向的,想要从镇远府给白鹰峡下命令,那就只能靠着人力快马而去了。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连子宁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李铁顿时悚然一惊,猛地发现自己似乎手深的有些长了,赶紧哈了哈腰,恭敬道:“是,标下冒失了。”

连子宁也不追究,却也知道李铁出现这等反应,也是并不意外,因为自己这些日子不断的把一些重大而隐秘的任务交给军情六处去办,这也导致了李铁已经习惯了把什么任务都揽过来了,却也不能怪他手长。

他忽然感觉到,自己这武毅军,看似等级分明,井然有序,实际上却是管理有些无序混乱,这倒不是说武毅军的层次不够完善,实际上恰恰相反,武毅军在中枢有新兵部、后勤部、亲兵营、军器局、军情六处这些职能部门,而在下面,则是由各卫、千户所、百户所等层次机构设置而成的,不但不混乱,反而是相当的有序,命令也能很快的传达,执行力也很强!

但是问题是,武毅军缺少一支军队必备的一个职能机构,这个部门在后世通常被称为参谋部,而在这个年代,时常以兵部、军机处、军部、将军会议等等名号为代表。

总参统领全局,制定作战计划,下达战斗命令,甚至进行将领的任命,乃是一支军队最为核心的部门,称之为大脑也不为过。

像是武毅军这么庞大的军队,数十万人,至少得有一个千人左右规模的总参谋部才能完善的运转,但是现在情况是,连子宁就是总参谋部,总参谋部就是连子宁。他一个人,把所有的活儿全都干了。

甚至还直接领兵打仗。

武毅军十几个卫的庞大军队,这是作战部队,新兵部,后勤部,军器局这些,乃是职能部门,甚至还有和武毅军相关的连氏财阀,连子宁身上这个松花江将军的名号,等等这一切,都是有着一个共同的维系点——那就是连子宁!

说句难听的话,一旦连子宁死了,武毅军立刻就是分崩离析的一个格局,而若是总参在的话,说不定还能靠着惯性维持上那么几个月。

这也是连子宁为何不设立总参谋部的原因——反正你们能干的活儿我一个人就干得了,我干不了的你们更不成,我要你们干什么?从本质上来说,连子宁这等胸怀大志之人,却也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念头。因此在他看来,总参更是可有可无的。

但是现在,连子宁此刻触动了心弦之后,却是认识到,总参这样一个部门的设立,乃是迫在眉睫之事,哪怕是从分权和梳理混乱这一点考虑。也是有必要的。

连子宁思忖了一会儿,心中渐渐有些了轮廓,便随手在一边的纸上记了下来放到抽屉里。

他看了李铁一眼。淡淡道:“杨沪生和夏子开都上了请罪的折子,但是我看这一次啊,并不是他们的罪过。着实是纳兰建成这计策。委实是让人太想不到了,此次之战,虽然一开始吃了猝不及防的亏,但是夏子开守城死战,临战激励士卒,大量放赏,杨沪生临机应变,冲垮叛军,表现还都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杨沪生,聪明啊!那一万人若是不放出去。说不得狗急跳墙之下,作战反而分外得力,就要里应外合,和城外的建州女真一道,把这白鹰峡给攻破!就算是守住。咱们这边儿也是损失惨重,那边儿损失的却是奴兵叛军。但是杨沪生这般一弄,非但杀伤了不少建州女真,而且那些奴兵都扔给建州女真处置。哼哼,那些奴兵战斗力差,士气也低。更是厌战,没有武器,没有铠甲,这一万人就是烫手山芋,我看纳兰建成怎么收拾!说不得现在就已经在后悔接手了。这一万奴兵,反而是个极大的拖累!”

“不过么!”连子宁冷笑一声:“纳兰建成这次占了这个大的一个便宜,却也不能轻饶了他,总得让他吃点儿苦头,才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得罪的!”

他冷笑一声,低头便是刷刷刷的在纸上写了几行字。

李铁自悔刚才失言,这会儿也知道自己不应该在留在这儿了,见连子宁写完,便是告辞。

连子宁点点头,道:“鸽子站那边儿,再密切注意着些,一有北地战事,立刻禀告。”

李铁赶紧应了,正要走,连子宁忽然问道:“陈大康的独子,陈桐,是不是现在亲兵营当差?”

李铁应道:“没错儿,现在是亲兵营下属龙枪骑兵第十三百户所百户军官。”

“风评任何?”连子宁又问道。

“还不错。此人三月来镇远府,三月初七由石大柱镇抚亲自办的,入龙枪骑兵,随同征北,斩首三十余,年纪虽轻,但办事还算妥当。”说起这些来,李铁可说是如数家珍,很是详尽。

连子宁点点头,李铁素来说话谨慎,能得他一个办事还算妥当的评语,说明这陈桐还算是不错。因着陈大康这层关系,连子宁也是想让他露些脸面。

他摆摆手:“去吧,顺便把陈桐叫过来。”

李铁应声而去。

不多时,陈桐便推门进来,叉手行礼道:“标下见过大人!”

“嗯。”连子宁点点头:“这次叫你过来,有件要事吩咐。”

他抖抖手中的纸:“把这拿下去,用信封儿装了,火漆封好,带上一个小旗的人,把这封信送往白鹰峡杨沪生处。”

“是,大人!”陈桐心下一喜,知道这是伯爷有意抬举。送信这等活儿,耗时间长,危险性低,可说是比较轻松,但是功劳可不小,也是资历上的一笔。

连子宁又交代道:“另外,见到杨沪生之后,给我传个口信儿,就说,杨沪生干得不错,夏子开虽然有些疏漏,但临机应变也是过得去,你们两个,有功无过,何必请罪?好好打,看看信里面说的是什么,也让那纳兰建成吃个暗亏!”

陈桐心里暗自念叨了几遍,道:“大人,标下记住了!”

连子宁摆摆手:“去吧……这会儿约莫是四更天了,天色黑漆漆的,今儿个天色不太好,天空中月亮隐没在乌云之后,就连星星也没有几颗,在天际闪烁着几许微弱的光芒。

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深秋的寒风从北地呼啸而来,在空中打着旋儿的席卷,已然是有了十分的寒意。

哈口气,已然是可以出雾了。

这等天色,就连杀人放火都不太合适,只合在家中呼呼睡大觉。

北京城西直门的城门楼子上。挂着几盏气死风灯,在呼啸的风中摇摇晃晃着,散发着委托的灯光,也就是照亮巴掌大的地界儿。

西直门可是有些渊源,乃是元朝至元四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在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

元至正十八年冬天,正是元末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十一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大明朝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九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