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名门公子 >

第180章

三国之名门公子-第180章

小说: 三国之名门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士们见旁边的诸葛诞那副轻浮的模样,心中觉得隐隐不悦,而诸葛诞回过神来之后,却马上对着这些博士们说道:“各位博士,这荀粲人品卑劣,那两篇古文明明是抄袭之作,却不承认,请诸位博士让这荀粲当众写一篇汉赋,以观其是否抄袭!”

博士之中比较年轻的杜宽看不惯这诸葛诞这样急切的想要让荀粲身败名裂的行为,他对这位荀家的后辈,很有爱才之心,虽然年少轻狂了一些,但假以时日,必定能在学术上有一番成就,于是他对诸葛诞喝斥道:“诸葛公休,休要多言,我等此来,非是要质疑荀博士,而是要为他正名。”

诸葛诞面露愕然之色,这时他心中隐隐觉得不妙,这时他忽然想到,这些博士们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一齐前来了,难不成是荀粲的故意的吗?

而外面的那些诸葛诞的托儿们也面面相觑,低声议论道:

“怎么回事,难道这些博士都是荀粲请来的,他哪来那么大的自信?”

“是啊,难不成这荀粲真的觉得自己的才华能经受得住博士们的检验?”

“完了,看来这荀粲果然是有备而来啊,这诸葛公休完全被人家荀粲玩弄于鼓掌之中呐……”

“不错,看来诸葛公休同荀粲的矛盾,反而被荀粲利用作为一个吸引目光的盛会,而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让那些博士替他正名,真是好算计啊!”

“可是这还要看荀粲有没有真才实学啊……”

“笨蛋,他当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之前的质疑,全是没有证据的凭空臆测,也就是说,以荀粲的才华,完全可以再写出一篇媲美之前两篇古文的存在!”

……

众人轻声议论之时,众博士也没有浪费时间,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董遇,首先轻咳一声,对荀粲颇为温和的说道:“那么,荀博士请我们前来,可是真的有什么名篇出世,至于荀博士能否担当古琴音律的博士,老夫觉得无可争议。”

看起来颇为威严的薛夏,也点了点头,道:“不错,荀博士在古琴上的造诣,我等早已在前几日领教过了,心服口服。”

众博士一致对荀粲在古琴造诣上的认可,让围观的众人们暗自赞叹,原来这荀粲居然早就为这些博士们演奏过了古琴,难怪这些博士们,对于荀粲的称呼也是“博士”,看来荀粲的琴技已经将这些博士们征服了。

荀粲听到博士们的称赞,没有表现出任何自得之色,于他而言,古琴为他带来的名声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项乐器,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抚琴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最佳的听众,永远是他自己。

而荀粲的这种淡然自若的神色,也让众博士们暗自点头,谦虚沉稳,踏踏实实,这个公子榜首果然不是普通的青年,这样的品质让他们十分欣赏。

而听到董遇的问话,荀粲这时却不慌不忙道:“诸位博士可知北汉文学大师班固班孟坚?”

董遇点头,只是淡淡道:“自是知道,他乃一代史学大家,著有《汉书》,以及名赋《两都赋》。”

荀粲面带微笑,又道:“那么张衡张平子呢?”

薛夏轻哼一声,显然觉得荀粲的问题很没有意义,他随意答道:“张平子亦是北汉文学大家,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理科也极其出色,在观星之术上的造诣更是突出,如今你提到他,想来是因为那篇《二京赋》吧?”

荀粲点了点头,悠悠道:“班孟坚的《两都赋》完全仿效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赋》分《子虚》、《上林》两部分,《两都赋》则分《西都》、《东都》;《子虚赋》虚拟亡是公针对楚之子虚、齐之乌有先生互相炫耀,而明天子之义,《两都赋》由虚拟东都主人针对西都宾赞扬长安,望朝廷西顾,而盛称洛邑制度,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子虚赋》前后两部分转接用亡是公听然而笑曰,《两都赋》则用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在总体风格上缺乏艺术创新,未能越出西汉藩篱,不过是以超过《子虚赋》近一千二百字的篇幅,更加典丽宏大而已。”

荀粲的一番评论说得有理有据,不过众人却不知为何荀粲要说这些,不过他们依旧耐着性子看荀粲接下来会说什么,荀粲继续侃侃而谈:“这张平子《二京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都有极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写,张平子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显然在立意上,《二京赋》比《两都赋》要高了一筹。”

董遇这时似乎抓到了什么,他有些惊疑不定的说道:“荀博士,难道你要写出比这《两都赋》、《二京赋》更为出彩的汉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荀粲居然想要写出媲美班固、张衡这样的真正的辞赋大家的作品,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啊,《阿房宫赋》虽然不错,但篇幅太过短小,而像《两都赋》、《二京赋》之类,可是真正的字数上万的汉赋啊……

第三百九十四章 震惊

感谢【paopaoxu】的捧场~~~~~~

=

荀粲听到董遇那惊疑不定的话语,已经发现周围所有博士的目光已经完全注视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他依旧保持着从容优雅的微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不说超越《两都赋》与《二京赋》,但足可与之媲美。”

荀粲这带着强烈自信的话语一出,一旁的诸葛诞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声讽刺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凭你这种只会写些婉约词的家伙,还妄想写出媲美班固、张衡的汉赋?别说是像《两都赋》和《二京赋》这样的作品了,只要你能一气呵成写下一首字数上万的普通汉赋,那我就服了!”

诸葛诞的这话似乎引起了周围学子们的共鸣,原本还觉得荀粲谦逊无比的人,这时才发现,这个荀奉倩还是这么狂妄!

更有心怀叵测,嫉妒非常者大声抨击荀粲:

“这荀粲实在是太狂妄了,以为会填几首歪词,随意谈玄论道一番,就能够写出媲美《两都赋》、《二京赋》这样的千古名篇了!”

“没错,就算之前那《阿房宫赋》、《师说》是这小子写的,但他也绝对无法写出能够媲美班固、张衡的名篇,更何况他之前的那两篇古文抄袭的嫌疑实在太大了……”

“真是笑话,大言不惭!荀粲这种虚浮嚣张的家伙,能写出那样动辄上万字的汉赋?”

“这下子这个狂妄无知的荀粲可是骑虎难下咯,要是写出什么狗屁不通的文,那就更加贻笑大方了……”

……

不仅仅是这些肆意诽谤荀粲的人,哪怕是寻常的学子,听到荀粲刚刚那轻描淡写的话语,也觉得太托大了,像班固、张衡之类,可是北汉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汉赋大家,而《两都赋》、《二京赋》也是写长安同洛阳这两座古城的神作,足以流传千古的那种,难道这荀粲真的能写出媲美这样神作的汉赋?

原本那些支持荀粲的少女们,也被这周围一面倒的讽刺谩骂之声打了个措手不及,她们虽然盲目崇拜着荀粲,但是此时却觉得众口铄金,她们根本无法反击,真正能反击的,只能靠荀粲自己而已。

司马倩这时的内心正在剧烈的跳动着,若是以前的她,一定奋不顾身的替荀粲辩驳,而现在,她又犹豫了,荀粲刚刚嘴上说得轻巧,但只要稍稍了解汉赋的人就知道,要真正写出一篇媲美《两都赋》、《二京赋》这样的名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成的,那需要收集无数的资料,了解许多风俗民情,更别说让荀粲当众写出这样一篇了,或许他已有腹稿,但上万字的汉赋能够就这样背出来?

司马倩觉得这实在是太难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旦荀粲能当众写出,那么,前面的所有质疑之声便足以平息,这时她不由下意识向曹璎珞问道:“你说荀小郎到底有没有把握?”

曹璎珞目光闪烁,看到在几乎所有人的不看好中,荀粲那依旧淡定从容的神色,只觉得心中无比佩服,这个虚伪的家伙,心理素质太好了,她的直觉告诉她,荀粲一定能够写出来的,但回答司马倩的话却是:“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我想他应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

司马倩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显然她觉得曹璎珞的话只是在安慰她而已。

而何晏那群跟班,则一个劲的贬低荀粲来抬高何晏,这让自恋的何晏十分受用,其实何晏对汉赋并不感兴趣,他所感兴趣以及所擅长的,就是玄学这一块,所以他并没有肆意评论荀粲什么。

倒是船上的那位卫家公子,显得极其激动和兴奋,忧郁的谢缵忍不住担忧道:“季风,这次荀奉倩是不是太狂了一些,要知道,写出那两篇名赋的,可是班固和张衡啊……荀奉倩再怎么才华横溢,毕竟年纪太小,阅历不足,如何能写出那样的神作?”

王览这时也露出赞同的神情,显然他这次对荀粲的处境觉得堪忧,刚刚那话确实说的太大了一些,不过之前荀粲对那两篇名赋的评论,他还是非常佩服的。

哪知卫泓只是随意摆了摆手,表现出来的样子好像比荀粲还要自信,他一改之前自己啰嗦的风格,言简意赅道:“看着吧,奉倩一定会让你们这些人大吃一惊的!”

谢缵和王览觉得这卫季风真是吃了**药了,他怎么就对这荀粲如此自信,这难道是应了那句“爱情是盲目的”?

而在乌篷船之中,夏侯徽也急切的向蔡琰询问道:“师尊,怎么办,大家好像都不看好粲哥哥呢,他会不会一下子紧张,然后就无从下笔了吧?”

蔡琰微微摇了摇头,淡淡道:“我已经说过了,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他要的就是这样在瞬间逆转的感觉……”

荀粲周围的博士们有的也纷纷皱眉,隐隐觉得荀粲拿自己还未写出来的作品,同《两都赋》、《二京赋》这样的名作相比太过狂妄了一些,偏偏荀粲刚刚的口吻好像还显得挺谦虚的样子,这可真是让人觉得自大。

博士杜宽很赏识荀粲,这时他忍不住提醒道:“荀博士,似《两都赋》、《二京赋》这样的名篇,可不是一时就能写成的,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耗费极大的时间,甚至要斟酌每一个用词,难道你现在就可以写出这样一篇上万字的汉赋?”

荀粲淡然一笑,整个人显得愈发潇洒,他随意说道:“笔墨伺候。”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而杜宽皱了皱眉之后,也不再劝荀粲了,他倒要看看这个荀家后辈到底有怎样的能耐,荀粲在下人去准备纸笔时,又淡淡道:“如今天下三分,魏蜀吴三足鼎立,我今日所写,自不是同前人所写的东西二都,我写的是,魏都,吴都,蜀都,名为《三都赋》。”

博士董遇沉吟道:“好一个魏都、吴都、蜀都,不过,此三都你可都曾去游历过?”

荀粲温和道:“那是自然,我从小便在南楚待了五年,自然对吴都建邺熟悉非常,而我刚刚从蜀都成都游历归来,至于这魏都洛阳,虽然才待了十天半月,但自信可以写出魏都之盛况。”

荀粲那自信的话语让周围的博士一阵赞叹,薛夏忍不住激动道:“好!既然荀博士有如此信心,那么老夫就亲自为你磨墨,这一写虽然就要用两三个时辰,但老夫可以等下去!”

薛夏此言一出,众人只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这样德高望重的经学大师,居然对荀粲这么期待,还为他亲自磨墨,也不知荀粲能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三都赋》……

薛夏磨墨完毕之后,荀粲恭敬的接过毛笔,面色渐渐变得凝重,为了节省时间,他自然使用了自己最擅长的行书体,而且这行书写起来更加飘逸快速,荀粲写下这“三都赋”三个字时,已经有识货的博士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博士苏林忽然惊叹道:“这是……竹隐先生的字,没有错,荀博士,难道你就是那位名动南楚的竹隐先生?”

乐详也附和道:“这风格,绝对是和那《兰亭序》之中的风格如出一辙,对了,刚刚荀博士说他曾在南楚生活了五年,看来已经可以确定了,他就是竹隐先生!”

两位的博士的话一下子让在场了所有人都炸开了锅!

什么?荀粲是竹隐先生?这不是那卫家公子胡诌么,难道这真的是事实么?

两位博士自从《兰亭序》这样的惊世作品一出,就开始精研行书体,他们当然对这样的风格极其了解,这《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完全将这行书体发扬光大,他们一直想拜访那个隐士竹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